吐鲁番地区:大遗址保护中的民生视角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q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吐鲁番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是古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有四千年文字记载,曾经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据第三次文物普查结果,吐鲁番地区共有文物遗址1519处,已出土从史前到近代的数万件文物,出土文献仅文字种类就达24种之多。大量的文物和史实说明,吐鲁番是东西方文化,中国、印度、伊斯兰、希腊罗马四大文明体系的交汇点。
  吐鲁番地区共登记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1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即:交河故城、高昌故城、苏公塔、阿斯塔那古墓群、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台藏塔、吐峪沟石窟、洋海古墓群、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74处。
  
  文物保护项目
  
  2006~2009年期间,吐鲁番地区先后完成:高昌故城一期、二期遗址保护工程,总投资约3000万元;交河故城抢险加固一期工程顺利完工,总投资约4100万元;交河故城安防系统工程项目,投入110万元;交河故城防洪建设项目,投资640万元;阿斯塔那古墓群安防工程,投资420万元;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木头沟河防洪工程和抢险加固一期工程,总投资800万元;台藏塔抢险加固工程,投资285万元。
  自从2003以来,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先后自筹资金1370万元,完成了洋海古墓群保护围栏建设、工作管理用房建设、洋海机电井、简易道路铺设、电路改造、环境绿化;胜金口石窟寺管理用房建设;高昌故城外城墙43处豁口封堵、高昌故城机电井1眼、高昌故城管理用房建设;阿斯塔那古墓群保护围栏建设、管理用房建设、高昌故城保护范围土地补偿及部分居民搬迁;台藏塔保护范围居民搬迁及土地征购、交河故城瞭望台保护加固等各类环境整治和零星工程建设。
  2009年,吐鲁番文物局先后制定了《吐鲁番坎儿井保护实施方案》;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了《吐鲁番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保护总体规划纲要》及《吐鲁番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保护规划》;西旁景教、黑孜尔霍加玛扎、石垒和克尔碱岩画遗址保护加固方案;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申遗”交河故城、高昌故域、阿斯塔那古墓群、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台藏塔遗址、吐峪沟石窟的价值描述、科研论文、保护、管理、监测资料、图纸资料等缺项部分的补充。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吐鲁番地区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从2008年8月开始启动,到2010年6月结束。
  第一阶段工作中,对三普工作人员实行全员培训上岗。除组织业务骨干参加国家、自治区文物局举办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班,吐鲁番地区“三普办”还结合吐鲁番地区实际举办了普查培训班。在实地调查过程中,通过以查代训、以普代培的方式,结合传统的传、帮、带等方法培养普查队员,使所有普查队员通晓文物普查工作的实施细节及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应用。吐鲁番地区接受过各类培训的普查队员达到30多人。
  普查第二阶段即实地调查阶段,针对吐鲁番地区两县一市文物队伍力量不均衡的现状,采取地区组队,县(市)配合的调查方式。在普查的内容上,吐鲁番坎儿井被列入第三次文物普查范围。我们采取文物普查和坎儿井调查两步走、同时跟进、互为补充的方式进行。坎儿井的普查工作是吐鲁番地区三普工作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亮点,由于没有以往对坎儿井普查的标准要求和普查经验,普查队以乡镇为起点,摸索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坎儿井普查工作,圆满完成了吐鲁番地区千余条坎儿井的野外调查工作。
  在普查的第三阶段,三普工作队员走访调查了吐鲁番地区206个行政村(社区),踏勘国土面积近6万平方公里,各县市乡镇参与(配合)调查工作的人员达200多人。最终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519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1284处(文物点176处、坎儿井1108道),复查文物点235处。在普查登记的文物中,有石窟寺及石刻30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36项,古建筑34项,古遗址966项,古墓葬144项,其它9项。拍摄照片资料20000余幅(其中拍摄文物普查项目照片资料18000余幅,拍摄社会流散文物500余幅,拍摄文物普查工作照1000余幅);电脑绘制图纸3038幅(其中绘制平面图1519幅,绘制位置示意图1519幅)。
  
