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中小学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使其智力和能力都得到迅速的提高。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就下面的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合理组织教材,明确教学要求
教师必须集中精力和时间去深入备课、钻研教材、熟悉教材,透彻了解各部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部规律。然后遵循知识内部的规律性、逻辑性以及能力形成的规律性,对教材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妥善的安排,实行知、能、情揉合,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扩大知识信息输入的渠道。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过去,我是用两节课进行教学的。通过深入钻研,我理解到编者的意图。例1是用以揭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例2和例3都是用作巩固、强化和运用这个变化规律的。我认为,只要在例1的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弄清了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变化的依据和原理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变化规律,主要问题就解决了。例2和例3的教学则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边议、边论、边看书,运用这个变化规律作尝试练习。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作特别的提示,引起学生的注意或稍加点评,就能解决了。所以,在教这个问题时,我把课本的三个例题安排在一节课里进行教学。然后,再用一节课进行相应的练习。结果学生对这个规律掌握得很好。
实践证明:根据教材结构的特征和学生学习新知所具备的条件,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妥善的安排,可以相对减少授课时间,增大练习量,加强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探究知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提高不能靠老师的“灌输”来完成,只有在学生自己积极开动脑筋、动手、动口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应该正确处理好教学中“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不要搞“满堂灌”,应把精力用在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引导他们去看书讨论,或者观察、比较、分析,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究中理解知识、发现规律,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率。
例如,教“商不变的性质”,我先出示下面这样的算式:6÷3;60÷30;600÷300;6000÷3000,并提出下列问题:这几个除法算式的商分别是多少?哪个算式的商最大?哪个算式的商最小?为什么?你通过这几个算式的计算、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了什么规律?能把这规律归纳出来吗?然后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去看书、议论、探究。指导学生先从上往下看,再从下往上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商不变”这个变化规律。这时学生的兴致正浓,又借此良机、趁热打铁、因势利导,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5倍、6倍呢?它们的商变不变?”接着出示下面一组算式:4÷2;20÷10;24÷12,让学生观察、比较、从中总结归纳出:“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
实践使我认识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发现规律,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而且能培养学生从小肯动脑筋、爱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三、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及时解决教材难点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把力量集中用在如何解决教材的难点上,及时为学生排除学习上的障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如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我首先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各一个,问学生:“这个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相等吗?”很明显,学生都会说“不相等,圆锥的体积小”。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它们的体积会有什么关系?接着分组实验,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实验的办法和要求是:每个小组桌面上都放有“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容器各一个,请同学们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后倒入圆柱体容器中,看一看,要倒多少次刚好倒满?想一想,“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他们的体积有什么倍数关系?圆锥的体积该如何计算?
通过操作实验,学生很快就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反之,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理解透彻,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更好地掌握了知识规律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围绕重点和难点,加强智力技能的训练
智力技能的形成,需要有合理的、数量充足的练习量和练习时间,所以,每一节课都必须精心设计一定的练习。围绕教学目的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而设计的课堂练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得到消化,加深理解,熟练运用,促进智力的提高,也便于教师了解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补救并加强辅导。所以,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加强智能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例如,进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时,主要矛盾是如何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使除数转化为整数。至于怎样定商,商多少,这是旧知识,根据情况,可以少练或不练。又如,小数乘法,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应重点练、形式多样地练。
这样设计的练习,目的性强,重点突出,主攻方向明确,学生练有所得,可使学到的新知识当堂消化、熟练掌握,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合理组织教材,明确教学要求
教师必须集中精力和时间去深入备课、钻研教材、熟悉教材,透彻了解各部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部规律。然后遵循知识内部的规律性、逻辑性以及能力形成的规律性,对教材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妥善的安排,实行知、能、情揉合,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扩大知识信息输入的渠道。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过去,我是用两节课进行教学的。通过深入钻研,我理解到编者的意图。例1是用以揭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例2和例3都是用作巩固、强化和运用这个变化规律的。我认为,只要在例1的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弄清了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变化的依据和原理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变化规律,主要问题就解决了。例2和例3的教学则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边议、边论、边看书,运用这个变化规律作尝试练习。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作特别的提示,引起学生的注意或稍加点评,就能解决了。所以,在教这个问题时,我把课本的三个例题安排在一节课里进行教学。然后,再用一节课进行相应的练习。结果学生对这个规律掌握得很好。
实践证明:根据教材结构的特征和学生学习新知所具备的条件,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妥善的安排,可以相对减少授课时间,增大练习量,加强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探究知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提高不能靠老师的“灌输”来完成,只有在学生自己积极开动脑筋、动手、动口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应该正确处理好教学中“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不要搞“满堂灌”,应把精力用在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引导他们去看书讨论,或者观察、比较、分析,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究中理解知识、发现规律,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率。
例如,教“商不变的性质”,我先出示下面这样的算式:6÷3;60÷30;600÷300;6000÷3000,并提出下列问题:这几个除法算式的商分别是多少?哪个算式的商最大?哪个算式的商最小?为什么?你通过这几个算式的计算、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了什么规律?能把这规律归纳出来吗?然后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去看书、议论、探究。指导学生先从上往下看,再从下往上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商不变”这个变化规律。这时学生的兴致正浓,又借此良机、趁热打铁、因势利导,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5倍、6倍呢?它们的商变不变?”接着出示下面一组算式:4÷2;20÷10;24÷12,让学生观察、比较、从中总结归纳出:“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
实践使我认识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发现规律,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而且能培养学生从小肯动脑筋、爱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三、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及时解决教材难点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把力量集中用在如何解决教材的难点上,及时为学生排除学习上的障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如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我首先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各一个,问学生:“这个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相等吗?”很明显,学生都会说“不相等,圆锥的体积小”。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它们的体积会有什么关系?接着分组实验,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实验的办法和要求是:每个小组桌面上都放有“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容器各一个,请同学们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后倒入圆柱体容器中,看一看,要倒多少次刚好倒满?想一想,“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他们的体积有什么倍数关系?圆锥的体积该如何计算?
通过操作实验,学生很快就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反之,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理解透彻,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更好地掌握了知识规律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围绕重点和难点,加强智力技能的训练
智力技能的形成,需要有合理的、数量充足的练习量和练习时间,所以,每一节课都必须精心设计一定的练习。围绕教学目的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而设计的课堂练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得到消化,加深理解,熟练运用,促进智力的提高,也便于教师了解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补救并加强辅导。所以,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加强智能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例如,进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时,主要矛盾是如何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使除数转化为整数。至于怎样定商,商多少,这是旧知识,根据情况,可以少练或不练。又如,小数乘法,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应重点练、形式多样地练。
这样设计的练习,目的性强,重点突出,主攻方向明确,学生练有所得,可使学到的新知识当堂消化、熟练掌握,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