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深入,福建省即将迎来第一次的新课改高考。考试说明的出台意味着新一轮的高考模式已初步成型,所以中学的一线教师必须就考试说明制定出新的高考复习策略。本文试图总结近三年的课改实践,就考试说明提出化学总复习的策略方法。
一、研读考纲和考试说明,整体把握复习方向
新课程的课程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有着根本的区别,教学大纲是教学和考试评价的“上限”,原则上要求高考命题要严守教学大纲,不得擅自超纲。而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下限”。由于新课程实行“一标多本”,各个版本的教学内容有着一定的差异,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课标和省颁“考试说明”。一是要牢牢抓住课标和“考试说明”来确定复习的深广度,要明确知识的考查范围,弄清楚哪些是旧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新课程中已经删除,哪些是新课程新增加的考点,即原来有而现在没有的内容不要再深究,原来没有而现在有的内容必须给与足够的重视;二是要把握各知识点在难度、深度的要求,考查到什么层次,与旧大纲有何区别,做到复习教学内容上不超纲、难度上不超限;三是注意区别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的考试要求。
二、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后的参考试题
1、不同类型试题的功能
(1)如选择题:稳定均分,覆盖知识面。一般比较循规蹈矩,有一定量的基础题和常见题。
(2)离子共存问题:注意变式、注意题干变化。其命题趋势是:共存问题多元化,共存问题定量化,共存问题综合化。特别关注Fe3 与SCN-;CIO-与S2-/SO32-;I-/Fe2 与NO3-(H 等。
(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方程式判断注意守恒关系;注意量的关系;注意特殊反应;注意隐蔽性及有关的电极反应。
(4)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微粒浓度比较注意三种守恒关系;注意pH、浓度等综合因素;注意守恒关系的整合使用;注意pH计算中的体积关系;注意水解与电离程度的强弱关系。
(5)氧化还原反应:注意弄清基本关系和基本概念;注意电子、电荷、元素三守恒综合使用,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氧化还原原理与电化学的密切关系及应用。
(6)实验:注意实验,关注除杂/提纯,洗涤等实验细节,注意书本实验装置图。
此外,元素周期表的位构性、阿伏伽德罗常数、反应热及盖斯定律、电池反应、有机小题、sTsE等也值得关注。 2、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有借鉴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各省的高考方案不尽相同,但高考命题都是在考试大纲的统领下进行的,都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因此,研究其他实验区的高考试题,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新课程高考命题的精神,把握新高考的命题趋势。分析和研究新课改地区试题,有助于明确新课程背景下的命题特点,加以针对性强的训练。
三、科学训练。强调规范
1、创新教研方式 教研活动:布置任务 交流 反思 总结——统一认识。备课活动形式:定主题、定内容、有材料,可以“说上课”——复习设计,也可以说试题。或说复习方法、说复习策略等。通过教研活动,进一步明确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知识状况。薄弱依旧:化学平衡,有机化学,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化学实验,读图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薄弱更甚: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程度;薄弱新增:焓变,自发,光谱,溶度积,原子轨道,氢键,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等。 2、科学安排复习进度 第一轮复习:08年9月~09年3月,做到整合教材,深度回归,重在理解;
第二轮复习:09年3月~4月底,做到突出专题,综合跟上;
第三轮复习;2009年5月1日以后,做到全真模拟,关注诊断。 3、重视基础知识的梳理,重建学科知识体系 新课程模块强调探究活动主线和生产应用主线,淡化了周期表体系和元素族的概念,与往屑学生相比,新高三的学生在知识的结构化方面明显存在着缺陷。而知识体系结构的不良必然会造成知识的贮存、保持和提取的困难,也不利于知识的迁移应用。因此,第一轮复习要高度重视知识体系的重建工作,要采用多样化的组织策略,促进学生知识的结构化,要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核心,展开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体现元素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 4、用好教材和教辅资料,把握复习教学的主动权 传统的复习教学,习惯于“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强调复习要紧扣教材,教材中有的知识点,一个都不能遗漏。新课程把教材定位为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的教学资料,但不是唯一资料。教材中的有些知识只是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供的资料帮助,不列入考试范围。因此,在复习的时候,要避免唯教材论。要正确的使用教材,教辅资料更是如此。南于教辅资料编写的滞后性,市面上很多冠以新课程名称的复习资料实质上是旧课程资料。很多以前“经典”的试题、甚至高考试题对于新课程来说。可能成了超纲题、难题、偏题。因此,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复习教学的主动权,不能被复习资料牵着鼻子走。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有的资料进行改造,该删除的删除,该改编的改编。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必须做到:选题要精、批改要实、统计要细、反馈要快、答案要配。同时科学安排辅导,创新提升方式:抓临界学生、注重课堂效益、重视学生思想状态等非智力因素。
