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 了解频数、频率概念,会统计频数、计算频率。
2 掌握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的特征。
能力目标
1 经历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描述数据的过程,感受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时的直观性,形成对条形图、扇形图特点和用途的认识,初步掌握统计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2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能利用统计知识解决某些统计应用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体会生活中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直观性和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统计意识。
2 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是继七年级上册第4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之后,是统计部分的第2章三节内容中的第一节内容,本节介绍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本节在整理前两个学段已经学过的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统计图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以便学生今后能学习制作和选择统计图表描述数据的方法,能利用统计知识解决某些统计应用问题。本节内容是今后深入学习统计内容的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用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
三、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学生虽然在前两个学段和七年级上册学过条形图与扇形图,但只是一些零散的基础知识,要深入学习统计知识,必须首先让学生学会整理前面学过的统计基础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几种常见的统计图,研究它们在描述数据方面各自的特点,为下一节学习选择适当的统计图(主要是扇形图和直方图)描述数据打下基础。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统计基础和生活阅历,只要教学方法恰当,学习本节难度不算大,能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条形图与扇形图”知识,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们打算综合运用“自学一辅导模式”与“讨论一交流模式”、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法,具体操作如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显示城市环境图片),激发兴趣,引入课题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整理2002年1月1日我国31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数据一同桌交流学习成果(交流自学收获、解答思考题和整理数据的情况),分组讨论、解答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一探究用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的特征一基础知识练习一开展调查统计活动一归纳小结,教学反思。
五、教学媒体设计
1 为了使学生亲身感受环境的优美与污染,用多媒体显示全国某些城市环境优美与污染的图片。
2 用多媒体显示我国2002年1月1日空气质量指数数据,让学生了解城市的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和大陆地区3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
3 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内含丰富、直观明了且优美的统计圈表,用多媒体显示3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统计图表;在此基础上,探究条形图与扇形图在描述数据方面各自的优缺点。
4 为了增大课堂训练容量,用媒体显示各种题型的练习题。
5 在开展调查统计活动中,为了达到图文并茂的目的,用多媒体显示本地优美的环境图片和统计图表。
6 为了使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知识,用多媒体显示本节学习的知识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活动一
1 (多媒体显示)三幅优美城市环境图片和三幅环境污染图片。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观看某些清晰的城市环境图片,让学生感受环境的优美与污染,激发学生了解城市环境状况和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
2 (多媒体显示)2002年1月1日我国31个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地图(新教材第54页)。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用多媒体显示图片和地图,使学生容易观看,了解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和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出示地图后,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地图3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和质量状况。
3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多媒体显示)自学思考题:
①观察所给空气质量日报图,找一找空气质量分为几个等级?各等级城市各有几个?各占百分之几?
②什么是频数、频率?
③条形图、扇形图各有哪些特点?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体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生自学课本时,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方法。
4 同桌交流学习成果。学生自学并独立完成思考题①、②、③之后,同桌交流学习成果。然后提问学生用什么方法可更为简单明了表达这些数据?大家达成共识“用图表方法”后,让学生填好统计表,各组派出代表到讲台上展示。之后,教师用多媒体显示下面统计表。
(多媒体显示)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学生解答问题①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表格来整理数据可更为简单明了。接着教师分发表格,学生各自把已算好的数据填入表格内,然后同桌交流。
学生回答问题②后,教师板书概念:频数、频率。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
(1)解答问题①,其实质是先要进行数据的整理,这一点必须设法让学生自己习得,这样学生才能体会数据整理的必要性。(2)培养学生观察力、计算能力和统计意识。(3)自学思考时,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设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通过统计频数,计算频率和百分数,让学生感受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为学习下面数据的描述作准备。通过学习交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活动二
观察活动一,得到的下面条形图和扇形图(多媒体显示):
31个城市空气质量条形图
让学生再读图以解答老师提问以及从图中提出问题。
(多媒体显示)基础练习:
1 填空:
(1)空气质量为一级的有______个城市,占百分之______。
(2)空气质量为三级的城市是一级城市的______倍。
2 问题提出与解答;
从下面的两个图中你还能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吗?能否独立解决?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学生画出条形图和扇形图后,教师就把多媒体中的统计图显示出来给学生对比。用多媒体显示的统计图漂亮、清楚,可提高学生学习欲望。
让学生读图解答填空题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从两个统计图表达的内容上提出问题并独立解答问题。从第一题填空题,学生将得到启发,会模仿这两个问题提出其它类似问题:当学生自我提问有困难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从“和、差问题”、“相等问题”、“大小问题”等提问。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后,教师要求学生先独立解答。若学生难以解答,则开展分组讨论活动,之后,各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学习成果。
师生揭示本节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统计思想。
活动三
1 继续观察上面的条形图,看看它们在描述数据方面有什么优点? (多媒体显示)
条形图的特点:①能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②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2 继续观察上面的扇形图,看看它们在描述数据方面有什么优点?
