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纪含煤岩系作为分析对比,对含煤岩系沉积环境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重点探讨了基准面旋回划分与本区域煤层分布之间对应关系,望引起重视。
[关键词]含煤岩系 沉积环境 基准面 旋回划分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5-64-1
煤层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生物化学沉积产物,其产生机制比较复杂,根据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形成特点也具有复杂多样的特征。
在对含煤岩系进行层序划分的过程当中,煤层自身的沉积特性研究是非常重要与关键的。已有的研究中多认为,海平面的变化与聚煤作用之间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而对于陆相聚煤盆底层序而言,主要的影响因素则涉及到构造运动,沉积物供应,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
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纪含煤岩系从成煤环境上来说具有陆相盆地的特征,不同学者对本区域内沉积环境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
本文则尝试通过对含煤岩系沉积环境特征的分析,探讨煤层在基准面旋回划分中的作用,以为地层对比以及岩性油气藏识别奠定基础。
1沉积环境分析
首先,从西山窑组层位的角度上来说,上部区域内的煤层厚度较薄,煤层不稳定,共生岩相主要表现为泥岩结构-煤-泥岩结构,聚煤环境为湖进型三角洲平原分流间弯沼泽;下部区域内的煤层厚度较厚,煤层整体结构比较稳定,共生岩相的主要表现为泥岩结构-煤层-泥层-砂岩结构,分析认为本区的聚煤环境主要表现为湖退型三角洲泛滥平原沼泽。
其次,从八道湾组层位的角度上来说,上部区域内的煤层厚度较厚,煤层稳定程度较高,共生岩相主要表现为砂砾岩结构-煤层-砂岩结构,分析认为本区域内的聚煤环境表现为湖退型三角洲平原分流间弯沼泽;而对于中下部区域而言,本区域内的煤层厚度较厚,煤层稳定程度较高,共生岩相主要表现为泥岩结构-煤层-砂砾岩结构,聚煤环境多为湖滨沼泽;下部区域而言,煤层厚度较低,结构形态不够稳定,共生岩相表现为砂砾岩结构-煤层-砂砾岩结构,聚煤环境则以辫状河河道间为主。
2基准面旋回划分分析
在地层划分以及地层对比等多个研究领域当中,煤层作为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生物化学沉积标志物,得到了各方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在以往针对岩性地层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测井环境还是钻井环境下,其剖面结构当中煤层所具有的岩性特征往往有着较高的识别度,因此多将其视作是本区域内的标志层。
随着层序地层学的快速发展。煤层较强的反射性波组特征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证实其在地震结构剖面上表现出了较好的可识别性以及连续性,因此是区域内比较容易进行跟踪与对比的标志物,工作人员可以在构建等时地层格架的时候,将区域性煤层作为等时面,为层序地层的对比奠定基础。
已有的研究资料中认为:对于在基准面向上抬升过程当中所形成的煤层底界而言,其基本类似于海泛面。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对于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二叠纪煤层、石炭煤层而言,其多与下伏根土岩或古土壤之间为沉积间断面,同时,煤层自身可以视作是在基底暴露后的海侵事件沉积标志物,因此,湖侵期内的煤层底部同样可以被视作是等时面加以分析。
尽管对于陆相含煤盆地而言,对煤岩形成有控制性影响的因素各不相同,且煤层底板并非全部表现为古土壤层,但陆相湖盆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湖水扩张/收缩,可容空间变化,以及基准面周期性升降等因素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在以上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陆相地层从成瘾上来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时空演化存在一定的内在规律。
以上分析结果提示:在构建等时地层格架的时候,可以利用湖泛面、沉积作用转换面、以及不整合面等界面(以上界面均具有时间意义的特征),作为依据应用于层序地层的研究工作当中,煤层则是当中等时面性能最佳的研究对象之一。
对于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纪区域而言,上部煤层的形成原因主要与可容空间的增大以及盆底基地的沉降因素相关。聚煤事件中均经过了进积充填以及退积掩埋的过程。相对于海侵式成煤机理而言,湖退期成煤机理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在井下煤层底部,不易分辨出可以直接暴露煤层产生原因的古土壤层,但对于煤层上部区域而言,湖侵期的泥岩分布则比较成熟与稳定,意味着这一区域内的煤层相序产生了突变,在这一过程当中所形成的沉积间断面则可以作为层序界面展开进一步分析。本区域内,从地质剖面的角度上来说,煤层上部区域均存在一定的上超现象,中下部区域内层则处于加积→退积转换面附近,是受到了水体变化因素的影响,有初始湖泛面的性质,在对其进行中短期旋回划分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视为升降旋回转换面。但对于下部煤层而言,由于其并非事件沉积产物,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区域上没有明显的等时性特征,故而在对基准面进行旋回划分时以上煤层不能够作为层序界面使用,这一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3结束语
本文对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纪区域的含煤岩系沉积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本地区的聚煤环境主要是湖侵期滨湖沼泽以及湖退型三角洲地区,受到侏罗纪盆底构造沉降差异性因素的影响,导致本地区煤层的层序结构以及聚煤作用的发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可容空间变化因素以及基准面变化因素的影响。本区域上部煤层可以视作是沉积作用下的转换面,可直用于与时间地层的对比,中下部区域煤层则有初始湖泛面的特点,有层序界面的价值。未来工作中可以通过对本区域进行基准面旋回划分与对比的方式,为这一区域内的岩性油气藏识别以及精细油藏描述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含煤岩系 沉积环境 基准面 旋回划分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5-64-1
