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076-01
社会交往是人的社会性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实现社会化的必要途径。 幼儿的社会交往是幼儿与周围人相互交流信息、交流情感的过程。
社会性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当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并没有带来自身和他人的任何先见,他们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并认识他人的,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学会表现自己,理解他人,相互沟通,建立友谊。
幼儿的认知规律及游戏的发展水平看,三岁半以后的幼儿很需要找同伴共同完了,这是团体生活的开始, 这个时期是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重要时期。但是,由于现代孩子的玩耍中去少了“与朋友的交往”。
一、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必须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
良好的环境就象孕育生命的土壤,没有土壤给予的养分再美的花朵也不能生长。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创始人布郎分布伦纳认为:“个体发展的环境是由一个从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施以影响。”我们应充分注意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塑造环境更好的塑造人。
二、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拓宽、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采用课堂教学形式,教给幼儿一定的交往行为手段与技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加深体验,进行交往语言的迁移。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已学会一些交往语言,老师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迁移,有助于促进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他们主动自愿的一种活动。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家”是他们主要的生活场所和最熟悉的地方,也是幼儿认为最安全的地方,为此,我们开设了几个“娃娃家”,让幼儿模仿“家”中的角色在活动中与同伴交往,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增多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自选活动的内容逐渐增多,涉及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如“超市”、“商店”、“医院”、“银行”等都成为幼儿游戏的内容。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适时添加游戏彩练,设置游戏障碍,使幼儿的游戏内容更加丰富,不断扩大交往范围。如“娃娃家”,开始由“家”内的“爸爸”、“妈妈”、“孩子”三人之间的交往,发展到“家”中来客人,到“家”与“家”(邻居)之间的交往,到带“孩子”出去进行交往(如买东西、去医院看病)等,幼儿在交往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解决冲突的方法和友好行为。
(三)在生活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生活活动中发生的社会交往是最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例如洗手、喝水是否按顺序进行;当同伴遇到困难时是否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幼儿在这些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教师要善于观察,即使运用随机教育和个别教育,对幼儿进行正面的鼓励和引导,如请胆小的幼儿到别的班级借东西等。教师要为每个幼儿创造、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大家轮流当值日生等。在生活活动中,教师同时要重视培养分享、助人、谦让等友好行为和讲礼貌、诚实、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等文明行为习惯,这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通过教给幼儿基本的社会交往技巧、全方位实施情商教育
我们在一日生活中发现,部分幼儿是很愿意和人交往的,但由于缺乏交往的技能、技巧,采取不正当的交往方式,因而事与愿违,达不到交流的目的。如有的幼儿用拍别人的肩和背来打招呼,或是为了玩具与同伴争抢不休,还有的推推扭扭,甚至互不相让,大打出手,伤害同伴。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幼儿掌握和运用各种良好的交往技能,提高交往能力。我们指导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入园和离园时向同伴问好、道别,平时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用“请、谢谢”等等,使幼儿知道只有懂礼貌的孩子,别人才愿意和你一起玩,互相间才能成为好朋友。针对交往过程二、三个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组织幼儿讨论,让幼儿想出解决的办法,并悟出其中的道理:“一起玩,交换玩,先让年龄小的同伴玩,或先让女同伴玩等,并督促,鼓励幼儿自行解决类似的问题”。
为了让幼儿尽快融入群体之中,培养较稳定的人际关系,我们针对幼儿交往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具体情况,确定情商教育培养计划,对幼儿实施了全方位的情商教育。首先,从培养幼儿“辨认自己的情绪”入手,让幼儿了解自己的需要以及自己的喜怒哀乐。其次,引导幼儿了解他人的情绪,指导幼儿观察同伴的表情、动作、表达情绪的不同方式等,了解別人的情绪需要。在此基础上学会以不同的方式同不同的同伴交往。再者,对自制力较差的幼儿进行自我克制、延迟满足的行为指导。
四、家园同步教育,强化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育。尤其是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协同教育,形成合力。如今大部分家长比较注重幼儿个体智力的发展,忽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帮助家长,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交往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为孩子创设交往条件,帮助孩子学会交往。
采用社区活动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了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我园充分利用社区里的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使幼儿能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中与父母、教师、同伴以外的人交往,把在幼儿园所学的交往知识和方法,到社区活动中加以运用和强化。
总之,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未来的社会是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一个人的一生极为重要。相信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潜心研究、总结,让我们的孩子在交往中多一分魅力,少一分怯懦;多一分合作,少一分霸道;多一分成熟,少一分稚嫩;多一分豁达,少一分孤独。相信他们都会成为能适应社会、能与人愉快的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
