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文章基于论坛文本,以校园论坛平台为支撑,以人本主义理论、非指导性教学法理论为指导,构建以学生观点为主的教学过程,并进行实践。结果表明:(1)学习者善于用碎片式话语表述自身需求。(2)培育主题能够得到学习者的认可,讨论的主题与学习者的情绪状态存在一定关联。(3)通过社会网络分析、主题挖掘获取学生观点,发现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情怀处于浅层认识。(4)以主体观点为主的教学过程能够增强学生归属感,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兴趣空间与知识盲点,甄选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论坛文本;社会网络分析;主题挖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6-0001-03
1概述
“主体”是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意义的人,是主题、事物、关系中的重要体现者,而“主体”课堂教学是借助主体意义促进客体的发展的过程。目前,课堂教学出现以下四种形式:以教材为主体、以教师为主体、以技术为主体和以学生为主体。201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求:“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人才培养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要求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3]。因此,正确履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涉及的主体是学习者基于原有认知结构对自身认知结构发展的新诉求,即学生对已有认知结构的新观点。非指导教学法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内容、方式、时间等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与选择,学习者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5]。因此,深层了解学习者的个体意愿和内在需求对学习者学习有积极影响,本文基于文章主体观点概念以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为例,探索新的教学过程。2相关研究
“百度贴吧”是一种论坛形式,是学生各种观点、意见与娱乐交融的集散地,也是高职学生之间最广泛的交流平台之一,其平台强调自主与参与、协作与交流。研究表明,在我国相对知名的100所高职院校中,学生普遍使用百度贴吧,并且其每天都有惊人的浏览量[6]。随着网络交互技术的发展,论坛愈来愈成了学习者们交流的场所,教师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手段以及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行为的分析工具[7]。
目前,针对文本内容的研究分别有文本层次的研究、文本特征的研究和文本设计的研究。关于文本层次的研究即对界定互动文本概念及分类,姬光锋[9]把互动文本分为操作文本、信息文本和概念文本。关于文本特征的研究即使用教育技术分析互动文本内容,以获取数据进行学习行为分析。KELLPGG等针对MOOC平台中学习者帖子的交互内容进行主体部分挖掘,研究表明不同的话语类别具有不同的深度情感倾向[10]。左明章[11]尝试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教学论坛中学习者发帖内容,构建话语交互模式,促进课堂教学发展。关于文本设计的研究即基于已有理论与模式,从系统角度出发实现应用。黄吕勤通过采集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空间使用记录与Weh行为日志的过程性数据,提供情感适应性的学习推荐功能[12]。胡庆春[14]基于学习行为和内容提出二维分析模型,分析在线学习论坛中同伴之间学习行为的互动,采用可视化方式呈现问题讨论的热点,帮助教师干预学习过程。
综上研究,利用学习者交互话语的行为变量提高学习成效和教学成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学生的行为特征、个人学习意愿、心理对教学内容的适应度产生差异性变化。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文本分析技术,在自然交互状态下分析学习者学习行为数据,选择学习者观点适应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当前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3基于学习者“观点”的教学过程
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为目的,它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度较高的课程。目前,其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学工具及教学设计仍属于传统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存在不同步发展。罗杰斯指出,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权威的服从者,学习的目标和学习内容早已制定,学生没有选择权,这使得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存在缺失[15]。马斯洛提出的5种人类需要,且认为只有满足基本需要才能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提供条件[16]。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才能满足个体基本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要关注学习者的心理人格,如人性、潜能动机、需要、情感、自我意识等[16]。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提出要从受教育者角度构建有价值的自我实现的教学目标、自由发展的教学过程和非指导性的教学方法,遵循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课程内容、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及鼓励学生合作的教学原则[18]。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提出给予学习者控制权和选择权,控制教学进度和选择学习路线,促使他们成为整个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主要是制定教学目标,提供精心组织的教学材料,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提供及时的学习支持。因此,文章基于校园贴吧平台,并结合学生需要、兴趣及情感构建学习者“观点”教学过程,具体见圖l。