煤层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生物化学沉积产物,其产生机制比较复杂,根据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形成特点也具有复杂多样的特征。
在对含煤岩系进行层序划分的过程当中,煤层自身的沉积特性研究是非常重要与关键的。已有的研究中多认为,海平面的变化与聚煤作用之间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而对于陆相聚煤盆底层序而言,主要的影响因素则涉及到构造运动,沉积物供应,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
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纪含煤岩系从成煤环境上来说具有陆相盆地的特征,不同学者对本区域内沉积环境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
本文则尝试通过对含煤岩系沉积环境特征的分析,探讨煤层在基准面旋回划分中的作用,以为地层对比以及岩性油气藏识别奠定基础。
1沉积环境分析
首先,从西山窑组层位的角度上来说,上部区域内的煤层厚度较薄,煤层不稳定,共生岩相主要表现为泥岩结构-煤-泥岩结构,聚煤环境为湖进型三角洲平原分流间弯沼泽;下部区域内的煤层厚度较厚,煤层整体结构比较稳定,共生岩相的主要表现为泥岩结构-煤层-泥层-砂岩结构,分析认为本区的聚煤环境主要表现为湖退型三角洲泛滥平原沼泽。
其次,从八道湾组层位的角度上来说,上部区域内的煤层厚度较厚,煤层稳定程度较高,共生岩相主要表现为砂砾岩结构-煤层-砂岩结构,分析认为本区域内的聚煤环境表现为湖退型三角洲平原分流间弯沼泽;而对于中下部区域而言,本区域内的煤层厚度较厚,煤层稳定程度较高,共生岩相主要表现为泥岩结构-煤层-砂砾岩结构,聚煤环境多为湖滨沼泽;下部区域而言,煤层厚度较低,结构形态不够稳定,共生岩相表现为砂砾岩结构-煤层-砂砾岩结构,聚煤环境则以辫状河河道间为主。
2基准面旋回划分分析
在地层划分以及地层对比等多个研究领域当中,煤层作为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生物化学沉积标志物,得到了各方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在以往针对岩性地层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测井环境还是钻井环境下,其剖面结构当中煤层所具有的岩性特征往往有着较高的识别度,因此多将其视作是本区域内的标志层。
随着层序地层学的快速发展。煤层较强的反射性波组特征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证实其在地震结构剖面上表现出了较好的可识别性以及连续性,因此是区域内比较容易进行跟踪与对比的标志物,工作人员可以在构建等时地层格架的时候,将区域性煤层作为等时面,为层序地层的对比奠定基础。
已有的研究资料中认为:对于在基准面向上抬升过程当中所形成的煤层底界而言,其基本类似于海泛面。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对于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二叠纪煤层、石炭煤层而言,其多与下伏根土岩或古土壤之间为沉积间断面,同时,煤层自身可以视作是在基底暴露后的海侵事件沉积标志物,因此,湖侵期内的煤层底部同样可以被视作是等时面加以分析。
尽管对于陆相含煤盆地而言,对煤岩形成有控制性影响的因素各不相同,且煤层底板并非全部表现为古土壤层,但陆相湖盆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湖水扩张/收缩,可容空间变化,以及基准面周期性升降等因素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在以上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陆相地层从成瘾上来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时空演化存在一定的内在规律。
以上分析结果提示:在构建等时地层格架的时候,可以利用湖泛面、沉积作用转换面、以及不整合面等界面(以上界面均具有时间意义的特征),作为依据应用于层序地层的研究工作当中,煤层则是当中等时面性能最佳的研究对象之一。
对于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纪区域而言,上部煤层的形成原因主要与可容空间的增大以及盆底基地的沉降因素相关。聚煤事件中均经过了进积充填以及退积掩埋的过程。相对于海侵式成煤机理而言,湖退期成煤机理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在井下煤层底部,不易分辨出可以直接暴露煤层产生原因的古土壤层,但对于煤层上部区域而言,湖侵期的泥岩分布则比较成熟与稳定,意味着这一区域内的煤层相序产生了突变,在这一过程当中所形成的沉积间断面则可以作为层序界面展开进一步分析。本区域内,从地质剖面的角度上来说,煤层上部区域均存在一定的上超现象,中下部区域内层则处于加积→退积转换面附近,是受到了水体变化因素的影响,有初始湖泛面的性质,在对其进行中短期旋回划分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视为升降旋回转换面。但对于下部煤层而言,由于其并非事件沉积产物,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区域上没有明显的等时性特征,故而在对基准面进行旋回划分时以上煤层不能够作为层序界面使用,这一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3结束语
本文对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纪区域的含煤岩系沉积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本地区的聚煤环境主要是湖侵期滨湖沼泽以及湖退型三角洲地区,受到侏罗纪盆底构造沉降差异性因素的影响,导致本地区煤层的层序结构以及聚煤作用的发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可容空间变化因素以及基准面变化因素的影响。本区域上部煤层可以视作是沉积作用下的转换面,可直用于与时间地层的对比,中下部区域煤层则有初始湖泛面的特点,有层序界面的价值。未来工作中可以通过对本区域进行基准面旋回划分与对比的方式,为这一区域内的岩性油气藏识别以及精细油藏描述工作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