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给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带来了诸多影响。基于此,本文对改革的必要性,师范生对待改革的看法以及如何适应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从师范院校积极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教师帮助师范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改革
随着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展开,师范院校2012年及以后入学的师范生,将不再直接获得教师资格证,需自行考取,且五年一审。
在浙江省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今天,在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这项改革是否已有清晰的认识并付诸行动?师范院校又是否能针对情况的变化而采取相应措施?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小学教育专业在校师范生的调查研究,了解到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发展的现状和同学们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而帮助师范生有效利用资源,成功考取教师资格证,并为师范生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使师范生教育体系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
一、调查与分析
(一)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表1 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目的
目前中国(小学阶段)师资的综合素养还算可观,但部分仍处于薄弱阶段,还有进步的空间,因此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十分必要。调查结果显示:76.92%的师范生认为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仅有5.77%的师范生认为改革是为了为难学生。充分说明师范生对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认同。
(二)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看法
图1 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态度
调查显示:61.54%的师范生对教师资格制度改革保持中立的态度,1.92%的师范生表示无所谓,而持反对态度的师范生占总人数的19.23%,比表示支持的师范生多1.92%。“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压力程度”的辅助调查显示,55.77%的师范生表示压力较大。分析可知,造成近1/5的师范生反对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是改革给师范生带来更多的竞争压力。
(三)教师资格考试信息的了解途径
图2 获取改革相关信息的途径
图2可得: 67.31%的师范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相关信息,73.08%的师范生是从老师或家人处得知,仅7.69%的师范生通过阅览报纸得知。说明师范生对改革信息的关注主要依赖于老师或家人,信息渠道有所局限。
(四)应对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措施
表2 师范生自身的应对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以及提高自身教师形象是绝大部分师范生采取的措施。可见师范生已经认识到“专业知识是师范生的根基所在,如果这些知识欠缺,那么发展能力就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木之本,是不可取的。”①2012年至今,我国教育部在广泛调研并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首次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规定了小学教师在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方面的明确要求。结合数据分析可知:在社会的要求下,师范生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关注知识、自身形象以及能力的培养。
图3 院校需要加强的应对措施
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师范生希望院校增设教学技能课程、重视面试技巧培养,可见师范生更注重技能的训练,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结合表2、图3可以看出,关于适应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措施,师范生自身以及院校都有自己的方法。只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全面发展,就能从容应对教师资格制度改革。
二、分析与讨论
基于以上数据分析,69.45%的师范生能够正确认识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并期望通过自身努力、考前培训等措施,顺利考取教师资格证。然而,就“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目的”一问,5.77%的师范生选择了“为难学生”;就“对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态度”一问,19.23%的同学表示反对,高于表示支持的同学1.92%。结合部分师生访谈,分析原因如下:
(一)师范生职业认知模糊
1.职业动机不端正
作为一名师范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要求是首要前提。当被问及:“你为什么填报师范专业”时,38.12%的同学表示:教师待遇相对稳定,其中包括师范生自身追求安逸、亲友规劝以及少数同学受高考成绩限制填报师范专业三类。由此可知,部分师范生并没有端正职业动机和态度,面临即将到来的教师技能考试,倍感压力。
2.职业规划不明确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系统的计划的过程。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师范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普遍薄弱。由于缺乏理性的职业规划,部分毕业生盲目求职。有明确详尽的职业规划,有利于求职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对日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师范生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或学习计划能够有效的缓解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带来的压力,进而从容的面对考核。
(二)专业培养方案存在不足
1.专业课程课时相对较少
