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第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使用高中数学新教材。笔者就此略述几点,以供参考。
1 领会编写意图,科学使用教材
教材提供的只是一种表象性的教学素材。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的任务是设法用好教材,而不是如何教好教材。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事实上,教材的编写是第一次创造,但教材只是教学的媒介,教师不能墨守成规,不能把教学看做传授固化的知识,教师使用教材时应进行第二次创造,也就是有创意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摒弃过去那种“教学就是教教材”的旧观念,树立“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的新观念。
新教材删除了原教材部分知识点以及繁、难、杂、偏的计算和证明题,如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解法,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线段的定比分点,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三角方程和反三角函数等。广大教师必须遵循这一改革趋势,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宜的发展平台。对于已经删减的内容,教学中不要再捡回来。对于新增内容的处理,要淡化理论,注重知识应用,注意教材内容的延伸和发展,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增加对世界优秀文化和科技前沿发展动态的介绍。
新课标倡导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模式,注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标、新教材的精髓所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课程观表明,教材内容的重难点不一定就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认知基础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起点,学生的问题、困惑、思考、见解和兴趣等才是教学的重要生长点。
新教材的教学大体上可划分为3个阶段:必修课教学阶段,选修系列1、2教学阶段和总复习阶段。一般说来,前一阶段的教学是后一阶段教学的基础,前一阶段的知识会在后一阶段的教学中得到巩固、应用、拓展和加深。例如,函数的有关知识会在导数中得到应用;直线与圆的方程会在圆锥曲线方程中得到应用;立体几何初步的有关内容会在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中得到应用,而且所有判定定理和许多命题的证明,所有角度和距离的计算都会在后面采用新的方法得到处理。在总复习阶段又将对前两个阶段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就是在这种多次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切忌在必修课的教学中就按照总复习教学的要求一步到位。
2 重视课本例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和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近年的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而课本例题一般都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迁移性,它们或是渗透了某些数学方法,或体现了某些数学思想,或提供了某些重要结论,因此应充分认识例题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掌握其中的通性通法,并达到熟练程度;注意不同知识点的联系。例如课本中“数列”这一章有详细推导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但学生往往只注意记公式、用公式,而不重视推导过程的学习。事实上这两个典型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运用了“倒序相加法”和“错位相减法”两种不同的方法,为学生在数列求和的解题中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所以在复习时,要重视课本,尤其要重视重要概念、公式、法则的形成过程和例题的典型作用。
3 重视课本习题潜在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如何充分发挥教材中例题的教学价值是中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探究思考,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尤其是复习课教学,教师应重视课本中例题的再利用,恰当运用典型例题进行探索,促使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纵横沟通。实践表明,这样做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十分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但在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尤其青年教师忽视教材中例题的教学处理,教學中对例题的讲解照本宣科,不顾例题应有典型示范作用,不能让学生体会到例题中蕴含的解题思想和解题方法,对于习题的处理不屑一顾,认为例题太一般,自己找的题目比课本上的更好,多数情况下只把解法告诉学生,通常造成例题的教学讲不清、讲不透,学生遇到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只知做题不会思考,这样就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教师应进行例题再利用教学,在探究课本例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思考、释疑。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林南仓中学)
1 领会编写意图,科学使用教材
教材提供的只是一种表象性的教学素材。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的任务是设法用好教材,而不是如何教好教材。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事实上,教材的编写是第一次创造,但教材只是教学的媒介,教师不能墨守成规,不能把教学看做传授固化的知识,教师使用教材时应进行第二次创造,也就是有创意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摒弃过去那种“教学就是教教材”的旧观念,树立“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的新观念。
新教材删除了原教材部分知识点以及繁、难、杂、偏的计算和证明题,如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解法,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线段的定比分点,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三角方程和反三角函数等。广大教师必须遵循这一改革趋势,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宜的发展平台。对于已经删减的内容,教学中不要再捡回来。对于新增内容的处理,要淡化理论,注重知识应用,注意教材内容的延伸和发展,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增加对世界优秀文化和科技前沿发展动态的介绍。
新课标倡导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模式,注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标、新教材的精髓所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课程观表明,教材内容的重难点不一定就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认知基础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起点,学生的问题、困惑、思考、见解和兴趣等才是教学的重要生长点。
新教材的教学大体上可划分为3个阶段:必修课教学阶段,选修系列1、2教学阶段和总复习阶段。一般说来,前一阶段的教学是后一阶段教学的基础,前一阶段的知识会在后一阶段的教学中得到巩固、应用、拓展和加深。例如,函数的有关知识会在导数中得到应用;直线与圆的方程会在圆锥曲线方程中得到应用;立体几何初步的有关内容会在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中得到应用,而且所有判定定理和许多命题的证明,所有角度和距离的计算都会在后面采用新的方法得到处理。在总复习阶段又将对前两个阶段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就是在这种多次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切忌在必修课的教学中就按照总复习教学的要求一步到位。
2 重视课本例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和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近年的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而课本例题一般都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迁移性,它们或是渗透了某些数学方法,或体现了某些数学思想,或提供了某些重要结论,因此应充分认识例题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掌握其中的通性通法,并达到熟练程度;注意不同知识点的联系。例如课本中“数列”这一章有详细推导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但学生往往只注意记公式、用公式,而不重视推导过程的学习。事实上这两个典型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运用了“倒序相加法”和“错位相减法”两种不同的方法,为学生在数列求和的解题中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所以在复习时,要重视课本,尤其要重视重要概念、公式、法则的形成过程和例题的典型作用。
3 重视课本习题潜在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如何充分发挥教材中例题的教学价值是中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探究思考,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尤其是复习课教学,教师应重视课本中例题的再利用,恰当运用典型例题进行探索,促使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纵横沟通。实践表明,这样做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十分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但在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尤其青年教师忽视教材中例题的教学处理,教學中对例题的讲解照本宣科,不顾例题应有典型示范作用,不能让学生体会到例题中蕴含的解题思想和解题方法,对于习题的处理不屑一顾,认为例题太一般,自己找的题目比课本上的更好,多数情况下只把解法告诉学生,通常造成例题的教学讲不清、讲不透,学生遇到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只知做题不会思考,这样就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教师应进行例题再利用教学,在探究课本例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思考、释疑。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林南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