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新课程改革,作为语文教师,我没有理由不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更何况“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是最大的受害者。众所周知:语文教育先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冲击,再有“语文费时又费力,学也无法得高分”的高考制约,后有“不懂英语与计算机是现代文盲”的观念打击。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不断反思自我,瓶颈一破才会天地宽。
一、教学反思及其必要性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当代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语文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反思、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二、让学生保持对语文浓厚的学习兴趣
面对繁重的高考压力,不但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就连教师面对语文教学也常常发出望“题”兴叹之感,教学的乐趣被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所驱散殆尽,那学生的兴趣又从何而来?真实情况令自己深深担忧,语文本身色彩斑斓,生动精彩,但我们却把它当作数理化来对待,在一个个刁钻古怪的陷阱题面前,学生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少了,学习兴趣也成了天方夜谭。高考语文成绩的揭晓,让自己警醒了许多,语文成绩的优劣与付出的时间有时并不成正比,关系最大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多的学生总分很差但语文特好,也有相当多学生能考上本科但语文极差.究其原因,兴趣很是关键。人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不无道理。
三、改革课堂教学和教学方法
新课改倡导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充分张扬学习的个性,以求达到教学的更佳效果。但让人遗憾的是往往有教师不管学生是否喜欢,也不管他们想不想学,仍然照旧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但有些却恰恰相反,课堂上学生说喜欢哪儿,教师也就跟到哪儿;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指导什么;学生说猪八戒懂享受,老师说这样活着挺潇洒……于是乎课堂上增添了不少生趣,争论也多了,学生发言也积极了。但是,整节课却上得乱七八糟,学生也学不到主要内容。这样既无法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也达不到教学的良好效果。
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小组学习互帮互助,不但可以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弥补自主学习的不足,而且能改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但仍有很多老师未能正确理解其内涵。如小组合作中,简单地将几个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坐在一起,各自嗡嗡片刻,而自己却成了旁观者。像这样任学生自我探讨、自我分析、自我回答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反而会让学生走入误区。教师除了应该组织好合作交流外,自己还应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组织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并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合作交流的质量,而不是象征性的表演。
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反思习惯和积累习惯
国外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其中,习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習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好的习惯是种能量,也是能量的储蓄。我觉得语文教学最值得关注的三种习惯就是学生学习的习惯、反思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打开网页你会发现信息是按秒来更新的,学生的“教科书”就是现在的世界。语文教学不关注学生学习的习惯能行吗?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学习的习惯应包括: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独立阅读和独立写作的习惯等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然人类一反思,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反思,因为反思了才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才可能有定力,内心才会真正强大起来。看来语文教学关注学生反思的习惯也是不言而喻的。“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浩瀚无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还必须关注学生积累的习惯。
寥寥数语,算作反思,其实,十几年的教学,该反思的东西还很多很多,绝非仅此四点所能概括,需要老师对每一堂课,每一段时间,每一句话都进行反思,惟其如此,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一、教学反思及其必要性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当代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语文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反思、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二、让学生保持对语文浓厚的学习兴趣
面对繁重的高考压力,不但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就连教师面对语文教学也常常发出望“题”兴叹之感,教学的乐趣被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所驱散殆尽,那学生的兴趣又从何而来?真实情况令自己深深担忧,语文本身色彩斑斓,生动精彩,但我们却把它当作数理化来对待,在一个个刁钻古怪的陷阱题面前,学生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少了,学习兴趣也成了天方夜谭。高考语文成绩的揭晓,让自己警醒了许多,语文成绩的优劣与付出的时间有时并不成正比,关系最大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多的学生总分很差但语文特好,也有相当多学生能考上本科但语文极差.究其原因,兴趣很是关键。人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不无道理。
三、改革课堂教学和教学方法
新课改倡导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充分张扬学习的个性,以求达到教学的更佳效果。但让人遗憾的是往往有教师不管学生是否喜欢,也不管他们想不想学,仍然照旧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但有些却恰恰相反,课堂上学生说喜欢哪儿,教师也就跟到哪儿;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指导什么;学生说猪八戒懂享受,老师说这样活着挺潇洒……于是乎课堂上增添了不少生趣,争论也多了,学生发言也积极了。但是,整节课却上得乱七八糟,学生也学不到主要内容。这样既无法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也达不到教学的良好效果。
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小组学习互帮互助,不但可以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弥补自主学习的不足,而且能改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但仍有很多老师未能正确理解其内涵。如小组合作中,简单地将几个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坐在一起,各自嗡嗡片刻,而自己却成了旁观者。像这样任学生自我探讨、自我分析、自我回答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反而会让学生走入误区。教师除了应该组织好合作交流外,自己还应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组织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并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合作交流的质量,而不是象征性的表演。
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反思习惯和积累习惯
国外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其中,习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習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好的习惯是种能量,也是能量的储蓄。我觉得语文教学最值得关注的三种习惯就是学生学习的习惯、反思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打开网页你会发现信息是按秒来更新的,学生的“教科书”就是现在的世界。语文教学不关注学生学习的习惯能行吗?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学习的习惯应包括: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独立阅读和独立写作的习惯等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然人类一反思,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反思,因为反思了才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才可能有定力,内心才会真正强大起来。看来语文教学关注学生反思的习惯也是不言而喻的。“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浩瀚无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还必须关注学生积累的习惯。
寥寥数语,算作反思,其实,十几年的教学,该反思的东西还很多很多,绝非仅此四点所能概括,需要老师对每一堂课,每一段时间,每一句话都进行反思,惟其如此,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