有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师范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结构单一,比例失调。教育类课程课时少,其课时数在总课时中平均不到12%。”②这就意味着作为职前教师的培养单位,师范院校普遍缺乏完善系统的教育理论课程,因此师范生缺乏相应的教育理论。以某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为例,教学技能实训、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研究等课程设置教学时间短,教学安排集中在三年级,这样一方面会导致学生课业压力加重产生厌烦心理;另一方面不能够给予师范生专业训练课程的足够时间,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另外,教师专业素养中对于教师口语、粉笔字以及多媒体运用等专业技能的培养存在失衡。
2.教育见实习时间分配较少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升师范生的专业功底。通过调查,发现78.85%的师范生最关心和最担心的考试部分均与教学技能有关,可见师范生对于自身的教学技能仍缺乏自信、没有把握。纵观目前我国的师范生培养,导致以上现象的原因是:教育实习环节在總课程中所占比例甚少,缺乏实训,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此外,教育见实习评价体制不完善,评价结果缺乏区分度,见实习质量无法保障。在高校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过程中,一套科学有效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不仅起到良好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还能保障实习质量,及时反馈并促进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三、建议与对策
(一)师范院校及时调整专业培养方案
1.改变人才的选拔方式
师范生作为未来人民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报考师范专业时并没有经过特别的人才甄选过程,仅凭高考成绩和志愿填报作为招生依据,使得入校之后无论学业成绩或教师技能均难达到理想水平。
(1)提高师范专业高考录取分数
教师的任务是教育人,其本身应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高考成绩可以部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因此在高考选拔时应提高录取分数,保证师范专业分数线达到重点批次,争取最优秀的学生就读师范院校,抬高师范专业的就读门槛。
(2)对准师范生进行专业素养甄选
师范专业所要求的学生素质有别于其他专业,以某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为例,在师范生培养方案中不仅涉及到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等知识学习,也有教师口语、书法、声乐等专业素质和艺术素养的培养。然而人的天生素质千差万别,招收师范生时不对其进行针对性选择,往往导致所招收到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成为日后开展专业培养的阻力。
近几年,部分院校开始以“三位一体”的形式提前招收师范专业学生。首先在参加考试的资格方面对学生的高中学业成绩有限制;其次笔试环节对教育教学知识及学科知识进行考核,面试环节增加了对演讲口才、粉笔字、才艺等方面的考查。经过这样的筛选基本达到了“选合适人才、优秀人才”的目的。
2.优化师范生培养方案
(1)重视师范生教育理论的学习
教育学是一项兼具哲学意味的学科,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同时是一个教育学家、哲学家。在教师资格考试笔试部分,着重考察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提示师范生培养应该关注教育理论的学习。学校相关专业在制定师范生培养方案时应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根据教育学系统的层次在不同的年级开设相应课程,层层递进,将教育学原理设在大一学习,心理学和科研方法可设于大二或大三年级;同时优化课程结构,保证教学课时的时长以扎实理论基础,并争取做到将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活动相结合进行教学。
(2)低年级注重基础素养的培养
教师专业素养中对于教师口语、“三笔字”以及多媒体运用等专业技能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大组成部分。教师专业基础素养的培养,在师范生培养方案中应将其放在低年级进行。基本技能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工具,尽早学习规范的教育用语和书写技能以及具备制作课件的基本能力,为师范生的提高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纠错和练习,进而可以在高年级的学习中加以巩固和运用,也有利于师范生平时的技能实训和教育见实习活动。
(3)增加专业技能课程的课时
师范生专业技能课程一般包括学科教学技能实训、学科课程教学论、学科教学研究等。
针对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的现行规定,师范生需要进行教师技能考核,对专业有硬性要求。然而当前的情况是“师范技能训练缺乏强劲的训练指导师团队,陷入指导主体动力不足的困境。”②师范生培养存在专业技能课程课时不足,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导致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进行专业训练,且由于课业压力加重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针对当前实际,学校应梯度安排专业课,增加专业技能课的时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练习,争取让学生从入校起就得到良好持久的专业能力培养。
3. 设置相关的考前培训
(1)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培训
笔试部分的相关教育教学知识可以在相应的教育理论课程中渗透,将笔试题目作为平时练习题呈现既可以巩固知识又为师范生今后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打下基础,是一举两得的教学方法。而针对技能实训部分的面试环节,高校教师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视角,往往能够抓住学生的优缺点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师范生快速提高教学能力。因此,教师应就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结合已有的阅卷与评审经验对师范生开展适当的培训工作。
(2)临考前的短期集中培训
由于目前政策规定,只有应届师范生能够参加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因此,对本科师范生的考前培训工作应重点放在三年级进行。考前培训不同于平时上课的教学技能实训,应更加注重应试技巧的训练。学校可以组织短期集中培训,使师范生对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面试内容的应试更具针对性;有关老师也需给予师范生更多的应试技巧和注意事项的指导,帮助师范生明晰考试流程、考试形式等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使师范生做到心中有数,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