(多媒体显示)
扇形图的特点:①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②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3 从条形图中,你能直接读出空气质量为二级的城市的百分比吗?从扇形图中,你能直接读出空气质量为四级的城市有多少个吗?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利用多媒体显示的条形图与扇形图(用不同颜色区分),可使学生清楚正确地探究出它们在描述数据方面的优点和缺点。这也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教师再板书条形图与扇形图的特点。
活动四
(多媒体显示)巩固新知练习
1 为了反映某果园种植荔枝树、龙眼树、芒果树、杨桃树占整个果园种植面积的百分比,我们选用——统计图,反映每种果树的具体数目,我们应选用——统计图。
2 某学校共有2425名学生,其中各年级学生所占的比例如图,则学生数最多的年级有( )名学生。
3 下图是小明画出的雨季中某地某星期降雨量的条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哪一天有可能是晴天?
②该星期总降雨量大概有多少?
③如果日降雨量在25毫米以上为大雨,那么这个星期哪几天在下大雨?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用多媒体显示练习题,可以大大节省抄题时间,提高课堂训练容量:再用多媒体优美的字体和图案,能使学生赏心悦目,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练习质量。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
1 如何从图表中发现信息的方法。
2 这次设问练习是巩固基础知识反馈练习,教师必须从不同角度收集学生学习信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活动五
(多媒体显示)
1 调查同学旅游情况
玉林市是一座优秀城市,有许多靓丽的旅游景点,下表景点是其中一部分,那么你去得最多的一个景点是(在相应表格内打“√”)
2 分组统计数据。
3 由各组同学选用统计图表述数据。
4 交流各组学习成果。
5 根据调查结果,请你提出一些建议。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在学好统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一环。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在出示问题的同时,显示各个景点优美图片,以达到图文并茂的目的。然后说明统计活动的步骤,学生根据活动步骤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数据整理与描述的全过程。
多媒体展示优美的景点图片,让学生看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应关注:
1 每个步骤,学生能否进行得下去。
2 对学生学习成果作适当的评价。
活动六
(多媒体显示)
小结反思:
1 什么叫做频数?什么叫做频率?条形图与扇形图在描述数据中各有什么优缺点?
2 本节课蕴含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3 本节课你还有其它学习收获吗?(可从学习方法、活动等方面考虑)
4 你还有哪些学习疑问?