4实证分析
以“校园贴吧”平台为基础,基本构建的学习者“观点”分析模式和以主体“观点”为主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为高职一年级《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第十章节。本章节主体“观点”的数据收集时间为5周,论坛文本涉及班级共5个班,教学时长为2周,随机抽取一个班开展主体“观点”教学。本研究抽取两类主题帖进行研究与分析,一为以教学目标、课程规定内容以及教师规定的进度为主的主题帖。二为学习者按照自己的观点、需要、兴趣主题自由发帖和讨论交流的主题帖。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对象A组和B组的研究主题为培育主题和自主主题,其中A组共计265条,B组共计194条。 本研究在数据分析前,对数据进行清理。首先,教师作为楼主,发帖不计入总数。其次,误发、重复等信息不统计。
4.1学生观点分析
4.1.1统计描述
统计描述是对发帖时间、发帖数目及发帖字长等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数据收集时间为2018年10月27日至11月12日,发帖时间基本集中在早上7点至8点,中午1点至3点以及晚上9点至晚上12点。如图2所示,其中帖子的长度大部分集中在70字以上,对比A组与B组,A组帖子在70字以上居多,最高达240字。在交互话语方面,系统化观点大部分集中在培育主题且篇幅大于自主主题,说明学生对自主主题的活跃度并不一定高于培育主题。在学习时间方面,学习者学习行为发生在学习高峰时间外的时间段,同时交互持续时间较短。因此,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卅,学习者善于用碎片式话语表述自身需要,缺乏系统化词汇,同时学习者倾向碎片化学习。
4.1.2情感分析
通过语义分析和情感分析工具对学习者表达观点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本进行分析。学习者的情绪和情感倾向能够反映学习者学习状态、态度及观点倾向。本研究包括个人情绪和情感倾向和整体情绪和情感倾向,综合分析学习者在A主题和B主题情境下的情感状态。从结果来看,学习者对A主题和B主题的讨论情绪偏向正面,喜怒哀乐情绪状态清晰明了。A主题的“好”小于B主题,而“乐”和“恶”大于B主题,由此说明贴近学习者个人兴趣和生活的主题更能引起学生的投入与参与,而教师规定的主题能够得到学习者的认可,但同时也会引起学习者的不喜与排斥。因此,教师设定课程目标为主的教学内容时,也应该结合贴近学生兴趣的主题,引导学习者在更熟悉的内容和环境下学习。
4.1.3社会网络分析
文章的群体关系分析是分析群体之间的网络关系。使用Ucniet6.0和NetDraw工具实现学习者观点的网络交互关系分析和可视化。根据论坛文本将观点共现关系转化为矩阵,使用Ueniet 工具对交互关系进一步网络分析,并使用NetDraw 工具计算中心度并实现可视化,结果如图3所示。红色三角形代表B主题,蓝色正方形代表A主题,而绿色圆圈代表其他内容。
从图3可以看出,学生面向三种类型主题产生的观点存在不规则的分布,如明星节点、普通活跃节点和边缘节点。从整体来看,学习者的活跃观点偏向处于中心节点的B主题,说明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与自主主题有关。文章中,虽然处于中心节点的观点出现频率高,但词性单一,话语质量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应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的提高。
4.1.4主题挖掘
主题挖掘是对学习者在讨论B主题与A主题时产生的观点挖掘与分析。使用NLPIRT具对论坛文本的关键词进行提取,用可视化方式描述热词的共现情况,便于教师直观地了解学习者的观点与盲点。从A组数据上来看,A主题是培育主题,具有规范性,出现“节日”“文化”“民族”“传统”等关键词较为宽泛。相对而言,学习者面对B主题时提出更加明确的观点,如“来历”“含义”“区别”“时间”等具体观点,说明学习在自主学习环境下更愿意明达且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B组数據上来看,学习者更关注历史、区别、情感、活动以及概念等方面问题,如“祖先”“不同”“感受”以及“应该”等高频词。同时,学习者在讨论B主题时所产生的观点并未偏离课程内容,因出现“节日”“春节”等高频词汇。因此,教师应重点关注B主题的观点。
4.1.5文本意义
通过人工分析观点内容层次,促使观点分析的层次化,便于教师直观和明确地掌握学习者的兴趣点与盲点,从而有均衡、精准和有差别地教学。通过数据处理,结果发现学生更关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古代与现代的区别、概念与意义、习俗与文化以及节日活动等内容,同时也说明学生对以上内容还处于浅层认知,在教学设计中应重视其内容的设计与运用。学生对国内外节日差异的关注较少,说明高职阶段的学生的认知具有局限性。相反,学生对民族情怀的讨论最少,而面对A主题时,民族情怀的讨论明显更多,说明高职学生的民族情感较浅,还不足以吸引学生关注并展开讨论,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片面化,不能全面性覆盖有关。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情感分析与主题分析,掌握学生情感倾向、兴趣倾向以及知识盲点,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4.2教学过程分析
本研究结合主体观点,根据教学内容的子活动开展教学,将从五个班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作为教学对象进行教学实践。根据兴趣空间共分为8个小组,根据每一项活动的实施采用组内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统计学生的完成率,组内评价占比40%,教师评价占比60%,具体内容如表l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基础活动完成率最高,原因在于以学生观点驱动教学弱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刻板印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归属感,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度的提高。创造活动的完成率相对较低,原因是活动内容难度升级,表明高职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合作能力较弱。整体来说,学生的完成度较高,主体观点教学有一定成效。
4.3教学成效分析
