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为了让人们都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国家、地方和群众对于社会环境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烈。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主要是人文地理、区域地理、自然地理等,不管学习的重點在哪一块,地理学习的本身是和环境情况分不开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一、环境保护的认识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环境保护主要包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以及对人类生活环境的保护。
二、高中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途径
1.将环境现状融入地理课堂
大多数环境问题都与地理有关,环境、能源、人口等相关内容都可以从地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可就现在的全球环境、国内环境、地区环境作一个简要的阐明,借助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来分析。可将大气层破坏、尾气污染、全球温度升高、酸雨、地震等当下热点的环境问题呈现在课堂中,使学生认识到环境破坏的危害。如尾气的排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使得全球升温,造成空气污染,形成酸雨伤害人体皮肤等,让学生关注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并引起重视。
2.从课本知识出发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很大一部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家庭氛围、周围同学环境、学校教育等都会影响他们。而学生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主要来源于课堂教育和校园生活。对于地理课堂来说,课本内的很多基础知识可以折射出环境问题的现象和主要原因,在地理教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大自然的规律。如大部分的自然资源是非再生资源,对自然资源无限制地开发,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同时大自然对废弃垃圾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在这个时期带给环境的破坏是会影响子孙后代的生活的。可见,对于环境现状的认识可以从课本知识出发。
3.采用问题式教学
在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内容是要记忆的,关于一些地貌特征、国家名称、首都特点等,如果都采用机械的记忆法,会让学生有反复单调的感受。教师可采用开放式的问题切入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与环境有关,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如为什么各个国家的地域位置不同,地形有区别,气候不一样,可与“气候”这节内容相联系来教学;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和其他国家出现多次的地震现象是什么原因,可结合地质组成和地质变化的相关知识来教学。以周围环境现象来切入课本知识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可以将地理学习生活化,更好地推进地理课程的学习。
4.通过实践学习,加强环保意识
课本知识专业抽象,很多理论知识不能深入学生心中,教师应多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提高环境认识。如我校每年都会组织一两次春游活动,在春游之前教师可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春游的过程中留意细节,思考为什么公园的空气特别新鲜,为什么都设置有提示牌“请对一草一木手下留情”,为什么每个地区树木的高度不一样等,结合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又如,在学习了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到工业区考察,参观制药厂、化工厂等工厂的污水处理设备,并听厂领导关于排污减噪的介绍。学生对工业“三废”的治理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三、高中地理教学对于环保意识的提高要把握好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借助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但也要注意,课堂要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还要把握好学生的实践生活,不能过于放任自由,也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必须严格督促和把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越来越深入人心。高中生肩负着社会未来发展的重任,应有社会责任感,不光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我的环保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爱护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2]吕元喜.浅谈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全开放[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2).
[3]李井芳.谈多媒体在地理课教学中的应用[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1).
(责任编辑 陈剑平)
一、环境保护的认识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环境保护主要包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以及对人类生活环境的保护。
二、高中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途径
1.将环境现状融入地理课堂
大多数环境问题都与地理有关,环境、能源、人口等相关内容都可以从地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可就现在的全球环境、国内环境、地区环境作一个简要的阐明,借助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来分析。可将大气层破坏、尾气污染、全球温度升高、酸雨、地震等当下热点的环境问题呈现在课堂中,使学生认识到环境破坏的危害。如尾气的排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使得全球升温,造成空气污染,形成酸雨伤害人体皮肤等,让学生关注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并引起重视。
2.从课本知识出发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很大一部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家庭氛围、周围同学环境、学校教育等都会影响他们。而学生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主要来源于课堂教育和校园生活。对于地理课堂来说,课本内的很多基础知识可以折射出环境问题的现象和主要原因,在地理教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大自然的规律。如大部分的自然资源是非再生资源,对自然资源无限制地开发,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同时大自然对废弃垃圾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在这个时期带给环境的破坏是会影响子孙后代的生活的。可见,对于环境现状的认识可以从课本知识出发。
3.采用问题式教学
在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内容是要记忆的,关于一些地貌特征、国家名称、首都特点等,如果都采用机械的记忆法,会让学生有反复单调的感受。教师可采用开放式的问题切入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与环境有关,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如为什么各个国家的地域位置不同,地形有区别,气候不一样,可与“气候”这节内容相联系来教学;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和其他国家出现多次的地震现象是什么原因,可结合地质组成和地质变化的相关知识来教学。以周围环境现象来切入课本知识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可以将地理学习生活化,更好地推进地理课程的学习。
4.通过实践学习,加强环保意识
课本知识专业抽象,很多理论知识不能深入学生心中,教师应多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提高环境认识。如我校每年都会组织一两次春游活动,在春游之前教师可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春游的过程中留意细节,思考为什么公园的空气特别新鲜,为什么都设置有提示牌“请对一草一木手下留情”,为什么每个地区树木的高度不一样等,结合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又如,在学习了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到工业区考察,参观制药厂、化工厂等工厂的污水处理设备,并听厂领导关于排污减噪的介绍。学生对工业“三废”的治理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三、高中地理教学对于环保意识的提高要把握好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借助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但也要注意,课堂要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还要把握好学生的实践生活,不能过于放任自由,也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必须严格督促和把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越来越深入人心。高中生肩负着社会未来发展的重任,应有社会责任感,不光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我的环保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爱护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2]吕元喜.浅谈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全开放[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2).
[3]李井芳.谈多媒体在地理课教学中的应用[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1).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