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美日出和晨雾
美丽小巧的禾木村,坐落在新疆喀纳斯湖畔,它素有“中国第一村”的美称。原木搭起的木屋散布村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古朴的塞外山村景致,如诗如画。
在群山环抱的开阔地上,禾木村静静地躺着,图瓦人的尖顶小木屋、牲口围栏随意散落在村子的各个角落。漫步在禾木村里,随眼所见尽是用整根原木搭建起的小木屋,像童话里的一般。村子北面就是禾木河,河上架着一座铁桥,站在桥上凭栏而望,禾木河水碧波银浪、湍流滚滚。淡淡的水汽在树林上空形成一条蜿蜒的白丝带,飘荡在村庄与大山之间。
禾木村的秋色醉人,无论从哪个位置放眼望去,都是热烈而明朗的金黄色——小河、木房、炊烟、随意散落的牲口围栏,还有禾木桥上放牧的人们,胜似油画,堪比仙境。
禾木河就在那里流淌着。记得有人说过,禾木河的水是灰蓝色的,在水光的明暗交织中你可以感觉到一种美丽的忧郁。凛冽冰凉的河水和禾木村一样简单而纯洁。河岸上厚厚的褐红草甸,松树、山杨和白桦林交错混合,结伴而生,白里带斑,绿中泛黄,黄橙缀红,如同上帝打翻了调色盘。
禾木村的美丽,不仅仅在它的安详宁静,以及浓郁的图瓦人风情,最让人不能忘怀的是小村庄周边的白桦林。山上成片的次生白桦林整齐划一,秋天绽放出灿烂的色彩。当黄叶飘落之时,信步林间,白色与黄色交融的世界让你仿佛置身于仙境。暮归时分,白桦树在夕阳的余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折射出一幅幅优美、恬静、色彩斑斓的油画。
来禾木村必参加的项目,就是去观景台看日出和晨雾。当你站在观景台上等待如梦境般的日出时,周围是那么安静,静得让人只能屏息凝视,生怕大一点的呼吸就把自己从梦中惊醒。
不经意间,四方云雾里偷偷露出一小块撒满奶霜的糕,像待揭幕的巨型雕塑身上的纱幔,缓缓滑落,瞬间光芒万丈,阳光倾泻在雪山顶,金光四射,它看上去那么近那么亲切。层层叠叠的云雾盘桓在半山腰,像卡布奇诺环绕杯子的一圈奶泡,又象是悬在半空的飞来峰,调皮地和你隔云喊话。
禾木的晨雾是这里著名的胜景之一。清晨的禾木披着薄薄的轻纱,朦朦胧胧,缥缥缈缈,使人如临仙境。晨雾忽浓忽淡,飘忽不定,村庄亦纱幔笼罩,欲说还羞的样子。
渐渐地,太阳将晨雾撕开一条缝,我们才得以看见隐匿其后的美丽面庞。一缕阳光洒在远处的山顶上,几户早起的人家已经开始准备早饭,屋顶冒出淡淡的炊烟,牲口棚里的牛马也开始在围栏中悠闲地散步,耐心等待着新一天的开始。
早餐后,可以沿禾木河边的白桦林散步。天边初现一片银光,浓云慢慢转白、消散,露出蔚蓝天色,黑魆魆的林木在阳光下渐渐显露清纯本色,绿的青翠,黄的金橙。桦树林里,马儿打着喷嚏,牛儿姗姗而行。清澈见底的河水打着旋儿,翻着浪花,急匆匆地流向远方。随着天色慢慢透亮,河水倒映着蓝天又变得冷冽冰蓝。
童话般的禾木之冬
秋色虽美,但禾木村带有灵性的静美冬季也着实令人向往。
当你初次看见禾木村的冬天时,一定会被这份宁静震撼。白雪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原始味十足的小木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坡上,奔流不息的禾木河好似在向冬季叫嚣,还有黏人的狗狗,就像你的老朋友,始终为你保驾护航。夜幕降临后,屋顶的光更是让木屋成为童话中遗世独立的梦幻小屋,静谧美好。
曾经的草场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一些没被踩过、轧过的地方,有风吹过留下的纹理,像沙漠,像水波。而有的地方看上去是柔软的雪,但踩上去根本不会塌陷,因为下面结了厚厚的冰。
雪山、白云、森林、草地、溪水把禾木装扮得如诗如画,仿佛仙境。山脚下白桦林的叶子有的金黄,有的浅黄,有的还是淡绿色,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彩斑斓。清澈见底的禾木河从林中穿过,曲曲折折绕村子一周后,唱着歌儿流向远方。村子里百十户人家搭建的小木屋,随意散落在山谷中。小木屋上袅袅升起的炊烟,缓缓飘过雪山,与晨雾融为一体。马儿静静地游走在草地上,悠然地吃着草。