(二)师范生积极提高自身素养
1.端正职业态度
作为一名师范生,必须要明白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要求,在校期间就时时刻刻以自身教师素养的发展为首要学习目标。
提升师范生职业态度需要:加强师德教育,变“灌输”为“养成”,把教育内容寓于各学科教学及日常社会活动中,使学生真正从内心、从价值取向上认同教师专业。重视职业情感教育,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师重教的校园氛围,强化教师的爱教、爱生的感染力。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要想让中小学教师职业成为师范生满意的职业和社会羡慕的职业,也需要国家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待遇。③
2.及时关注信息
作为制度改革实践阶段的初期,往往存在信息易变更、信息收集困难等诸多因素不利于师范生准备应试。因此,师范生个人应多多关注相关的信息,拓宽收集信息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校、老师、学长、亲朋、书报、网络等多种信息收集渠道的作用,尽量掌握新而全的资料。师范生应学会从专业老师处收集更新更全面更具针对性的信息,多与老师就资格考试的方方面面进行沟通。此外,关注教师资格考试的最新动态最直接方式即网络收集资讯,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政策和动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师范生对待教师资格考试要做到全面了解、多方打听,做好充分准备。
3. 夯实理论基础
打好教育理论基础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须有把知识教给学生的从教艺术和创造力,它不仅包含简单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还包含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的应用。”教师资格考试对教育知识的考查,提醒师范生必须重视教育理论,并与教学技能有效结合。
注释:
①王世存,王后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要性、导向及问题思考——基于对浙江、湖北两个试点省份首次考试情况的统计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4):32-37.
②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教育话题—新政策背景下的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董泽芳 陈文娇.高等教育研究2008.2.
③罗晓,杨俊茹.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教师职业态度及其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27-28
参考文献
[1]李广平.从国际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趋势看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完善[J].外國教育研究.2004(3)
[2]陈振华.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透视[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2)
[3]王世存,王后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要性、导向及问题思考——基于对浙江、湖北两个试点省份首次考试情况的统计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4)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改革
随着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展开,师范院校2012年及以后入学的师范生,将不再直接获得教师资格证,需自行考取,且五年一审。
在浙江省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今天,在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这项改革是否已有清晰的认识并付诸行动?师范院校又是否能针对情况的变化而采取相应措施?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小学教育专业在校师范生的调查研究,了解到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发展的现状和同学们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而帮助师范生有效利用资源,成功考取教师资格证,并为师范生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使师范生教育体系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
一、调查与分析
(一)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表1 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目的
目前中国(小学阶段)师资的综合素养还算可观,但部分仍处于薄弱阶段,还有进步的空间,因此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十分必要。调查结果显示:76.92%的师范生认为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仅有5.77%的师范生认为改革是为了为难学生。充分说明师范生对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认同。
(二)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看法
图1 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态度
调查显示:61.54%的师范生对教师资格制度改革保持中立的态度,1.92%的师范生表示无所谓,而持反对态度的师范生占总人数的19.23%,比表示支持的师范生多1.92%。“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压力程度”的辅助调查显示,55.77%的师范生表示压力较大。分析可知,造成近1/5的师范生反对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是改革给师范生带来更多的竞争压力。
(三)教师资格考试信息的了解途径
图2 获取改革相关信息的途径
图2可得: 67.31%的师范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相关信息,73.08%的师范生是从老师或家人处得知,仅7.69%的师范生通过阅览报纸得知。说明师范生对改革信息的关注主要依赖于老师或家人,信息渠道有所局限。
(四)应对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措施
