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向全班学生上一堂好课,这种说法司空见惯。学生有水平层次的差异,真正在课堂上主导教学节奏的,常常是那些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又敢于发言的"小灵通"。而和这些"灵通"对应的,则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大多数。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笔者而言,从定性的角度看,对好课归结为:有向开放、自主探究、资源呈现、互动交流、思维完善。一得之见,抛砖引玉。
关键词:有向开放;自主探究;资源呈现;互动交流;思维完善
什么样的小学数学课是一堂好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我而言,我把一堂好课归为五个视角:有向开放的问题,个性化的自主探究,结构化的资源呈现,序列化的互动交流,自主化的思维完善。
1 有向开放的问题
每堂课,教师不妨设置一些有向开放的大问题。唯有问题开放了,课堂才能开放,学生才能开放!如张齐华老师的《百分数的意义》这节课,至今仍记忆犹新。课始教师抛下大问题: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整数、小数和分数,为何偏偏要把百分数和分数杠上?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究竟有何区别?话音刚落,同学们在小组内立马议论开来。有学生指出读法、写法不同;有学生指出书写形式不同,分数须化简,百分数不需化简;还有学生指出意义不同;更有学生指出分数有的带单位,有的不带单位,而百分数都不带单位……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这几个学生自主提出的话题中,悄悄地把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一一突破。又如执教《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时,面对东北方向描述为“北偏东方向”,大多数老师们都是提供素材直接告之,孩子们在一知半解中只能被动接受。然而张齐华老师却向学生抛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底更习惯用“正北”作为基准?还是用“正东”作为基准?四人小组商榷商榷并给出理由。孩子们小组交流后,各抒己见。有人说“正东”作为基准合适,因为生活中总是习惯说东南、东北;另外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还有人说“正北”作为基准合适,因为生活中,平面图上只给一个方向“北”;还有同学说罗盘、指南针都是以北和南为标准;还有同学说以日出确定“正东”为基准有一定的局限性,天气时好时坏,然而指南针却能帮助我们在任何环境中找到方向,因为它的一端指着南、另一端指着北,先确定的是南北方向,所以认为以“南北”作为基准更合适。孩子们据理力争、越辩越明,真正明白了描述方向以“南北”为基准的科学性!大问题背景下的课堂看上去是即兴的、凌乱的,实际上是灵动的、智慧的,呈现的是全新的课堂生态。
2 个性化的自主探究
学生是有着千差万别的个体,教师抛出大问题后犹如走在远方,对孩子们说:“你们到我这儿来!”至于学生用什么方式走到教师面前,不作统一要求。擅长画画的,让他们在点、线、面、体中畅游;善于推理的,让他们融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为一体;乐于潜思的,就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静静思考…… 学生学习《整数除以分数》,验证4÷=4×=6时 。有些同学们利用画图来验证;有些同学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证明4÷=(4×)÷(×)=4×=6;还有学生利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来推理4÷=4÷(2÷3)=4÷2×3 =4×3÷2=4×=6。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再如学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一份研究单,让孩子们想办法利用手头的工具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确定船的位置,写出发现。孩子们根据已有的条件通过小组合作得出了四份典型的资源:船在灯塔的1点钟方向3千米处;船在灯塔的东北30°方向3千米处;船在灯塔的东北60°方向3千米处;船在灯塔的北偏东30°方向3千米处。在孩子们个性化的自主探索基础上教师组织了两次聚焦,第一层次聚焦距离,第二层次聚焦方向。在课堂互动时,一方面本堂课的核心问题顺理成章地解决了,另一方面孩子们也落得“乌龟”和“兔子”各显风流!
3 结构化的资源呈现
当面对学生各种不同资源时,教师该如何取舍、如何呈现?在学习《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探究正方形的特征时,有位老师是依次收集了三类资源,串联呈现。第一层次:对边对折;第二层次:斜边对折一次;第三层次:斜边对折两次,层层递进中推进教学。而在教学《“假设”策略》时,例题:在1个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80个。大盒里装的球是小盒的3倍,大盒里装了多少个球?每个小盒呢?全班交流时,教师收集两类资源,并列呈现。一类:假设都是小盒 ;另一类假设都是大盒,并且把每类方法中出现的算术法和方程也同时呈现。学生在多样的方法中收获了一种自主思维的能力,一种解决问题的习惯,一些将来在生活和工作中所能运用到的、能为生活和工作铺平道路的素养。
4 序列化的互动交流
所谓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数学学习中,儿童的差异所引发的认知冲突、质疑或充分暴露的错误,都可以视为多元差异思维的结果,是难得的教学材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序列化的互动交流,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观察、猜测、探究、反思等能力!如上面提到的张齐华《百分数的意义》,学生提出百分数和分数的几大差异后,教师再次重心下移,讓学生在小组内选择一个或两个话题进行深入、全面地讨论。全班互动时,张老师建议大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交流。孩子们从最简单的读法、写法入手,过渡到分数一般要化成最简分数,分数单位是五花八门的,而百分数不化简,因此百分数的单位独一无二都是1%。最终讨论分数带单位表示具体数量,有的不带单位仅仅表示分率;而百分数都不带单位只表示分率,而且是百分率。在序列化的交流中,课堂走向丰富!
