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毕业班专业选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love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毕业班专业选修课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现状,结合实际教学提出了具体措施与建议,并重点阐述了教学改革应当从教学形式、教学模式与培养自学能力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 选修课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目前,在各高职高专院校里,毕业班的专业选修课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效果也是令人费解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以毕业班的《智能仪器的原理与设计》为例对这个问题进行说明,在《智能仪器的原理与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授课教师选择的灵活度不够。鉴于高职高专院校中,大部分电子专业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而这门课专业性比较强,毕业班的学生又面临毕业找工作的问题,所以大多数学生把找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校在《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授课教师的选择上一般都是以专业课教师为主,但是专业课的教师又缺少了实际应用的灵活性,以及对实践环节灵活度的把握,毕竟《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课程属于实践类教学,需要授课教师授课方式的灵活性,同时不宜进行大班上课,这样就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多授课教师将《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作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式。授课模式的一成不变主要是由于授课教师的兼任性质所决定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和其他专业课一样的方式进行授课,根据所选的教材,在课堂上进行“填鸭式”教学。这种授课模式只能制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所选择的教材是否适合这个专业的学生,同时加上考核方式的错误引导,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被动,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对策与研究
  1.1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是指教师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把教学活动的诸要素组合表现出来的一种活动方式,包括教学组织结构(如班、组等)、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所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等。在当前的《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即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既是专业技能课的课程,又是一门语言课程,因此需要有语言环境,或者说学习氛围。该课程更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两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
  一种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学生讲、教师评的方式。学生成为了教学的实施者,在全面理解了一篇文章的内容和相关的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再讲授课程内容。教师作为学习者去听取学生的讲解,必要时进行补充和纠正性的说明。同时将一堂课的内容划分为几个部分,将全班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准备一部分的内容,然后每一个小组选派一个学生作为代表去讲解该小组准备的内容,其余组的学生可以提问,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可以评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教师给予一些小饰品作为奖励,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集大家的力量去准备一堂课,而且有些错误很容易集中体现出来,同时小饰品的奖励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准备阶段更加精心,对该堂课的内容更加熟练,从而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另一种是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实践为主,将需要掌握的仪器原理、实际应用融于其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课程的积极性。实践的形式不限,可以是两个学生进行专业论文的撰写,也可以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学生进行设计实物的制作,实践的方式还可以多样化,尽量不去束缚学生的思路,充分调动课程学习的灵活性和活跃度。
  1.2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主要体现在教材、教学实践、自学能力培养三个方面。
  首先是选用合适的教材。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底子本身较薄,因此教材的选取就比较困难,太难的教材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太简单的教材对实际教学又取不到什么好的效果。针对大专生的特点,笔者建议采用的教材应当具有“专”、“精”、“活”的特点。
  “专”是要求《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的实践性,所选用的教材应该和实践密切相关,能够让学生从中了解到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专业原理在实际应用的具体落实,尤其是各种芯片的常规用法。
  “精”是要强调教材里面的每一个章节是精短的、精练的,能够突出重点,对于教材里面的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目标性——是针对与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的某个环节进行安排。
  “活”是强调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的文章形式的灵活性,整本教材不再是单一的科技说明,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方式采用其它的方法去阐述整个电路,或者介绍某个元件,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如果时间充裕,建议结合本校的学生的特点,授课教师自己编制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材。
  其次是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很多《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教师认为这门课程只需要让学生记住专业原理,能够读懂部分实践电路图,因此,他们强调更多的是学生记、背、熟悉电路等,但实际上,在《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的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实践。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网上下载难度适中的芯片资料作为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去消化课堂内容。
  最后是自学能力的培养。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这种偏重语言类的专业课而言,更强调学生的自学性,毕竟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的教学环节是短暂的,但是学习是长期的,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的目标之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去查找、翻阅专业文章,自己去动手设计实际电路,从而扩充学习的内容,加强他们课后自学能力的培养。
  1.3考核方式
  传统的《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课程采用的考核方式多是以试卷的形式,或者撰写论文的方式考核学生这一门课程是否通过。笔者认为决定这门课程是否通过应该根据学生平时在各个环节的表现而定。在教学环节中,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团体中有没有起到作用,或者说起到多大的作用,都是决定学生最后能否通过这门课的重要因素。
  2.小结
  总之,《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教学要善于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让学生从单纯性的知识记忆、技能摹仿向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向转化。
  
  参考文献:
  [1]徐小贞.高职英语教育理论与方法[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张文霞,罗立胜.关于大学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J].上海:外语界,2004,(3).
  [3]许伍霞,唐玉凤,郭时印.主体教育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7,(2).
其他文献
在新课标深化实施的过程中,给高中化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教师应利用更加恰当的教学方法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生活情境可以使相关知识更直观的形式.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对数学知识的导入、习题的讲解以及知识的记忆都有很大的帮助.
演示实验要求现象明显直观,但许多情况下直接演示并不能达到这个要求。笔者通过分析大量演示实验,总结出增强演示实验效果的常用方法。应用这些方法,可改进课堂中的演示实验。  1.应用模型法,将太大、太小、太复杂的物理对象化为适合课堂演示的模型  模型是用放大或缩小了的、相似的能反映事物某方面规律的客观实体来代替研究对象。具体应用如下:  过于庞大的对象:如潜水艇,可用饮料瓶、配重铁块和橡胶管组成潜水艇模
通过PCR和RT-PCR等方法对PRRSV和PCV2混合感染临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两病毒混合感染率高达20.2%,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工感染40日龄断奶仔猪建立PRRSV单独感染以及与PCV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关于人类文化现象方面的素养,是人的素质结构中高级形态的层次,体现的是人的内在精神与价值意识,是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与科学的脱离,必然会带来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缺失。有的学生虽经历过物理系统知识的学习,却缺乏关心生命、关心社会的意识。在物理教学中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两者处理得当,将有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
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标,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课程改革的有力推进,以及物理教师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深入理解、大胆的实践探索,物理教师对这个问题应该有更多的理解。    一、创设物理和谐情境是和谐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    教学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物理本身就是一种展示和谐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培养物理和谐感的重要环节。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教师的教学有高度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听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