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豪现象”:中美网民两种视角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人节那天,美国著名拳击手弗洛德·梅威瑟在自己的推特里写道:“林书豪是一个很好的篮球选手,但他之所以吸引了如此多关注,主要还是因为他是亚裔。黑人球手每天都有他那样出色的表现,却得不到同样多的赞扬。”
  这条推特信息在美国人当中褒贬不一,很多人认为,梅威瑟只是为了吸引眼球故意这么说。但无论如何,林书豪的一夜成名,使“亚裔”成为美国新闻界和广大网民热议的新“热词”,也成为美国人辩论并重新认识这个少数族群的契机。
  “东亚人的思维取向使他们更能胜任这种运动?”
  更多的美国人在争论:林书豪的“亚洲传承”- - -包括各种亚洲哲学传统- - -是否是他在篮球场上成功的助力之一。一些美国社会学家声称,人口多达20亿的“亚洲人”有一个特点,即更重视“集体”而非个人,而这也是林书豪在篮球场上发挥出如神助般的多次助攻的重要原因。
  资深美国记者罗伯特·怀特写道:“东亚人的思维取向使他们更能胜任这种运动(集体体育项目)- - -这种说法会不会很不靠谱?”
  但美国《大西洋月刊》记者、曾任该刊驻中国记者的詹姆斯·法洛斯则回应称,“这种说法不但不靠谱,而且基本是胡说八道”。
  “林书豪之所以成为一种现象,是他身上各种特质、因素结合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他的亚裔背景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其他的因素还包括:他是哈佛毕业,他在纽约打球,他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从完全不为人知一下子变得比科比还厉害- - -这种亚裔突然成为美国流行文化偶像的事件,在美国极为罕见。 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使得林书豪如此令人瞩目。”
  “我愿意承认,他在NBA球员中少见的亚裔背景是他成为‘现象’的最重要关键词(哈佛毕业也许是第二重要),但身为亚洲人绝对不是他球打得好的原因,也不是他能够考上哈佛的原因”,法洛斯写道。
  在美国网民对于“亚裔”有各种浪漫联想之时,曾于北京生活多年的法洛斯明显比一般美国人对亚洲和中国的了解要更务实、更贴近中国人思维。他在自己的博客中还贴出了一段CBA东莞烈豹与山西中宇的比赛视频。
  “前几分钟是湖人拉拉队劲舞女郎的中国版,后面就是观众愤怒、向裁判怒吼、起哄,然后是一点篮球比赛- - -这些都不是你们想象的亚洲‘哲学传承’,尽管你们在视频里看到的每个人,从理论上说都是这个传承的一部分。”
  
  有中国人称他为“浙江的骄傲”,因为其母祖籍浙江
  在美国人对于林书豪的“亚裔”带来的“种族”话题津津乐道的时候,中国人也同样在微博和网络上讨论着另外一些属于中国人的“种族”问题,特别能反映出当今中国人的典型心态和世界观。
  林书豪的出色表现使他在中国的微博上一夜爆红,为他欢呼雀跃的微博达到上百万条,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他的“华裔”背景。有人称他为“浙江的骄傲”,因为他的母亲祖籍浙江。有人讨论,他的成功能否在某种程度上代表海外华人的优秀,并且为什么中国本土就出不了这样的选手。
  辽宁某门户网站的一位体育编辑这样问道:“如果他不是叫林书豪(杰瑞米·林,Jeremy Lin),而是叫杰瑞米·帕克或者杰瑞米·山本,而且还是黄皮肤,你们还会如此欢欣鼓舞吗?”
  其实,球迷以自己的种族论英雄是个全球性现象,但中国球迷与美国球迷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但很看重种族,而且喜欢把自己的种族与其他种族相比较。
  而如果了解一下中国的近现代史,就会发现,这种心态其实并不难理解。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一直是在激烈竞争和排序的推动下进步的,高考就是一个特别有代表性的例子。作为一个崛起中大国的公民,中国人自然会产生把本国进步与世界其他领先国家作比较的冲动。
  更何况,中国的篮球选手一直很难让球迷满意。近年来成功打进NBA的只有姚明和易建联,尴尬的事实甚至让不少中国球迷开始怀疑,亚洲人的身材体格是否阻碍了他们在这项全世界最高的运动项目中成功。身高仅有6英尺3英寸的林书豪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让他们松了口气。
  另一位体育编辑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他已经成为黄皮肤选手中最令人振奋的一位。与姚明和易建联两位具有天赋身高优势的球星不同,林书豪只有1. 91米、90公斤,与普通人无限接近,与生来身材矮小、黄皮肤和黑头发的‘我们’更加相似。”
  另一位来自西安的微博作者则这样解析:“‘林书豪现象’至少证明了两件事:第一,中国人也可以打好篮球,尽管能否打好与成长环境有关;第二,拥有合适的平台,中国人也可以成为篮球天才。”
  “林书豪不是下一个姚明”
  更多的中国网民则冷静指出,生长在加州的林书豪其实更是美国人。“林书豪和骆家辉一样,都是美国‘香蕉人’- - -皮肤是黄的,里面却是白的。”
  上海一家本地媒体则在题为《林书豪不是下一个姚明》的社论中指出:“如果一定要把林书豪和某位华人球星相比,那他更像是另外一个张德培,而绝非下一个姚明. . . . . .姚明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他在篮球场上取得了多么伟大的成就,而是在于他是在中国特有的体制和文化中成长起来,却能成功融入完全不同文化和规则的美国体育圈,并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典范。从这一层面来说,林书豪永远取代不了姚明,即使他日后能就此跻身超级明星行列,他也只是一个黄皮肤的科比或者纳什而已。”
  在“林旋风”席卷中国的时候,另外有一些人则在反问:“为什么我们那么在乎他?”而且,在下一个中国出生成长的林书豪出现之前,林仍然会是中国人最喜欢的篮球选手。
  (作者为彭博社“中国观察”专栏作家,现居上海)
其他文献
