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教歌,这仿佛是声乐教学的固定模式,依然在很多音乐教师中流行。学生仍然在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几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与活动量都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成为音乐教学高层次化的绊脚石。在数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构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 把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变为主动学习的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音乐学习过程中能够欣赏到美、感受到美、表现出美和创造出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设计成学生主动学习课,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表演的舞台,让音乐课中声乐教学活泼起来。 为此,我作了以下几点改革:
一、自由表演——欣赏
把课前的自由表演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我尝试在上课前让学生自由表演自己喜爱的歌曲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唱课本上的歌曲或者课外的歌曲,即使有同学唱相同的歌曲,也可以因为对歌曲情感不同的处理,不同的表现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丰富自己的欣赏水平。在过程中教师也积极参与,范唱新歌,引出新歌的学习目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音乐记忆库不断接收新的内容,丰富他们的音乐阅历,而且温习了学习过的歌曲,加深了印象;师生互相赠歌又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新歌的欲望,同时也建立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和谐的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感受
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自我认知的需要,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手段,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初步会唱、唱准歌曲的目的。低年段学生由于还没有识谱能力,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书上的插图理解歌曲的内容,通过教师弹琴、范唱或者放录音来学习歌曲。中、高年段的学生则根据已有的乐理知识和识谱能力在老师琴声的引导下,进行看谱唱词的试唱练习。教师则到学生中去与之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汇报自己会唱了哪几句,哪几句不会唱,哪几句比较难,歌曲中最好听、最好唱的是哪几句等。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并请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示范,对于他们通过努力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再通过弹琴、范唱或放录音进行解决。这样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旧知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实践,自己发现难点、解决难点,不断提高音乐素养。改变了原来的教学程序,将分离了的歌谱和歌词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来听歌曲的旋律走向、力度的强弱、节奏的紧缓,在第一时间内准确地感受到词曲结合所带来的丰满的艺术形象;同时在看谱唱词的过程中,复习巩固了已有的简谱知识,便于发现难点进而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合作解决难点,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和获取音乐知识的效率,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
三、多种形式表现——评价
在基本掌握歌曲的基础上,做到唱准、唱美歌曲,满足表现的需要。师生可共同讨论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歌曲的体裁风格等,根据歌曲的内容确定歌曲的主题是赞美的还是鞭苔的,是抒情的还是活泼的,以此确定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可采用男、女生互唱互评;小组内同桌互评;个人唱小组评;一个小组唱其他小组评;全班唱,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在广泛点评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带着各种见解复唱歌曲,不断提高演唱水平,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努力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带着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现美的活动。
四、表演唱——创造
评唱和演唱相辅相成,通过评唱,在充分挖掘歌曲内涵已获得一定表现力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发挥歌曲效应,让学生在演唱中感悟歌曲的旋律和内涵,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表演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涉及到心理素质、身体各部分的协同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将在演唱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也是教师在课堂上获得学生感悟歌曲和创新能力的信息来源。教师可引导学生:你学会了这首歌曲后想不想唱给你的家人听呢?假如老师和同学就是你的家人或观众,你将怎样演唱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根据歌曲的内容、情绪创编动作,过把导演、演员瘾。学生在这种自编、自演、自唱的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提高了表演能力,把音乐课变成学生自主活动的载体。
在通过这几点课堂改革以后,在主动学、唱、演课堂教学形式中,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表演,主动获取知识,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表现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自我表现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
一、自由表演——欣赏
把课前的自由表演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我尝试在上课前让学生自由表演自己喜爱的歌曲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唱课本上的歌曲或者课外的歌曲,即使有同学唱相同的歌曲,也可以因为对歌曲情感不同的处理,不同的表现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丰富自己的欣赏水平。在过程中教师也积极参与,范唱新歌,引出新歌的学习目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音乐记忆库不断接收新的内容,丰富他们的音乐阅历,而且温习了学习过的歌曲,加深了印象;师生互相赠歌又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新歌的欲望,同时也建立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和谐的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感受
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自我认知的需要,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手段,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初步会唱、唱准歌曲的目的。低年段学生由于还没有识谱能力,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书上的插图理解歌曲的内容,通过教师弹琴、范唱或者放录音来学习歌曲。中、高年段的学生则根据已有的乐理知识和识谱能力在老师琴声的引导下,进行看谱唱词的试唱练习。教师则到学生中去与之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汇报自己会唱了哪几句,哪几句不会唱,哪几句比较难,歌曲中最好听、最好唱的是哪几句等。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并请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示范,对于他们通过努力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再通过弹琴、范唱或放录音进行解决。这样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旧知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实践,自己发现难点、解决难点,不断提高音乐素养。改变了原来的教学程序,将分离了的歌谱和歌词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来听歌曲的旋律走向、力度的强弱、节奏的紧缓,在第一时间内准确地感受到词曲结合所带来的丰满的艺术形象;同时在看谱唱词的过程中,复习巩固了已有的简谱知识,便于发现难点进而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合作解决难点,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和获取音乐知识的效率,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
三、多种形式表现——评价
在基本掌握歌曲的基础上,做到唱准、唱美歌曲,满足表现的需要。师生可共同讨论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歌曲的体裁风格等,根据歌曲的内容确定歌曲的主题是赞美的还是鞭苔的,是抒情的还是活泼的,以此确定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可采用男、女生互唱互评;小组内同桌互评;个人唱小组评;一个小组唱其他小组评;全班唱,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在广泛点评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带着各种见解复唱歌曲,不断提高演唱水平,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努力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带着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现美的活动。
四、表演唱——创造
评唱和演唱相辅相成,通过评唱,在充分挖掘歌曲内涵已获得一定表现力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发挥歌曲效应,让学生在演唱中感悟歌曲的旋律和内涵,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表演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涉及到心理素质、身体各部分的协同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将在演唱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也是教师在课堂上获得学生感悟歌曲和创新能力的信息来源。教师可引导学生:你学会了这首歌曲后想不想唱给你的家人听呢?假如老师和同学就是你的家人或观众,你将怎样演唱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根据歌曲的内容、情绪创编动作,过把导演、演员瘾。学生在这种自编、自演、自唱的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提高了表演能力,把音乐课变成学生自主活动的载体。
在通过这几点课堂改革以后,在主动学、唱、演课堂教学形式中,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表演,主动获取知识,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表现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自我表现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