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舞蹈教育是大学舞蹈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在以人体的动作,姿态和造型的组合,发展.变化所形成的民族舞蹈艺术中,舞蹈形态教育则更是处于核心地位,它是民族舞蹈教育的”灵魂”。
【关键词】民族舞蹈;形态教育;人体动作;艺术
1.形态教育是大学民族舞蹈教学的关键
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者的身躯、四肢、眼神、动作等形态,是舞蹈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古今中外的舞蹈艺术皆为如此。民族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诸多舞蹈艺术形式的来源,它具有鲜明的人文风俗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对于民族舞蹈而言,由于其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其舞蹈形态对于体现民族舞蹈的“人文性”、“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特色更是具有决定性作用。
对于非专业的舞蹈爱好者来说,没有过多的时间学习,不可能系统的学习民族舞蹈,这时候对民族舞蹈重点的学习就显得尤为关键。而民族舞蹈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则是舞蹈形态的教育。
第一,形态教育是反映民族舞蹈教育文化内涵的主要载体。如以表演性较强的自娱性歌舞“赛乃姆”为例,其中许多动作保留了西域乐舞的诸多特点。如。扬眉动目”、“摇头移颈 、“打指”等,这些典型动作与古文献中记载的西域乐舞的特点多有相似之处,体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
第二,形态教育是民族舞蹈教育综合水平的体现。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可以概括为动作性、抒情性、节奏性、造型性和虚拟性等几个方面,而动作性则是体现抒情性、节奏性、造型性和虚拟性等几个方面审美特征的基础。因此,在民族舞蹈教育中,没有舞蹈形态教育的提升,抒情性等审美特征则是“无源之水”。因此,在大学民族舞蹈教学实践中,形态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民族舞蹈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大学民族舞蹈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2.当前大学民族舞蹈形态教育现状及分析
近年来大学民族舞蹈教育在国内高等院校中取得了较大程度的普及,形成了公共选修课和舞蹈社团两种舞蹈教学形式,越来越多的非舞蹈专业学生和业余舞蹈爱好者投入到了民族舞蹈学习的浪潮中,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欣慰的地方。但在.欣慰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大学民族舞蹈教育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对非舞蹈专业学生和舞蹈爱好者的民族舞教学,可以看到国内高等学校的业余舞蹈教学仍存在着认知和实践两方面的不足,这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民族舞蹈及艺术普及教育的发展。
2.1 学生对民族舞蹈认知上有偏差
大多数业余舞蹈爱好者对舞蹈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认为舞蹈课就是跳跳舞,认知上简单化,并认为优美的民族舞蹈已经过时,老套陈旧,不如现代舞跳得痛快。部分学生对民族舞望而生畏,认为民族舞蹈是遥不可及的艺术,舞蹈技巧难以掌握,有很大的畏难情绪。这些情况不仅在业余舞蹈爱好者中存在,在一些舞蹈专业的学生中也是存在的。作为民族舞蹈的教学者首先应该从理性认知上让学生接受民族舞蹈,这样才能在以后的舞蹈教学实践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学生对民族舞蹈实践上有偏差
一方面,业余舞蹈教育中,忽视了对舞蹈内涵的培养。中国古代哲学讲,“形神合一”, 即精神和物质的有机结合。其应用在舞蹈艺术中就是要将舞蹈形态内涵和舞蹈形态外在表现有机结合。只有这样,舞蹈才具备了它真正的艺术价值,否则,它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肢体活动。当前的民族舞蹈教育多停留在表面化的形态教育上,没有深入挖掘体会舞蹈形态背后的深厚民族文化内涵,空有其形而无其神。对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评价能力以及对事物特有的艺术洞察力,以及将舞蹈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转化成综合的感受力培养不够,在与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结合上更是相去甚远。这样空泛的舞蹈教育其实是不利于真正舞蹈的普及的,学生们学到的只是一种肢体活动的方法。另一方面,业余舞蹈形态教育中,忽视了对舞蹈基本功的锻炼。如以舞蹈常用动作旁腿控制为例,学生在没达到胯关节的软开度及大腿肌肉的控制能力时,就去做练习舞蹈动作,急功近利,其结果是无法真正做到准确的动作。在业余舞蹈教育中,虽然不可能像对专业舞蹈演员那样严格要求,但基本功锻炼的缺乏,直接导致许多舞蹈学习者在形态学习上难得要领,只能登堂,难以入室。
3.深化大学舞蹈形态教育的方法思考
