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还在中东肆虐,但打击它的国际联盟近期又出现了一道新的裂痕。2015年12月初,土耳其的20多辆坦克和100多名士兵越过了伊拉克和土耳其的边境线,驻扎到摩苏尔东北20公里处的巴希加营地。伊拉克政府反应强烈,把土耳其的行为定义为“入侵”,总理阿巴迪下令将事件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有议员要求轰炸土耳其在伊部队,巴格达等地出现了抗议土耳其的游行示威。最初,土耳其强调其军队在巴希加驻扎已久,此次派兵只是换防,不过为了照顾伊拉克政府的关切,会暂停增派军队进入伊拉克。后来,土耳其态度有所软化,撤出了部分在巴希加的土军,但不是撤回国内,而是让其向北进入了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境内。
那么一连串的问题就来了:首先,土耳其到底是悍然入侵还是正常换防?如果是后者,那为何伊拉克政府偏偏这次反应如此强烈?其次,土耳其为什么“前倨后恭”?作为一个在近些年把所有邻国都得罪了一遍、还刚刚打下俄罗斯战机的国家,土耳其服软显然不太可能是因为怕了伊拉克。最后,土耳其到底想在伊拉克干什么?尽管土耳其说自己是去帮忙打击“伊斯兰国”,不过显然很多人不这么想。
伊拉克政府的“是可忍孰不可忍”
事实上,伊拉克政府应该早就清楚土耳其军队在伊的存在。早在“伊斯兰国”崛起之前,土耳其就有军队在伊拉克的库尔德自治区帮忙训练库尔德民兵。2014年6月,“伊斯兰国”攻占尼尼微省省会、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打得伊拉克政府军溃不成军,迄今也没能重回尼尼微省。根据土耳其的说法,2014年12月土耳其总理达武特奥卢访问伊拉克时,就已经获得阿巴迪首肯,在巴希加驻军。此轮土耳其增兵之前,巴希加已经部署了400多名土耳其士兵,伊拉克政府对此并未提出过异议。只是,伊拉克政府和军方内部山头林立,各个教派、政党彼此间封锁信息,沟通不畅,所以到底有没有同意或者是谁同意了土耳其派兵,可能也是个未解之谜。
但伊拉克政府对土耳其此轮增兵反应激烈倒是情有可原。2015年12月3日,也就是土耳其增兵的前一天,伊拉克政府刚刚发表过一份措辞强烈的声明,称除非伊政府同意,否则绝不接受外国地面部队进入伊拉克。这份声明其实主要是针对美国,因为11月底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麦凯恩在访问伊拉克时,提出要将在伊拉克的美国军队增加到1万名,同时还要部署9万名来自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和约旦的部队,引发伊拉克国内舆论强烈抗议,这才有了上述的声明。不料这边话音刚落,那边土耳其就大大咧咧派兵了。当土耳其的电视台播放土耳其坦克雄赳赳驶向摩苏尔的镜头时,伊拉克政府的心情可想而知。所以不管土耳其有没有“入侵”伊拉克,伊拉克政府都必须把它当作“入侵”处理。
美国和俄罗斯的隔空交火
作为反恐联盟的盟主,美国深知伊拉克和土耳其对联盟而言都不可或缺,不希望两者关系继续恶化。于是,美国从一开始就试图息事宁人,一面表示对土耳其的部署事先知情,减轻土耳其的压力;一面表示土耳其的行动不属于国际联盟的协调行动,避免继续刺激伊拉克。打击“伊斯兰国”联盟美国总统特别代表布雷特·麦格克公开表示,美国不支持在没有得到伊拉克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在伊拉克进行任何军事部署,并特意指出也包括部署美军人员。但考虑到土耳其和伊拉克之间力量对比悬殊以及近年来土耳其的外交风格,美国这种温柔的批评并没有促使土耳其马上改变立场。