5 自主化的思维完善
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环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后,对原有的认知进行比较、重组,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进行自主化的思维完善。如简便运算,呈现学生稀奇古怪的错误后,让学生去讨论、去思考、去感悟,最终学生从运算意义的角度去悟透简便计算的本质。又如判断哪两个量能组成比时:第一小组男生5人,女生4人;某文具店打出招牌——圆珠笔5元4支;小军买了5本科技书,每本4元。教师呈现两份资源,一份认为三小题的两种量都能组成比;另一份则认为只有前两题中的量能组成比,第三题的两种量不能组成比。教师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一番舌枪唇战后比的意义越辩越明。
一得之见,抛砖引玉!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关键词:有向开放;自主探究;资源呈现;互动交流;思维完善
什么样的小学数学课是一堂好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我而言,我把一堂好课归为五个视角:有向开放的问题,个性化的自主探究,结构化的资源呈现,序列化的互动交流,自主化的思维完善。
1 有向开放的问题
每堂课,教师不妨设置一些有向开放的大问题。唯有问题开放了,课堂才能开放,学生才能开放!如张齐华老师的《百分数的意义》这节课,至今仍记忆犹新。课始教师抛下大问题: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整数、小数和分数,为何偏偏要把百分数和分数杠上?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究竟有何区别?话音刚落,同学们在小组内立马议论开来。有学生指出读法、写法不同;有学生指出书写形式不同,分数须化简,百分数不需化简;还有学生指出意义不同;更有学生指出分数有的带单位,有的不带单位,而百分数都不带单位……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这几个学生自主提出的话题中,悄悄地把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一一突破。又如执教《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时,面对东北方向描述为“北偏东方向”,大多数老师们都是提供素材直接告之,孩子们在一知半解中只能被动接受。然而张齐华老师却向学生抛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底更习惯用“正北”作为基准?还是用“正东”作为基准?四人小组商榷商榷并给出理由。孩子们小组交流后,各抒己见。有人说“正东”作为基准合适,因为生活中总是习惯说东南、东北;另外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还有人说“正北”作为基准合适,因为生活中,平面图上只给一个方向“北”;还有同学说罗盘、指南针都是以北和南为标准;还有同学说以日出确定“正东”为基准有一定的局限性,天气时好时坏,然而指南针却能帮助我们在任何环境中找到方向,因为它的一端指着南、另一端指着北,先确定的是南北方向,所以认为以“南北”作为基准更合适。孩子们据理力争、越辩越明,真正明白了描述方向以“南北”为基准的科学性!大问题背景下的课堂看上去是即兴的、凌乱的,实际上是灵动的、智慧的,呈现的是全新的课堂生态。
2 个性化的自主探究
学生是有着千差万别的个体,教师抛出大问题后犹如走在远方,对孩子们说:“你们到我这儿来!”至于学生用什么方式走到教师面前,不作统一要求。擅长画画的,让他们在点、线、面、体中畅游;善于推理的,让他们融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为一体;乐于潜思的,就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静静思考…… 学生学习《整数除以分数》,验证4÷=4×=6时 。有些同学们利用画图来验证;有些同学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证明4÷=(4×)÷(×)=4×=6;还有学生利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来推理4÷=4÷(2÷3)=4÷2×3 =4×3÷2=4×=6。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再如学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一份研究单,让孩子们想办法利用手头的工具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确定船的位置,写出发现。孩子们根据已有的条件通过小组合作得出了四份典型的资源:船在灯塔的1点钟方向3千米处;船在灯塔的东北30°方向3千米处;船在灯塔的东北60°方向3千米处;船在灯塔的北偏东30°方向3千米处。在孩子们个性化的自主探索基础上教师组织了两次聚焦,第一层次聚焦距离,第二层次聚焦方向。在课堂互动时,一方面本堂课的核心问题顺理成章地解决了,另一方面孩子们也落得“乌龟”和“兔子”各显风流!
3 结构化的资源呈现
当面对学生各种不同资源时,教师该如何取舍、如何呈现?在学习《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探究正方形的特征时,有位老师是依次收集了三类资源,串联呈现。第一层次:对边对折;第二层次:斜边对折一次;第三层次:斜边对折两次,层层递进中推进教学。而在教学《“假设”策略》时,例题:在1个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80个。大盒里装的球是小盒的3倍,大盒里装了多少个球?每个小盒呢?全班交流时,教师收集两类资源,并列呈现。一类:假设都是小盒 ;另一类假设都是大盒,并且把每类方法中出现的算术法和方程也同时呈现。学生在多样的方法中收获了一种自主思维的能力,一种解决问题的习惯,一些将来在生活和工作中所能运用到的、能为生活和工作铺平道路的素养。
4 序列化的互动交流
所谓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数学学习中,儿童的差异所引发的认知冲突、质疑或充分暴露的错误,都可以视为多元差异思维的结果,是难得的教学材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序列化的互动交流,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观察、猜测、探究、反思等能力!如上面提到的张齐华《百分数的意义》,学生提出百分数和分数的几大差异后,教师再次重心下移,讓学生在小组内选择一个或两个话题进行深入、全面地讨论。全班互动时,张老师建议大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交流。孩子们从最简单的读法、写法入手,过渡到分数一般要化成最简分数,分数单位是五花八门的,而百分数不化简,因此百分数的单位独一无二都是1%。最终讨论分数带单位表示具体数量,有的不带单位仅仅表示分率;而百分数都不带单位只表示分率,而且是百分率。在序列化的交流中,课堂走向丰富!
5 自主化的思维完善
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环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后,对原有的认知进行比较、重组,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进行自主化的思维完善。如简便运算,呈现学生稀奇古怪的错误后,让学生去讨论、去思考、去感悟,最终学生从运算意义的角度去悟透简便计算的本质。又如判断哪两个量能组成比时:第一小组男生5人,女生4人;某文具店打出招牌——圆珠笔5元4支;小军买了5本科技书,每本4元。教师呈现两份资源,一份认为三小题的两种量都能组成比;另一份则认为只有前两题中的量能组成比,第三题的两种量不能组成比。教师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一番舌枪唇战后比的意义越辩越明。
一得之见,抛砖引玉!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