禾木的天气变幻无常。昨天还是艳阳高照,早晨起来,竟然下起了鹅毛大雪,空气寒冷清新。不过,这正是骑马爬雪山的好时机。我选了一匹黑色的马,它高大健壮,毛色锃亮,乌溜溜的眼珠非常有神。我骑上马,双手紧紧地捏住缰绳,生怕摔个“狗啃雪”。坐到马背上,视野顿时开阔起来。马儿慢慢地走着,马蹄发出“噔噔噔”有节奏的响声,人也随着马儿一起一伏。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们爬到了雪山顶上。风呼呼地吹着,雪花打在脸上,又冷又疼,好像刀子划过一样;手指也冻僵了,连缰绳都抓不住。山下的小木屋、白桦林、草地都覆盖着皑皑白雪。雪中的禾木又是一番奇異的景象。虽然骑马很冷、很辛苦,但是我看到了难得一见的美景,又享受了骑马的乐趣。
阿勒泰地区漫长的冬季长达半年之久,等待白桦林的多半是那份超然的宁静。静谧之中,整个白桦林只能听见自己的嬉笑声和咯吱咯吱的脚步声。
冰雪覆盖的三湾如一幅水墨画,在这里只有两种颜色,黑和白,没有水雾,也没有波光粼粼的倒影,但这种纯洁的颜色,让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美,一种很安静的美。
生活在城市的我们,见惯了五光十色,习惯了车马喧闹。在这里,能够暂时忘掉现实里的悲喜,走在吱嘎吱嘎的雪地里,眯起被雪地刺痛的眼睛,专注地找寻下一步的方向。
悠然自得的牧区生活
禾木村分上坡村和下坡村,总共住了两百多户人家,图瓦族和哈萨克族几乎各占一半。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俄罗斯族。据说是当年十月革命后逃亡到此的俄罗斯贵族后代。
我在当地一位姓金的老师家里居住。金老师是蒙古族,她丈夫是哈萨克族。家里客厅的墙壁中央挂着成吉思汗的画像,旁边有硕大的狼皮装饰。有趣的是,在这个较为传统的牧区村庄,金老师和老公居然是女主外男主内。金老师在外面学校教书,丈夫在家带小孩做家务,当然也负责做饭洗衣之类。男主人一改哈萨克族男子只在外放牧的习惯,转而当起了家庭“煮夫”,而且看起来十分胜任。 禾木村周边草多,这是禾木人能够一年四季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原因。每年7月中旬,禾木人就开始了打草的活计。冬季,这里的雪足有两米多深。牛羊无法到野外采食,只好吃主人储备的干草。
山下的牧人打草一般需要十天左右,而禾木人要打两个月,直到草枯了雪下了才会停止。有时,打的草太多来不及运回家,只好在原地堆成一个又一个“沃陶”,也就是草堆。冬天的时候,家家户户用马拉爬犁去把干草一车车拉回来喂牲畜。
禾木是个典型的牧业村。一般来说,男人在外放牧牲畜,赶着爬犁拉运草料、柴火,女人在家剌绣、挤牛奶、酿奶酒、煮茶、劈柴、干家务活。
在原始牧区,生存极为不易,一切都得依靠人力去解决,人力也包括孩子,孩子们可以做诸如照顾牲畜、劈柴等活计。只不过,相比照顾牲畜的信马由缰,劈柴难度要高不少——这既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木柴通常比孩子的身体还要粗壮。
禾木所在的阿尔泰山有着中国唯一的南西伯利亚原始森林,白桦、落叶松、油松长势极好——劈一段长度超过孩子身高的木柴,通常需要两个孩子的通力合作。
我在禾木村见到了两个八九岁的孩子一起劈柴的情景。他们一人一头拉着长锯,默契且娴熟,这是他们从小就操练的活计。锯子的长度比孩子的身高还要长。孩子们一边干活,一边兴奋地谈论着他们的小世界,笑意荡漾在脸上。红扑扑的小脸蛋在雪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活而可爱。
