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素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性,即它是由课程性质、高职教育的特性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所决定,此外还阐明了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重要问题,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体验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拓展素质教育等。
[关键词]高职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贾孟喜(1965- ),男,陕西大荔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素质教育;申文明(1971- ),男,山东潍坊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党的建设;伍少霞(1976- ),女,广东高明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东广州51145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全面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9B72)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2-0081-03
尽管素质教育的许多问题在中小学教育中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但对于接近社会“端口”的大学教育、高职教育而言,适应社会需要,开展素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是通过人的言行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观念等方面的素养和品质。在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基本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宗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教育,主要强调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思想素质。主要是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素养,指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观点、方法、价值观为指导,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形成科学认识的素质。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是在接受教育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既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又能够基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规范体系、生活方式对问题进行思考,着眼于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自觉抵制其消极影响,立足于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前进方向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对问题进行思考,形成思想素质。从根本上说,就是自觉接受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素质。
2.政治素质。是指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学生未来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所必备的、对其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行为发生长期稳定作用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立场、政治观念等基本素养和内在品质。在当代中国,就是在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认同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党的领导,在政治活动中具有民主、平等的公民意识和公平、公正、以人为本的观念。
3.道德素质。个人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环境影响所形成的稳定的道德素养,目前应特别强调诚信、良心、宽容、理解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方面的个人修养和素质。
4.法律纪律素质。遇事能够从法律法规、相关制度、规定和纪律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进行判断,在对法治社会条件下公民权利和义务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自觉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生活正常有序进行的素质。
这几方面综合到一起,就是要站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以体现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进步方向的科学思想为指导,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由、平等、权利、义务观念、公民意识,有合理的物质利益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从素质养成的全过程来看,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其中既包含智力因素,也包含非智力因素;既有能力方面,也有情感、意志方面;既有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也有行动、活动、行为习惯,它是很难完全按照应试教育原则用分数来衡量的。对知、情、意、行这一整体的各个方面,可作如下理解:
知,不仅是知识,更是认知,是以全面理解、深刻领会为基础的真知。海德格尔说:“当我们亲自思想时,我们才通达那召唤思想的东西。”通过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思考,形成对实践问题的真正理解。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待思虑的东西,“充分朝向有待思想的东西”,是知的前提。
情,就是情感、感情。其形成有赖于对各种规律的把握、认识及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通过在各种活动中与他人相互接触、交流和思想碰撞,作为学习主体,学生能够形成对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切身感受、思想体验及对他人、社会、自然的真挚情感。在活动中相互关心、彼此尊重、平等合作、互助友爱,增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意,就是意志,指基于一定的信仰、信念而形成的不畏艰苦、不懈奋斗的毅力和坚忍不拔、执著追求、持之以恒的精神状态。意志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其成才的必要条件。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不理想,不能践行思想,很多时候不是知的问题,而是缺少意志磨炼。
行,即践行,就是去做、去行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的是将理论付诸实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按照科学的理论去行动、去实践,实现“知行合一”。
知、情、意、行,都是衡量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方面。它们之间是一种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知是情、意、行的基础,有了科学的认识,才会有健康情感、坚强意志和正确的行为;行是知、情、意的外部表现,知、情、意三者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推动着行的形成和持续发展。行的复杂性、艰巨性程度越大,对知、情、意的要求也就越高。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人的行为会受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意识和情感、意志的支配,通过一定的行为习惯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素质。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目的。但“知”与“行”之间不是必然的对等关系,会出现知、行脱节。只有在“知”与“行”之间构建“情”和“意”的桥梁,才能保障知行合一。情与意既与知紧密相连,也与行密切相关。情能促进知,积极的情感能激发人行的动机,使人产生巨大的意志力,从而以极大的热情去战胜困难,通过行实现目标。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会产生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认识也只有与情结合,才能形成动机,进而推动行;坚强的意志有利于形成科学认知,将知付诸行的意志和决心也只有建立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才能被看做是达到最终目标的意志而不是盲目的冲动。
促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那些规律性的东西,能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付之以行,形成建立在“知、情、意、行”相统一基础上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最终表现和最终目标。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教育的依据
