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类型与慢性肾病中医证候及临床检验指标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t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病临床检验指标及中医证候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慢性肾病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依据体质类型,分析与临床检验指标及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本组100例中,最常见的为气虚体质、阳虚体质、平和体质。不同体质类型,检验指标存有差异。结论:体质类型与慢性肾病中医证候及检验指标有密切相关性,综合考虑,针对性治疗,可改善临床疗效。
  【关键词】体质类型;慢性肾病;中医证候;临床检验;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29-01
  中医因其“因人制宜”、“治病求本”等观点,在慢性肾病治疗中优势显著,患者体质是病理生理基础,为中医治疗的依据和治病之本,分析临床检验指标和慢性肾病中医证候,对非气虚体质和气虚体质情况进行观察,对中医相关治疗数据进行记录,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就上述内容展开探讨,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择慢性肾病患者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17-61岁,平均(37.6±12.5)岁。体质量40-100kg,平均(64.1±13.5)kg;身高155-190cm,平均(165.3±7.6)cm;病程1-20个月,平均(6.1±4.2)月。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
  1.2 方法 本次依据原发性肾小球分型及诊治标准,分析患者发病之本和体质,并做出判断,标准和积分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2009年制定)。将人的体质按9个类型划分,采用问卷发放方式,对患者体质进行调查。问题均来自《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附录),按5级评分单项问题,计算转化分及原始分,依标准对体质类型判定。计算方式:各条目分值相加,为原始分值。后对转化分数进行计算,即[(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 ×100公式,可依据数据评估患者体质。中医证候辨证标准参考《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分型试行方案》评定。
  1.3 评估标准 平和体质:是:转化分≥60分,其它体质转化分在30分以下;基本是:转化分≥60分,共它转化分均在40分以下;否:上述条件未满足者。偏颇体质:是:转分分≥40分;倾向是:转化分30-39分;否:转化分<30分。
  2 结果
  本组100例中,气虚体质27例,占27%;阳虚体质25例,占25%;平和体质22例,占22%;气郁质8例,占8%;温热质6例,占6%;痰热质5例,占5%;阴虚质5例,占5%;特禀质和瘀血质各1例,均占1%。不同体质类,检验指标存有差异,以平和质和气虚质为例,前者肌酐(70.2±19.1)C/μmol·L-1,尿素氮(4.6±1.3)C/mmol·L-1,尿素(350.1±84.9)C/μmol·L-1,白蛋白(34.6±6.9)C/g·L-1。后者为肌酐(75.7±19.6)C/μmol·L-1,尿素氮(5.2±1.4)C/mmol·L-1,尿素(331.9±113.2)C/μmol·L-1,白蛋白(39.3±8.1)C/g·L-1。
  3 讨论
  在选取病例中,因体质不同,中医选取的治疗方案也存有差异。不同的体质,有先天遗传和后天因素共同所致,体质以生理功能、心理结构、形态结构等方面具相容性为主要表现,并非绝对[2]。个体不同,体质不同的人群所患或易感染疾病有一定差异存在,而在不同人群慢性肾病诊治时,有一定差异存在。依据患者体质,可对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案进行选择,才可获得理想预防。本次以气虚体质、阳虚体质、平和体质最为多见,前两位为虚体质,为原发笥慢性肾小球疾病病机和发病根本[3-4]。但虚包括气虚和阳虚,阴虚比例居较低水平,而在实性体质中,与其它体质比较,气郁体质比例较多。故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与体质有密切相关性,正常身体水液代谢,在气运行不畅时出现异常,郁结而发病。中医证候不同,临床检验指标也存有差异,故依据患者体质对治疗方案进行制定,参考临床检验指标,可获得理想预后。
  综上,体质类型与慢性肾病中医证候及检验指标有密切相关性,综合考虑,针对性治疗,可改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琦.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47.
  [2]万延信,赵著华,姜敏,等.IgA肾病免疫病理与中医辨证关系研究[J].中医研究,2010,23(12):30-33.
  [3]禹长杰.中医辨证治疗IgA肾病的研究概况[J].吉林中医药,2008,28(1):68-70.
  [4]罗月中,温利辉,于青.多元分析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706-170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信必可联合哮喘宁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应用抽签法将80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0例,行单纯信必可治疗;观察组40例,行哮喘宁联合信必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FEV1(3.2±0.4)L,PEF(418±57)L/min,总有效率95.0%;对照组FEV1(2.7±0.5)L,PEF(386±48)L/min,总有效率77.5%;观察组各项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到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4例,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45例,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3.6%,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37-02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宫颈癌的发生与宫颈糜烂的存在关系密切,宫颈糜烂2.5%发展为宫颈癌[1],所以有效治疗宫颈糜烂对预防宫颈癌有重大意义,我院应用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宫颈糜烂21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16例宫颈糜烂患者为2013年1月至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对14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其次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异常,子宫内膜炎,剖宫产术的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出血。采取保守治疗治愈122例,经保守治疗出血无法控制而行子宫切除18例。结论:明确产后出血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对救治产后出血及降低孕产妇死亡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各种临床检验方法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确诊的临床价值,分析总结。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于2009年11月至2013年12月之间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患者66例,分析其入院后进行的临床检验,总结整理不同临床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及准确性。结果:本次研究中发现ELISA法检测中,感染的患儿中阳性检出率60.61%,而实验室检查中可见明显的CRP和白细胞的升高,冷凝集试验阳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和常规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心理应激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均以及H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临床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消化内科治疗的86例恶心呕吐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症状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导致恶心呕吐的病因呈多样性,常见的有颅内占位、功能性消化不良、糖尿病酸中毒、妊娠呕吐、胃癌腔外肿物压、胆结石、粪石梗阻等,各种疾病均具有显著特点,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不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了解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 对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临床路径患者变异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路径变异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 有6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率达62%,15例患者因各种原因退出临床路径,变异路径退出率为15%。结论 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控制患者因素与医生因素,保证医院临床路径变异管理工作的正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对晚期直肠癌的放疗、化疗综合治疗的效果的分析,探讨晚期直肠癌较合理的治疗方案 方法 对我院30例晚期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放疗,化疗综合治疗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17例骶尾、会阴区疼痛,消失或基本缓解率为94.1%,肛门坠痛、排液10例,消失或基本缓解率为90%,便血3例,消失或基本缓解率为66.7%;部分患者有轻度直肠刺激症和白细胞下降的现象,但对病人都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完成治疗计划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的5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25mg/d,研究组12.5mg/d,疗程均为三个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