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杉浦康平是日本战后最杰出的平面设计师之一。他在设计理论、信息设计、书籍设计等领域对日本乃至亚洲的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东两文化的激烈碰撞之中坚守自己的文化,并且根植于亚洲土壤,让亚洲文化在平面设计领域展现出一片独一无二的盛景。因此本文主要从设计思想和作品简析等几个方面来探索和研究杉浦康平,启发大家对杉浦康平设计的认识和反思。
【关键词】杉浦康平;复眼;设计思想
杉浦康平是国际设计界公认的信息设计大师,也是日本杂志设计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在现代的设计表现手法中融入神秘的东方哲理和美学思维,并以独特的方式将无形的意识领域形象化。杉浦康平位东京的事务所名称是“Plus Eyes “,含为“复眼”,是他的思想精髓所在。杉浦康平的设计理念启发了我们对亚洲传统文化图像及亚洲各民族文化的再发现、再认识和再接受以及对当今中国书籍设计发展的方向和定位进行反思。
一、杉浦康平“復眼”设计思想及实践
(一)“复眼”设计思想的萌芽
杉浦康平于1964 年、1966‐1967 年两度任教于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这段乌尔姆执教经历促成了杉浦“复眼”设计思想的萌芽,同时这也是杉浦康平设计生涯的重大转折。1964‐1967 年杉浦康平执教时期正逢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完全成熟时期,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已经发展非常完备。杉浦康平认为乌尔姆的观念大概领先了当时世界的设计观念二十年,它几乎具备了建立在今天电脑时代理论背景上的一切。乌尔姆的教学目的非常明确,即是培养符合工业社会的需求的设计人才。功能与科技在乌尔姆设计学院被极端强调,并为此进行了理论武装。但是这种非黑即白的观念让杉浦康平难以认同,在杉浦康平看来,并非所有事物都能用单纯的“是与否”来诠释,更多的是位于灰色地带,即事物的自身具有的复杂性。这种对事物复杂性的觉醒就是“复眼”设计思想的开端。事物不是单纯的是与否,它们一目不足以了然、它们繁杂而喧嚣。这样的亚洲本色与乌尔姆模式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但是经过这样的碰撞,杉浦康平的亚洲本色并没有被乌尔姆包容甚至消磨殆尽,反而更加激烈地爆发出来,唤起了杉浦康平对亚洲的觉醒,唤起了“复眼”设计思想的萌芽。
(二)“复眼”设计思想在融合中成长
在杉浦康平的复眼思想中,“一即二即多即一”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而这个特征最早源于他的建筑背景的影响。他认为自己对书的理解异于平面专业出身的人。在建筑学中,一个建筑的空间往往是通过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等平面化图像来展示。这造就了他对于书的独特看法:“空间是以无数图面的聚积来表现的。将其应用与书籍,书好比是集合这些图面的载体,书中容纳着一个广阔的空间。”
除了建筑之外,另一个贯穿其设计始终的领域是音乐。杉浦康平因音乐涉足设计,他热爱各种各样的“噪音”,认为它如同生命一样繁杂而喧嚣。他也从中领悟到音乐是一种对“繁杂与秩序”最完美的表达,进而演化为复眼设计思想中的“繁而不乱”的特征。
杉浦康平的每一个设计作品在繁杂的表面下都潜藏着看很多不见的秩序。就像复眼一样,咋看之下就是一只眼睛,但是带上放大镜仔细研究才能发现,原来是千万只小眼,每个眼睛里都焕发着不同的光彩。杉浦康平有种神奇的能力,他将平面设计、建筑、音乐、亚洲图像等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多元养分的土壤,蕴育了“复眼”设计思想。“复眼”思想汲取着多领域的元素成长至今,形成了杉浦康平自身的独特风格。