四、构建务实高效课堂
1、科学安排课堂结构,精心安排复习内容
如: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核心的复习,要注意构建氧化还原态知识网络,构建化学方程式知识网络,对该反应实质的探究——为什么能发生?在何条件下发生?该反应的意义和价值——概念的建立和深化、理论的证明或发展、自然现象的解释与认识、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该反应在实验室实现的装置、试剂、操作、现象。
2、培养会思考、有问题意识的学生
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难题不是练出来的,是悟出来的,多练不等于多见,同样多见也不等于熟练。对常规性题目,应通过学生的训练,达到准、快、规范,形成方法技能。而对于新颖性题目,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复习备考中要去研究、思考新颖性题目的发展方向和设计形式,然后,引领学生去探索、思考、总结,有没有一个与你现在的问题有关,且早已解决的问题?你能利用它的结果和方法吗?你能不能联想到一个更普遍的问题?一个更特殊的问题?同一类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质量决定思维容量,思维容量决定课堂容量,课堂容量决定应试质量。’ 总之,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现行的高考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将努力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尽力遵照现行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因为学生、教师、时空各方条件环境不同,复习工作没有一套适应各类学校,适应每位老师而又省时、省力的操作方法。复习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务本求实,符合新课程高考的要求,有效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厅高考考试说明编写组,2009年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S],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一、研读考纲和考试说明,整体把握复习方向
新课程的课程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有着根本的区别,教学大纲是教学和考试评价的“上限”,原则上要求高考命题要严守教学大纲,不得擅自超纲。而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下限”。由于新课程实行“一标多本”,各个版本的教学内容有着一定的差异,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课标和省颁“考试说明”。一是要牢牢抓住课标和“考试说明”来确定复习的深广度,要明确知识的考查范围,弄清楚哪些是旧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新课程中已经删除,哪些是新课程新增加的考点,即原来有而现在没有的内容不要再深究,原来没有而现在有的内容必须给与足够的重视;二是要把握各知识点在难度、深度的要求,考查到什么层次,与旧大纲有何区别,做到复习教学内容上不超纲、难度上不超限;三是注意区别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的考试要求。
二、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后的参考试题
1、不同类型试题的功能
(1)如选择题:稳定均分,覆盖知识面。一般比较循规蹈矩,有一定量的基础题和常见题。
(2)离子共存问题:注意变式、注意题干变化。其命题趋势是:共存问题多元化,共存问题定量化,共存问题综合化。特别关注Fe3 与SCN-;CIO-与S2-/SO32-;I-/Fe2 与NO3-(H 等。
(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方程式判断注意守恒关系;注意量的关系;注意特殊反应;注意隐蔽性及有关的电极反应。
(4)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微粒浓度比较注意三种守恒关系;注意pH、浓度等综合因素;注意守恒关系的整合使用;注意pH计算中的体积关系;注意水解与电离程度的强弱关系。
(5)氧化还原反应:注意弄清基本关系和基本概念;注意电子、电荷、元素三守恒综合使用,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氧化还原原理与电化学的密切关系及应用。
(6)实验:注意实验,关注除杂/提纯,洗涤等实验细节,注意书本实验装置图。
此外,元素周期表的位构性、阿伏伽德罗常数、反应热及盖斯定律、电池反应、有机小题、sTsE等也值得关注。 2、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有借鉴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各省的高考方案不尽相同,但高考命题都是在考试大纲的统领下进行的,都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因此,研究其他实验区的高考试题,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新课程高考命题的精神,把握新高考的命题趋势。分析和研究新课改地区试题,有助于明确新课程背景下的命题特点,加以针对性强的训练。
