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餐后活动指从第一个幼儿用完午餐到全体幼儿进行午睡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展开的活动。它分为“进餐”和“自主游戏”并存、全体幼儿进行安静活动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最难管理的。那么如何组织好小班幼儿餐后活动,本文针对在课程游戏化的推进中如何组织小班幼儿餐后活动进行了实践与研究,阐述了相关的做法并归纳了相应的策略,进而为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小班;餐后活动
1.真实现象,问题聚焦
我们常常会回忆这样的画面:先吃完的孩子有的开始和旁边的人嬉戏打闹,有的则独自发呆;有的吃完忘了擦嘴和手,用油乎乎的小手抚摸着玩具;老师唯恐他们“闯祸”一个一个的被叫到饭桌旁等待,饭桌这边还时不时传来连哄带催的声音……
2.理论依据,剖析诊断
虞永平教授在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中也明确指出,将课程有机地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关注游戏和生活的价值,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感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现有价值的资源和线索,设计、生成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课程不是来源于课本,而是来源于鲜活的儿童生活。《纲要》和《指南》对生活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关注生活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中实现革命性的转变,从书面的知识转向生动的生活,从成人期待转向儿童需要,从简单接受转向在行动中学习。
1.实施第一阶段——如何打造餐后活动环境,让餐后活动更有温度感?
●物质环境是基础
1)进餐与游戏场地相对隔离
小班幼儿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如果餐后活动场地和进餐活动场地用同一个或是比较靠近的话,进餐慢的孩子容易被一旁已用完餐活动的孩子所打扰,所以有条件的话要尽量将两个活动场地划分开来,让用餐与餐后活动场地相对隔离,避免进餐幼儿与活动幼儿之间的相互干扰。
2)确定餐后的“等待”场所
如果在餐后进行的是集体活动的话,那么我们需要确定固定的餐后“等待”场所,进餐快的幼儿在用完餐后就可以到这个场地上 “等待”还没用完餐的孩子,但是小班的孩子注意力和自控力都不強,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让他们有事可做。
3)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
这里的游戏材料可以是各类小游戏和各种区域游戏材料,比如美工区准备彩色蜡笔、彩纸、胶棒等美工材料。生活区准备孩子们喜欢的娃娃、动物玩偶、宝宝衣服、裤子,他们可以在生活中喂娃娃、给娃娃穿衣等。
●心理环境是后盾
1)尽心呵护——让音乐贯穿整个餐后活动。
在幼儿进餐活动中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舒适、温馨的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在此良好的环境熏陶下,孩子们也能自然而然的被这些轻柔的音乐所感染,知道餐后活动要轻,不能跑跳,更不能在餐后做剧烈危险的游戏活动。
2)共情陪伴——兼顾“等待”与“被等待”
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所以每个人的进餐速度都是不一样,有的人吃的慢、有的人吃的很快,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既要兼顾吃得慢的孩子,更要关注吃得快而无所事事的孩子。
2.实施第二阶段——如何制定餐后活动内容,让餐后活动更具吸引力?
●课程背景下的预设游戏
在确定这个课题之后,我们所有老师针对餐后出现的各种状态反复研究、商讨,不断与《指南》对照,在对孩子们进行调查统计,设置了一系列适合小班幼儿在午餐后的各种游戏活动内容,并绘制了“餐后活动计划表”,并采取自选游戏、集体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全面参与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中。
●留白空间下的生成游戏
幼儿园课程还是要从孩子中来,生活课程也不例外,我们可以适度的留白,支持计划外的生成性的餐后活动,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或许能发现不同的声音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变或增加游戏材料。
3.实施第三阶段——如何组织餐后游戏活动,让餐后活动更有质和序?
