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生教育是指新生从步入大学生涯至基本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期间,学校各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各年级学长等对其所提供的咨询、帮扶、引导和教育,以及组织引导新生群体内部以实现“四自四学会”目标的教育行为与举措。本文在简要阐述加强和完善新生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新生入学教育的新方法。
关键词: 新生教育 新方法 教育模式
新生教育期是大学生教育的最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最佳时期。“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大学教育应该从新生教育抓起,每个大学生入学后都要经历一段适应期,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少则数周,多则一年,它是学生熟悉大学生活、转变学习方式、确立阶段成长目标、适应人际交往的教育关键期,因而往往被称为大学教育“第一作用期”。为此,不断探索、实践、发展多元化的科学适用的新生教育模式,将为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铺垫一条宽阔而光明的道路。
一、加强和完善新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新生教育,第一时间进行校史、校情,屯垦史、区情教育,可以让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环境。增强对学校、学院、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研判。
(二)开展新生教育,有助于新生更快地转变学习方式,探索合适的学习方法,树立专业学习目标,确定良好的大学生涯规划。
(三)开展新生教育,有助于新生在日后的大学生活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观察视觉。帮助大学生学会独立生活、理智观察校情社情、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等等,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塑造良好的心态。
总之,开展新生教育就是要做到让新生通过科学合适的教育引导介入,实现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新环境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积极乐观等基本目标,并对其以后的大学生涯规划乃至职业生涯规划有着积极的引导和推动。
二、新生入学教育新方法
立足多年来的实践,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新生教育环节,各部门通力合作,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新生教育工作是不断变化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对象在变化,从2010年起,入校的新生都将为“90后”,在变化中,积极探究不同的新生教育方案和方法已迫在眉睫。
(一)探索、划分科学的新生教育期,分阶段适时推进教育。
1.将录取之日即定为新生教育期之开端。学习借鉴北京大学新生教育工作模式,将新生教育工作前置,把新生教育的战斗堡垒提前至录取之日起。
(1)通过将新疆、兵团、大学、学院、专业等相关人文信息、人才培养方案和优秀大学生学习生活攻略等资料制作成电子工具(例如Flash、光盘等),采用漫画等新时期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连同录取通知书一并邮寄到新生手中,让新生对即将步入的新环境新生活有一个直观的、初步的认识和兴趣。在附随的电子工具中也可丰富其内容,将新生在进入大学前需要做好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的准备加以说明、引导、分享,有利于新生在漫漫假期与家人一同提前准备好一切所需用品和思想准备。
(2)利用便利的网络平台,通过建设学生会网站和学院网站开辟新生专区,以论坛的形式和问答的形式开展新生教育。此外,在录取通知书寄出至报到前夕,为本院新生建立如“2010石大新生”QQ群,并在寄送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一并告知新生,并安排辅导员、学生干部与新生在QQ群中就报到前的一些准备事项进行交流。
2.开学入校的第一至两周为集中教育期,集中开展新生教育。这段时间,开展详尽的爱国爱校爱院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专业教育、班集体团支部教育、党团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引导,等等。
3.新生入学第一个学期为稳定教育期,全面开展适应教育。这里的稳定包含了两种含义,一是教育实施者将教育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稳步渗透到整个学期,结合新生特点平行开展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教育。二是使学生稳步适应大学生活,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心理和生理趋于良好的适应过程。
4.新生入学第二个学期为反馈、调整期,全面开展素质拓展教育。将开展了一学期的教育结果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自我总结等形式,加以总结反馈,帮助学院进一步完善新生教育方案,帮助学生弥补教育中的疏漏,查遗补缺,引导学生在新的学期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学会自觉制定新的学习生活规划,逐渐掌握学习生活科学自理,积极参与第二、第三课堂的课外素质拓展教育,通过自身的努力实践与锻炼,迈进成人成才之路。
(二)探索、划分科学的新生群体空间,分层分类实施教育。
所谓分层教育,是指根据学生的思想、兴趣、学科、成长背景、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分类教育的办法,以取得综合教育效果的教育方式。(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二是同一年龄段学生的个性特征。分层教育的提出,是基于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1.结合新生心理健康普测水平,对新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心理健康教育。
2.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引导教育。