三、杉浦康平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自我增殖”时期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960年在东京召开的世界设计大会海报(图1)、杂志设计《音乐艺术》(图2)。这些层次丰富的图案皆是由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演变而来: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最基础的形状通过长宽高的比例变化、倾斜角度的变化以及不断位移、计算投影等方式进行自我增殖。以理性的逻辑排列形成种种令人惊叹的秩序美感。同时再赋以其不同的色彩变化,使整个繁复的图案有张有弛变幻莫测。通过最简单的图形自我增殖形成复杂而有序的形式美感。杉浦康平这一灵感来源于他所热爱的音乐——音符与音阶,杉浦康平将音符与音阶转化为数学上的数字序列,通过精密计算来控制增殖过程的变化。这个由音乐而发的灵感与杉浦康平数学上的天赋相结合,就诞生了乌尔姆之前的“自我增殖”设计。

在《SD》杂志中体现出来的“可读的封面”设计,将书的内容直接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封面上,最后发展成为复眼设计中的“封面是脸”思想。“颠倒的设计”出现在《SD》杂志1968年1月(图3)中。杉浦康平受到此期杂志内容的影响而引发了天地颠倒的设计。“我受到锐气逼人的建筑家原广司‘浮游思想’的启发,设计时让杂志颠倒过来,天地倒置拼版,从反面阅读文字内容”这的确是由内容而发的设计,人们在阅读中需要将杂志旋转 180 度来阅读原广司的“浮游思想”,而在这天地倒置的阅读过程中,不正是一种“浮游”吗?这便是杉浦康平在这一时期对“内容设计”的探索,而且这种探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果。
四、杉浦康平设计思想给予我们的启示
身为一名设计的浅学者,我们更应该学习杉浦康平的设计思想,继承传统文化,大胆采用多变的设计手法,完全向西方看齐的设计观念是不可取的,设计师在向西方学习时不能简单的拿来主义。亚洲的设计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设计师不但要向前看,还要留一只眼睛向后看。凝视中国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无比深厚的传统文化,以此为土壤、为源泉来在设计领域中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吕敬人.现代设计艺术的先行者——杉浦康平[J].饰,2006(4):21‐24.
[2]杉浦康平.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M].北京:三联书店,2006:19.
[3]吕敬人.杉浦康平的装帧艺术[J].装饰.1992.3:15-18.
【关键词】杉浦康平;复眼;设计思想
杉浦康平是国际设计界公认的信息设计大师,也是日本杂志设计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在现代的设计表现手法中融入神秘的东方哲理和美学思维,并以独特的方式将无形的意识领域形象化。杉浦康平位东京的事务所名称是“Plus Eyes “,含为“复眼”,是他的思想精髓所在。杉浦康平的设计理念启发了我们对亚洲传统文化图像及亚洲各民族文化的再发现、再认识和再接受以及对当今中国书籍设计发展的方向和定位进行反思。
一、杉浦康平“復眼”设计思想及实践
(一)“复眼”设计思想的萌芽
杉浦康平于1964 年、1966‐1967 年两度任教于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这段乌尔姆执教经历促成了杉浦“复眼”设计思想的萌芽,同时这也是杉浦康平设计生涯的重大转折。1964‐1967 年杉浦康平执教时期正逢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完全成熟时期,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已经发展非常完备。杉浦康平认为乌尔姆的观念大概领先了当时世界的设计观念二十年,它几乎具备了建立在今天电脑时代理论背景上的一切。乌尔姆的教学目的非常明确,即是培养符合工业社会的需求的设计人才。功能与科技在乌尔姆设计学院被极端强调,并为此进行了理论武装。但是这种非黑即白的观念让杉浦康平难以认同,在杉浦康平看来,并非所有事物都能用单纯的“是与否”来诠释,更多的是位于灰色地带,即事物的自身具有的复杂性。这种对事物复杂性的觉醒就是“复眼”设计思想的开端。事物不是单纯的是与否,它们一目不足以了然、它们繁杂而喧嚣。这样的亚洲本色与乌尔姆模式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但是经过这样的碰撞,杉浦康平的亚洲本色并没有被乌尔姆包容甚至消磨殆尽,反而更加激烈地爆发出来,唤起了杉浦康平对亚洲的觉醒,唤起了“复眼”设计思想的萌芽。
