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发展领头羊的时代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擺脱了众多发展桎梏,巩固了人类处于生物界金字塔顶端的地位。自然科学发展所带来的强大生产力与丰富物质成果却不是社会进步的绝对表现,科学技术的统治性反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社会道路的发展方向也因其而单一化。因此必须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并将人文精神渗入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中。
关键词: 科学技术;社会价值;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009-01
1 基于人文主义视角下的科学技术
自工业革命以来发展得如火如荼的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影响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但随着科学技术呈T字型趋势迅猛发展,其似乎已经违背了最初倡导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第一生产力的学者的初衷。科学技术并不是存在于人与社会之外,而是与人和社会相结合,构成了人的真实本质。在技术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重技术上的可能性,忽视技术发展的真正意义,技术朝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人类可能成为技术的奴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几乎成为每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所遵循的最基础的原则,只有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础生活没有缺口。如果我们现今仍处在战乱与纷争并存的年代,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又有什么方法去发扬民族精神、传承优良文化呢?科学技术是社会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科学技术作用下的经济发展,国家便不能脱贫致富,更谈不上建立和谐社会。
科学技术不仅从精神层面影响着国家,对于个人精神信念的影响更为通透。科学技术在应用到社会的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类别的正反效应,这些效应被人类不断消化吸收便形成了独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人类能站在多方位的角度去思考,不同行业的学者与大众在对待一件事物时便可能站在完全对立的两面。科学技术的这种异化作用,使一个国家的思想面与文化得到了三维意义上的立体充实。人文主义作为各时代思想家智慧结晶的载体,为科学技术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2 科学技术带来的哲学反思
科学技术作为事物发展的基础,已成为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的垫板。所有的技术都是相互滲透且互相依附存在的,如果没有生产方式与交通方式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消费与旅游将只是一种空想。深层次技术的进步需要浅层次技术的发展与奠基,基础技术发展与扩张,其后的技术将会脱节。
思想家卢梭便指出,”科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科学和理性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人生问题。人生来便是自由平等的,科学可能会使人丧失自由、本性。”部分思想家倡议摒弃科学技术,返回自然的原始状态。这是我所不能认同的,我认为这当中包含着库恩所说的“前后范式不可通约”的内涵。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待、评判过往的史实对于现在与过去都是不公平的,一个时代发展的进程总是与这个时代的特性息息相关。用革命后看待兔子的角度与方式去看待革命前的鸭子呢,得到的答案必然是不准确的。唐代“以胖为美”的观念在新世纪已不被接纳,现今我们往往“以瘦与健硕”为美,这种转换可以简单地看为界定美的范式的转换。倘若让大力主张以胖为美的唐朝人与现代人对这个问题进行争辩,是很难有结果的。因此简单地否定科技意义是不可取的,其总是在不断出现新的理论与技术的过程中向前发展,仅因为当下科技带来的些许消极影响就去全面推翻它,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提出证伪主义的波普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坚持这种观念便始终不会使事物的本质得到长足的发展。
科技占据了人类生活生产的基础层面,在单一追求技术提升的过程中,技术本身成为发展的目的,社会不能精准地把握科技的发展路径,就会出现如埃吕尔所说的“技术它会自己为自己开辟一条发展道路,外界将难以控制其影响”的情况。这样会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进而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人类不断用自身的智慧与实验去丰富旧的科学,创造新的技术,在发展科技的道路上,科技的反作用力也推动人类创造新的文明,在循环往复的进展中,社会的科技与人文都会得到提升。关心人类自身发展及其命运,必须是一切技术奋斗的主要目标。科学技术必须与人文主义相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就类似于库恩提到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之间的关系,没有人文主义思想及时的指引,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方向便不明确,而没有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人文主义思想也得不到进一步验证与充实。科技作为人类发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基石,定不能成为性恶的起源。发展科学技术仍然是社会的主流,但人文道德也必须融入其中。科学技术本身其实并没有对错,它的出现与发展旨在全面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但在其不断与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的过程中,促进科学进步的科学家、引领科学技术发展的决策者的理念与道德观逐渐成为影响科学技术向前推进的重要因素。为了追求名利、荣誉、金钱而去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往往会因为自己的私心将科学技术推向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而始终秉承造福人类社会理念的科学家将永远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中流砥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过去到现在甚至到将来都必须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应该遵行的准则,人类的自由不能完全依靠科学技术的单一发展,要将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真正做到二者协同并进,造福于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 贺善侃.论现代科技的社会功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 李醒民.科学的社会功能与价值[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 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2.
