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d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高中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老师上课时应该准确地把握古代诗歌鉴赏的重点和难点,要多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探究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领悟古诗词意象的内涵,感悟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诗歌源远流长,诗歌往往用凝练的语言来表达作者复杂的情感。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是我国古代文学中耀眼的明珠。阅读古代诗歌,不但有助于我们增长知识,而且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赏析文学的能力。高中语文课本(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编入了大量的古代诗歌,中国古代诗歌的特色就是能用最凝练的语言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将情感寄托在景物之中。但是,古代诗歌由于年代久远,语言简洁凝练,学生不能完全读懂诗歌,古代诗歌鉴赏也就成为高考语文和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在考试的时候,古代诗歌鉴赏题往往让学生望而却步,一部分学生甚至根本读不懂诗歌的意思,更不要说去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了。
  学习怎样鉴赏古代诗歌,不仅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教会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古代诗歌鉴赏的重点和难点,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进行重点赏析,在选择诗歌的时候,千万不要忽视教材上那些经典的古代诗歌,因为教材中的诗歌是学生最熟悉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指导学生对语文课本中的诗歌精心研究,把思想感情相同的诗歌联系在一起赏析,还可以从课本上的古代诗歌联系到课外诗歌,实施有效教学,为学生节省学习的时间。
  告诉学生,高考的古代诗歌鉴赏题一般是“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寄寓在诗歌的意象里面。因此,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来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修饰意象的词语,例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里有一句“孤灯挑尽未成眠”,意象是“灯”,作者的情感就寄托在“孤”字里,诗歌写出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晚上难以入眠的孤独寂寞。学生能读懂诗歌,就会有学习的兴趣了。
  二、引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鉴赏的技巧
  (一)引导学生解读诗歌的题目
  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首诗歌的题目往往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有着提示的作用。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送”字,就点明了这首诗是“送别”诗;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怀古”,表明它是一首“怀古”诗;唐代诗人李颀的《古从军行》则表明是一首“边塞”诗。在鉴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想送别诗、怀古诗、边塞诗常见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就知道从哪个角度去思考了。
  (二)知人论世,要注意作者的生平和诗歌的注释
  鉴赏古代诗歌应该去了解作者生活和创作的时代背景,探究诗歌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观点等,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期——安史之乱时期,他在战乱中流离失所,他看到了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他伤时感事、忧国忧民,写了很多反映现实的诗歌,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诗风沉郁顿挫。“知人论世”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那个时代的诗歌特色,注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的注释还包含着题目的答案,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注释中的有效信息。
  (三)指导学生准确地翻译诗句,读懂诗歌
  要想读懂诗歌,就应该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来体会诗句的基本义,并且结合诗歌的语境,发挥自己的想象,联系生活,大胆地去猜想,疏通诗句。例如一个“闲”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不同的。宋代赵师秀的《约客》写道:“有约不来待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个“闲”字写出了诗人约的客人没有来时等待的急躁心情;唐代元稹的《行宫》中有这样的诗句,“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闲”字写出了宫女不被宠幸的无奈与痛苦之情。唐代王维有诗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闲”即“悠闲”之意。另外,要想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还要关注诗歌中抒情和议论的诗句,尤其是那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能表明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借助特殊意象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其特殊的内涵,如:杨柳,“柳”是“留”的谐音,象征离别之情,有留恋之意;杨花,代表着离散;木叶,表现惆怅寂寞的心情;兰花,则象征高洁和美好;竹子,是正直、有气节;松柏,是坚贞不屈或富有生命力;绿叶,代表着希望和活力;杜鹃,象征哀怨和悲伤;丁香,指愁绪或爱恋的情结;孤灯,象征孤苦和羁旅凄凉,思乡怀人;寒蝉,代表悲凉、离愁别绪;孤雁,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孤独落寞等。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应该抓住诗歌中的意象,从它的特定内涵来理解作者的情感。
  (五)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古代诗歌鉴赏的高考试题
  教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高考试题,学生自己也搜集一些高考试题中的古代诗歌鉴赏题,分小组让学生对诗歌的意境、形象、炼字、语言风格、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进行探究和分析,寻找题干中一些共性的东西,对高考题目进行分析,看一下出题人通常是在哪些方面设问,勾画题干中的关键词。审题时,要看题目是要求“概括”还是“分析”,如果题干只要求“概括”,就只回答结论,题干要求“分析”,就必须结合具体的诗句来分析,题干要求“赏析”,必须要分析表达技巧。还要仔细研究参考答案的模式、语言的组织等,应该特别注意,题干怎么问,就怎么答。
  三、反复朗读诗歌,感悟诗人心中所想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悟诗歌所要展现的画面、意境和表达的情感。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古代诗歌的音韵美,可以采用多種朗诵的方法,吟诵的最高境界就是能感悟到作者的情感。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使用多媒体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方式上的形象性,多媒体能通过声音、动画等先进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以直观、生动的感受。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课堂上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多古诗词都被谱上了曲调,可以让学生欣赏,还可以让学生跟着唱,唱会了,诗词也就背会了。音乐可以渲染学习古代诗歌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歌情怀。
  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探究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新教法,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让学生喜欢古诗词,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的特殊内涵,从意象中去解读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当下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难重重,作为教者应积极引领学生因地制宜、深入文本、实现突围。语文老师要根据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中的“形”和“神”之间的关系,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如何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引领和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高中散文阅读;审美困境;教学突围  【中图分类号】G633 【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成为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紧扣社会人才的实际需要,优化人才培养自然也就成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对小学生语文课程而言,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关键能力的发展是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路径。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然后探讨了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对14-3-3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14-3-3蛋白在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脂多糖诱导后的表达变
【摘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当下教学课程改革中的一门新的课程形式,一直以来,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大问题。此次,这门课程以新的形式出现,又给在一线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能够有效地完善一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困惑,本文将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知识,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浅要的思考与讨论。目的在于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现在的教育实践内容,探究一些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
【摘要】低效课堂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对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与自主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地推动高效课堂的建设成为现阶段初中教学的主要目标。对此,学为主体有着很好的作用与意义。本文从此出发,首先分析了学为主体的内涵与意义,然后就如何基于学为主体进行高效课堂的建设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包括加强学情分析、调整师生关系、注重任务教学、鼓励小组合作,希望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所裨益。  【关
【摘要】2017年9月全国中小学生开始使用部编本,部编教材由教育部联合权威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将会在三年之内在全国陆续普遍使用,可见教育部对义务教育的推行打出了一套重拳,以重拳出击,推进基础教育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教育强国做出持续的努力。基于这个现实本文以部编教材的编写实施为背景,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培育展开论述,意在能够为开展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有利的指导。  【关键词】初中语文;
【摘要】以道驭术,作为我国语文教学的准则之一,其内涵对于当今语文教学的影响极其深远。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媒体的教学方式不断渗透进各个学科。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合理把握以道驭术的准则,帮助语文课堂高效提升成了时下各位高中教学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将以此问题为重点展开简要讨论。  【关键词】以道驭术;高中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本研究是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通过三年研究,研究者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大量实践活动,形成较丰富的经验,总结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策略,对普通高中语文课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语言的不断涌现、网络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