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海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__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这组关于海的照片的第二天,我正巧去东海边的一个小岛出差。这感觉有点像刚看完一个美食节目就走进了餐馆。
  人有各种嗜好和挑剔,但是可能没有人不喜欢海,也很难找到不喜欢的理由。地球表面70%以上都被海包裹,海的意义必然就是生命的意义。生活在海边是一种运气,如果再是个喜欢拍照片的人,差不多就是理想人生了。
  普希金出生在远离大海的莫斯科,却也“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不知道他茫然徘徊的是黑海还是里海的岸旁,或许这并不重要,我想,海,大抵是相似的。
  生活在海边的诗人舒婷以一贯的理性剖析她熟悉的大海:“任你是佯装的咆哮,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人们愿意谈论关于海的话题和故事,也喜欢用各种方式去感受和表现海。因为海永远有一种琢磨不透的陌生,正是这种神秘的陌生,带给人们以敬畏、探究与寄托。人们可以把欣喜、悲伤、梦想、失落等各种情绪都倾泻在海里,即使是生活在远离大海的草原或山地,也愿意把没有水的广袤幻化成海的存在。
  喜欢拍照片的司维东没能生在海边,也许是他与海的宿命,最终没有逃脱海的诱惑。他少年时幸运地在海边上学,后来又在海边有了一个“能透过窗户就可以看见海”的小院,然后又娶了位渔家女,再然后他在海边的一所学校教书,“去学校上班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穿城而过,一条是沿滨海公路走,但我大多时候是走滨海路,虽然有点绕。”
  司维东在心情好或者不好的时候,都喜欢去海边,他觉得,无论是何种天气,还是什么季节,“大海永远不会睡去。”
  拍摄海是很多人的选择。但是,关于海却包括了太多的内容,如何选取其一就要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来判断。司维东确定的拍海方式,其实就是他看海或是看生命的方式。
  海上日出晚霞、礁石激浪、船身帆影、滩涂耕海都是众多摄影者热衷的主题,这种复印机式的拍摄除了得到甜美的画面,就剩下媚俗的张扬。用照片传递的信息和情感,不是让那些人云亦云的所谓美的泛滥。我们要用自己的照片告诉别人什么呢,是日出的太阳很红,还是打在礁石上的浪花很震撼?这些轻浅的,所有人都共同体会到的东西,为什么还兴致勃勃地去拍,还美名其曰“创作”。任何艺术创作,首先要有创造性,没有自己独道的发现、理解、表达,就不可能有创作的意义,也没有艺术的可能。
  或许有人觉得,司维东的海缺少情节,茫茫然不知所云。其实,我们看一些照片就像听一首曲子,何必非要有歌词来诠释,具象的欣赏习惯总让我们陷入费时劳心地去追问和寻找照片所表达的所谓看得懂的意义。
  司维东给我们看了一片属于他自己的海,空灵略显忧郁,但不乏隐藏在深处的温暖。与海相关的标志物,在这里都已经微不足道,看到的,记住的,感受的,只有一色的海天。不需要感动的情节,没必要宏大的思考,通过这简单的描写,能真切地感受到摄影者带来的一袭情绪,或许就是成功的作品。就如同人们常说:所谓的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一生。
其他文献
一泓水汇聚了一群人,一群人造就了一座古镇,一座古镇撰写了一部历史,一部历史张显着一个未来。这座名叫锦溪的古镇,以博厚的文化承载着今日的繁荣和未来的希望。  锦溪古镇用文化的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多年来,古镇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以新的形式发扬文化的力量,特别是利用广为大众喜爱和参与的影像艺术。  近年,青年影像颇受注目,“锦溪杯”影像大展旨在发现和鼓励年轻人中有才华的新人新作。锦溪镇
期刊
李娟(大学三年级女生):我知道拍这组照片时,你正在浙江某地的一所医院工作。能否谈谈你拍的这些做人流的女孩,大致是青年群体中的哪一部分?  陈敏(摄影师):我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有许多来自外地的务工女孩,在做人流手术的女孩中,她们占了很大一部分。外来务工群体趋于年轻化,由于远离故土,没有家人的管制,她们性交往频繁而且不受限制,但她们的健康知识极度缺乏,怀孕率高,在人流手术中占很大比例。相反的是,本地女孩