关键词: 科学技术;社会价值;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009-01
1 基于人文主义视角下的科学技术
自工业革命以来发展得如火如荼的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影响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但随着科学技术呈T字型趋势迅猛发展,其似乎已经违背了最初倡导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第一生产力的学者的初衷。科学技术并不是存在于人与社会之外,而是与人和社会相结合,构成了人的真实本质。在技术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重技术上的可能性,忽视技术发展的真正意义,技术朝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人类可能成为技术的奴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几乎成为每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所遵循的最基础的原则,只有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础生活没有缺口。如果我们现今仍处在战乱与纷争并存的年代,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又有什么方法去发扬民族精神、传承优良文化呢?科学技术是社会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科学技术作用下的经济发展,国家便不能脱贫致富,更谈不上建立和谐社会。
科学技术不仅从精神层面影响着国家,对于个人精神信念的影响更为通透。科学技术在应用到社会的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类别的正反效应,这些效应被人类不断消化吸收便形成了独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人类能站在多方位的角度去思考,不同行业的学者与大众在对待一件事物时便可能站在完全对立的两面。科学技术的这种异化作用,使一个国家的思想面与文化得到了三维意义上的立体充实。人文主义作为各时代思想家智慧结晶的载体,为科学技术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2 科学技术带来的哲学反思
科学技术作为事物发展的基础,已成为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的垫板。所有的技术都是相互滲透且互相依附存在的,如果没有生产方式与交通方式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消费与旅游将只是一种空想。深层次技术的进步需要浅层次技术的发展与奠基,基础技术发展与扩张,其后的技术将会脱节。
思想家卢梭便指出,”科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科学和理性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人生问题。人生来便是自由平等的,科学可能会使人丧失自由、本性。”部分思想家倡议摒弃科学技术,返回自然的原始状态。这是我所不能认同的,我认为这当中包含着库恩所说的“前后范式不可通约”的内涵。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待、评判过往的史实对于现在与过去都是不公平的,一个时代发展的进程总是与这个时代的特性息息相关。用革命后看待兔子的角度与方式去看待革命前的鸭子呢,得到的答案必然是不准确的。唐代“以胖为美”的观念在新世纪已不被接纳,现今我们往往“以瘦与健硕”为美,这种转换可以简单地看为界定美的范式的转换。倘若让大力主张以胖为美的唐朝人与现代人对这个问题进行争辩,是很难有结果的。因此简单地否定科技意义是不可取的,其总是在不断出现新的理论与技术的过程中向前发展,仅因为当下科技带来的些许消极影响就去全面推翻它,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提出证伪主义的波普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坚持这种观念便始终不会使事物的本质得到长足的发展。
科技占据了人类生活生产的基础层面,在单一追求技术提升的过程中,技术本身成为发展的目的,社会不能精准地把握科技的发展路径,就会出现如埃吕尔所说的“技术它会自己为自己开辟一条发展道路,外界将难以控制其影响”的情况。这样会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进而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人类不断用自身的智慧与实验去丰富旧的科学,创造新的技术,在发展科技的道路上,科技的反作用力也推动人类创造新的文明,在循环往复的进展中,社会的科技与人文都会得到提升。关心人类自身发展及其命运,必须是一切技术奋斗的主要目标。科学技术必须与人文主义相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就类似于库恩提到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之间的关系,没有人文主义思想及时的指引,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方向便不明确,而没有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人文主义思想也得不到进一步验证与充实。科技作为人类发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基石,定不能成为性恶的起源。发展科学技术仍然是社会的主流,但人文道德也必须融入其中。科学技术本身其实并没有对错,它的出现与发展旨在全面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但在其不断与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的过程中,促进科学进步的科学家、引领科学技术发展的决策者的理念与道德观逐渐成为影响科学技术向前推进的重要因素。为了追求名利、荣誉、金钱而去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往往会因为自己的私心将科学技术推向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而始终秉承造福人类社会理念的科学家将永远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中流砥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过去到现在甚至到将来都必须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应该遵行的准则,人类的自由不能完全依靠科学技术的单一发展,要将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真正做到二者协同并进,造福于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 贺善侃.论现代科技的社会功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 李醒民.科学的社会功能与价值[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 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