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镜像下的反抗哲学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H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阿尔贝·加缪在世界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其作品往往被分为两大阵营:荒诞与反抗系列。然而,《鼠疫》并不是这样,它是加缪少有的兼具荒诞与反抗哲学的著论,意图以精神之覺醒,推动“反抗”质的飞跃,继而扭转现实之状,成为加缪自成一体的荒诞镜像下的反抗哲学。
  【关 键 词】荒诞;反抗;加缪;《鼠疫》
  【作者单位】吕丽红,广东理工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8.029
  六年磨一剑,《鼠疫》可谓加缪呕心沥血的一部著作。该书主要描述的是奥兰城中的一场鼠疫之灾,这场灾难犹如噩梦般侵蚀着人们的肉体,并消解着人们对幸福、安宁生活的期盼。有人认为,这部著作是典型的荒诞题材,然而,这部小说取材于真实事件,融入作家一贯的深刻思考,情节深入浅出,饱含着丰富的蕴意,令人常读常新。正如阿尔贝·加缪所言:“反抗乃万事之源,而生活方为真正的源泉,让万般抗争于历史未完之狂风暴雨间昂然永立。”《鼠疫》创作之际,作者曾于笔记中构思了三种版本不一的系列,分别反映了荒诞、反抗和博爱之主题。而荒诞、博爱之间,反抗成为联结之纽,既是荒诞所引出的结论,更是通往博爱之源头。若要追问反抗何以在加缪的文字中孵化与成长,探索现实之界留存的意义,还需从反抗之源——荒诞寻起。
  一、《鼠疫》:当世之西西弗神话
  世人皆言,加缪哲理晦涩难懂,但其象征、隐喻之意极易理解。加缪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副标题辅以“论荒诞”,换言之,西西弗神话已然成为加缪荒诞之言的代名词。西西弗神话源自一则古希腊神话故事。西西弗原为科林斯之国的国王,由于泄露天机而被天神宙斯堕入地狱,令其终身陷入推石上山、又被石碾压的无尽轮回。在加缪看来,“西西弗实乃荒谬之域的真英雄,他终其一生只为成就一项毫无结果的事业,成全其对大地的无限热爱”。其行荒谬之举,却永不屈服,一直地做下去,这种荒诞的抗争仅为成全内心的充实。加缪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但对读者而言,西西弗日复一日的苦役,实乃存在主义领域下人类的悲剧,而其不屈的反抗恰是加缪眼中最为典型的人类精神之象征。
  《鼠疫》中也有这样一位“西西弗”——里厄医生。当瘟疫席卷全城之际,他以奋不顾身之举,历经无穷无尽的失败,却从不向命运屈服,他在这个荒诞世界存在的意义就是一种态度,一种无休止的反抗。里厄也曾痛苦地承认,自己所举就像命运开了个玩笑,是一种彻彻底底的惨败。但他仍不改初衷,始终坚持救护,犹如反抗与荒谬之间永难调和的矛盾一般,即使前途未卜、命运难测、惶恐绝望、悲戚难平,也不忍屈服,不懈抗争,只为寻找挣脱荒诞、彻底解放之通途。在《鼠疫》所构筑的荒诞之境中,这场瘟疫的发生、湮灭,似乎都冥冥中自有天意。书中人的命运参不透,与鼠疫抗争的人都被感染致死,而寄托于上帝的旨意、一味消极坐等的人活了下来。城中之人欢呼着,里厄医生却陷入了沉思,思考着绝境再次倾覆之际,又当如何面对。鼠疫正沉睡于服饰、家具、地窖和废纸之间,不死不灭,也许多年之后,瘟神再次苏醒,鼓动它的鼠群,引发又一场厄运。
  在加缪的笔下,奥兰小城缺木少景,建筑布局甚为荒谬,“那里,你看不到扑打着翅膀的鸟儿,也听不到风掠过树林的沙沙声,那里是个铅华褪尽的地方”。作家将奥兰描述成一个丑陋无比、封闭无理及活力尽失的小城,城中的人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犹如囚牢般的荒诞之境,鼠疫就像是最高形式的荒诞,突如其来、避无可避、难以战胜。对奥兰这座小城,笔者从未提及“荒诞”之词,但寥寥数笔间,处处充斥着荒诞之意。城中一派荒诞之色,城内的人们也荒诞异常。有人为了发财,没日没夜地干活;也有人将闲逸的时光付诸赌博、闲聊;有人安于现状,有人寄情纵欲。奥兰就像一座魔力之城,扼杀了人们的独立性,待鼠疫蔓延之际,人们麻木而无助,任凭这场瘟疫肆虐、屠戮。虽生存之地仍是熟悉的面孔,却犹如客坐异乡,空虚的心灵毫无安放之地。奥兰人个个面如死灰,谈笑全无,人性湮灭在无尽的绝望之中。
