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的尝试
“九月的主题可以是‘文明礼仪伴我行’。”“我觉得可以是‘快乐踏金秋’,因为秋天是一个富有特点的季节,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嗯,这个主意不错!”教室里,学生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每年的九月是‘民族精神代代传’月,我们应该紧扣这个主题来组织活动,做出特色。至于有关秋天的活动可以放在十月,也可以穿插在每个月的主题活动中。”……这是开学初笔者所教班级在晨会课上的一幕。
每学期的开始,笔者都会组织学生根据本学期的教学情况和自身的需要自主讨论每个月的活动主题,然后再由各位组长带领自己的组员设计主题活动,小组设计出来的方案还要经过班级讨论或者是投票,才能最终决定活动方案是否可行。基本确定方案之后,就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细则,每个活动安排2~3个具体的策划人或是负责人。
二、我的思考
班级活动是打造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如果一个班级不开展或很少开展活动,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集体。在学生心中,精彩纷呈的世界犹如一只奇妙的万花筒,它可以转出动听的旋律、缤纷的色彩和欢乐的生活,而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能将这万花筒般神奇的世界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直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乐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班级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也就是说,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这也是组织班级活动的首要原则。同时,组织活动本身也是培养和展示班干部领导才能的最好机会,是充分展示学生才艺、树立学生自信的良好契机。
三、我的经验
活动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教师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从旁指导学生,而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活动过程。
1.学做一个民主的班主任
在很大程度上,班级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其内容是否为学生接受、认可。对于自己喜欢的活动,学生会热情主动地参与;反之,则冷漠应对。为了能找到学生喜欢的活动,教师可以倾听学生的意见,在征询学生的意见后再确定活动内容,所以班主任要善于创设民主、平等的班级氛围,这样学生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2.尝试一些新颖的活动
首先,活动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其次,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育内容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既要保留一些传统的经典活动,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的发展,不断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保持学生对班级活动的热情。
3.建立一个优秀的班委会
班干部在班级活动中起着骨干作用,教师在组建班委会时要重视选择和培养班干部,让他们在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带领全班同学不断进步。因此,教师要建立学生自我教育及管理机构——班委会,让其成为教师开展班级活动的得力助手。
4.创设一种竞争的氛围
教师应在班级中建立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气氛,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竞争,可以在班级活动中形成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5.学会一种自主的管理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根据班级活动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做到学生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在组织班级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达到有效管理班级的目的。所以,教师应定位好自身角色,如总策划者——发挥主导作用;总导演——发挥指导作用;演员——发挥诱导作用;旁观者——发挥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体验无穷的乐趣,张扬个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班级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让每一个学生收获丰硕的果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九月的主题可以是‘文明礼仪伴我行’。”“我觉得可以是‘快乐踏金秋’,因为秋天是一个富有特点的季节,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嗯,这个主意不错!”教室里,学生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每年的九月是‘民族精神代代传’月,我们应该紧扣这个主题来组织活动,做出特色。至于有关秋天的活动可以放在十月,也可以穿插在每个月的主题活动中。”……这是开学初笔者所教班级在晨会课上的一幕。
每学期的开始,笔者都会组织学生根据本学期的教学情况和自身的需要自主讨论每个月的活动主题,然后再由各位组长带领自己的组员设计主题活动,小组设计出来的方案还要经过班级讨论或者是投票,才能最终决定活动方案是否可行。基本确定方案之后,就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细则,每个活动安排2~3个具体的策划人或是负责人。
二、我的思考
班级活动是打造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如果一个班级不开展或很少开展活动,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集体。在学生心中,精彩纷呈的世界犹如一只奇妙的万花筒,它可以转出动听的旋律、缤纷的色彩和欢乐的生活,而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能将这万花筒般神奇的世界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直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乐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班级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也就是说,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这也是组织班级活动的首要原则。同时,组织活动本身也是培养和展示班干部领导才能的最好机会,是充分展示学生才艺、树立学生自信的良好契机。
三、我的经验
活动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教师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从旁指导学生,而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活动过程。
1.学做一个民主的班主任
在很大程度上,班级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其内容是否为学生接受、认可。对于自己喜欢的活动,学生会热情主动地参与;反之,则冷漠应对。为了能找到学生喜欢的活动,教师可以倾听学生的意见,在征询学生的意见后再确定活动内容,所以班主任要善于创设民主、平等的班级氛围,这样学生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2.尝试一些新颖的活动
首先,活动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其次,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育内容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既要保留一些传统的经典活动,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的发展,不断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保持学生对班级活动的热情。
3.建立一个优秀的班委会
班干部在班级活动中起着骨干作用,教师在组建班委会时要重视选择和培养班干部,让他们在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带领全班同学不断进步。因此,教师要建立学生自我教育及管理机构——班委会,让其成为教师开展班级活动的得力助手。
4.创设一种竞争的氛围
教师应在班级中建立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气氛,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竞争,可以在班级活动中形成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5.学会一种自主的管理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根据班级活动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做到学生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在组织班级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达到有效管理班级的目的。所以,教师应定位好自身角色,如总策划者——发挥主导作用;总导演——发挥指导作用;演员——发挥诱导作用;旁观者——发挥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体验无穷的乐趣,张扬个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班级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让每一个学生收获丰硕的果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