3.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注,强化各民族团结教育。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我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和巩固民族团结的意识。考上大学,走进大学校园,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生活的开始,他们充满了憧憬,充满了激情。学院要认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集中系统地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的启蒙教育。要充分考虑刚入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实际,分层次制定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方案,认真规划培训内容。在新生报到后的一个月内,可以调集党建专家或理论水平较高的党务工作者进行授课,通过集中培训,使少数民族新生在走进大学之初就能感受到政治上追求进步,积极营造向党组织靠拢的浓厚氛围。此外,还要加强汉族学生尤其是疆外生源学生的新疆地方史和民族团结教育,依托少数民族学生大力开展民俗文化教育、一对一手拉手教育等活动,目前来看成效显著。
4.密切关注不同年龄的新生需求和学习生活适应情况,对大龄及较小年龄的新生给予一定合适的关心和引导。
5.适应现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学生信息化交流特点,我们引导各新生班建立班级交流平台,加强班级同学交流的同时,还积极主动地引导新生班委及活跃的同学加入学生会干部交流平台。
充分依托学生组织尤其是学生社团,加强建设和指导力度,吸引不同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不一的新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实现“四自四学会”的目标。
(三)探索、创新发展新生教育内容,优化实施教育途径。
1.强化实施大学生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规划自我在大学期间、未来职业路径等生涯的意识和技能,发展综合素质能力,促进自己今后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学生进行并落实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就职业生涯规划而言,就包括职业选择与定位、确定职业理想与职业目标、设计职业发展阶递路径、制定职业发展策略及具体的行动计划、职业生涯的心理辅导及相关核心素质的培养等。入学教育对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让大一新生从入学一开始就找准自己的努力方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并配备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加以指导。
2.引导学习意识教育。第一,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定位;第二,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转变;第三,帮助新生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第四,帮助新生学会科学地运筹时间;第五,帮助新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文献资料。
3.拓展生活指导教育。包括对日常生活的自理、自立、自控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对新生面临的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生活动、学生工作等多方面的指导。
4.健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和安全防范教育。初入大学的新生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种种错误思想和表象的误导。为此,入学教育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可通过讲座、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相联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一些新生在入学初会对大学里新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适应,出现心理困惑和心理落差。对此,在入学教育中要通过讲座等方式,对新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理论教育。辅导员或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帮助新生消除心理上的困惑。
在入学教育中,安全教育必不可少。要教育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人身财产安全、交通安全、宿舍防火、防盗、防诈骗、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5.积极倡导同辈教育影响。构建和利用多种教育平台和手段,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作用,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对大学新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入学教育。具体操作简述如下:积极交流,发挥学生干部的引领带头作用;及早宣讲党团知识,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典型,发挥优秀毕业生和高年级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
6.迅速建设通畅、完善的交流平台。通过各方努力,新生教育的受体已基本了解如何在新生期进行学习、生活和生涯规划,如果能在班集体、团支部、宿舍、学生组织中进一步加以规范和引导,积极参与到各项适应教育和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来,发挥新生群体内部每生的示范教育力量,就能实现同辈教育、自觉约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总而言之,为了尽快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就应该要求每一名新生积极的、主动地调整心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再认识、新定位;不要因为心理上的不适应而产生恐惧感;不要因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而产生失望感;不要因为学习上的优势消失而产生失落感;不要因为经济上的一时困难而产生自卑感:不要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得当而产生压抑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实践证明,尽管新生的入学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但是良好的新生教育是整个大学学生教育与管理良性循环的开始,做好这项工作会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鲁洁等.德育新论[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
[2]梁振聪.大学新生教育的新思路[J].文教资料,2009.3.