了解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掌握度。学生的自我认知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自信。因此,学生的学业成绩采用学生自评和教师评分评价方式进行量化统计。教师评分依据为根据三维目标设计习题,对学生测验。学生自评表根据培育主题观点、自主主题观点以及教材的收获评价等内容制定,以百分制计算。教师评分是总成绩的80%,学生自评分是总成绩的10%,实现班级的总成绩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学生的总评成绩均在70分以上,通过课堂观察与测验表明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和实践,熟悉掌握知识并实现具体运用。而其中个别学生处于边缘地段,需要结合处于边缘节点和普通节点的主体观点分析后进生的学习行为及失败归因,进行针对化教学。整体而言,学生的知识掌握度较高,说明主体观点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5结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促进最近发展区发展的途径之一。目前教师仅根据课程目标没计教学,或是凭借已有经验设计教学,或是从教学过程中感知课堂气氛调整教学内容,或是直接采用诊断性评价方式推断教学内容改善方向。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应仅局限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还应将关注学生的观点,将其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该过程可以采用现代化技术提取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状态,在学习者处于最自然的状态时掌握学习者兴趣空间和学习需要,将其融入教学内容的选择中,达到课前分析、课中实现和课后反馈效果,实现满足学习者个体需要和促使学习者的自我实现的目的。从实证研究来看,基本论坛文本的学习者“观点”教学过程能够准确地掌握学生兴趣空间,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
参考文献:
[1]吕智敏.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轨迹、热点及展望[J].当代职业教育,2019(01):57-69.
[2]周珍珍.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缺失及构建路径[J].中国农业教育,2018(1):44-47.
[3]陶然.高职英语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J].天津电大学报,2017,21(01):53-58.
[4]张宛艳.校同帖吧:大学校同文化建设以外的虚拟校同[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04):41-43.
[5]黄振沛.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J].职业,2017(10):76-77.
[6]姬光锋.课程论坛中的交互行为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09(4):99-101.
[7] Kiemer K,Groschner A,Pehmer A K.Effects of a classroomdiscourse intervention on teachers’ practice and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m mathematics and science[J].Leaming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论坛文本;社会网络分析;主题挖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6-0001-03
1概述
“主体”是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意义的人,是主题、事物、关系中的重要体现者,而“主体”课堂教学是借助主体意义促进客体的发展的过程。目前,课堂教学出现以下四种形式:以教材为主体、以教师为主体、以技术为主体和以学生为主体。201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求:“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人才培养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要求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3]。因此,正确履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涉及的主体是学习者基于原有认知结构对自身认知结构发展的新诉求,即学生对已有认知结构的新观点。非指导教学法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内容、方式、时间等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与选择,学习者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5]。因此,深层了解学习者的个体意愿和内在需求对学习者学习有积极影响,本文基于文章主体观点概念以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为例,探索新的教学过程。2相关研究
“百度贴吧”是一种论坛形式,是学生各种观点、意见与娱乐交融的集散地,也是高职学生之间最广泛的交流平台之一,其平台强调自主与参与、协作与交流。研究表明,在我国相对知名的100所高职院校中,学生普遍使用百度贴吧,并且其每天都有惊人的浏览量[6]。随着网络交互技术的发展,论坛愈来愈成了学习者们交流的场所,教师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手段以及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行为的分析工具[7]。
目前,针对文本内容的研究分别有文本层次的研究、文本特征的研究和文本设计的研究。关于文本层次的研究即对界定互动文本概念及分类,姬光锋[9]把互动文本分为操作文本、信息文本和概念文本。关于文本特征的研究即使用教育技术分析互动文本内容,以获取数据进行学习行为分析。KELLPGG等针对MOOC平台中学习者帖子的交互内容进行主体部分挖掘,研究表明不同的话语类别具有不同的深度情感倾向[10]。左明章[11]尝试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教学论坛中学习者发帖内容,构建话语交互模式,促进课堂教学发展。关于文本设计的研究即基于已有理论与模式,从系统角度出发实现应用。黄吕勤通过采集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空间使用记录与Weh行为日志的过程性数据,提供情感适应性的学习推荐功能[12]。胡庆春[14]基于学习行为和内容提出二维分析模型,分析在线学习论坛中同伴之间学习行为的互动,采用可视化方式呈现问题讨论的热点,帮助教师干预学习过程。
