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提升教师素质的目标,探讨了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了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对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时代接班人,推动现代社会又好又快地全面发展,真正提升广大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教师素质;教师培训;教学
一、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师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方式方法上实现了稳步创新,例如采用网络化远程培训管理模式,开展校本培训、一体化管理以及送培下乡等活动。然而各类培训仍旧出现了从上到下地设置课程、欠缺个性化内容的问题。社会上组织开办的各类别、各级别的教师培训较多,然而针对他们专业专长开展的有效教育却十分有限。由国家至地方,对教师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持续提升,然而在培训目标、对象、设计课程上却欠缺良好的衔接,因此较易引发内容重复、目标不清晰、对象混乱等问题。
较多区域培训课程虽然包含了新理念或新专题,然而该类课程较难应对教育一线基础问题。对于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讲,则是被动地在学习,他们真正所需的东西并不多,可辅助实践教学进一步完善与改进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更有甚者,为完成上级单位的指标,而通过大班集中上课的方式,无从保证教师培训质量,实际上造成了有限资源的不良浪费。
二、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
(1)创建区域化学科研究实训基地。
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学质量的加强势必要以提升教学人员学科教学水平为本,为此应立足学科教学的分析与诊断,以区域为单位创建学科研究实训基地。在区域之中选择教学质量过硬、师资团队素质水平高的学校作为实训中心,定期组织同类学科教师在基地之中进行专题培训学习、专项研究,开展学科沙龙以及观摩学习活动,真正提升他们的实践教学水平。
(2)有效统筹,设立培训衔接制度。
各个教育主管单位应清晰培训对象具体的工作目标,同时在设置课程过程中应凸显一定的层次性。再者应颁布有关指导性内容的文件,清晰省级、地市级以及县级骨干教师教育培训的工作目标、具体的课程要求。只有如此方能真正使教学名师持续不断地健康成长,真正提升整体素质水平,并可推动各层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3)把握个性需要,引入自主参与的教师培训管理模式。教师培训工作中,各个单位应更新以往工作模式,使广大教师由被动的培训对象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培训的主体。当前,教师最为需要的便是怎样将新型教学理念有效地应用到实践教学工作之中。由于各个学科的要求并不相同,即便相同学科也会由于教师不同,而体现不一样的素质水平,呈现不同需要。该类差异需要恰恰是教师真心想了解并掌握学习的内容。为此各个培训机构部门应在细致调研分析的同时,在各个学期有目标地安排组织一些可辅助教师应对学科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专项培训。先期可由教师主动发布,并依据培训专题主动报名。该类教师培训模式会受到更多人员的欢迎,这是由于教师学习的心理动机一经激活,便会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4)进行学分管理,创建培训登记管理机制。提升教师素质、凸显培训教育实效性的根本因素在于灵活性。具体体现在为教师开创主动选择、行使权利的平台。为此可实施学分管理制度,各级主管单位应了解各个教师每一年度学习的学分,培训单位依照年度订立培训计划,并制订各项培训项目的学分。而教师则可依照自己的现实状况以及学分标准自行选择参与什么样的培训,各个学校可在年终为教师参与培训学习取得的学分做统一登记与上报工作。
另外,各个教育主管单位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广大教师人才进行培养发展的主体责任意识,特别是校长应形成教师第一的工作理念。教师能否实现良好的专业发展不仅在于自身的主动意识强弱,还在于学校是否为教师开创了浓厚的发展氛围。为此,教育主管单位只有将教师发展视为考核评价校长的一项重要标准,方能激发他们发展教师的主动积极性,以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作为一项要务,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组织多元化的教研活动,进而真正为教师的健康发展开创更为有利的环境。
总之,为提升教师素质水平,我们只有重视教师培训,针对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能激发教师核心潜能价值,推动教育事业的稳步前行与全面升华。
参考文献:
张泰琦新疆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教师培训问题分析和政策研究石河子:石河子大学, 2008.