  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
  
  2007年以来,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带领下,先后对乌斯通沟遗址、鱼儿沟遗址和艾维尔沟遗址、312国道复线公路建设沿途墓葬、胜金店古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完成了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吐鲁番市煤窑沟水库、二塘沟水库、托克逊县阿拉沟水库等新建项目选址区域的文物勘查和抢救性考古发掘。
  2006—2009年,在丝绸之路沿线大遗址的保护工程中,先后对高昌故城、台藏塔遗址、胜金口千佛洞、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实施考古遗址发掘工作。
  2010~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牵头,会同吐鲁番学研究院、龟兹石窟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分别对吐峪沟石窟寺东岸北区洞窟、西岸北区部分区域进行保护性发掘。此次发掘发现了大量的窟前遗迹(包括窟前殿堂、地面、门道、阶梯等),同时清理出土了大量文书、壁画等珍贵文物。据初步统计,出土的文书残片达万件以上。新发现一处地面回鹘佛寺遗址。解决了吐峪沟东区石窟组群在结构、功能等等长期以来混淆不清的问题。
  
  文物保护宣传系列活动
  
  吐鲁番地区是文物大区,文物资源丰富,文物安全等方面都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现有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包括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吐鲁番市旅游文物局、鄯善县文物局、托克逊县旅游文物局。2005年成立了吐鲁番学研究院,并设立了吐鲁番学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
  文物部门依照《文物保护法》、《博物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程。制定了《文物巡查制度》《文物保护单位执法巡查方案》《文物安全措施》等一系列文物安全保护措施,同时按照计划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重点巡查,对未定级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兼顾巡查,填写文物巡视报告,建立挡案。
  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了加筑围栏,还聘请当地有责任心的党员农牧民百余人进行看护,签订《文物保护合同》。“十一五”期间,共计发放文物看护人员费用30万余元。根据实际情况,对重点文物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保护网络。此外文物部门积极开展每年的“文物保护宣传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宪法、法律宣传月”期间的文物保护宣传系列活动。定期在吐鲁番地区两县一市各乡镇集市举办《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尤其重点宣传近几年打击盗窃、走私文物、盗掘古墓葬、犯罪行为成果,重点对二堡乡、三堡乡、鲁克沁镇、连木沁镇、苏巴什村、托克逊、胜金乡等地进行了宣讲。
  