综上研究,利用学习者交互话语的行为变量提高学习成效和教学成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学生的行为特征、个人学习意愿、心理对教学内容的适应度产生差异性变化。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文本分析技术,在自然交互状态下分析学习者学习行为数据,选择学习者观点适应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当前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3基于学习者“观点”的教学过程
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为目的,它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度较高的课程。目前,其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学工具及教学设计仍属于传统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存在不同步发展。罗杰斯指出,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权威的服从者,学习的目标和学习内容早已制定,学生没有选择权,这使得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存在缺失[15]。马斯洛提出的5种人类需要,且认为只有满足基本需要才能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提供条件[16]。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才能满足个体基本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要关注学习者的心理人格,如人性、潜能动机、需要、情感、自我意识等[16]。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提出要从受教育者角度构建有价值的自我实现的教学目标、自由发展的教学过程和非指导性的教学方法,遵循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课程内容、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及鼓励学生合作的教学原则[18]。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提出给予学习者控制权和选择权,控制教学进度和选择学习路线,促使他们成为整个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主要是制定教学目标,提供精心组织的教学材料,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提供及时的学习支持。因此,文章基于校园贴吧平台,并结合学生需要、兴趣及情感构建学习者“观点”教学过程,具体见圖l。
4实证分析
以“校园贴吧”平台为基础,基本构建的学习者“观点”分析模式和以主体“观点”为主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为高职一年级《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第十章节。本章节主体“观点”的数据收集时间为5周,论坛文本涉及班级共5个班,教学时长为2周,随机抽取一个班开展主体“观点”教学。本研究抽取两类主题帖进行研究与分析,一为以教学目标、课程规定内容以及教师规定的进度为主的主题帖。二为学习者按照自己的观点、需要、兴趣主题自由发帖和讨论交流的主题帖。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对象A组和B组的研究主题为培育主题和自主主题,其中A组共计265条,B组共计194条。 本研究在数据分析前,对数据进行清理。首先,教师作为楼主,发帖不计入总数。其次,误发、重复等信息不统计。
4.1学生观点分析
4.1.1统计描述
统计描述是对发帖时间、发帖数目及发帖字长等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数据收集时间为2018年10月27日至11月12日,发帖时间基本集中在早上7点至8点,中午1点至3点以及晚上9点至晚上12点。如图2所示,其中帖子的长度大部分集中在70字以上,对比A组与B组,A组帖子在70字以上居多,最高达240字。在交互话语方面,系统化观点大部分集中在培育主题且篇幅大于自主主题,说明学生对自主主题的活跃度并不一定高于培育主题。在学习时间方面,学习者学习行为发生在学习高峰时间外的时间段,同时交互持续时间较短。因此,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卅,学习者善于用碎片式话语表述自身需要,缺乏系统化词汇,同时学习者倾向碎片化学习。
4.1.2情感分析
通过语义分析和情感分析工具对学习者表达观点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本进行分析。学习者的情绪和情感倾向能够反映学习者学习状态、态度及观点倾向。本研究包括个人情绪和情感倾向和整体情绪和情感倾向,综合分析学习者在A主题和B主题情境下的情感状态。从结果来看,学习者对A主题和B主题的讨论情绪偏向正面,喜怒哀乐情绪状态清晰明了。A主题的“好”小于B主题,而“乐”和“恶”大于B主题,由此说明贴近学习者个人兴趣和生活的主题更能引起学生的投入与参与,而教师规定的主题能够得到学习者的认可,但同时也会引起学习者的不喜与排斥。因此,教师设定课程目标为主的教学内容时,也应该结合贴近学生兴趣的主题,引导学习者在更熟悉的内容和环境下学习。
4.1.3社会网络分析
文章的群体关系分析是分析群体之间的网络关系。使用Ucniet6.0和NetDraw工具实现学习者观点的网络交互关系分析和可视化。根据论坛文本将观点共现关系转化为矩阵,使用Ueniet 工具对交互关系进一步网络分析,并使用NetDraw 工具计算中心度并实现可视化,结果如图3所示。红色三角形代表B主题,蓝色正方形代表A主题,而绿色圆圈代表其他内容。
从图3可以看出,学生面向三种类型主题产生的观点存在不规则的分布,如明星节点、普通活跃节点和边缘节点。从整体来看,学习者的活跃观点偏向处于中心节点的B主题,说明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与自主主题有关。文章中,虽然处于中心节点的观点出现频率高,但词性单一,话语质量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应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的提高。
4.1.4主题挖掘