1.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素质教育是由课程性质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却被视为单纯传授知识的课程,强调学术性、知识性,强调其作为理论体系的逻辑严密性、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理论的灌输、武装,因而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必要的。唯基于此,才能有较高的认识境界、理想目标和个人素质。但从素质教育视角看,这只涉及了“知、情、意、行”这一整体中“知”这一个方面,知、行之间出现脱节。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信念理想,就有了对祖国和人民深厚的感情和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明辨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能力并且能够考得高分,并不等于就有了健康情感、良好行为习惯、理想、信念、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应考内容主要只涉及认知方面,只考察智力因素,情感、意志、习惯、理想、信念、信任、信仰、良心、责任、宽容、理解等情、意、行因素不能被纳入考试范围,用分数来衡量,所以这方面的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由于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所必备的时代性、科学性、政治性,忽视了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的实践性,因而不能在辩证认识的基础上很好地抓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问题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实践性、政治性、科学性要求,突显了从素质教育理念着眼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迫切性,必须注意培养情和意的因素,形成“知、情、意、行”环环相扣的整体联系,以实现知行合一,知行一致。
2.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特点要求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高职教育兼顾高等教育的共性,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目标;作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向社会基层第一线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所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责任。培养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使它既与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相异,也与培养一般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有别。有人根据专业和岗位的不同,还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划分为技术应用型人才、知识应用型人才和智能操作型人才。
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即工学结合。为使学生能够在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对知识的直观认知度,除了理论性较强、需要讲解、讨论、练习的内容在课堂讲授之外,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教学活动,一般都需在实训基地、企业或工作现场完成,真正受欢迎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或有实践经验的企业、行业从业人员。高职院校教学进度,经常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加以灵活安排,企业用人需求旺季来临时,及时把学生送到企业工作岗位上,用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和技能。这种重视实践、实操、实训、实验的教育方式,动手性、操作性强的职业要求更突出了这样的特点:人要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感受和认识世界,亲身感受到的东西才能更好地理解。与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相协调、相一致,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也必须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在“做”和“行动”中体验和感受思想,做到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内外实践教学并重。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对合乎规律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懂、真信,在此基础上,通过体验和感受强化培养学生实现理想信念所需的炙热情感和坚强意志,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3.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教育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相对不高,这是不少高职学生的一个特点。从录取招生的情况看,高职院校一般都是在普通高等院校录取完之后,在第三批进行招生,录取的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与此相关的学习习惯、方法、目标期望和自信心等,整体上都不及普通高校学生,此外还有一些生源来自中专、职校、技校,即所谓的“三校生”。这都就决定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处在相对较低、相对薄弱的状态。
但这只能表明,高职学生是应试教育中的失败者,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能全面发展,高职教育就必然不能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我国的学校教育虽从小学起就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中小学生进行评价时,一直都是实行智育第一的标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体验、心理教育、人格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和引导,都受到了相当程度地轻视和忽视,被置于相对次要的地位,未能形成合理的评价尺度和标准来衡量其所得到的应有发展。我们离开了智育至上的扭曲标准,从素质教育视角全面地看待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个人发展时,就会看到这些学生的优势。他们热心公益事业,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行勤工俭学,还有的学生寒暑假下企业打工,去工厂、农村、市场进行调查,既表现出了青年人应有的活力,也表明了他们自我发展、成长成才的愿望。社会发展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教学模式使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的特点。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对于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必需、够用为度”。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是适合高职学生学生志趣、能力特点的因材施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一种避短扬长、有很强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方式。动手能力、操作技能方面的潜能在学习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发展,与此同时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生理和心理都得到全面发展,最终成长为适合社会需要的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这样,通过对问题分析,我们就会发现问题的另一个侧面,即面对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状况,要着重在“情、意、行”上下工夫。在必要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发挥主体作用的讨论、辩论、演讲,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等活动,开展以活动为载体的体验式教学,同样能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因为活动需要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情绪把握、心理控制、与人交往、团结协作的能力、思想理论素养、创新素质等得到全面的培养、锻炼和提高。活动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通过深入思考、相互交流对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修正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思想水平的体验过程。
不以理论认知的探究、创新为高职教育教学的目标,而是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开展体验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交流、思考改变想法、观念,形成看法、观点,使学生经历思想体验的全过程,一样可以使他们在获得专业技术基础、成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成长为适合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达到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献.略论“知情意行”行为辅导模式[J].教育探索,2004(4).
[2]关云飞.再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教育与职业,2008(14).