(二)“复眼”设计思想在融合中成长
在杉浦康平的复眼思想中,“一即二即多即一”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而这个特征最早源于他的建筑背景的影响。他认为自己对书的理解异于平面专业出身的人。在建筑学中,一个建筑的空间往往是通过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等平面化图像来展示。这造就了他对于书的独特看法:“空间是以无数图面的聚积来表现的。将其应用与书籍,书好比是集合这些图面的载体,书中容纳着一个广阔的空间。”
除了建筑之外,另一个贯穿其设计始终的领域是音乐。杉浦康平因音乐涉足设计,他热爱各种各样的“噪音”,认为它如同生命一样繁杂而喧嚣。他也从中领悟到音乐是一种对“繁杂与秩序”最完美的表达,进而演化为复眼设计思想中的“繁而不乱”的特征。
杉浦康平的每一个设计作品在繁杂的表面下都潜藏着看很多不见的秩序。就像复眼一样,咋看之下就是一只眼睛,但是带上放大镜仔细研究才能发现,原来是千万只小眼,每个眼睛里都焕发着不同的光彩。杉浦康平有种神奇的能力,他将平面设计、建筑、音乐、亚洲图像等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多元养分的土壤,蕴育了“复眼”设计思想。“复眼”思想汲取着多领域的元素成长至今,形成了杉浦康平自身的独特风格。
三、杉浦康平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自我增殖”时期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960年在东京召开的世界设计大会海报(图1)、杂志设计《音乐艺术》(图2)。这些层次丰富的图案皆是由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演变而来: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最基础的形状通过长宽高的比例变化、倾斜角度的变化以及不断位移、计算投影等方式进行自我增殖。以理性的逻辑排列形成种种令人惊叹的秩序美感。同时再赋以其不同的色彩变化,使整个繁复的图案有张有弛变幻莫测。通过最简单的图形自我增殖形成复杂而有序的形式美感。杉浦康平这一灵感来源于他所热爱的音乐——音符与音阶,杉浦康平将音符与音阶转化为数学上的数字序列,通过精密计算来控制增殖过程的变化。这个由音乐而发的灵感与杉浦康平数学上的天赋相结合,就诞生了乌尔姆之前的“自我增殖”设计。

在《SD》杂志中体现出来的“可读的封面”设计,将书的内容直接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封面上,最后发展成为复眼设计中的“封面是脸”思想。“颠倒的设计”出现在《SD》杂志1968年1月(图3)中。杉浦康平受到此期杂志内容的影响而引发了天地颠倒的设计。“我受到锐气逼人的建筑家原广司‘浮游思想’的启发,设计时让杂志颠倒过来,天地倒置拼版,从反面阅读文字内容”这的确是由内容而发的设计,人们在阅读中需要将杂志旋转 180 度来阅读原广司的“浮游思想”,而在这天地倒置的阅读过程中,不正是一种“浮游”吗?这便是杉浦康平在这一时期对“内容设计”的探索,而且这种探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果。
四、杉浦康平设计思想给予我们的启示
身为一名设计的浅学者,我们更应该学习杉浦康平的设计思想,继承传统文化,大胆采用多变的设计手法,完全向西方看齐的设计观念是不可取的,设计师在向西方学习时不能简单的拿来主义。亚洲的设计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设计师不但要向前看,还要留一只眼睛向后看。凝视中国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无比深厚的传统文化,以此为土壤、为源泉来在设计领域中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吕敬人.现代设计艺术的先行者——杉浦康平[J].饰,2006(4):21‐24.
[2]杉浦康平.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M].北京:三联书店,2006:19.
[3]吕敬人.杉浦康平的装帧艺术[J].装饰.1992.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