在禾木,我认识了17岁的图瓦族姑娘阿热很。她曾经在170公里外的布尔津县城上过中学,但由于母亲突然去世,她没能按计划读完高中。阿热很说,她很想读完书后去城里找份工作,“哪怕去餐厅当服务员,也比老待在村里强”。但没了母亲的家庭,非常需要她来操持家务。勤快的阿热很把家里收拾得格外整洁。木屋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松木在炉膛里窜着火苗,松香味儿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让人愉悦。
窗台上摆放着几盆绿植鲜花,还挂了两盆生机勃勃的吊兰,旁边则是洁白的窗帘。在这个被大雪围困的孤岛般的村庄里,这些怒放的生命,是那么的抚慰人心。
阿热很尽其所能,维持着母亲在的时候家里应有的温度。这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温度,恰如她养的吊兰。
春夏秋三季,禾木人忙碌而充实,唯有大雪封山时,才会稍微松弛些。大家伙守在冬窝子里,陪伴着一场又一场漫天飘飞的大雪。
只有马儿是终年劳碌的。一年四季,它们在山区的牧场之间不停转换,赶在冬季来临之前,摄入足够的御寒脂肪。作为家畜的它们,是一个家庭的重要运载工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主人服务一生。我在村边的森林里,见到了两匹悠闲散步的马儿。它们可能刚刚拉完爬犁回来,主人卸掉了马鞍,让它们自由活动。那么,馬儿们是如何享受它们的闲暇时光的呢?展现在我眼前的情景是:两匹马儿一前一后,走到村边积雪的最深处,然后,卧倒,在雪地里打滚!接连不断地翻滚,以至于在马儿们活动的四周,掀起了薄薄的雪雾。
它们是如此享受这一刻。雪落无声,万籁静寂,只有马儿自己的喘息声……
马儿们恣意翻滚踩踏,并未在白雪上留下任何污迹。又一场大雪之后,一切又回到了初始般的洁净。
在村头走累了,我们就坐在禾木河旁发个呆。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本文选自:旅游纵览 2019年11期)
美丽小巧的禾木村,坐落在新疆喀纳斯湖畔,它素有“中国第一村”的美称。原木搭起的木屋散布村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古朴的塞外山村景致,如诗如画。
在群山环抱的开阔地上,禾木村静静地躺着,图瓦人的尖顶小木屋、牲口围栏随意散落在村子的各个角落。漫步在禾木村里,随眼所见尽是用整根原木搭建起的小木屋,像童话里的一般。村子北面就是禾木河,河上架着一座铁桥,站在桥上凭栏而望,禾木河水碧波银浪、湍流滚滚。淡淡的水汽在树林上空形成一条蜿蜒的白丝带,飘荡在村庄与大山之间。
禾木村的秋色醉人,无论从哪个位置放眼望去,都是热烈而明朗的金黄色——小河、木房、炊烟、随意散落的牲口围栏,还有禾木桥上放牧的人们,胜似油画,堪比仙境。
禾木河就在那里流淌着。记得有人说过,禾木河的水是灰蓝色的,在水光的明暗交织中你可以感觉到一种美丽的忧郁。凛冽冰凉的河水和禾木村一样简单而纯洁。河岸上厚厚的褐红草甸,松树、山杨和白桦林交错混合,结伴而生,白里带斑,绿中泛黄,黄橙缀红,如同上帝打翻了调色盘。
禾木村的美丽,不仅仅在它的安详宁静,以及浓郁的图瓦人风情,最让人不能忘怀的是小村庄周边的白桦林。山上成片的次生白桦林整齐划一,秋天绽放出灿烂的色彩。当黄叶飘落之时,信步林间,白色与黄色交融的世界让你仿佛置身于仙境。暮归时分,白桦树在夕阳的余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折射出一幅幅优美、恬静、色彩斑斓的油画。
来禾木村必参加的项目,就是去观景台看日出和晨雾。当你站在观景台上等待如梦境般的日出时,周围是那么安静,静得让人只能屏息凝视,生怕大一点的呼吸就把自己从梦中惊醒。
不经意间,四方云雾里偷偷露出一小块撒满奶霜的糕,像待揭幕的巨型雕塑身上的纱幔,缓缓滑落,瞬间光芒万丈,阳光倾泻在雪山顶,金光四射,它看上去那么近那么亲切。层层叠叠的云雾盘桓在半山腰,像卡布奇诺环绕杯子的一圈奶泡,又象是悬在半空的飞来峰,调皮地和你隔云喊话。