  《鼠疫》中,老鼠化身上帝的使者,以其独到的特写负责将惩罚施以人类。第一天,仓库口出现了一只死老鼠,第二天,下水管、楼道之中分别出现两只死老鼠,随之满街的死老鼠出现,遍布整座小城。鼠疫发生伊始,奥兰市民全然无感,依然我行我素、麻木不仁。有人扬言,“鼠疫的到来是对市民的惩罚,人们应该自省”。但政府并未严阵以待,致使这场瘟疫疯狂肆虐。正如作品所言,“鼠疫”已不单纯地指向“瘟疫”,而是具有多重寓意的象征。其一,鼠疫隐喻着分离之意,面对瘟疫,宁静之城沦为孤岛,亲友、夫妻也不得不隔离开来,阻断一切外界音讯,随之面临的就是生离与死别。其二,《鼠疫》全文充斥着男性,女性境遇的缺失象征着一种失衡的畸态,毫无活力与未来。笔者对美好的放逐,对罪恶的不加制止,流露出死亡倾覆之际的绝望。特别是无辜孩童的丧生将全文引入了荒诞的高潮,全城弥漫着死亡的气息,罪恶令人难以释怀,绝望又无处不在。“然而,说话间,天气又变坏了。门房死后,次日,重霾笼罩,暴雨倾盆,酷热紧随,连海水都褪却深蓝,阴郁沉沉,”言语之间将突如其来的瘟疫之恶,全数道尽,毫无喘息之地。荒诞犹如生存现实的本质,永恒坚挺着,不给人们丝毫还手之机。
  二、反抗:荒诞之境的挣扎与救赎
  加缪已然认识到了生存之境的荒诞,他更关注的是对荒诞的反抗,以求自救。在加缪看来,人类绝不应将自己视为局外者,而应在困局、荒诞之境中找寻生存的意义,奋起抗争,凸显尊严。若从这一视角加以揣度,《鼠疫》也是一部隐喻的反抗主义哲学,而且远不止如此,读者联系文中的“父亲、母亲”形象可以发现,《鼠疫》的反抗并非单一而清晰之为,而是蕴含悖论与矛盾的无奈之举,深刻地影射着作者反抗哲学下的现实之困。
  《鼠疫》就像一则寓言,然而如何将其具化,还要从人物的设置谈起。遭受鼠疫这一极限困境后,里厄医生、塔鲁、帕纳鲁神父、朗贝尔记者、格朗,甚至罪犯柯塔尔都纷纷给出选择。但是,加缪内心之中,里厄医生、志愿者塔鲁似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二者的核心地位不仅体现在其对这场瘟疫的反抗上,更体现在对这部著作的叙述上。二人是鼠疫的关键反抗者,里厄始终关注着疫情,废寝忘食地救治市民;而塔鲁更多地奔走呼告,创建防疫志愿者联盟,二人都在反抗中付出了无尽的代价。里厄奔忙救护,却在妻子濒死之际无缘一见;塔鲁更是不幸沾染鼠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这场殊死搏斗之中,二人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除了共同抵御灾难,加缪将全文叙述之担交托到了里厄、塔鲁肩上。小说结尾,亲历鼠疫全程的里厄表示,自己乃《鼠疫》这部“纪实性编年史”的作者,但不是唯一的作者,里厄叙述中不断引用塔鲁笔记之言,全面描述着鼠疫事件。   《鼠疫》文中,主人公里厄、塔鲁总与母亲、父亲联系在一起。鼠疫侵袭期间,里厄始终与母亲相依为命,这位老太太沉静、谦让、言语简洁,三个看似简单的词语背后蕴意复杂。沉静代表着对荒诞世界的透彻领悟,“老太太可以不假思索地弄懂一切”,“她能看透鼠疫在内的各种事件之本质”。谦让、言语简洁代表着对荒诞现实的承认,但也有低调的反抗之意。这种敢于直面荒诞、承认荒诞,同时保持低调风范、谦逊姿态的形象颇具意味。在鼠疫刚刚显露之际,这位老太太就及时赶到了现场,这似乎隐喻着她将成为里厄,乃至全城抗争者的精神领袖。一方面,母亲沉静之态成为里厄抗击鼠疫的精神支撑。鼠疫之灾屠戮全城之时,母亲仍表示,鼠疫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儿子也赞同,甚至觉得,“有了她,任何事都变得容易解决”。面对荒诞,最难得的是直面它、正视它。另一方面,母亲谦让之姿、简洁之言,教会了儿子脚踏实地抵御瘟疫的方法。里厄不祈盼上帝,而致力于救助,“我不知未来还有什么在等着我,也不知一切结束后还会发生什么。但目前来看,有病患在,就必须治疗他们”。