王天珍更新培训观念,转变培训模式——让参与式培训走进省级教师培训课堂贵州教育,2012(14).
关键词:教师素质;教师培训;教学
一、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师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方式方法上实现了稳步创新,例如采用网络化远程培训管理模式,开展校本培训、一体化管理以及送培下乡等活动。然而各类培训仍旧出现了从上到下地设置课程、欠缺个性化内容的问题。社会上组织开办的各类别、各级别的教师培训较多,然而针对他们专业专长开展的有效教育却十分有限。由国家至地方,对教师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持续提升,然而在培训目标、对象、设计课程上却欠缺良好的衔接,因此较易引发内容重复、目标不清晰、对象混乱等问题。
较多区域培训课程虽然包含了新理念或新专题,然而该类课程较难应对教育一线基础问题。对于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讲,则是被动地在学习,他们真正所需的东西并不多,可辅助实践教学进一步完善与改进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更有甚者,为完成上级单位的指标,而通过大班集中上课的方式,无从保证教师培训质量,实际上造成了有限资源的不良浪费。
二、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
(1)创建区域化学科研究实训基地。
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学质量的加强势必要以提升教学人员学科教学水平为本,为此应立足学科教学的分析与诊断,以区域为单位创建学科研究实训基地。在区域之中选择教学质量过硬、师资团队素质水平高的学校作为实训中心,定期组织同类学科教师在基地之中进行专题培训学习、专项研究,开展学科沙龙以及观摩学习活动,真正提升他们的实践教学水平。
(2)有效统筹,设立培训衔接制度。
各个教育主管单位应清晰培训对象具体的工作目标,同时在设置课程过程中应凸显一定的层次性。再者应颁布有关指导性内容的文件,清晰省级、地市级以及县级骨干教师教育培训的工作目标、具体的课程要求。只有如此方能真正使教学名师持续不断地健康成长,真正提升整体素质水平,并可推动各层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3)把握个性需要,引入自主参与的教师培训管理模式。教师培训工作中,各个单位应更新以往工作模式,使广大教师由被动的培训对象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培训的主体。当前,教师最为需要的便是怎样将新型教学理念有效地应用到实践教学工作之中。由于各个学科的要求并不相同,即便相同学科也会由于教师不同,而体现不一样的素质水平,呈现不同需要。该类差异需要恰恰是教师真心想了解并掌握学习的内容。为此各个培训机构部门应在细致调研分析的同时,在各个学期有目标地安排组织一些可辅助教师应对学科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专项培训。先期可由教师主动发布,并依据培训专题主动报名。该类教师培训模式会受到更多人员的欢迎,这是由于教师学习的心理动机一经激活,便会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4)进行学分管理,创建培训登记管理机制。提升教师素质、凸显培训教育实效性的根本因素在于灵活性。具体体现在为教师开创主动选择、行使权利的平台。为此可实施学分管理制度,各级主管单位应了解各个教师每一年度学习的学分,培训单位依照年度订立培训计划,并制订各项培训项目的学分。而教师则可依照自己的现实状况以及学分标准自行选择参与什么样的培训,各个学校可在年终为教师参与培训学习取得的学分做统一登记与上报工作。
另外,各个教育主管单位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广大教师人才进行培养发展的主体责任意识,特别是校长应形成教师第一的工作理念。教师能否实现良好的专业发展不仅在于自身的主动意识强弱,还在于学校是否为教师开创了浓厚的发展氛围。为此,教育主管单位只有将教师发展视为考核评价校长的一项重要标准,方能激发他们发展教师的主动积极性,以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作为一项要务,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组织多元化的教研活动,进而真正为教师的健康发展开创更为有利的环境。
总之,为提升教师素质水平,我们只有重视教师培训,针对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能激发教师核心潜能价值,推动教育事业的稳步前行与全面升华。
参考文献:
张泰琦新疆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教师培训问题分析和政策研究石河子:石河子大学, 2008.
王天珍更新培训观念,转变培训模式——让参与式培训走进省级教师培训课堂贵州教育,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