三、科学训练。强调规范
1、创新教研方式 教研活动:布置任务 交流 反思 总结——统一认识。备课活动形式:定主题、定内容、有材料,可以“说上课”——复习设计,也可以说试题。或说复习方法、说复习策略等。通过教研活动,进一步明确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知识状况。薄弱依旧:化学平衡,有机化学,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化学实验,读图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薄弱更甚: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程度;薄弱新增:焓变,自发,光谱,溶度积,原子轨道,氢键,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等。 2、科学安排复习进度 第一轮复习:08年9月~09年3月,做到整合教材,深度回归,重在理解;
第二轮复习:09年3月~4月底,做到突出专题,综合跟上;
第三轮复习;2009年5月1日以后,做到全真模拟,关注诊断。 3、重视基础知识的梳理,重建学科知识体系 新课程模块强调探究活动主线和生产应用主线,淡化了周期表体系和元素族的概念,与往屑学生相比,新高三的学生在知识的结构化方面明显存在着缺陷。而知识体系结构的不良必然会造成知识的贮存、保持和提取的困难,也不利于知识的迁移应用。因此,第一轮复习要高度重视知识体系的重建工作,要采用多样化的组织策略,促进学生知识的结构化,要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核心,展开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体现元素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 4、用好教材和教辅资料,把握复习教学的主动权 传统的复习教学,习惯于“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强调复习要紧扣教材,教材中有的知识点,一个都不能遗漏。新课程把教材定位为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的教学资料,但不是唯一资料。教材中的有些知识只是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供的资料帮助,不列入考试范围。因此,在复习的时候,要避免唯教材论。要正确的使用教材,教辅资料更是如此。南于教辅资料编写的滞后性,市面上很多冠以新课程名称的复习资料实质上是旧课程资料。很多以前“经典”的试题、甚至高考试题对于新课程来说。可能成了超纲题、难题、偏题。因此,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复习教学的主动权,不能被复习资料牵着鼻子走。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有的资料进行改造,该删除的删除,该改编的改编。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必须做到:选题要精、批改要实、统计要细、反馈要快、答案要配。同时科学安排辅导,创新提升方式:抓临界学生、注重课堂效益、重视学生思想状态等非智力因素。
四、构建务实高效课堂
1、科学安排课堂结构,精心安排复习内容
如: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核心的复习,要注意构建氧化还原态知识网络,构建化学方程式知识网络,对该反应实质的探究——为什么能发生?在何条件下发生?该反应的意义和价值——概念的建立和深化、理论的证明或发展、自然现象的解释与认识、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该反应在实验室实现的装置、试剂、操作、现象。
2、培养会思考、有问题意识的学生
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难题不是练出来的,是悟出来的,多练不等于多见,同样多见也不等于熟练。对常规性题目,应通过学生的训练,达到准、快、规范,形成方法技能。而对于新颖性题目,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复习备考中要去研究、思考新颖性题目的发展方向和设计形式,然后,引领学生去探索、思考、总结,有没有一个与你现在的问题有关,且早已解决的问题?你能利用它的结果和方法吗?你能不能联想到一个更普遍的问题?一个更特殊的问题?同一类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质量决定思维容量,思维容量决定课堂容量,课堂容量决定应试质量。’ 总之,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现行的高考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将努力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尽力遵照现行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因为学生、教师、时空各方条件环境不同,复习工作没有一套适应各类学校,适应每位老师而又省时、省力的操作方法。复习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务本求实,符合新课程高考的要求,有效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厅高考考试说明编写组,2009年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S],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