不过,俄罗斯再一次倒逼美国改变了态度。战机被土耳其击落的俄罗斯很快摆出了力挺伊拉克政府的态度,不仅怒斥土耳其违反国际法,还表示支持伊拉克找安理会主持正义。自2015年9月开始在叙利亚进行空袭后,俄罗斯在保护了阿萨德政权的同时,也被伊拉克的什叶派视为英雄,还在伊拉克建立了俄罗斯、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四国反恐情报合作中心。除了报复土耳其,俄罗斯也希望“顺手”加大在伊拉克的影响力。在俄罗斯表态后,美国的态度也明显转变,不仅更明确表态支持伊拉克,奥巴马更是亲自致电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敦促其从伊拉克撤军。
12月18日,在安理会正式通过涉及叙利亚问题决议的当天,其实还有一场低调得多的闭门会议,讨论土耳其派兵进入伊拉克的问题。尽管伊拉克没有得到一纸决议来支持自己的立场,但土耳其却在第二天宣布将“继续”从尼尼微省撤军。这场俄美交锋看上去还是美国占了上风,因为至少迄今为止,比起俄罗斯想要的“闹大”,美国主张的“轻轻放下”正逐渐成为事实。
关键是伊拉克的逊尼派和库尔德人
伊拉克政府的强烈反应并不仅是出于“面子”,更是对土耳其借机干预伊拉克内政的警惕和担心。2003年以来,伊拉克政府一直由什叶派主导,通过与逊尼派和库尔德人合作来进行统治。此次土耳其派兵一事,最令伊拉克政府愤怒的可能并不是主权遭到破坏,而是伊拉克逊尼派和库尔德人对土耳其的支持。尼尼微省前省长、逊尼派政治家阿斯勒·努杰菲(他是伊拉克前议长努杰菲的弟弟,而议长是逊尼派掌握的最有实权的公职)就为土耳其背书,称土耳其派兵前往巴希加是在阿巴迪的要求下进行的,还表示伊拉克政府“装作不知情”是因为伊朗的压力。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主席巴尔扎尼也公开认可土耳其的说法,指出土耳其和伊拉克政府早有协议,由土耳其在巴希加营地训练未来将参与解放摩苏尔的部队(包括努杰菲组织的逊尼派民兵和库尔德武装“自由斗士”),还认为整件事的重要性被“不成比例地吹大了”,含蓄地批评了伊拉克政府一把。
当然,伊拉克的逊尼派和库尔德人并非无缘无故胳膊肘往外拐。首先,伊拉克逊尼派与同教派的土耳其政府素来关系密切。2010年,土耳其在伊拉克大选中支持亲逊尼派的政党联盟“伊拉克名单”,助其赢得了最多议席。伊拉克前总理马利基则在伊朗的支持下,依靠什叶派几大政党的联合连任了总理。2012年,伊拉克法院缺席判处逊尼派政治家、前副总统哈希米死刑,国际刑警组织因此也对哈希米发出了“红色通缉令”,然而土耳其顶住压力容留哈希米,拒绝将其引渡给伊拉克。可以说,土耳其有意扮演伊拉克逊尼派靠山的角色,伊拉克逊尼派也乐得借助土耳其与什叶派讨价还价。
此外,土耳其也愿意适当地扶持伊拉克的库尔德人,以达到“一箭三雕”的效果。第一,伊拉克的库尔德人与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PKK)积怨很深,土耳其并不担心两者会联合,反而认为只要有伊拉克库尔德人存在,PKK就不可能成为中东库尔德人的“共主”。而叙利亚库尔德人与PKK关系密切,自然就与伊拉克库尔德人疏远些,这也是为什么除了科巴尼之战等有限案例外,伊拉克库尔德人对支援自己的叙利亚同胞并不积极。第二就是十分可观的经济利益。伊拉克库区油气资源丰富,但深居内陆且只有两个“邻国”,一个是与伊拉克中央政府关系很好的伊朗,另一个就是土耳其。库区要绕开伊拉克中央政府,自行出口石油,唯一的希望就在于土耳其。而土耳其不仅可以借此获得油气供应,还能获取过境费等额外经济利益。有报道称,伊拉克库区计划从2016年起向土耳其出口天然气。第三就是借库尔德人制衡伊拉克中央政府。当然,土耳其无意支持伊拉克库尔德人寻求独立,以避免激化自身的库尔德问题,不过在美国反对、伊拉克库区在安全和经济上对中央政府仍有依赖的情况下,当前伊拉克库区并没有独立的实际条件,使得土耳其认为它可以利用库区做文章。
