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农村景观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肩负着农村环境建设的重任。本文通过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新农村景观建设构想,并总结出的三种基本景观形式。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原生态;景观
千百年来人类不断地无节制的索取,已经使地球难负重荷,可用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污染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近30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让广大农民富裕起来了,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的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农民的生活环境严重恶化。这个问题已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农村和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最关心的国家大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进行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做深入的调查研究,详细了解农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现状,明确建设的最终目的,才能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农村居民生存和生活环境。
1 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发展生产、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文明”。其中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充分利用地域特色、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保护农村原生态环境是村容整洁的主要内容,景观建设是村容整洁的核心任务。
2 影响我国目前农村景观建设的因素
进行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对住居环境进行优化改造,还必须要考虑到人文环境等因素。因此,要对农村的基本情况做详细调查研究,了解人文、地理环境和民俗民风的不同特征,了解城郊和偏远山区农村的差异,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影响农村景观建设的因素有很复杂,下面仅从农村内部分析影响农村景观建设的几个方面的因素。
2.1 农村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让部分农民完全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人口大量涌入城镇、城市,使原来的本土农村居民人数减少,许多乡村只留下了老人和小孩,农村常住人口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将间接地影响农村景观建设。
2.2 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交通、生产、生活工具和设备的进步,以及电视、网络、通讯等普及。同时,经济条件的改善、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价值观的改变等各方面都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2.3 交通系统的发达改变住居的格局。由于公路、铁路等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发展,农村一些老的住居区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使老的住居区人口大量搬迁,新的住居区建设趋向城市化。另外,社会、人际关系和结构的变化也是影响农村景观建设的因素。
2.4 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综合素质。由于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各不相同,部分农民的封建迷信和小农意识较强,影响甚至阻碍农村景观规划建设的实施。
3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的时间还不长,经验不足,在建设实践过程中不免出现一些错误和失误。主要表现在:
3.1 长官意志,追求所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大跃进”现象,一些地方政府和乡村没有充分考虑地域条件,盲目开发经济项目,建设项目不科学、目的不明确,没有因地制宜,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地村民的生活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不能有效地发掘农村内部潜力,没有着重考虑农村本土居民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人。如盲目发展休闲农业,完全依赖城市居民节假日的休闲消费,导致大量设施闲置和资源浪费。
3.2 破坏原生态环境自然环境。部分地方和乡村政府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不能严格地执行国家的环保政策。村庄建设没有完整的规划或规划不到位,农村宅基地的选址受封建迷信等陋习的影响,使农村村庄的整体建设规划不能切实执行。乱占耕地、乱搭乱建现象比较严重,建筑样式五花八门,缺乏地方特色,不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基础设施不到位,农民的环保意识差,生活垃圾和废水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农药化肥的使用不科学等,也造成农村环境不同程度受污染。乱砍乱伐、乱取土取石破坏自然山林,特别是一些污染企业不能有效控制排放更加严重地破坏农村原生态自然环境。
3.3 忽略了景观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从景观美学和艺术层面进行合理的设计,新农村景观效果不理想。如建筑物的色彩、造型、比例不协调,所谓的景观建筑不能融入自然环境。新建的乡村景观缺乏特色、千便一律,农村景观城市化、公园化与自然环境不协调。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盲区较多,如村民宅前屋后的私有空间及公共空间的死角容易被忽略,造成乱堆乱放,影响整体景观效果。
4 新农村景观规划建设构想
新农村景观建设应该有别于旅游区景观建设,它不适宜大量的接受游客;应该尊重农业生产的规律,不能完全以发展旅游为目的。
4.1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地确定景观建设的基本定位。根据当地农村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特色来定位,进行实事求是、科学统一的合理规划。分为分散生产型景观、集约化生产型景观和体验休闲型景观三种形式。
分散生产型景观:主要是针对较偏远且旅游资源相对贫泛的地区,以原生态个体农业生产形式为主,保持当地村民原来的基本生产、生活状态,重点加强生活基本设施(卫生设施等)和景观优化建设,以改善当地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基本条件为目的。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最大地保护原生态环境的优点。
集约化生产型景观:以产业为基础,主要目的是发展经济型农业,进行规模化农业产品生产,土地相对集中地使用,景观设计要围绕农业生产来实现,不同的农业产业有着不同景观效果,适合作为农业观光园的形式。如以林业、渔业、牧业或其他农业经济作物为主体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发展经济和乡村景观建设相结合,可以引进社会商业资本,节约国家建设资金。
体验休闲型景观:此类型主要以吸引城市居民休闲体验为目的,一般建于城市郊区,交通相对方便,有相应的休闲娱乐设施,景观建设相对精致,是现代城市人近距离接触农村生活、接触自然的重要途径。
4.2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新农村景观建设应该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为原则,景观建设必须要全面地考虑农村居民的各种需要,合理利用资源,尊重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和习俗,发展当地经济,尊重他们传统的生活秩序和规律,尊重当地文化。
4.3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是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在农村景观建设中,要有计划的合理开发利用乡土和可再生资源,坚决反对掠夺性、破坏性建设,坚持低碳生活、节能减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和农村是一次新的发展机会,农村景观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的新课题,也是我们相当长的历史任务。建立完善的景观规划体系,保护、优化农村本土文化和原生态环境,更是各级政府、景观规划设计专业人员和广大农村居民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光俊。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的利用与改造初探——以郴州市苏仙区桥口镇排塘村为例[J]。大众文艺,2011,(16)。