表2 师范生自身的应对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以及提高自身教师形象是绝大部分师范生采取的措施。可见师范生已经认识到“专业知识是师范生的根基所在,如果这些知识欠缺,那么发展能力就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木之本,是不可取的。”①2012年至今,我国教育部在广泛调研并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首次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规定了小学教师在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方面的明确要求。结合数据分析可知:在社会的要求下,师范生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关注知识、自身形象以及能力的培养。
图3 院校需要加强的应对措施
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师范生希望院校增设教学技能课程、重视面试技巧培养,可见师范生更注重技能的训练,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结合表2、图3可以看出,关于适应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措施,师范生自身以及院校都有自己的方法。只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全面发展,就能从容应对教师资格制度改革。
二、分析与讨论
基于以上数据分析,69.45%的师范生能够正确认识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并期望通过自身努力、考前培训等措施,顺利考取教师资格证。然而,就“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目的”一问,5.77%的师范生选择了“为难学生”;就“对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态度”一问,19.23%的同学表示反对,高于表示支持的同学1.92%。结合部分师生访谈,分析原因如下:
(一)师范生职业认知模糊
1.职业动机不端正
作为一名师范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要求是首要前提。当被问及:“你为什么填报师范专业”时,38.12%的同学表示:教师待遇相对稳定,其中包括师范生自身追求安逸、亲友规劝以及少数同学受高考成绩限制填报师范专业三类。由此可知,部分师范生并没有端正职业动机和态度,面临即将到来的教师技能考试,倍感压力。
2.职业规划不明确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系统的计划的过程。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师范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普遍薄弱。由于缺乏理性的职业规划,部分毕业生盲目求职。有明确详尽的职业规划,有利于求职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对日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师范生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或学习计划能够有效的缓解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带来的压力,进而从容的面对考核。
(二)专业培养方案存在不足
1.专业课程课时相对较少
有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师范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结构单一,比例失调。教育类课程课时少,其课时数在总课时中平均不到12%。”②这就意味着作为职前教师的培养单位,师范院校普遍缺乏完善系统的教育理论课程,因此师范生缺乏相应的教育理论。以某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为例,教学技能实训、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研究等课程设置教学时间短,教学安排集中在三年级,这样一方面会导致学生课业压力加重产生厌烦心理;另一方面不能够给予师范生专业训练课程的足够时间,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另外,教师专业素养中对于教师口语、粉笔字以及多媒体运用等专业技能的培养存在失衡。
2.教育见实习时间分配较少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升师范生的专业功底。通过调查,发现78.85%的师范生最关心和最担心的考试部分均与教学技能有关,可见师范生对于自身的教学技能仍缺乏自信、没有把握。纵观目前我国的师范生培养,导致以上现象的原因是:教育实习环节在總课程中所占比例甚少,缺乏实训,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此外,教育见实习评价体制不完善,评价结果缺乏区分度,见实习质量无法保障。在高校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过程中,一套科学有效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不仅起到良好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还能保障实习质量,及时反馈并促进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三、建议与对策
(一)师范院校及时调整专业培养方案
1.改变人才的选拔方式
师范生作为未来人民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报考师范专业时并没有经过特别的人才甄选过程,仅凭高考成绩和志愿填报作为招生依据,使得入校之后无论学业成绩或教师技能均难达到理想水平。
(1)提高师范专业高考录取分数
教师的任务是教育人,其本身应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高考成绩可以部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因此在高考选拔时应提高录取分数,保证师范专业分数线达到重点批次,争取最优秀的学生就读师范院校,抬高师范专业的就读门槛。
(2)对准师范生进行专业素养甄选
师范专业所要求的学生素质有别于其他专业,以某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为例,在师范生培养方案中不仅涉及到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等知识学习,也有教师口语、书法、声乐等专业素质和艺术素养的培养。然而人的天生素质千差万别,招收师范生时不对其进行针对性选择,往往导致所招收到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成为日后开展专业培养的阻力。
近几年,部分院校开始以“三位一体”的形式提前招收师范专业学生。首先在参加考试的资格方面对学生的高中学业成绩有限制;其次笔试环节对教育教学知识及学科知识进行考核,面试环节增加了对演讲口才、粉笔字、才艺等方面的考查。经过这样的筛选基本达到了“选合适人才、优秀人才”的目的。
2.优化师范生培养方案
(1)重视师范生教育理论的学习
教育学是一项兼具哲学意味的学科,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同时是一个教育学家、哲学家。在教师资格考试笔试部分,着重考察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提示师范生培养应该关注教育理论的学习。学校相关专业在制定师范生培养方案时应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根据教育学系统的层次在不同的年级开设相应课程,层层递进,将教育学原理设在大一学习,心理学和科研方法可设于大二或大三年级;同时优化课程结构,保证教学课时的时长以扎实理论基础,并争取做到将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活动相结合进行教学。