说到底,任何国家只要内部不团结、搞分裂,就会为外部势力插手提供空间,如果这些彼此对立的内部势力为了争权夺利还主动邀请外人助拳,那情况自然更加糟糕。此外,除了伊拉克独特的政治生态外,伊拉克和土耳其之间再添新仇,也是因为整个中东地区教派对立激化。犹记得,2008年埃尔多安访问伊拉克什叶派圣城纳杰夫时,高呼“我既不是逊尼派,也不是什叶派,我是一个穆斯林”。而如今,这样的情景已经很难想象了。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助理研究员)
那么一连串的问题就来了:首先,土耳其到底是悍然入侵还是正常换防?如果是后者,那为何伊拉克政府偏偏这次反应如此强烈?其次,土耳其为什么“前倨后恭”?作为一个在近些年把所有邻国都得罪了一遍、还刚刚打下俄罗斯战机的国家,土耳其服软显然不太可能是因为怕了伊拉克。最后,土耳其到底想在伊拉克干什么?尽管土耳其说自己是去帮忙打击“伊斯兰国”,不过显然很多人不这么想。
伊拉克政府的“是可忍孰不可忍”
事实上,伊拉克政府应该早就清楚土耳其军队在伊的存在。早在“伊斯兰国”崛起之前,土耳其就有军队在伊拉克的库尔德自治区帮忙训练库尔德民兵。2014年6月,“伊斯兰国”攻占尼尼微省省会、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打得伊拉克政府军溃不成军,迄今也没能重回尼尼微省。根据土耳其的说法,2014年12月土耳其总理达武特奥卢访问伊拉克时,就已经获得阿巴迪首肯,在巴希加驻军。此轮土耳其增兵之前,巴希加已经部署了400多名土耳其士兵,伊拉克政府对此并未提出过异议。只是,伊拉克政府和军方内部山头林立,各个教派、政党彼此间封锁信息,沟通不畅,所以到底有没有同意或者是谁同意了土耳其派兵,可能也是个未解之谜。
但伊拉克政府对土耳其此轮增兵反应激烈倒是情有可原。2015年12月3日,也就是土耳其增兵的前一天,伊拉克政府刚刚发表过一份措辞强烈的声明,称除非伊政府同意,否则绝不接受外国地面部队进入伊拉克。这份声明其实主要是针对美国,因为11月底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麦凯恩在访问伊拉克时,提出要将在伊拉克的美国军队增加到1万名,同时还要部署9万名来自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和约旦的部队,引发伊拉克国内舆论强烈抗议,这才有了上述的声明。不料这边话音刚落,那边土耳其就大大咧咧派兵了。当土耳其的电视台播放土耳其坦克雄赳赳驶向摩苏尔的镜头时,伊拉克政府的心情可想而知。所以不管土耳其有没有“入侵”伊拉克,伊拉克政府都必须把它当作“入侵”处理。
美国和俄罗斯的隔空交火
作为反恐联盟的盟主,美国深知伊拉克和土耳其对联盟而言都不可或缺,不希望两者关系继续恶化。于是,美国从一开始就试图息事宁人,一面表示对土耳其的部署事先知情,减轻土耳其的压力;一面表示土耳其的行动不属于国际联盟的协调行动,避免继续刺激伊拉克。打击“伊斯兰国”联盟美国总统特别代表布雷特·麦格克公开表示,美国不支持在没有得到伊拉克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在伊拉克进行任何军事部署,并特意指出也包括部署美军人员。但考虑到土耳其和伊拉克之间力量对比悬殊以及近年来土耳其的外交风格,美国这种温柔的批评并没有促使土耳其马上改变立场。
不过,俄罗斯再一次倒逼美国改变了态度。战机被土耳其击落的俄罗斯很快摆出了力挺伊拉克政府的态度,不仅怒斥土耳其违反国际法,还表示支持伊拉克找安理会主持正义。自2015年9月开始在叙利亚进行空袭后,俄罗斯在保护了阿萨德政权的同时,也被伊拉克的什叶派视为英雄,还在伊拉克建立了俄罗斯、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四国反恐情报合作中心。除了报复土耳其,俄罗斯也希望“顺手”加大在伊拉克的影响力。在俄罗斯表态后,美国的态度也明显转变,不仅更明确表态支持伊拉克,奥巴马更是亲自致电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敦促其从伊拉克撤军。