[2]彭重华,于运乐,王丽。长株潭新农村景观偏爱模型研究——以长沙光明村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李少红。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街道景观优化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4)。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原生态;景观
千百年来人类不断地无节制的索取,已经使地球难负重荷,可用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污染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近30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让广大农民富裕起来了,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的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农民的生活环境严重恶化。这个问题已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农村和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最关心的国家大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进行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做深入的调查研究,详细了解农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现状,明确建设的最终目的,才能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农村居民生存和生活环境。
1 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发展生产、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文明”。其中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充分利用地域特色、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保护农村原生态环境是村容整洁的主要内容,景观建设是村容整洁的核心任务。
2 影响我国目前农村景观建设的因素
进行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对住居环境进行优化改造,还必须要考虑到人文环境等因素。因此,要对农村的基本情况做详细调查研究,了解人文、地理环境和民俗民风的不同特征,了解城郊和偏远山区农村的差异,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影响农村景观建设的因素有很复杂,下面仅从农村内部分析影响农村景观建设的几个方面的因素。
2.1 农村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让部分农民完全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人口大量涌入城镇、城市,使原来的本土农村居民人数减少,许多乡村只留下了老人和小孩,农村常住人口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将间接地影响农村景观建设。
2.2 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交通、生产、生活工具和设备的进步,以及电视、网络、通讯等普及。同时,经济条件的改善、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价值观的改变等各方面都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2.3 交通系统的发达改变住居的格局。由于公路、铁路等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发展,农村一些老的住居区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使老的住居区人口大量搬迁,新的住居区建设趋向城市化。另外,社会、人际关系和结构的变化也是影响农村景观建设的因素。
2.4 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综合素质。由于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各不相同,部分农民的封建迷信和小农意识较强,影响甚至阻碍农村景观规划建设的实施。
3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的时间还不长,经验不足,在建设实践过程中不免出现一些错误和失误。主要表现在:
3.1 长官意志,追求所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大跃进”现象,一些地方政府和乡村没有充分考虑地域条件,盲目开发经济项目,建设项目不科学、目的不明确,没有因地制宜,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地村民的生活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不能有效地发掘农村内部潜力,没有着重考虑农村本土居民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人。如盲目发展休闲农业,完全依赖城市居民节假日的休闲消费,导致大量设施闲置和资源浪费。
3.2 破坏原生态环境自然环境。部分地方和乡村政府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不能严格地执行国家的环保政策。村庄建设没有完整的规划或规划不到位,农村宅基地的选址受封建迷信等陋习的影响,使农村村庄的整体建设规划不能切实执行。乱占耕地、乱搭乱建现象比较严重,建筑样式五花八门,缺乏地方特色,不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基础设施不到位,农民的环保意识差,生活垃圾和废水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农药化肥的使用不科学等,也造成农村环境不同程度受污染。乱砍乱伐、乱取土取石破坏自然山林,特别是一些污染企业不能有效控制排放更加严重地破坏农村原生态自然环境。
3.3 忽略了景观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从景观美学和艺术层面进行合理的设计,新农村景观效果不理想。如建筑物的色彩、造型、比例不协调,所谓的景观建筑不能融入自然环境。新建的乡村景观缺乏特色、千便一律,农村景观城市化、公园化与自然环境不协调。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盲区较多,如村民宅前屋后的私有空间及公共空间的死角容易被忽略,造成乱堆乱放,影响整体景观效果。
4 新农村景观规划建设构想
新农村景观建设应该有别于旅游区景观建设,它不适宜大量的接受游客;应该尊重农业生产的规律,不能完全以发展旅游为目的。
4.1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地确定景观建设的基本定位。根据当地农村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特色来定位,进行实事求是、科学统一的合理规划。分为分散生产型景观、集约化生产型景观和体验休闲型景观三种形式。
分散生产型景观:主要是针对较偏远且旅游资源相对贫泛的地区,以原生态个体农业生产形式为主,保持当地村民原来的基本生产、生活状态,重点加强生活基本设施(卫生设施等)和景观优化建设,以改善当地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基本条件为目的。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最大地保护原生态环境的优点。
集约化生产型景观:以产业为基础,主要目的是发展经济型农业,进行规模化农业产品生产,土地相对集中地使用,景观设计要围绕农业生产来实现,不同的农业产业有着不同景观效果,适合作为农业观光园的形式。如以林业、渔业、牧业或其他农业经济作物为主体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发展经济和乡村景观建设相结合,可以引进社会商业资本,节约国家建设资金。
体验休闲型景观:此类型主要以吸引城市居民休闲体验为目的,一般建于城市郊区,交通相对方便,有相应的休闲娱乐设施,景观建设相对精致,是现代城市人近距离接触农村生活、接触自然的重要途径。
4.2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新农村景观建设应该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为原则,景观建设必须要全面地考虑农村居民的各种需要,合理利用资源,尊重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和习俗,发展当地经济,尊重他们传统的生活秩序和规律,尊重当地文化。
4.3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是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在农村景观建设中,要有计划的合理开发利用乡土和可再生资源,坚决反对掠夺性、破坏性建设,坚持低碳生活、节能减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和农村是一次新的发展机会,农村景观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的新课题,也是我们相当长的历史任务。建立完善的景观规划体系,保护、优化农村本土文化和原生态环境,更是各级政府、景观规划设计专业人员和广大农村居民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光俊。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的利用与改造初探——以郴州市苏仙区桥口镇排塘村为例[J]。大众文艺,2011,(16)。
[2]彭重华,于运乐,王丽。长株潭新农村景观偏爱模型研究——以长沙光明村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李少红。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街道景观优化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