布置课后作业:
课本第57页练习(1)、(2)、(3)。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通过反思,了解学生学习的各种收获,以便今后学习有所借鉴。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
1 本节基础知识。
2 学生学法问题。
3 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七、板书设计(略)
八、练习设计
练习分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两种。其中课堂练习来源有:(I)选用课本习题;(2)自编练习题:(3)选用有关资料习题或中考题。课外练习题来源有:(1)课本习题;(2)选用有关资料习题或中考题。
九、教学流程图(略)
知识目标
1 了解频数、频率概念,会统计频数、计算频率。
2 掌握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的特征。
能力目标
1 经历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描述数据的过程,感受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时的直观性,形成对条形图、扇形图特点和用途的认识,初步掌握统计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2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能利用统计知识解决某些统计应用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体会生活中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直观性和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统计意识。
2 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是继七年级上册第4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之后,是统计部分的第2章三节内容中的第一节内容,本节介绍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本节在整理前两个学段已经学过的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统计图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以便学生今后能学习制作和选择统计图表描述数据的方法,能利用统计知识解决某些统计应用问题。本节内容是今后深入学习统计内容的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用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
三、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学生虽然在前两个学段和七年级上册学过条形图与扇形图,但只是一些零散的基础知识,要深入学习统计知识,必须首先让学生学会整理前面学过的统计基础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几种常见的统计图,研究它们在描述数据方面各自的特点,为下一节学习选择适当的统计图(主要是扇形图和直方图)描述数据打下基础。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统计基础和生活阅历,只要教学方法恰当,学习本节难度不算大,能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条形图与扇形图”知识,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们打算综合运用“自学一辅导模式”与“讨论一交流模式”、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法,具体操作如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显示城市环境图片),激发兴趣,引入课题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整理2002年1月1日我国31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数据一同桌交流学习成果(交流自学收获、解答思考题和整理数据的情况),分组讨论、解答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一探究用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的特征一基础知识练习一开展调查统计活动一归纳小结,教学反思。
五、教学媒体设计
1 为了使学生亲身感受环境的优美与污染,用多媒体显示全国某些城市环境优美与污染的图片。
2 用多媒体显示我国2002年1月1日空气质量指数数据,让学生了解城市的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和大陆地区3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
3 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内含丰富、直观明了且优美的统计圈表,用多媒体显示3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统计图表;在此基础上,探究条形图与扇形图在描述数据方面各自的优缺点。
4 为了增大课堂训练容量,用媒体显示各种题型的练习题。
5 在开展调查统计活动中,为了达到图文并茂的目的,用多媒体显示本地优美的环境图片和统计图表。
6 为了使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知识,用多媒体显示本节学习的知识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活动一
1 (多媒体显示)三幅优美城市环境图片和三幅环境污染图片。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观看某些清晰的城市环境图片,让学生感受环境的优美与污染,激发学生了解城市环境状况和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
2 (多媒体显示)2002年1月1日我国31个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地图(新教材第54页)。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用多媒体显示图片和地图,使学生容易观看,了解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和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出示地图后,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地图3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和质量状况。
3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多媒体显示)自学思考题:
①观察所给空气质量日报图,找一找空气质量分为几个等级?各等级城市各有几个?各占百分之几?
②什么是频数、频率?
③条形图、扇形图各有哪些特点?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体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生自学课本时,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方法。
4 同桌交流学习成果。学生自学并独立完成思考题①、②、③之后,同桌交流学习成果。然后提问学生用什么方法可更为简单明了表达这些数据?大家达成共识“用图表方法”后,让学生填好统计表,各组派出代表到讲台上展示。之后,教师用多媒体显示下面统计表。
(多媒体显示)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学生解答问题①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表格来整理数据可更为简单明了。接着教师分发表格,学生各自把已算好的数据填入表格内,然后同桌交流。
学生回答问题②后,教师板书概念:频数、频率。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
(1)解答问题①,其实质是先要进行数据的整理,这一点必须设法让学生自己习得,这样学生才能体会数据整理的必要性。(2)培养学生观察力、计算能力和统计意识。(3)自学思考时,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设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通过统计频数,计算频率和百分数,让学生感受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为学习下面数据的描述作准备。通过学习交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活动二
观察活动一,得到的下面条形图和扇形图(多媒体显示):
31个城市空气质量条形图
让学生再读图以解答老师提问以及从图中提出问题。
(多媒体显示)基础练习:
1 填空:
(1)空气质量为一级的有______个城市,占百分之______。
(2)空气质量为三级的城市是一级城市的______倍。
2 问题提出与解答;
从下面的两个图中你还能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吗?能否独立解决?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学生画出条形图和扇形图后,教师就把多媒体中的统计图显示出来给学生对比。用多媒体显示的统计图漂亮、清楚,可提高学生学习欲望。
让学生读图解答填空题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从两个统计图表达的内容上提出问题并独立解答问题。从第一题填空题,学生将得到启发,会模仿这两个问题提出其它类似问题:当学生自我提问有困难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从“和、差问题”、“相等问题”、“大小问题”等提问。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后,教师要求学生先独立解答。若学生难以解答,则开展分组讨论活动,之后,各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学习成果。
师生揭示本节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统计思想。
活动三
1 继续观察上面的条形图,看看它们在描述数据方面有什么优点? (多媒体显示)
条形图的特点:①能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②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2 继续观察上面的扇形图,看看它们在描述数据方面有什么优点?