禾木的晨雾是这里著名的胜景之一。清晨的禾木披着薄薄的轻纱,朦朦胧胧,缥缥缈缈,使人如临仙境。晨雾忽浓忽淡,飘忽不定,村庄亦纱幔笼罩,欲说还羞的样子。
渐渐地,太阳将晨雾撕开一条缝,我们才得以看见隐匿其后的美丽面庞。一缕阳光洒在远处的山顶上,几户早起的人家已经开始准备早饭,屋顶冒出淡淡的炊烟,牲口棚里的牛马也开始在围栏中悠闲地散步,耐心等待着新一天的开始。
早餐后,可以沿禾木河边的白桦林散步。天边初现一片银光,浓云慢慢转白、消散,露出蔚蓝天色,黑魆魆的林木在阳光下渐渐显露清纯本色,绿的青翠,黄的金橙。桦树林里,马儿打着喷嚏,牛儿姗姗而行。清澈见底的河水打着旋儿,翻着浪花,急匆匆地流向远方。随着天色慢慢透亮,河水倒映着蓝天又变得冷冽冰蓝。
童话般的禾木之冬
秋色虽美,但禾木村带有灵性的静美冬季也着实令人向往。
当你初次看见禾木村的冬天时,一定会被这份宁静震撼。白雪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原始味十足的小木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坡上,奔流不息的禾木河好似在向冬季叫嚣,还有黏人的狗狗,就像你的老朋友,始终为你保驾护航。夜幕降临后,屋顶的光更是让木屋成为童话中遗世独立的梦幻小屋,静谧美好。
曾经的草场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一些没被踩过、轧过的地方,有风吹过留下的纹理,像沙漠,像水波。而有的地方看上去是柔软的雪,但踩上去根本不会塌陷,因为下面结了厚厚的冰。
雪山、白云、森林、草地、溪水把禾木装扮得如诗如画,仿佛仙境。山脚下白桦林的叶子有的金黄,有的浅黄,有的还是淡绿色,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彩斑斓。清澈见底的禾木河从林中穿过,曲曲折折绕村子一周后,唱着歌儿流向远方。村子里百十户人家搭建的小木屋,随意散落在山谷中。小木屋上袅袅升起的炊烟,缓缓飘过雪山,与晨雾融为一体。马儿静静地游走在草地上,悠然地吃着草。
禾木的天气变幻无常。昨天还是艳阳高照,早晨起来,竟然下起了鹅毛大雪,空气寒冷清新。不过,这正是骑马爬雪山的好时机。我选了一匹黑色的马,它高大健壮,毛色锃亮,乌溜溜的眼珠非常有神。我骑上马,双手紧紧地捏住缰绳,生怕摔个“狗啃雪”。坐到马背上,视野顿时开阔起来。马儿慢慢地走着,马蹄发出“噔噔噔”有节奏的响声,人也随着马儿一起一伏。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们爬到了雪山顶上。风呼呼地吹着,雪花打在脸上,又冷又疼,好像刀子划过一样;手指也冻僵了,连缰绳都抓不住。山下的小木屋、白桦林、草地都覆盖着皑皑白雪。雪中的禾木又是一番奇異的景象。虽然骑马很冷、很辛苦,但是我看到了难得一见的美景,又享受了骑马的乐趣。
阿勒泰地区漫长的冬季长达半年之久,等待白桦林的多半是那份超然的宁静。静谧之中,整个白桦林只能听见自己的嬉笑声和咯吱咯吱的脚步声。
冰雪覆盖的三湾如一幅水墨画,在这里只有两种颜色,黑和白,没有水雾,也没有波光粼粼的倒影,但这种纯洁的颜色,让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美,一种很安静的美。
生活在城市的我们,见惯了五光十色,习惯了车马喧闹。在这里,能够暂时忘掉现实里的悲喜,走在吱嘎吱嘎的雪地里,眯起被雪地刺痛的眼睛,专注地找寻下一步的方向。
悠然自得的牧区生活
禾木村分上坡村和下坡村,总共住了两百多户人家,图瓦族和哈萨克族几乎各占一半。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俄罗斯族。据说是当年十月革命后逃亡到此的俄罗斯贵族后代。