12月18日,在安理会正式通过涉及叙利亚问题决议的当天,其实还有一场低调得多的闭门会议,讨论土耳其派兵进入伊拉克的问题。尽管伊拉克没有得到一纸决议来支持自己的立场,但土耳其却在第二天宣布将“继续”从尼尼微省撤军。这场俄美交锋看上去还是美国占了上风,因为至少迄今为止,比起俄罗斯想要的“闹大”,美国主张的“轻轻放下”正逐渐成为事实。
关键是伊拉克的逊尼派和库尔德人
伊拉克政府的强烈反应并不仅是出于“面子”,更是对土耳其借机干预伊拉克内政的警惕和担心。2003年以来,伊拉克政府一直由什叶派主导,通过与逊尼派和库尔德人合作来进行统治。此次土耳其派兵一事,最令伊拉克政府愤怒的可能并不是主权遭到破坏,而是伊拉克逊尼派和库尔德人对土耳其的支持。尼尼微省前省长、逊尼派政治家阿斯勒·努杰菲(他是伊拉克前议长努杰菲的弟弟,而议长是逊尼派掌握的最有实权的公职)就为土耳其背书,称土耳其派兵前往巴希加是在阿巴迪的要求下进行的,还表示伊拉克政府“装作不知情”是因为伊朗的压力。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主席巴尔扎尼也公开认可土耳其的说法,指出土耳其和伊拉克政府早有协议,由土耳其在巴希加营地训练未来将参与解放摩苏尔的部队(包括努杰菲组织的逊尼派民兵和库尔德武装“自由斗士”),还认为整件事的重要性被“不成比例地吹大了”,含蓄地批评了伊拉克政府一把。
当然,伊拉克的逊尼派和库尔德人并非无缘无故胳膊肘往外拐。首先,伊拉克逊尼派与同教派的土耳其政府素来关系密切。2010年,土耳其在伊拉克大选中支持亲逊尼派的政党联盟“伊拉克名单”,助其赢得了最多议席。伊拉克前总理马利基则在伊朗的支持下,依靠什叶派几大政党的联合连任了总理。2012年,伊拉克法院缺席判处逊尼派政治家、前副总统哈希米死刑,国际刑警组织因此也对哈希米发出了“红色通缉令”,然而土耳其顶住压力容留哈希米,拒绝将其引渡给伊拉克。可以说,土耳其有意扮演伊拉克逊尼派靠山的角色,伊拉克逊尼派也乐得借助土耳其与什叶派讨价还价。
此外,土耳其也愿意适当地扶持伊拉克的库尔德人,以达到“一箭三雕”的效果。第一,伊拉克的库尔德人与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PKK)积怨很深,土耳其并不担心两者会联合,反而认为只要有伊拉克库尔德人存在,PKK就不可能成为中东库尔德人的“共主”。而叙利亚库尔德人与PKK关系密切,自然就与伊拉克库尔德人疏远些,这也是为什么除了科巴尼之战等有限案例外,伊拉克库尔德人对支援自己的叙利亚同胞并不积极。第二就是十分可观的经济利益。伊拉克库区油气资源丰富,但深居内陆且只有两个“邻国”,一个是与伊拉克中央政府关系很好的伊朗,另一个就是土耳其。库区要绕开伊拉克中央政府,自行出口石油,唯一的希望就在于土耳其。而土耳其不仅可以借此获得油气供应,还能获取过境费等额外经济利益。有报道称,伊拉克库区计划从2016年起向土耳其出口天然气。第三就是借库尔德人制衡伊拉克中央政府。当然,土耳其无意支持伊拉克库尔德人寻求独立,以避免激化自身的库尔德问题,不过在美国反对、伊拉克库区在安全和经济上对中央政府仍有依赖的情况下,当前伊拉克库区并没有独立的实际条件,使得土耳其认为它可以利用库区做文章。
说到底,任何国家只要内部不团结、搞分裂,就会为外部势力插手提供空间,如果这些彼此对立的内部势力为了争权夺利还主动邀请外人助拳,那情况自然更加糟糕。此外,除了伊拉克独特的政治生态外,伊拉克和土耳其之间再添新仇,也是因为整个中东地区教派对立激化。犹记得,2008年埃尔多安访问伊拉克什叶派圣城纳杰夫时,高呼“我既不是逊尼派,也不是什叶派,我是一个穆斯林”。而如今,这样的情景已经很难想象了。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