●餐后卫生自理是前奏
孩子们结束用餐之后,便可以进入餐后游戏活动,在活动前必要的餐后卫生服务是不可少的,为了培养孩子的能力,我们鼓励孩子自己去放碗勺、主动去漱口并用毛巾擦嘴,然后再把小椅子搬到固定的地方。我们在这个环节增设了岗位体验岗,目的是放幼儿自主并有序的完成餐后卫生工作。
●餐后各类游戏是体验
1)区域游戏
⑴设置走廊互动游戏
我们充分利用走廊上的空间,同时又充分发挥活动区的教育作用,将区域中的一些活动内容布置到走廊上,不仅提供幼儿各种能力锻炼的机会,又解决了老师午饭环节分管难的问题。
⑵开展多种语言活动。
请幼儿从家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看的几本图书,放在语言区里,这不仅使架上的图书数量增加、题材丰富,而且幼儿选择余地相应地扩大,看书的兴趣和效果也随着提高。
⑶延伸各类主题活动
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种与主题相关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于是,我们将各类主题游戏延伸到餐后活动中。
2)集体游戏
⑴努力挖掘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不仅在方言的交流中增加幼儿游戏的情趣,更是由于简单而不乏创意使幼儿乐此不疲。因此,我们教师通过家长、教师等多种途径挖掘经典的民间游戏活动。如“炒豆豆”、“熊和石头人”、“钻山洞”、“吹泡泡”等。
⑵巧妙增添户外游戏
轻松愉快的散步活动,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深受幼儿喜爱。但幼儿园地方狭小,重复的散步孩子常常会提意见。于是我们在散步活动时间增添了一些别的户外游戏。如:捡桃花、T台秀、晒太阳、快乐捉虫、照顾植物、沿线直走、水枪大战等等,一个个有趣的小游戏在老师们的精心组织中,让孩子们乐此不疲,每每是午睡的音乐响起,孩子们还恋恋不舍。
⑶轻松准备手指游戏
手指游戏材料准备简单,就是小朋友自己的小手指;而且每个手指游戏都能配上生动、有趣并郎朗上口的儿歌,这个大大的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这个游戏非常符合小班幼儿餐后活动时游戏,先用完餐的孩子们可以坐在椅子上听着儿歌自主玩,边玩边等待没吃完的孩子。
1.观念的转变
无论以哪种方式组织小班幼儿的餐后活动,都要建立在“以幼儿为本”和“课程游戏化”的两大背景之下,这是教师观念的再一次更新和提升。
2.身份的转变
餐后活动的有序规划与实施使老师们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职责更加明确,合作更趋愉悦,真正让孩子在餐后活动中由被动变主动,身份也从追随者变为主人翁。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小班;餐后活动
一、前期阶段——追因分析
1.真实现象,问题聚焦
我们常常会回忆这样的画面:先吃完的孩子有的开始和旁边的人嬉戏打闹,有的则独自发呆;有的吃完忘了擦嘴和手,用油乎乎的小手抚摸着玩具;老师唯恐他们“闯祸”一个一个的被叫到饭桌旁等待,饭桌这边还时不时传来连哄带催的声音……
2.理论依据,剖析诊断
虞永平教授在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中也明确指出,将课程有机地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关注游戏和生活的价值,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感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现有价值的资源和线索,设计、生成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课程不是来源于课本,而是来源于鲜活的儿童生活。《纲要》和《指南》对生活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关注生活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中实现革命性的转变,从书面的知识转向生动的生活,从成人期待转向儿童需要,从简单接受转向在行动中学习。
二、实施阶段——探索策略
1.实施第一阶段——如何打造餐后活动环境,让餐后活动更有温度感?
●物质环境是基础
1)进餐与游戏场地相对隔离
小班幼儿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如果餐后活动场地和进餐活动场地用同一个或是比较靠近的话,进餐慢的孩子容易被一旁已用完餐活动的孩子所打扰,所以有条件的话要尽量将两个活动场地划分开来,让用餐与餐后活动场地相对隔离,避免进餐幼儿与活动幼儿之间的相互干扰。
2)确定餐后的“等待”场所
如果在餐后进行的是集体活动的话,那么我们需要确定固定的餐后“等待”场所,进餐快的幼儿在用完餐后就可以到这个场地上 “等待”还没用完餐的孩子,但是小班的孩子注意力和自控力都不強,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让他们有事可做。
3)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
这里的游戏材料可以是各类小游戏和各种区域游戏材料,比如美工区准备彩色蜡笔、彩纸、胶棒等美工材料。生活区准备孩子们喜欢的娃娃、动物玩偶、宝宝衣服、裤子,他们可以在生活中喂娃娃、给娃娃穿衣等。
●心理环境是后盾
1)尽心呵护——让音乐贯穿整个餐后活动。
在幼儿进餐活动中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舒适、温馨的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在此良好的环境熏陶下,孩子们也能自然而然的被这些轻柔的音乐所感染,知道餐后活动要轻,不能跑跳,更不能在餐后做剧烈危险的游戏活动。
2)共情陪伴——兼顾“等待”与“被等待”
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所以每个人的进餐速度都是不一样,有的人吃的慢、有的人吃的很快,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既要兼顾吃得慢的孩子,更要关注吃得快而无所事事的孩子。
2.实施第二阶段——如何制定餐后活动内容,让餐后活动更具吸引力?