[3]陈伟,李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1).
关键词: 新生教育 新方法 教育模式
新生教育期是大学生教育的最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最佳时期。“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大学教育应该从新生教育抓起,每个大学生入学后都要经历一段适应期,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少则数周,多则一年,它是学生熟悉大学生活、转变学习方式、确立阶段成长目标、适应人际交往的教育关键期,因而往往被称为大学教育“第一作用期”。为此,不断探索、实践、发展多元化的科学适用的新生教育模式,将为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铺垫一条宽阔而光明的道路。
一、加强和完善新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新生教育,第一时间进行校史、校情,屯垦史、区情教育,可以让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环境。增强对学校、学院、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研判。
(二)开展新生教育,有助于新生更快地转变学习方式,探索合适的学习方法,树立专业学习目标,确定良好的大学生涯规划。
(三)开展新生教育,有助于新生在日后的大学生活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观察视觉。帮助大学生学会独立生活、理智观察校情社情、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等等,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塑造良好的心态。
总之,开展新生教育就是要做到让新生通过科学合适的教育引导介入,实现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新环境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积极乐观等基本目标,并对其以后的大学生涯规划乃至职业生涯规划有着积极的引导和推动。
二、新生入学教育新方法
立足多年来的实践,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新生教育环节,各部门通力合作,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新生教育工作是不断变化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对象在变化,从2010年起,入校的新生都将为“90后”,在变化中,积极探究不同的新生教育方案和方法已迫在眉睫。
(一)探索、划分科学的新生教育期,分阶段适时推进教育。
1.将录取之日即定为新生教育期之开端。学习借鉴北京大学新生教育工作模式,将新生教育工作前置,把新生教育的战斗堡垒提前至录取之日起。
(1)通过将新疆、兵团、大学、学院、专业等相关人文信息、人才培养方案和优秀大学生学习生活攻略等资料制作成电子工具(例如Flash、光盘等),采用漫画等新时期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连同录取通知书一并邮寄到新生手中,让新生对即将步入的新环境新生活有一个直观的、初步的认识和兴趣。在附随的电子工具中也可丰富其内容,将新生在进入大学前需要做好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的准备加以说明、引导、分享,有利于新生在漫漫假期与家人一同提前准备好一切所需用品和思想准备。
(2)利用便利的网络平台,通过建设学生会网站和学院网站开辟新生专区,以论坛的形式和问答的形式开展新生教育。此外,在录取通知书寄出至报到前夕,为本院新生建立如“2010石大新生”QQ群,并在寄送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一并告知新生,并安排辅导员、学生干部与新生在QQ群中就报到前的一些准备事项进行交流。
2.开学入校的第一至两周为集中教育期,集中开展新生教育。这段时间,开展详尽的爱国爱校爱院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专业教育、班集体团支部教育、党团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引导,等等。
3.新生入学第一个学期为稳定教育期,全面开展适应教育。这里的稳定包含了两种含义,一是教育实施者将教育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稳步渗透到整个学期,结合新生特点平行开展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教育。二是使学生稳步适应大学生活,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心理和生理趋于良好的适应过程。
4.新生入学第二个学期为反馈、调整期,全面开展素质拓展教育。将开展了一学期的教育结果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自我总结等形式,加以总结反馈,帮助学院进一步完善新生教育方案,帮助学生弥补教育中的疏漏,查遗补缺,引导学生在新的学期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学会自觉制定新的学习生活规划,逐渐掌握学习生活科学自理,积极参与第二、第三课堂的课外素质拓展教育,通过自身的努力实践与锻炼,迈进成人成才之路。
(二)探索、划分科学的新生群体空间,分层分类实施教育。
所谓分层教育,是指根据学生的思想、兴趣、学科、成长背景、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分类教育的办法,以取得综合教育效果的教育方式。(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二是同一年龄段学生的个性特征。分层教育的提出,是基于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1.结合新生心理健康普测水平,对新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心理健康教育。
2.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引导教育。
3.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注,强化各民族团结教育。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我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和巩固民族团结的意识。考上大学,走进大学校园,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生活的开始,他们充满了憧憬,充满了激情。学院要认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集中系统地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的启蒙教育。要充分考虑刚入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实际,分层次制定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方案,认真规划培训内容。在新生报到后的一个月内,可以调集党建专家或理论水平较高的党务工作者进行授课,通过集中培训,使少数民族新生在走进大学之初就能感受到政治上追求进步,积极营造向党组织靠拢的浓厚氛围。此外,还要加强汉族学生尤其是疆外生源学生的新疆地方史和民族团结教育,依托少数民族学生大力开展民俗文化教育、一对一手拉手教育等活动,目前来看成效显著。