在深化大学民族舞蹈形态教育上,高等院校民族舞蹈工作者需要从理念、模式、手段等方面强化认识,从而全面提高民族舞蹈教学水平。在宏观氛围上,虽然不可能像专业舞蹈教学那样具备专用教室、练习场地等硬件设施,但我们完全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方式中得到弥补。舞蹈教学者可以将舞蹈动作具体化,尽力挖掘舞蹈动作中的历史背景和内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学习领会舞蹈动作的内涵,这样既能提高业余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又能最大化提高我们业余舞蹈教学的质量。在微观教学上,高等院校的民族舞蹈教学者,应重点从形态教育出发。
(1)将形态教育植根于深厚的社会科学之中。舞蹈艺术本是人类精神世界和物质的世界的集中体现和表达,而这一表达更是通过舞蹈形态集中反映而出。每个民族民间舞蹈都是由舞蹈元素发展到舞蹈短句,再由舞蹈短句发展到舞蹈组合,各个组合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舞蹈;但是民族民间舞蹈它区别于其他舞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形态动作都是博有渊源的,是每个民族的长期以来的文化艺术沉淀,因此舞蹈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只注重舞蹈的形的教育,更应该从舞蹈的神的内涵方面给学生予以强调和讲解,只有这样,学生的舞蹈才可能从“形似”的尴尬中走出来。
(2)加强对舞蹈形态语言感悟的训练。在全面夯实舞蹈动作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舞蹈教学者要引导学生在模仿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体会舞蹈形态语言的内涵,实现从模仿到感知的转变。通过训练学生表演一些节奏感强又有舞路风格的舞蹈作品,引导学生体会舞蹈的韵味,从而掌握某一风格舞蹈的特性,加强学生对舞蹈的认识与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体会舞蹈形态的内在精神和韵律,促进学生对舞蹈形态的深入把握。
(3)开展舞蹈形态认知训练。通过对舞
蹈作品的结构、动作、情感等给予更细致的讲解,并让学生根据特定的音乐和舞蹈的形象展开联想,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舞蹈,使学生能够用心真正的感受舞蹈,使其表演更加生动、形象,做到知行合一。教学者可以多去挖掘一些关于各个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背景和生动有趣的风俗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体会各个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动作形态特点。
(4)开展舞蹈形态创作训练。
根据表演过的作品,让学生就自身的感受和理解进行探讨,使学生学会表演作品的同时,了解舞蹈创作的思路和过程,并结合舞蹈创作的理论知识从编导的角度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舞蹈形态的能力。
【关键词】民族舞蹈;形态教育;人体动作;艺术
1.形态教育是大学民族舞蹈教学的关键
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者的身躯、四肢、眼神、动作等形态,是舞蹈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古今中外的舞蹈艺术皆为如此。民族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诸多舞蹈艺术形式的来源,它具有鲜明的人文风俗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对于民族舞蹈而言,由于其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其舞蹈形态对于体现民族舞蹈的“人文性”、“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特色更是具有决定性作用。
对于非专业的舞蹈爱好者来说,没有过多的时间学习,不可能系统的学习民族舞蹈,这时候对民族舞蹈重点的学习就显得尤为关键。而民族舞蹈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则是舞蹈形态的教育。
第一,形态教育是反映民族舞蹈教育文化内涵的主要载体。如以表演性较强的自娱性歌舞“赛乃姆”为例,其中许多动作保留了西域乐舞的诸多特点。如。扬眉动目”、“摇头移颈 、“打指”等,这些典型动作与古文献中记载的西域乐舞的特点多有相似之处,体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
第二,形态教育是民族舞蹈教育综合水平的体现。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可以概括为动作性、抒情性、节奏性、造型性和虚拟性等几个方面,而动作性则是体现抒情性、节奏性、造型性和虚拟性等几个方面审美特征的基础。因此,在民族舞蹈教育中,没有舞蹈形态教育的提升,抒情性等审美特征则是“无源之水”。因此,在大学民族舞蹈教学实践中,形态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民族舞蹈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大学民族舞蹈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2.当前大学民族舞蹈形态教育现状及分析