[3]贾孟喜.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教育的环节探微[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4).
[关键词]高职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贾孟喜(1965- ),男,陕西大荔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素质教育;申文明(1971- ),男,山东潍坊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党的建设;伍少霞(1976- ),女,广东高明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东广州51145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全面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9B72)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2-0081-03
尽管素质教育的许多问题在中小学教育中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但对于接近社会“端口”的大学教育、高职教育而言,适应社会需要,开展素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是通过人的言行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观念等方面的素养和品质。在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基本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宗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教育,主要强调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思想素质。主要是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素养,指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观点、方法、价值观为指导,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形成科学认识的素质。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是在接受教育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既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又能够基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规范体系、生活方式对问题进行思考,着眼于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自觉抵制其消极影响,立足于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前进方向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对问题进行思考,形成思想素质。从根本上说,就是自觉接受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素质。
2.政治素质。是指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学生未来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所必备的、对其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行为发生长期稳定作用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立场、政治观念等基本素养和内在品质。在当代中国,就是在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认同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党的领导,在政治活动中具有民主、平等的公民意识和公平、公正、以人为本的观念。
3.道德素质。个人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环境影响所形成的稳定的道德素养,目前应特别强调诚信、良心、宽容、理解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方面的个人修养和素质。
4.法律纪律素质。遇事能够从法律法规、相关制度、规定和纪律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进行判断,在对法治社会条件下公民权利和义务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自觉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生活正常有序进行的素质。
这几方面综合到一起,就是要站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以体现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进步方向的科学思想为指导,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由、平等、权利、义务观念、公民意识,有合理的物质利益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从素质养成的全过程来看,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其中既包含智力因素,也包含非智力因素;既有能力方面,也有情感、意志方面;既有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也有行动、活动、行为习惯,它是很难完全按照应试教育原则用分数来衡量的。对知、情、意、行这一整体的各个方面,可作如下理解:
知,不仅是知识,更是认知,是以全面理解、深刻领会为基础的真知。海德格尔说:“当我们亲自思想时,我们才通达那召唤思想的东西。”通过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思考,形成对实践问题的真正理解。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待思虑的东西,“充分朝向有待思想的东西”,是知的前提。
情,就是情感、感情。其形成有赖于对各种规律的把握、认识及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通过在各种活动中与他人相互接触、交流和思想碰撞,作为学习主体,学生能够形成对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切身感受、思想体验及对他人、社会、自然的真挚情感。在活动中相互关心、彼此尊重、平等合作、互助友爱,增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意,就是意志,指基于一定的信仰、信念而形成的不畏艰苦、不懈奋斗的毅力和坚忍不拔、执著追求、持之以恒的精神状态。意志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其成才的必要条件。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不理想,不能践行思想,很多时候不是知的问题,而是缺少意志磨炼。
行,即践行,就是去做、去行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的是将理论付诸实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按照科学的理论去行动、去实践,实现“知行合一”。
知、情、意、行,都是衡量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方面。它们之间是一种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知是情、意、行的基础,有了科学的认识,才会有健康情感、坚强意志和正确的行为;行是知、情、意的外部表现,知、情、意三者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推动着行的形成和持续发展。行的复杂性、艰巨性程度越大,对知、情、意的要求也就越高。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人的行为会受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意识和情感、意志的支配,通过一定的行为习惯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素质。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目的。但“知”与“行”之间不是必然的对等关系,会出现知、行脱节。只有在“知”与“行”之间构建“情”和“意”的桥梁,才能保障知行合一。情与意既与知紧密相连,也与行密切相关。情能促进知,积极的情感能激发人行的动机,使人产生巨大的意志力,从而以极大的热情去战胜困难,通过行实现目标。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会产生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认识也只有与情结合,才能形成动机,进而推动行;坚强的意志有利于形成科学认知,将知付诸行的意志和决心也只有建立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才能被看做是达到最终目标的意志而不是盲目的冲动。
促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那些规律性的东西,能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付之以行,形成建立在“知、情、意、行”相统一基础上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最终表现和最终目标。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教育的依据