社会交往是人的社会性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实现社会化的必要途径。 幼儿的社会交往是幼儿与周围人相互交流信息、交流情感的过程。
社会性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当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并没有带来自身和他人的任何先见,他们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并认识他人的,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学会表现自己,理解他人,相互沟通,建立友谊。
幼儿的认知规律及游戏的发展水平看,三岁半以后的幼儿很需要找同伴共同完了,这是团体生活的开始, 这个时期是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重要时期。但是,由于现代孩子的玩耍中去少了“与朋友的交往”。
一、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必须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
良好的环境就象孕育生命的土壤,没有土壤给予的养分再美的花朵也不能生长。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创始人布郎分布伦纳认为:“个体发展的环境是由一个从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施以影响。”我们应充分注意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塑造环境更好的塑造人。
二、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拓宽、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采用课堂教学形式,教给幼儿一定的交往行为手段与技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加深体验,进行交往语言的迁移。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已学会一些交往语言,老师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迁移,有助于促进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他们主动自愿的一种活动。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家”是他们主要的生活场所和最熟悉的地方,也是幼儿认为最安全的地方,为此,我们开设了几个“娃娃家”,让幼儿模仿“家”中的角色在活动中与同伴交往,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增多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自选活动的内容逐渐增多,涉及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如“超市”、“商店”、“医院”、“银行”等都成为幼儿游戏的内容。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适时添加游戏彩练,设置游戏障碍,使幼儿的游戏内容更加丰富,不断扩大交往范围。如“娃娃家”,开始由“家”内的“爸爸”、“妈妈”、“孩子”三人之间的交往,发展到“家”中来客人,到“家”与“家”(邻居)之间的交往,到带“孩子”出去进行交往(如买东西、去医院看病)等,幼儿在交往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解决冲突的方法和友好行为。
(三)在生活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生活活动中发生的社会交往是最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例如洗手、喝水是否按顺序进行;当同伴遇到困难时是否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幼儿在这些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教师要善于观察,即使运用随机教育和个别教育,对幼儿进行正面的鼓励和引导,如请胆小的幼儿到别的班级借东西等。教师要为每个幼儿创造、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大家轮流当值日生等。在生活活动中,教师同时要重视培养分享、助人、谦让等友好行为和讲礼貌、诚实、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等文明行为习惯,这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通过教给幼儿基本的社会交往技巧、全方位实施情商教育
我们在一日生活中发现,部分幼儿是很愿意和人交往的,但由于缺乏交往的技能、技巧,采取不正当的交往方式,因而事与愿违,达不到交流的目的。如有的幼儿用拍别人的肩和背来打招呼,或是为了玩具与同伴争抢不休,还有的推推扭扭,甚至互不相让,大打出手,伤害同伴。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幼儿掌握和运用各种良好的交往技能,提高交往能力。我们指导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入园和离园时向同伴问好、道别,平时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用“请、谢谢”等等,使幼儿知道只有懂礼貌的孩子,别人才愿意和你一起玩,互相间才能成为好朋友。针对交往过程二、三个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组织幼儿讨论,让幼儿想出解决的办法,并悟出其中的道理:“一起玩,交换玩,先让年龄小的同伴玩,或先让女同伴玩等,并督促,鼓励幼儿自行解决类似的问题”。
为了让幼儿尽快融入群体之中,培养较稳定的人际关系,我们针对幼儿交往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具体情况,确定情商教育培养计划,对幼儿实施了全方位的情商教育。首先,从培养幼儿“辨认自己的情绪”入手,让幼儿了解自己的需要以及自己的喜怒哀乐。其次,引导幼儿了解他人的情绪,指导幼儿观察同伴的表情、动作、表达情绪的不同方式等,了解別人的情绪需要。在此基础上学会以不同的方式同不同的同伴交往。再者,对自制力较差的幼儿进行自我克制、延迟满足的行为指导。
四、家园同步教育,强化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育。尤其是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协同教育,形成合力。如今大部分家长比较注重幼儿个体智力的发展,忽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帮助家长,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交往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为孩子创设交往条件,帮助孩子学会交往。
采用社区活动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了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我园充分利用社区里的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使幼儿能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中与父母、教师、同伴以外的人交往,把在幼儿园所学的交往知识和方法,到社区活动中加以运用和强化。
总之,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未来的社会是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一个人的一生极为重要。相信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潜心研究、总结,让我们的孩子在交往中多一分魅力,少一分怯懦;多一分合作,少一分霸道;多一分成熟,少一分稚嫩;多一分豁达,少一分孤独。相信他们都会成为能适应社会、能与人愉快的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