  相较于里厄,另一主人公塔鲁父亲的形象也甚为出彩。在塔鲁的描述下,其父为检察长,天性善良,但一次随审经历改变了塔鲁的看法。庭审之中,罪犯被塔鲁视为“可怜兮兮”,而宣读公诉状的父亲不仅“善意全无”,而且“满嘴空话”,“以社会之名义”判决了这个罪犯死刑。自那天起,塔鲁开始憎恶司法,并惊奇地发现父亲竟参与了多次如此行径。在塔鲁看来,父亲检察长的形象,寓意着不择手段,而他对父亲之恶,恰是对死刑之恶。为了反对这种父亲眼中的英雄主义,塔鲁甚至搞起了所谓的革命,但他发现,革命也是如此,是为了实现一个再无伤害的世界,是为了抵达幸福的彼岸,在此过程中,少数人的牺牲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终于,塔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最初的反对者转变为支持者,成为一个“刽子手”。在这里,塔鲁一再对诸如此类的英雄救世之举心存疑虑,认为此举实乃假借消除不公之名,行不择手段之举,是为构筑未来天堂而摒弃当下的幸福之举,是一种合法意义上的谋杀。
  由此而言,问题来了,作者何以将里厄、塔鲁设置为主人公?何以总在里厄、塔鲁出场之际联系其母亲、父亲? 文中,里厄与母亲的关系恰恰影射了现实中作者与母亲的关系。加缪曾言:“母亲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即漠然、无所谓。”正是这种漠然令加缪体会到了荒诞现实的本质,始终秉持把握当下的原则。当父亲因战争而去,本应痛苦悲愤的母亲却说:“这倒好了,若他回来成了瞎子、疯子,反倒不好。”母亲以淡漠之态应对生活的苦难,令加缪深感现实的孤独与荒诞。似乎在真相前,任何期望都失去了意义,人们所能把握的唯有当下。面对荒诞,局中之人唯有以沉默应对,这才是对荒诞现实的正视、尊重,也是追求幸福应有的反抗之态。与之对应,塔鲁与父亲的关系就像加缪与父亲的现实体验。在加缪自传小说《第一个人》中,幼年失父的他曾有一段寻父之旅,但所收集的讯息无一不与残酷的战争相关。因此,塔鲁的父亲形象多少掺杂着作者对父亲原型的记忆。在加缪看来,里厄、塔鲁就像作者终其一生追求的两个侧面,这两个形象好似加缪的双重身份,将母亲所带来的荒诞体验、低调抗争的方法留给了里厄,而将因父亲所产生的对“谋杀”行径的厌恶、对英雄主义的反抗方式留给了塔鲁。由此,这些构成了作者《鼠疫》的反抗哲学。
  正如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所言,“除阿尔贝·加缪外,我想不到当代作家中谁还能如此有力地召唤爱”。不得不说,苏珊的评语精准而到位,点出了加缪与当代作家之区别。面对生存困境,加缪摒弃了批判之语,相较于无情地揭露,他更樂见直面荒诞,寻求个体精神的反抗,即使在现实中伤痕累累,也要追求精神之绝胜,以此彰显生命的价值。就像《鼠疫》中所强调的普世之道:“要有直面荒诞的勇气,又要有平衡矛盾之毅力;要有反抗超越之举,又要有将爱内化为主体精神之境界,从而达到主体精神与外在世界的和谐。”
  参考文献
  [1]王洪琛. 《鼠疫》: 在荒诞与反抗之间[J]. 中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 (5) : 587 -591.
  [2]张博. 加缪作品中“反抗”思想的诞生与演进[J].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 (5) : 115 -122.
  [3]魏年凤. 加缪文学作品中的荒诞与反抗[D]. 南昌大学,2016.
  [4]魏善浩. 存在主义文学家在荒诞世界的自由选择——《鼠疫》对加缪“反抗哲学”的文化阐释[J].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 (社会科学学报),1993 (1) : 68 – 72 + 106.
  [5]黎杨全. 加缪的《鼠疫》与其“反抗”哲学的悖论[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 (3) : 50 – 54 .
  [6]卜凌芸. 加缪美学思想新探[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
  [7]黄俊萍. 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痕迹 ——《蒿里行》与《鼠疫》英译本的对比分析[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5) : 124 – 126 .
  [8]赵建常,柳青青. “荒诞”与“反抗”—— 试论加缪对中国大陆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若干影响[J] . 文艺评论,2016 (1) : 93 – 98 .