  博物馆工作
  
  吐鲁番博物馆新馆历时三年建设,于2009年9月正式开馆,标志着吐鲁番文博事业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吐鲁番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规模仅次于新疆博物馆,是新疆第二大博物馆。该馆创始于1956年,三易其址才形成现在的规模,成为集馆藏、陈列、征集和研究功能于一体的国家二级博物馆。馆藏陶、铜、纸质文物6818件(套),其中重要藏品334件(套);一级文物78件(套);二级文物125件(套);三级藏品131件(套);一般藏品6284件(套)。开放通史、古生物、文书、干尸、钱币等5个展厅,展出面积4200平方米。
  在对社会实施免费开放的过程中,根据博物馆现状,以及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将要出现的问题,吐鲁番博物馆提前准备了各项解决方案;同时通过与媒体合作宣传,增强本地居民对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认识;免费开放期间,博物馆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从人防、技防、物防三方面,加强安全管理;又主动与学校、部队等联系参观事宜,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2010年,吐鲁番博物馆实现免费参观人数4.5万余人次。
其他文献
千百年来,勇敢自信的西藏各族人民,以其非凡的创造力,在雪域高原这一方高天厚土上,留下了大量瑰丽灿烂的文明。从语言文字、哲学宗教、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到建筑雕塑、音乐歌舞、曲艺服饰等,无不体现出藏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灿烂的西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颗熠熠生辉的高原明珠,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事关文化传承、历史延续,事关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前,文物保护几乎是空白。1959年
期刊
萨迦寺位于日喀则地区西南150公里处的萨迦县城内,距拉孜县和萨迦县交叉的中尼公路25公里。萨迦系藏语音译,意为灰白土。萨迦寺分为南北两寺。萨迦北寺位于重曲河北岸,建在奔波山的南坡之上,由萨迦派的创始人昆·贡觉杰布于1073年修建。他选址时认为,奔波山就像是一座卧式大象,山坡上有一大块灰白土的松岩石,应是吉祥之兆,因此决定在此修建萨迦寺。北寺规模宏大,建筑依山而筑,高低错落,连绵逶迤。1961年被国
期刊
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人们对盐资源的认识、利用与开发关系到人类自身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盐是维持人体及其他生命体内部机能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主要元素,是人类祖先得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源。她从古至今,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类进步及其所创造的各类绚丽多彩文明的源泉。  作为人类不可缺少的盐,其种类名目繁多,如果从盐卤资源的来源考察主要有产生于海水的海盐、产生于内陆湖泊的湖盐(或池盐)
期刊
八面厅原名振声堂,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2908平方米。由当时富甲义乌的著名火腿商陈子案与其孙陈正道建造,清嘉庆元年(1 796年)始建,历时1 8年,于嘉庆十八年(1 81 3年)建成。八面厅整体平面近长方“回”字形,为宗祠与住宅相结合的浙中典型的清中后期民居建筑。现存建筑三路六院,共64间,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  八面厅规模宏大,布局结构独特,以一条中轴线和两条横轴线相交构成主体建筑和附属
期刊
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五大主题馆之一,城市足迹馆的核心理念是探究城市历史的足迹,揭示人类文明的智慧。展馆以文物和实物为主要展示内容,辅以多媒体展示手段,运用虚实结合的方式,为观众营造“人在史中游,人在城中走”的展示氛围,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为服务展示主题,城市足迹馆向海内外文物博物馆机构借展珍贵文物200余件。    序厅:理想幻城    进入展馆,序厅部分以“东方理想幻城”和“西方理
期刊
海南省博物馆是海南省目前唯一的一座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它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南侧的南渡江西岸,是海南省文化公园的重要设施之一,与海南省省委、省人大、省政协隔道相望,与海南省体育训练中心、海南省图书馆为邻。馆区内绿荫掩映,芳草如茵,曲径蜿蜒,环境优美,景色迷人。海南省博物馆占地面积60余亩,一期工程建设面积约1.8万平方米,2008年11月15日正式开馆向社会开放。正在设计阶段的二期工程规划为南海博物
期刊
坎儿井概况    坎儿井,维吾尔语“坎儿孜”,有地下水道之意,是干旱地区一种独特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具有防渗、防蒸发、无污染的优势。据史籍记载,坎儿井已有2000多年的开凿历史,在中亚、西亚以及里海沿岸地区都有坎儿井的普遍使用。中国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其中吐鲁番地区坎儿井分布最为集中,且大部分为清代以来陆续掏挖的,这是由于
期刊
新疆地处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通道“丝绸之路”的要冲地段,地上和地下文物的资源极为丰富,大遗址的分布范围广泛,且有古代城址、古墓葬、石窟和古建筑等多种遗存形式。新中國成立以来,國家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自治区境内多处濒临损毁的大遗址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抢救维修。2005年,在党中央和國务院的重视关怀下,在國家发改委、國家文物局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丝绸之路新疆段大遗址抢救保护项目正
期刊
乌鲁木齐,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东南与吐鲁番地区相接,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邻,西北与昌吉回族自治州接壤。乌鲁木齐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88处,其中古遗址37处、古墓葬161处、古建筑10处、石窟寺及石刻1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5处。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主要分布于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县和米东
期刊
二道井子遗址坐落在赤峰市红山区二道井子村东北的一个当地人称“大灰包”的山坡之上,距离赤峰市约12公里。遗址所在坡地东高西低,南北两侧为天然冲沟,西部坡体向下直至一条无名的干涸河道,河道在遗址南、西、北部呈“几”字形拐弯,使得此处的地理位置显得尤为突出。遗址为高出周围坡地的一个椭圆形的高台,是由人类在反复的修建、改建、扩建、重建房屋活动过程中不断堆积,加高而成。此类遗址在赤峰市分布较多,从当地较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