我在当地一位姓金的老师家里居住。金老师是蒙古族,她丈夫是哈萨克族。家里客厅的墙壁中央挂着成吉思汗的画像,旁边有硕大的狼皮装饰。有趣的是,在这个较为传统的牧区村庄,金老师和老公居然是女主外男主内。金老师在外面学校教书,丈夫在家带小孩做家务,当然也负责做饭洗衣之类。男主人一改哈萨克族男子只在外放牧的习惯,转而当起了家庭“煮夫”,而且看起来十分胜任。 禾木村周边草多,这是禾木人能够一年四季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原因。每年7月中旬,禾木人就开始了打草的活计。冬季,这里的雪足有两米多深。牛羊无法到野外采食,只好吃主人储备的干草。
山下的牧人打草一般需要十天左右,而禾木人要打两个月,直到草枯了雪下了才会停止。有时,打的草太多来不及运回家,只好在原地堆成一个又一个“沃陶”,也就是草堆。冬天的时候,家家户户用马拉爬犁去把干草一车车拉回来喂牲畜。
禾木是个典型的牧业村。一般来说,男人在外放牧牲畜,赶着爬犁拉运草料、柴火,女人在家剌绣、挤牛奶、酿奶酒、煮茶、劈柴、干家务活。
在原始牧区,生存极为不易,一切都得依靠人力去解决,人力也包括孩子,孩子们可以做诸如照顾牲畜、劈柴等活计。只不过,相比照顾牲畜的信马由缰,劈柴难度要高不少——这既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木柴通常比孩子的身体还要粗壮。
禾木所在的阿尔泰山有着中国唯一的南西伯利亚原始森林,白桦、落叶松、油松长势极好——劈一段长度超过孩子身高的木柴,通常需要两个孩子的通力合作。
我在禾木村见到了两个八九岁的孩子一起劈柴的情景。他们一人一头拉着长锯,默契且娴熟,这是他们从小就操练的活计。锯子的长度比孩子的身高还要长。孩子们一边干活,一边兴奋地谈论着他们的小世界,笑意荡漾在脸上。红扑扑的小脸蛋在雪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活而可爱。
在禾木,我认识了17岁的图瓦族姑娘阿热很。她曾经在170公里外的布尔津县城上过中学,但由于母亲突然去世,她没能按计划读完高中。阿热很说,她很想读完书后去城里找份工作,“哪怕去餐厅当服务员,也比老待在村里强”。但没了母亲的家庭,非常需要她来操持家务。勤快的阿热很把家里收拾得格外整洁。木屋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松木在炉膛里窜着火苗,松香味儿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让人愉悦。
窗台上摆放着几盆绿植鲜花,还挂了两盆生机勃勃的吊兰,旁边则是洁白的窗帘。在这个被大雪围困的孤岛般的村庄里,这些怒放的生命,是那么的抚慰人心。
阿热很尽其所能,维持着母亲在的时候家里应有的温度。这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温度,恰如她养的吊兰。
春夏秋三季,禾木人忙碌而充实,唯有大雪封山时,才会稍微松弛些。大家伙守在冬窝子里,陪伴着一场又一场漫天飘飞的大雪。
只有马儿是终年劳碌的。一年四季,它们在山区的牧场之间不停转换,赶在冬季来临之前,摄入足够的御寒脂肪。作为家畜的它们,是一个家庭的重要运载工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主人服务一生。我在村边的森林里,见到了两匹悠闲散步的马儿。它们可能刚刚拉完爬犁回来,主人卸掉了马鞍,让它们自由活动。那么,馬儿们是如何享受它们的闲暇时光的呢?展现在我眼前的情景是:两匹马儿一前一后,走到村边积雪的最深处,然后,卧倒,在雪地里打滚!接连不断地翻滚,以至于在马儿们活动的四周,掀起了薄薄的雪雾。
它们是如此享受这一刻。雪落无声,万籁静寂,只有马儿自己的喘息声……
马儿们恣意翻滚踩踏,并未在白雪上留下任何污迹。又一场大雪之后,一切又回到了初始般的洁净。
在村头走累了,我们就坐在禾木河旁发个呆。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本文选自:旅游纵览 201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