4.密切关注不同年龄的新生需求和学习生活适应情况,对大龄及较小年龄的新生给予一定合适的关心和引导。
5.适应现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学生信息化交流特点,我们引导各新生班建立班级交流平台,加强班级同学交流的同时,还积极主动地引导新生班委及活跃的同学加入学生会干部交流平台。
充分依托学生组织尤其是学生社团,加强建设和指导力度,吸引不同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不一的新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实现“四自四学会”的目标。
(三)探索、创新发展新生教育内容,优化实施教育途径。
1.强化实施大学生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规划自我在大学期间、未来职业路径等生涯的意识和技能,发展综合素质能力,促进自己今后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学生进行并落实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就职业生涯规划而言,就包括职业选择与定位、确定职业理想与职业目标、设计职业发展阶递路径、制定职业发展策略及具体的行动计划、职业生涯的心理辅导及相关核心素质的培养等。入学教育对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让大一新生从入学一开始就找准自己的努力方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并配备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加以指导。
2.引导学习意识教育。第一,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定位;第二,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转变;第三,帮助新生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第四,帮助新生学会科学地运筹时间;第五,帮助新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文献资料。
3.拓展生活指导教育。包括对日常生活的自理、自立、自控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对新生面临的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生活动、学生工作等多方面的指导。
4.健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和安全防范教育。初入大学的新生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种种错误思想和表象的误导。为此,入学教育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可通过讲座、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相联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一些新生在入学初会对大学里新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适应,出现心理困惑和心理落差。对此,在入学教育中要通过讲座等方式,对新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理论教育。辅导员或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帮助新生消除心理上的困惑。
在入学教育中,安全教育必不可少。要教育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人身财产安全、交通安全、宿舍防火、防盗、防诈骗、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5.积极倡导同辈教育影响。构建和利用多种教育平台和手段,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作用,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对大学新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入学教育。具体操作简述如下:积极交流,发挥学生干部的引领带头作用;及早宣讲党团知识,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典型,发挥优秀毕业生和高年级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
6.迅速建设通畅、完善的交流平台。通过各方努力,新生教育的受体已基本了解如何在新生期进行学习、生活和生涯规划,如果能在班集体、团支部、宿舍、学生组织中进一步加以规范和引导,积极参与到各项适应教育和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来,发挥新生群体内部每生的示范教育力量,就能实现同辈教育、自觉约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总而言之,为了尽快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就应该要求每一名新生积极的、主动地调整心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再认识、新定位;不要因为心理上的不适应而产生恐惧感;不要因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而产生失望感;不要因为学习上的优势消失而产生失落感;不要因为经济上的一时困难而产生自卑感:不要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得当而产生压抑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实践证明,尽管新生的入学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但是良好的新生教育是整个大学学生教育与管理良性循环的开始,做好这项工作会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鲁洁等.德育新论[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
[2]梁振聪.大学新生教育的新思路[J].文教资料,2009.3.
[3]陈伟,李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