1.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素质教育是由课程性质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却被视为单纯传授知识的课程,强调学术性、知识性,强调其作为理论体系的逻辑严密性、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理论的灌输、武装,因而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必要的。唯基于此,才能有较高的认识境界、理想目标和个人素质。但从素质教育视角看,这只涉及了“知、情、意、行”这一整体中“知”这一个方面,知、行之间出现脱节。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信念理想,就有了对祖国和人民深厚的感情和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明辨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能力并且能够考得高分,并不等于就有了健康情感、良好行为习惯、理想、信念、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应考内容主要只涉及认知方面,只考察智力因素,情感、意志、习惯、理想、信念、信任、信仰、良心、责任、宽容、理解等情、意、行因素不能被纳入考试范围,用分数来衡量,所以这方面的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由于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所必备的时代性、科学性、政治性,忽视了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的实践性,因而不能在辩证认识的基础上很好地抓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问题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实践性、政治性、科学性要求,突显了从素质教育理念着眼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迫切性,必须注意培养情和意的因素,形成“知、情、意、行”环环相扣的整体联系,以实现知行合一,知行一致。
2.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特点要求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高职教育兼顾高等教育的共性,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目标;作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向社会基层第一线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所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责任。培养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使它既与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相异,也与培养一般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有别。有人根据专业和岗位的不同,还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划分为技术应用型人才、知识应用型人才和智能操作型人才。
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即工学结合。为使学生能够在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对知识的直观认知度,除了理论性较强、需要讲解、讨论、练习的内容在课堂讲授之外,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教学活动,一般都需在实训基地、企业或工作现场完成,真正受欢迎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或有实践经验的企业、行业从业人员。高职院校教学进度,经常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加以灵活安排,企业用人需求旺季来临时,及时把学生送到企业工作岗位上,用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和技能。这种重视实践、实操、实训、实验的教育方式,动手性、操作性强的职业要求更突出了这样的特点:人要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感受和认识世界,亲身感受到的东西才能更好地理解。与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相协调、相一致,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也必须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在“做”和“行动”中体验和感受思想,做到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内外实践教学并重。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对合乎规律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懂、真信,在此基础上,通过体验和感受强化培养学生实现理想信念所需的炙热情感和坚强意志,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3.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教育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相对不高,这是不少高职学生的一个特点。从录取招生的情况看,高职院校一般都是在普通高等院校录取完之后,在第三批进行招生,录取的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与此相关的学习习惯、方法、目标期望和自信心等,整体上都不及普通高校学生,此外还有一些生源来自中专、职校、技校,即所谓的“三校生”。这都就决定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处在相对较低、相对薄弱的状态。
但这只能表明,高职学生是应试教育中的失败者,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能全面发展,高职教育就必然不能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我国的学校教育虽从小学起就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中小学生进行评价时,一直都是实行智育第一的标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体验、心理教育、人格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和引导,都受到了相当程度地轻视和忽视,被置于相对次要的地位,未能形成合理的评价尺度和标准来衡量其所得到的应有发展。我们离开了智育至上的扭曲标准,从素质教育视角全面地看待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个人发展时,就会看到这些学生的优势。他们热心公益事业,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行勤工俭学,还有的学生寒暑假下企业打工,去工厂、农村、市场进行调查,既表现出了青年人应有的活力,也表明了他们自我发展、成长成才的愿望。社会发展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教学模式使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的特点。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对于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必需、够用为度”。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是适合高职学生学生志趣、能力特点的因材施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一种避短扬长、有很强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方式。动手能力、操作技能方面的潜能在学习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发展,与此同时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生理和心理都得到全面发展,最终成长为适合社会需要的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这样,通过对问题分析,我们就会发现问题的另一个侧面,即面对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状况,要着重在“情、意、行”上下工夫。在必要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发挥主体作用的讨论、辩论、演讲,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等活动,开展以活动为载体的体验式教学,同样能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因为活动需要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情绪把握、心理控制、与人交往、团结协作的能力、思想理论素养、创新素质等得到全面的培养、锻炼和提高。活动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通过深入思考、相互交流对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修正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思想水平的体验过程。
不以理论认知的探究、创新为高职教育教学的目标,而是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开展体验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交流、思考改变想法、观念,形成看法、观点,使学生经历思想体验的全过程,一样可以使他们在获得专业技术基础、成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成长为适合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达到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献.略论“知情意行”行为辅导模式[J].教育探索,2004(4).
[2]关云飞.再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教育与职业,2008(14).
[3]贾孟喜.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教育的环节探微[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