其他文献
【摘 要】 阿瑟·米勒是二战后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家,凭借《都是我的儿子》《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等现实主义戏剧作品享誉世界剧坛。文章运用比较文学影响和接受研究的相关理论对米勒戏剧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进行评述,以期从理论和方法上深化外国戏剧研究。  【关 键 词】阿瑟·米勒戏剧;跨文化传播;研究;译介  【作者单位】张璐,南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20
期刊
【摘 要】《红海行动》成功地俘获了中国观众的心,票房和口碑双丰收。这既要归功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国家自信和与之匹配的大國胸怀的成功彰显,也要归功于它的观赏性。《红海行动》在情节设置、节奏的把握、视觉效果的呈现以及镜头剪辑等方面都可以与好莱坞同种类型的战争大片相匹敌。可以说,《红海行动》是好莱坞大片模式与中国主旋律电影成功结合的典范,而它的成功也为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
期刊
【摘 要】 随着知识付费的发展,在新一轮出版行业变革中,众多出版机构不断尝试转换角色定位和开发新的商业模式。文章以“得到”APP的知识付费营销模式为例,从选题内容、跨界融合、线上线下、服务运营4个方面阐述其对传统出版行业发展的启示。  【关 键 词】“得到”APP;知识付费;营销;出版行业  【作者单位】李艳丹,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
期刊
【摘 要】文章基于我国1993-2016年间162篇信息技术辅助二语写作教学研究的CSSCI来源期刊论文,从研究趋势、研究层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等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论文发表数量先升后降,呈波浪式发展;论文发表的学科分布和来源分布相对集中;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为主,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为辅;研究对象主要针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成人学习者;研究主题分布不均衡。基于上述
期刊
【摘 要】 信息技术为学术国际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数字资源的互联网出版传播渠道完全有别于传统方式,这使得国内外出版机构重新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新技术下的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使出版传播回归本源,更加纯粹地为学界提供服务。这种新模式下的出版形态不能就技术而论技术,需要将学术科研、出版流程规范和数字信息化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效的国际化出版传播能力。  【关 键 词】学术期刊国际化;数字出版的编辑本源;信
期刊
【摘 要】 《外婆的道歉信》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第二部小说,他凭借这部小说成为2016年瑞典年度作家。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离异家庭的小女孩在外婆去世之后,帮助外婆去送她的7封道歉信,从而与周围的人互相了解、彼此守护的故事。文章从独特的成长教育方式、儿童视角下的人物还原、创伤书写下的人性观照、互文叙事与反差艺术几个角度探讨了这部小说的出版价值。  【关 键 词】《外婆的道歉信》;成长教育;人
期刊
【摘 要】 创可贴广告是当前最火爆的广告产品之一,以受众调查结果为依据,借助消费者行为学领域的AISAS模型对其进行分析。这类广告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在“注意—兴趣”的认知过程中,创可贴广告的总体表现虽然优于传统广告,但可优化空间巨大,仍需不断改进。二是在“兴趣—搜索—行动”这一从认知到行动的过程中,受众自发搜索行为较多,但较少有购买行动。三是在“分享”这一过程中, 受众的分享意愿并不强烈。针对这些
期刊
【摘 要】 东野圭吾是近年来颇受好评的日本著名小说家。文章从主体思想、艺术特色和人生哲学三大方面对其经典作品《解忧杂货店》进行分析,以期让更多的读者感受到小说传递的爱与信任的力量、作者超凡的叙事逻辑和精妙构思,以及作品背后救赎与自救的哲学意义。  【关 键 词】《解忧杂货店》;爱与信任;叙事逻辑;救赎与自救  【作者单位】查依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提
期刊
【摘 要】 自2010年我国提出建设出版强国的目标以来,众多出版社推出了许多内容价值高的精品出版物,然而,就整体格局而言,我国在科技与学术出版方面仍然较弱。大学出版社是学术出版的生力军,理应承担学术出版强国的历史使命。文章对我国大學出版的学术出版策略进行分析,以探讨大学出版社如何有效地打造学术出版核心竞争力,为我国出版强国的建设推波助澜。  【关 键 词】核心竞争力;出版强国;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
期刊
【摘 要】 为美国现实主义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带来荣誉的《愤怒的葡萄》,真实记录了美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作者通过深入刻画作品的主要人物,来探索人类的生存欲望、人性的光辉等深刻内涵,以此告知人们,只有诗意地回归自然与精神的生态家园,才能真正踏出荒野,找到内心的丰饶之地。  【关 键 词】《愤怒的葡萄》;深层意蕴;破解  【作者单位】孙卓敏,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