●课程背景下的预设游戏
在确定这个课题之后,我们所有老师针对餐后出现的各种状态反复研究、商讨,不断与《指南》对照,在对孩子们进行调查统计,设置了一系列适合小班幼儿在午餐后的各种游戏活动内容,并绘制了“餐后活动计划表”,并采取自选游戏、集体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全面参与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中。
●留白空间下的生成游戏
幼儿园课程还是要从孩子中来,生活课程也不例外,我们可以适度的留白,支持计划外的生成性的餐后活动,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或许能发现不同的声音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变或增加游戏材料。
3.实施第三阶段——如何组织餐后游戏活动,让餐后活动更有质和序?
●餐后卫生自理是前奏
孩子们结束用餐之后,便可以进入餐后游戏活动,在活动前必要的餐后卫生服务是不可少的,为了培养孩子的能力,我们鼓励孩子自己去放碗勺、主动去漱口并用毛巾擦嘴,然后再把小椅子搬到固定的地方。我们在这个环节增设了岗位体验岗,目的是放幼儿自主并有序的完成餐后卫生工作。
●餐后各类游戏是体验
1)区域游戏
⑴设置走廊互动游戏
我们充分利用走廊上的空间,同时又充分发挥活动区的教育作用,将区域中的一些活动内容布置到走廊上,不仅提供幼儿各种能力锻炼的机会,又解决了老师午饭环节分管难的问题。
⑵开展多种语言活动。
请幼儿从家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看的几本图书,放在语言区里,这不仅使架上的图书数量增加、题材丰富,而且幼儿选择余地相应地扩大,看书的兴趣和效果也随着提高。
⑶延伸各类主题活动
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种与主题相关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于是,我们将各类主题游戏延伸到餐后活动中。
2)集体游戏
⑴努力挖掘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不仅在方言的交流中增加幼儿游戏的情趣,更是由于简单而不乏创意使幼儿乐此不疲。因此,我们教师通过家长、教师等多种途径挖掘经典的民间游戏活动。如“炒豆豆”、“熊和石头人”、“钻山洞”、“吹泡泡”等。
⑵巧妙增添户外游戏
轻松愉快的散步活动,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深受幼儿喜爱。但幼儿园地方狭小,重复的散步孩子常常会提意见。于是我们在散步活动时间增添了一些别的户外游戏。如:捡桃花、T台秀、晒太阳、快乐捉虫、照顾植物、沿线直走、水枪大战等等,一个个有趣的小游戏在老师们的精心组织中,让孩子们乐此不疲,每每是午睡的音乐响起,孩子们还恋恋不舍。
⑶轻松准备手指游戏
手指游戏材料准备简单,就是小朋友自己的小手指;而且每个手指游戏都能配上生动、有趣并郎朗上口的儿歌,这个大大的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这个游戏非常符合小班幼儿餐后活动时游戏,先用完餐的孩子们可以坐在椅子上听着儿歌自主玩,边玩边等待没吃完的孩子。
三、整理阶段——憬然有悟
1.观念的转变
无论以哪种方式组织小班幼儿的餐后活动,都要建立在“以幼儿为本”和“课程游戏化”的两大背景之下,这是教师观念的再一次更新和提升。
2.身份的转变
餐后活动的有序规划与实施使老师们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职责更加明确,合作更趋愉悦,真正让孩子在餐后活动中由被动变主动,身份也从追随者变为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