(多媒体显示)
扇形图的特点:①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②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3 从条形图中,你能直接读出空气质量为二级的城市的百分比吗?从扇形图中,你能直接读出空气质量为四级的城市有多少个吗?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利用多媒体显示的条形图与扇形图(用不同颜色区分),可使学生清楚正确地探究出它们在描述数据方面的优点和缺点。这也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教师再板书条形图与扇形图的特点。
活动四
(多媒体显示)巩固新知练习
1 为了反映某果园种植荔枝树、龙眼树、芒果树、杨桃树占整个果园种植面积的百分比,我们选用——统计图,反映每种果树的具体数目,我们应选用——统计图。
2 某学校共有2425名学生,其中各年级学生所占的比例如图,则学生数最多的年级有( )名学生。
3 下图是小明画出的雨季中某地某星期降雨量的条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哪一天有可能是晴天?
②该星期总降雨量大概有多少?
③如果日降雨量在25毫米以上为大雨,那么这个星期哪几天在下大雨?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用多媒体显示练习题,可以大大节省抄题时间,提高课堂训练容量:再用多媒体优美的字体和图案,能使学生赏心悦目,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练习质量。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
1 如何从图表中发现信息的方法。
2 这次设问练习是巩固基础知识反馈练习,教师必须从不同角度收集学生学习信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活动五
(多媒体显示)
1 调查同学旅游情况
玉林市是一座优秀城市,有许多靓丽的旅游景点,下表景点是其中一部分,那么你去得最多的一个景点是(在相应表格内打“√”)
2 分组统计数据。
3 由各组同学选用统计图表述数据。
4 交流各组学习成果。
5 根据调查结果,请你提出一些建议。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在学好统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一环。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在出示问题的同时,显示各个景点优美图片,以达到图文并茂的目的。然后说明统计活动的步骤,学生根据活动步骤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数据整理与描述的全过程。
多媒体展示优美的景点图片,让学生看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应关注:
1 每个步骤,学生能否进行得下去。
2 对学生学习成果作适当的评价。
活动六
(多媒体显示)
小结反思:
1 什么叫做频数?什么叫做频率?条形图与扇形图在描述数据中各有什么优缺点?
2 本节课蕴含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3 本节课你还有其它学习收获吗?(可从学习方法、活动等方面考虑)
4 你还有哪些学习疑问?
布置课后作业:
课本第57页练习(1)、(2)、(3)。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通过反思,了解学生学习的各种收获,以便今后学习有所借鉴。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
1 本节基础知识。
2 学生学法问题。
3 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七、板书设计(略)
八、练习设计
练习分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两种。其中课堂练习来源有:(I)选用课本习题;(2)自编练习题:(3)选用有关资料习题或中考题。课外练习题来源有:(1)课本习题;(2)选用有关资料习题或中考题。
九、教学流程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