主题挖掘是对学习者在讨论B主题与A主题时产生的观点挖掘与分析。使用NLPIRT具对论坛文本的关键词进行提取,用可视化方式描述热词的共现情况,便于教师直观地了解学习者的观点与盲点。从A组数据上来看,A主题是培育主题,具有规范性,出现“节日”“文化”“民族”“传统”等关键词较为宽泛。相对而言,学习者面对B主题时提出更加明确的观点,如“来历”“含义”“区别”“时间”等具体观点,说明学习在自主学习环境下更愿意明达且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B组数據上来看,学习者更关注历史、区别、情感、活动以及概念等方面问题,如“祖先”“不同”“感受”以及“应该”等高频词。同时,学习者在讨论B主题时所产生的观点并未偏离课程内容,因出现“节日”“春节”等高频词汇。因此,教师应重点关注B主题的观点。
4.1.5文本意义
通过人工分析观点内容层次,促使观点分析的层次化,便于教师直观和明确地掌握学习者的兴趣点与盲点,从而有均衡、精准和有差别地教学。通过数据处理,结果发现学生更关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古代与现代的区别、概念与意义、习俗与文化以及节日活动等内容,同时也说明学生对以上内容还处于浅层认知,在教学设计中应重视其内容的设计与运用。学生对国内外节日差异的关注较少,说明高职阶段的学生的认知具有局限性。相反,学生对民族情怀的讨论最少,而面对A主题时,民族情怀的讨论明显更多,说明高职学生的民族情感较浅,还不足以吸引学生关注并展开讨论,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片面化,不能全面性覆盖有关。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情感分析与主题分析,掌握学生情感倾向、兴趣倾向以及知识盲点,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4.2教学过程分析
本研究结合主体观点,根据教学内容的子活动开展教学,将从五个班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作为教学对象进行教学实践。根据兴趣空间共分为8个小组,根据每一项活动的实施采用组内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统计学生的完成率,组内评价占比40%,教师评价占比60%,具体内容如表l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基础活动完成率最高,原因在于以学生观点驱动教学弱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刻板印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归属感,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度的提高。创造活动的完成率相对较低,原因是活动内容难度升级,表明高职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合作能力较弱。整体来说,学生的完成度较高,主体观点教学有一定成效。
4.3教学成效分析
了解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掌握度。学生的自我认知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自信。因此,学生的学业成绩采用学生自评和教师评分评价方式进行量化统计。教师评分依据为根据三维目标设计习题,对学生测验。学生自评表根据培育主题观点、自主主题观点以及教材的收获评价等内容制定,以百分制计算。教师评分是总成绩的80%,学生自评分是总成绩的10%,实现班级的总成绩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学生的总评成绩均在70分以上,通过课堂观察与测验表明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和实践,熟悉掌握知识并实现具体运用。而其中个别学生处于边缘地段,需要结合处于边缘节点和普通节点的主体观点分析后进生的学习行为及失败归因,进行针对化教学。整体而言,学生的知识掌握度较高,说明主体观点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5结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促进最近发展区发展的途径之一。目前教师仅根据课程目标没计教学,或是凭借已有经验设计教学,或是从教学过程中感知课堂气氛调整教学内容,或是直接采用诊断性评价方式推断教学内容改善方向。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应仅局限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还应将关注学生的观点,将其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该过程可以采用现代化技术提取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状态,在学习者处于最自然的状态时掌握学习者兴趣空间和学习需要,将其融入教学内容的选择中,达到课前分析、课中实现和课后反馈效果,实现满足学习者个体需要和促使学习者的自我实现的目的。从实证研究来看,基本论坛文本的学习者“观点”教学过程能够准确地掌握学生兴趣空间,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
参考文献:
[1]吕智敏.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轨迹、热点及展望[J].当代职业教育,2019(01):57-69.
[2]周珍珍.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缺失及构建路径[J].中国农业教育,2018(1):44-47.
[3]陶然.高职英语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J].天津电大学报,2017,21(01):53-58.
[4]张宛艳.校同帖吧:大学校同文化建设以外的虚拟校同[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04):41-43.
[5]黄振沛.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J].职业,2017(10):76-77.
[6]姬光锋.课程论坛中的交互行为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09(4):99-101.
[7] Kiemer K,Groschner A,Pehmer A K.Effects of a classroomdiscourse intervention on teachers’ practice and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m mathematics and science[J].Lea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