近年来大学民族舞蹈教育在国内高等院校中取得了较大程度的普及,形成了公共选修课和舞蹈社团两种舞蹈教学形式,越来越多的非舞蹈专业学生和业余舞蹈爱好者投入到了民族舞蹈学习的浪潮中,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欣慰的地方。但在.欣慰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大学民族舞蹈教育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对非舞蹈专业学生和舞蹈爱好者的民族舞教学,可以看到国内高等学校的业余舞蹈教学仍存在着认知和实践两方面的不足,这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民族舞蹈及艺术普及教育的发展。
2.1 学生对民族舞蹈认知上有偏差
大多数业余舞蹈爱好者对舞蹈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认为舞蹈课就是跳跳舞,认知上简单化,并认为优美的民族舞蹈已经过时,老套陈旧,不如现代舞跳得痛快。部分学生对民族舞望而生畏,认为民族舞蹈是遥不可及的艺术,舞蹈技巧难以掌握,有很大的畏难情绪。这些情况不仅在业余舞蹈爱好者中存在,在一些舞蹈专业的学生中也是存在的。作为民族舞蹈的教学者首先应该从理性认知上让学生接受民族舞蹈,这样才能在以后的舞蹈教学实践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学生对民族舞蹈实践上有偏差
一方面,业余舞蹈教育中,忽视了对舞蹈内涵的培养。中国古代哲学讲,“形神合一”, 即精神和物质的有机结合。其应用在舞蹈艺术中就是要将舞蹈形态内涵和舞蹈形态外在表现有机结合。只有这样,舞蹈才具备了它真正的艺术价值,否则,它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肢体活动。当前的民族舞蹈教育多停留在表面化的形态教育上,没有深入挖掘体会舞蹈形态背后的深厚民族文化内涵,空有其形而无其神。对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评价能力以及对事物特有的艺术洞察力,以及将舞蹈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转化成综合的感受力培养不够,在与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结合上更是相去甚远。这样空泛的舞蹈教育其实是不利于真正舞蹈的普及的,学生们学到的只是一种肢体活动的方法。另一方面,业余舞蹈形态教育中,忽视了对舞蹈基本功的锻炼。如以舞蹈常用动作旁腿控制为例,学生在没达到胯关节的软开度及大腿肌肉的控制能力时,就去做练习舞蹈动作,急功近利,其结果是无法真正做到准确的动作。在业余舞蹈教育中,虽然不可能像对专业舞蹈演员那样严格要求,但基本功锻炼的缺乏,直接导致许多舞蹈学习者在形态学习上难得要领,只能登堂,难以入室。
3.深化大学舞蹈形态教育的方法思考
在深化大学民族舞蹈形态教育上,高等院校民族舞蹈工作者需要从理念、模式、手段等方面强化认识,从而全面提高民族舞蹈教学水平。在宏观氛围上,虽然不可能像专业舞蹈教学那样具备专用教室、练习场地等硬件设施,但我们完全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方式中得到弥补。舞蹈教学者可以将舞蹈动作具体化,尽力挖掘舞蹈动作中的历史背景和内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学习领会舞蹈动作的内涵,这样既能提高业余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又能最大化提高我们业余舞蹈教学的质量。在微观教学上,高等院校的民族舞蹈教学者,应重点从形态教育出发。
(1)将形态教育植根于深厚的社会科学之中。舞蹈艺术本是人类精神世界和物质的世界的集中体现和表达,而这一表达更是通过舞蹈形态集中反映而出。每个民族民间舞蹈都是由舞蹈元素发展到舞蹈短句,再由舞蹈短句发展到舞蹈组合,各个组合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舞蹈;但是民族民间舞蹈它区别于其他舞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形态动作都是博有渊源的,是每个民族的长期以来的文化艺术沉淀,因此舞蹈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只注重舞蹈的形的教育,更应该从舞蹈的神的内涵方面给学生予以强调和讲解,只有这样,学生的舞蹈才可能从“形似”的尴尬中走出来。
(2)加强对舞蹈形态语言感悟的训练。在全面夯实舞蹈动作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舞蹈教学者要引导学生在模仿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体会舞蹈形态语言的内涵,实现从模仿到感知的转变。通过训练学生表演一些节奏感强又有舞路风格的舞蹈作品,引导学生体会舞蹈的韵味,从而掌握某一风格舞蹈的特性,加强学生对舞蹈的认识与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体会舞蹈形态的内在精神和韵律,促进学生对舞蹈形态的深入把握。
(3)开展舞蹈形态认知训练。通过对舞
蹈作品的结构、动作、情感等给予更细致的讲解,并让学生根据特定的音乐和舞蹈的形象展开联想,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舞蹈,使学生能够用心真正的感受舞蹈,使其表演更加生动、形象,做到知行合一。教学者可以多去挖掘一些关于各个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背景和生动有趣的风俗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体会各个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动作形态特点。
(4)开展舞蹈形态创作训练。
根据表演过的作品,让学生就自身的感受和理解进行探讨,使学生学会表演作品的同时,了解舞蹈创作的思路和过程,并结合舞蹈创作的理论知识从编导的角度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舞蹈形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