(2)低年级注重基础素养的培养
教师专业素养中对于教师口语、“三笔字”以及多媒体运用等专业技能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大组成部分。教师专业基础素养的培养,在师范生培养方案中应将其放在低年级进行。基本技能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工具,尽早学习规范的教育用语和书写技能以及具备制作课件的基本能力,为师范生的提高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纠错和练习,进而可以在高年级的学习中加以巩固和运用,也有利于师范生平时的技能实训和教育见实习活动。
(3)增加专业技能课程的课时
师范生专业技能课程一般包括学科教学技能实训、学科课程教学论、学科教学研究等。
针对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的现行规定,师范生需要进行教师技能考核,对专业有硬性要求。然而当前的情况是“师范技能训练缺乏强劲的训练指导师团队,陷入指导主体动力不足的困境。”②师范生培养存在专业技能课程课时不足,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导致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进行专业训练,且由于课业压力加重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针对当前实际,学校应梯度安排专业课,增加专业技能课的时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练习,争取让学生从入校起就得到良好持久的专业能力培养。
3. 设置相关的考前培训
(1)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培训
笔试部分的相关教育教学知识可以在相应的教育理论课程中渗透,将笔试题目作为平时练习题呈现既可以巩固知识又为师范生今后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打下基础,是一举两得的教学方法。而针对技能实训部分的面试环节,高校教师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视角,往往能够抓住学生的优缺点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师范生快速提高教学能力。因此,教师应就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结合已有的阅卷与评审经验对师范生开展适当的培训工作。
(2)临考前的短期集中培训
由于目前政策规定,只有应届师范生能够参加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因此,对本科师范生的考前培训工作应重点放在三年级进行。考前培训不同于平时上课的教学技能实训,应更加注重应试技巧的训练。学校可以组织短期集中培训,使师范生对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面试内容的应试更具针对性;有关老师也需给予师范生更多的应试技巧和注意事项的指导,帮助师范生明晰考试流程、考试形式等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使师范生做到心中有数,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
(二)师范生积极提高自身素养
1.端正职业态度
作为一名师范生,必须要明白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要求,在校期间就时时刻刻以自身教师素养的发展为首要学习目标。
提升师范生职业态度需要:加强师德教育,变“灌输”为“养成”,把教育内容寓于各学科教学及日常社会活动中,使学生真正从内心、从价值取向上认同教师专业。重视职业情感教育,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师重教的校园氛围,强化教师的爱教、爱生的感染力。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要想让中小学教师职业成为师范生满意的职业和社会羡慕的职业,也需要国家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待遇。③
2.及时关注信息
作为制度改革实践阶段的初期,往往存在信息易变更、信息收集困难等诸多因素不利于师范生准备应试。因此,师范生个人应多多关注相关的信息,拓宽收集信息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校、老师、学长、亲朋、书报、网络等多种信息收集渠道的作用,尽量掌握新而全的资料。师范生应学会从专业老师处收集更新更全面更具针对性的信息,多与老师就资格考试的方方面面进行沟通。此外,关注教师资格考试的最新动态最直接方式即网络收集资讯,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政策和动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师范生对待教师资格考试要做到全面了解、多方打听,做好充分准备。
3. 夯实理论基础
打好教育理论基础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须有把知识教给学生的从教艺术和创造力,它不仅包含简单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还包含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的应用。”教师资格考试对教育知识的考查,提醒师范生必须重视教育理论,并与教学技能有效结合。
注释:
①王世存,王后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要性、导向及问题思考——基于对浙江、湖北两个试点省份首次考试情况的统计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4):32-37.
②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教育话题—新政策背景下的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董泽芳 陈文娇.高等教育研究2008.2.
③罗晓,杨俊茹.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教师职业态度及其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27-28
参考文献
[1]李广平.从国际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趋势看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完善[J].外國教育研究.2004(3)
[2]陈振华.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透视[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2)
[3]王世存,王后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要性、导向及问题思考——基于对浙江、湖北两个试点省份首次考试情况的统计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