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已经变成新媒体时代一个十分重要的沟通工具,它以其独有的便捷性和社交性,一出现就得到大学生的热捧,给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工作学习、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积极方面的影响。但是,同样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本文在充分研究微信的涵义及其特点之上探究微信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影响。
【关键词】微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40-01
一、积极影响
1.微信扩展了师生交流的平台
微信突破传统教学课堂的限制,为老师和学生构建了一个课堂以外供师生自由沟通交流的平台。为了将课堂充分延伸至课外,导员可以创建班级的微信群。首先,突破在与形式上,推翻一排一列的传统班级作为构建方式,根据学生的智商、情商为主,考试成绩为辅,均衡地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组内的同学都要担任不同的职责。然后根据安排的分组,分别建立小组、班级的微信群,让学生自主学习扩展至课外、假期。放假期间班长作为学习小组的总负责人,在假期里的每一天,班长在早上的固定时间在微信群里点到。接着,老师留作业和学习的相关计划,每隔一段时间,小组内成员互相汇报情况,提出各自的疑问,供大家讨论。大家讨论解决不了的难题发送到班级群中,让老师及时解答。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学生能更充满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
2.微信创新了大学生的管理模式
大学的班级是以不同专业来划分,和中学不同。相比较于中学的管理,大学的管理较为自由和松散,更倾向于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同时,大学上课不会固定教室,由于学生选课各自不同,班级几乎缺少集体的活动。那么,依靠微信来搭建一个管理大学班级的新平台,提高大学班级管理时效性,突破一般班级管理受到时空的局限。目前,各高校在新生开学的时候,普遍班长会选择建立本班的微信群,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微信来管理班级提供了动力系统。辅导员可以通过查看学生发布的朋友圈来了解各个学生,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
3.微信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微信依托智能手持终端工具,使我们的阅读不受时空约束,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不再限制于纸质书籍的全新阅读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们通过借助微信,组建阅读群。自开学起,辅导员每段时间在微信群内推荐一些优秀文章,并在规定时间让学生以各种方式发表读后感,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阅读兴趣,理论灌输不再是阅读的唯一形式,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空间,加上老师恰当的引导,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彼此共同进步,相互监督的一种形式。微信的这些变化必定会影响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全新的阅读方式必定会慢慢地影响大学生三观的形成。
二、消极影响
1.微信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一直都是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一直在传统教学课堂模式占据组织者的主导地位。随着微信逐渐走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與传统教学课堂比较,老师和学生同样可以平等地传播信息,这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就有了毋庸置疑的挑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以前作为主导者的角色逐渐被淡化下来,和学生一样可以在微信中自由发表观点,如果他们所传播的信息没有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同时他们还不能够说服大学生,那么受教育者的自我性便会渐渐影响教育者一直以来的主导地位。
2.微信增加了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以往的教育,主要的来源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这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通过一轮轮筛选而保留下来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随着微信传播信息力的强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难以控制微信中各种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的信息。传播的信息具有跨时空的开放性,传递的内容虽然多彩但是鱼龙混杂,微信的广泛使用让信息传播发生了从内而外的改变。这些质的改变使得各大高校渐渐变成不同意识形态、政治观点相互碰撞的阵地,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增加了引导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的教育难度。
3.微信淡化了大学生现实的人际交往
当代大学生在迎接微信带来的好处同时,微信的使用也带来了很大的坏处。微信这一沟通方式到底是虚拟的而非现实的,通过微信传播的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均是有限度的,部分信息甚至是对现实生活歪曲的反映。大学生如此沉迷于微信的使用,必然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如果长久以往习惯了虚拟的微信交往方式,就可能会忽略掉现实的人际关系,从而与现实生活产生严重的脱节。在虚拟社交网络中,大学将现实人际关系步步转移,会逐渐淡化对真理的研究,甚至部分大学生忽视客观真理,愿意去相信虚拟网络,严重的会造成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疏远,不利于沟通情感,导致他们与现实生活轨道严重脱节。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谌俊.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东方教育,2015,(01).
[4]王伟彪.微信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求知导刊,2015,(13).
[5]裘永晓.自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影响和对策[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6]徐海波.高校思政教育中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探讨[J].延边党校学报,2014,(06).