2013年9月28日~29日,复旦大学的一场话题很小众的学术研讨会吸引了众多的旁听者,研讨会的主题是“闽南话与西班牙语的接触”。  德国哥廷根大学的韩可龙(Henning Klter)、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的马诺(Emanuele Raini)等外国学者,熟练地援引400多年前的闽南话,让人深感历史因果之妙。晚明方块字与西洋楔形文字的一次碰撞,造就了今日一个奇妙的论题。  大航海时代拉开了全球化的序
“为什么又是岷县?”当甘肃省岷县漳县发生6. 6级地震之后,不少人会这样问。  地处甘肃中部的这个贫困县,过去几年间连续遭灾- - -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波及这里,受损不轻;2012年,特大山洪泥石流席卷全县,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265万元;此次地震,仅岷县一地,死亡人数达93人。  岷县位于以兰州、西安、成都三个顶点形成的平面正三角形的中心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处,黄河第
“过去每个世纪,世界的中心都在变。如果不能单独领导世界了,美国会怎么办?”  授课老师、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阎学通教授坐在圆形长桌的一端,他没有准备讲稿,言辞犀利。在他面前,围坐于圆桌的十几名学生大多西装革履,身兼重职——他们是一群“厅局级”美国官员。  这是第二届“中美高级官员培训班”上的一幕。4月23日到27日,这一由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与美国联邦政府学院(相当于中国的国家行政学院)
指从一个网络产品移民到另一个产品的现象。例如,从msn到qq到博客,从微博到微信,新的社交媒体像新玩具一样吸引着一批批人前仆后继,网络应用的推陈出新,有人或厌倦或逐渐抽离,转战新的社交工具,再进入下一轮循环。  宠物依赖症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老人与子女分开住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很多老人因为儿女不在身边,在亲情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把感情投放到自己所养的宠物身上,他们
6月3日6时许,位于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的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当班人员被困。截至6月6日,火灾已造成120人死亡,77人住院治疗。  幸存者国燕:我立即往外跑,由于知道门被堵死,我就向羽毛粉车间方向跑,人都往这涌,人挤人、人压人,我摔倒了,只能摸着拼命往前爬,靴子被踩丢了,也顾不上了,好不容易,最终从车间东面逃了出来??  幸存者王凤雅:当时我没闻着烟,也没看到火,跑到厂房大门
2006年的韩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迫于美国压力,韩国政府将韩国“国产影片配额制”中的义务上映天数从146天缩短至73天,并同意在韩国直接发行好莱坞大片。  对此韩国电影界表示了强烈反对,声称“文化不是交易对象”。一位曾获得政府文化勋章的演员愤怒地将勋章掷还,称“践踏文化主权国家的勋章毫无价值”。  从2007年开始,韩国国产电影观众人数连续4年减少。美国大片“入侵”带来的电影观众流失,成为促使韩
每年元旦前后,提案委员会向全体委员寄送提案征集信函和提案参考选题等材料。“这个材料有几十个方面的内容,有参考题目”  临近全国两会,议案和提案的酝酿渐至尾声。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团体提案负责人王玉清,已将今年的提案初稿上交全国工商联研究室。“过几天要开讨论会。”王玉清告诉《望东方周刊》  2012年1月13日,全国工商联研究室曾组织召开了2012年全国工商联团体提案选题讨论会。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
1995年,23岁的美国青年迈克尔·麦尔,作为美国和平队的志愿者,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中国四川内江做英语老师。  “在美国人心目中,和平队就是自1960年代肯尼迪政府执政期间开始的一个对外援助项目。它的目标是让外国人了解美国,也让美国人了解外国。”迈克尔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很庆幸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我离开家乡,去外面看看那些我自己可能永远也到不了的地方。”  和平队规定:申请者必须年满18岁,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乘坐的汽车在距离东京电力公司福岛核电站10公里的地方,就看到了道路中央的栏杆。日本警察24小时站在那里,只有得到特许的车辆才能开进去。  福岛县立高中理科教师远藤直哉,站在10公里警戒线边上,望着远处的死一般寂静的世界,不知道何时才能让学生、普通市民回到他们热爱的地方。“核电事故人们都知道,但也许没想到会用这样的方式、在距离我们最近的地方发生。”远藤老师对本刊记者说。  核电事
2013年,年届60岁的作家韩少功交出了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日夜书》。通过对几位“50后”从知青年代到大转型时期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的描摹,韩少功想展现的是对自己和同辈人的回顾性思考。  “思考”似乎可以被视作韩少功近40年写作生涯的标签。在中国当代作家群中,韩少功一直以思想深刻著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家莫言就将韩少功称为“中国文学界少有的思想家”。  从“伤痕文学”时期的《西望茅草地》到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