期刊
本期专题源于去年11月的“《中国摄影》杂志永康纪实摄影点评会”,当时摄影家晋永权、卢广(永康人,永康摄影协会主席)和笔者一起,点评了当地摄影人的30多组纪实类照片。这30多组片子是卢广挑选出来的,影友提供的片子数量实际上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近三小时的点评会,近200名影友无人退场,但笔者吃惊的不是这个,而是永康这么一个县级市的摄影协会,在一个有着重商主义传统的小城,居然有这么多人踏踏实实地苦干纪实摄
期刊
职业摄影人和器材收藏者总是会选择专业的摄影器材,并且这些装备都是摄影人赖以生存的“饭碗”,它们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拍摄的质量,所以好的保养和存放是摄影人面对的棘手问题,思锐HS电子防潮防盗柜给了我们很好的解决方案。  每年南方都会有较长时间的梅雨季节,即便没有梅雨季节的北方部分城市也有桑拿天,潮湿的天气是摄影器材的致命杀手,镜头的镜片部分往往会滋生霉斑。无论成像质量多么优秀,但凡生了霉斑都将束之高阁打
期刊
曾拿着相机东奔西跑追寻风花雪月,起早贪黑赶光线追落日,似乎就为了拍一张获奖照片,满足一下心灵的虚荣,我曾以为这就是摄影。可长久以来,内心一直隐藏着迷茫,一如在大雾弥漫的山路上寻找内心的真实,也是摄影的真实。  在一次拍摄中,我偶然接触到生活在困境中的山里孩子。童年本是造梦的岁月,可贫困、离弃、天灾人祸……卷走了他们五彩缤纷的梦想。因为贫穷,一些孩子的母亲抛家外出,杳无音讯,只留下孤苦的老人和孩子在
期刊
摄影记者一直充当将新鲜影像送入百姓眼里的角色,他们奔跑在新闻看点的第一线,为我们收取最有价值的新闻,本期我们采访了新华社摄影部国际照片编辑室主任刘宇,听听他对影像有着怎样的见解,对摄影器材有着怎样的要求?  刘宇  新华社摄影部国际照片编辑室主任  曾获四次中国新闻奖  先后获得“新华社十佳记者”  获得三届“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  “中国十佳青年摄影记者”称号  2010年获“徐肖冰杯”全国
期刊
熟悉Adobe产品线的人都会知道,每年5月是Adobe的影像软件更新的日子。今年年初Adobe放出了最新Lightroom 5的Beta测试版,添加了很多令人赞叹的新功能,不但让Lightroom 5编辑影像更加高效灵活。还增加了很多原本Photoshop CS6特有的影像深度编辑工具,给我们广大用户带来了更深度的影像调整可能。而6月Lightroom 5的正式版如期发布。本文将简单向您介绍Lig
期刊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等地发生7.0级地震。震后3小时,7倍于玉树地震的救援力量向芦山进发,6米宽的道路上浩浩荡荡,长达30余公里,这里面也包括不少媒体记者和摄影师,据后来统计,一共有超过2000人次的媒体人赶到了地震的第一线。截至我们发稿,距离“4·20”雅安地震已经两个多月,从摄影的角度,我们也许需要再一次思考图片影像到底可以怎样“救”灾?  从雅安地震的媒体报道来看
期刊
这些年,永康的变化日新月异。林立的高楼,宽敞的马路,繁华的商场,喧闹的人群,那座历尽人间沧桑的古老又繁盛的千年古城,已经完全被现代化的城市所取代。  我踯躅在五光十色、繁华喧嚣的闹市里,寻觅着残留在脑海深处的旧城身影,有时竟会恍若梦境,不经意间就能拾起小时候逛老街的记忆:打铁匠、镶牙师、成衣坊、钉秤铺、五金店、补鞋摊……可现在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踪迹了。  城市新了,可往日的记忆,却始终久而弥新,远而
期刊
全面数字化的理由  问:您是一位有着丰富传统暗房经验的摄影家,为何要放弃多年的传统而转向数字黑白呢?  答:在摄影圈有人曾经问我:您拍摄了这么多年胶片,为何跑到数字影像里面打滚呢?不过,当他们看到我的数字黑白摄影作品后都很激动,他们说:没有想到数字黑白也如此精彩。我始终认为,在摄影器材不断更新的情况下,摄影师的思维也要随之同步进行,只有“喜新厌旧”才能实现超越。借用一句当前的流行词汇,就是“与时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