[7]佟艳婷.微信圈成师生“学习圈”[N].深圳晚报, 2014-03-25.
[8]常明.高校班主任微信管理模式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1).
【关键词】微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40-01
一、积极影响
1.微信扩展了师生交流的平台
微信突破传统教学课堂的限制,为老师和学生构建了一个课堂以外供师生自由沟通交流的平台。为了将课堂充分延伸至课外,导员可以创建班级的微信群。首先,突破在与形式上,推翻一排一列的传统班级作为构建方式,根据学生的智商、情商为主,考试成绩为辅,均衡地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组内的同学都要担任不同的职责。然后根据安排的分组,分别建立小组、班级的微信群,让学生自主学习扩展至课外、假期。放假期间班长作为学习小组的总负责人,在假期里的每一天,班长在早上的固定时间在微信群里点到。接着,老师留作业和学习的相关计划,每隔一段时间,小组内成员互相汇报情况,提出各自的疑问,供大家讨论。大家讨论解决不了的难题发送到班级群中,让老师及时解答。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学生能更充满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
2.微信创新了大学生的管理模式
大学的班级是以不同专业来划分,和中学不同。相比较于中学的管理,大学的管理较为自由和松散,更倾向于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同时,大学上课不会固定教室,由于学生选课各自不同,班级几乎缺少集体的活动。那么,依靠微信来搭建一个管理大学班级的新平台,提高大学班级管理时效性,突破一般班级管理受到时空的局限。目前,各高校在新生开学的时候,普遍班长会选择建立本班的微信群,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微信来管理班级提供了动力系统。辅导员可以通过查看学生发布的朋友圈来了解各个学生,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
3.微信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微信依托智能手持终端工具,使我们的阅读不受时空约束,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不再限制于纸质书籍的全新阅读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们通过借助微信,组建阅读群。自开学起,辅导员每段时间在微信群内推荐一些优秀文章,并在规定时间让学生以各种方式发表读后感,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阅读兴趣,理论灌输不再是阅读的唯一形式,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空间,加上老师恰当的引导,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彼此共同进步,相互监督的一种形式。微信的这些变化必定会影响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全新的阅读方式必定会慢慢地影响大学生三观的形成。
二、消极影响
1.微信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一直都是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一直在传统教学课堂模式占据组织者的主导地位。随着微信逐渐走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與传统教学课堂比较,老师和学生同样可以平等地传播信息,这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就有了毋庸置疑的挑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以前作为主导者的角色逐渐被淡化下来,和学生一样可以在微信中自由发表观点,如果他们所传播的信息没有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同时他们还不能够说服大学生,那么受教育者的自我性便会渐渐影响教育者一直以来的主导地位。
2.微信增加了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以往的教育,主要的来源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这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通过一轮轮筛选而保留下来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随着微信传播信息力的强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难以控制微信中各种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的信息。传播的信息具有跨时空的开放性,传递的内容虽然多彩但是鱼龙混杂,微信的广泛使用让信息传播发生了从内而外的改变。这些质的改变使得各大高校渐渐变成不同意识形态、政治观点相互碰撞的阵地,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增加了引导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的教育难度。
3.微信淡化了大学生现实的人际交往
当代大学生在迎接微信带来的好处同时,微信的使用也带来了很大的坏处。微信这一沟通方式到底是虚拟的而非现实的,通过微信传播的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均是有限度的,部分信息甚至是对现实生活歪曲的反映。大学生如此沉迷于微信的使用,必然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如果长久以往习惯了虚拟的微信交往方式,就可能会忽略掉现实的人际关系,从而与现实生活产生严重的脱节。在虚拟社交网络中,大学将现实人际关系步步转移,会逐渐淡化对真理的研究,甚至部分大学生忽视客观真理,愿意去相信虚拟网络,严重的会造成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疏远,不利于沟通情感,导致他们与现实生活轨道严重脱节。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谌俊.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东方教育,2015,(01).
[4]王伟彪.微信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求知导刊,2015,(13).
[5]裘永晓.自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影响和对策[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6]徐海波.高校思政教育中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探讨[J].延边党校学报,2014,(06).
[7]佟艳婷.微信圈成师生“学习圈”[N].深圳晚报, 2014-03-25.
[8]常明.高校班主任微信管理模式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