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初,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语言学家提出了普遍语法理论。语法理论认为普遍语法是人类所特有的语言知识体系,存在于正常人的大脑中,并对一切语言学习起作用,也就是母语习得在目标语学习中能够发挥正迁移的作用。母语习惯是最初从对母亲的话语不断模仿中形成的,由于普遍语法的存在,所以对母语语言规则和思维方式的模仿,也能促成目标语习惯的形成。也就是说找到汉语和英语中的相似点,就能利用母语正迁移的作用促进英语学习。另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错误分析”的观点是通过比较分析错误来源与两种语言的差异,差异越大,则错误越多。反之,如果相似点越多,错误则越少。那么,汉语和英语中的相似点就能刺激并强化学习者在学习英语中的反应,也就是利用了母语正迁移的作用促进英语学习。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收到的成效与外语教学的投入已不相适应,如何利用母语的迁移理论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是当前外语教学研究的方向。
  
  一、语言迁移理论
  
  所谓迁移,是指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能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如果影响是积极的,起促进作用的,就是正迁移;如果影响是消极的,起干扰作用的,就是负迁移。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一直是语言学界一个颇受争议的问题。母语迁移是指在二语习得中所表现出来的母语的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语言迁移”。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有好有坏,但人们注意更多的是母语知识的迁移对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甚至认为使用母语策略会导致负迁移。但大多数人认为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促进作用,如Corder和Krashen(Krashen,1982)把母语看成是一种学习策略,肯定了其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
  
  二、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研究工作致力于研究如何使外语的教学成效更大,使外语的学习更适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1.正向迁移(positivetransfer)
  正向迁移是指母语与目的语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第二语言学习,加深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例如,母语为汉语的人学习英语时,就很容易学会句子的语序。如He comes from Beijing,这句英语表达同样意义的汉语语序和英语语序相同,即他来自北京。然而,Ellis(1994)指出,第二语言习得的早期母语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因为这时学习者还未能构建一个发展规则。由于母语的促进作用不像母语干扰那样表现为明显的错误,所以Odlin认为,衡量母语的促进作用要看错误减少的数量和学习的进度。所以,研究母语的正向迁移对如何掌握第二语言的学习方法有非常大的意义。
  
  2.负向迁移(negafivetransfer)
  即母语干扰(interferenc),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某些形式和规律系统不同而被学习者误以为相同所致。母语干扰会导致错误出现,延长学习者犯错的时间,延缓其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的速度。在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往往会对同一术语有不同的理解。迁移是由先前习得的任何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共性和差别而引起的影响。语言的迁移是一种心理过程,在此过程中,第二语言学习者激发起母语知识去发展或使用其中介语。
  
  三、外语学习中最大限度地调动母语正迁移
  
  1.促进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是基础
  汉语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前苏联语言学家谢尔巴曾说过:“经验证明,可以从教学过程中除去母语,但却不能从学生的头脑中把母语除掉。”本族语的正迁移作用对于外语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那么,在教学当中如何促进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呢?
  (1)将汉语的翻译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由于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离开汉语的翻译,用直接法教学在实践中很难展开,所以汉语翻译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桥梁的作用。(2)用汉语比较语言现象,讲解英语的语法规则。在教学中用汉语跟英语进行语言的比较,用汉语讲解英语的语法规则,经过实践证明,在外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正迁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好办法。
  
  2.减少母语负迁移是关键
  吕叔湘在《中国人学英语》中指出: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们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对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等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体会,这样才能更有效、全面地学习英语。母语负迁移在很多方面作为学习外语的障碍,很多语言学家都在追求如何减少母语的负迁移,以提高外语学习的效果,在如何减少母语负迁移上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1)提高英语语言知识的技能训练水平。学生在实际使用语言中,只有经过亲身体验,才能做到正确地理解和表达,从而克服母语的干扰。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愉快的语言环境和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词汇、句法、语篇等不同的层面进行有效的训练,如听说、阅读、写作和翻译等,来巩固英语的影响。学习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越多,技能训练得越熟练,就越容易顺利地掌握目的语的信息和知识。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自发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实践,真正掌握应用语言的能力。
  (2)加强背诵。背诵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输入活动。通过背诵,可以增强语感,促进语言习得。加拿大语言学家Bialystok(1978)的第二语言学习理论模式将外语习得者的语言知识主要分为显性语言知识和隐性语言知识两种。显性语言知识指学习者意识层中的所有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隐性语言知识指那些内化了的语言知识,它们存在于学习者的潜意识层中,学习者不一定能清晰地表达出来,但能不假思索流利地使用语言。一个人的隐性语言知识越多,他熟练使用目的语的程度就越高。背诵输入由于加强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因而能将原本是显性的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的语言知识,学生的语感也因此而形成。在此基础上对其输出过程中的负迁移进行监控和修正,从而排除母语干扰,更好地用目的语交流,促进其语言习得。通过背诵,可以降低学生的情感焦虑。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二语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如动机、自信、焦虑等可影响习得所必需的输入。为此,教师应设法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尽量用熟悉的方法向学生提供可理解输入。我国学生十分熟悉背诵这种输入方法,因而乐于接受。这样,就能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促使学生积累输出所必需的语言知识。
  (3)教学中输入第二语言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在于交际。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只重视词汇和语法,对英美文化重视不足的情况,使得学生无法跨越自己的文化去理解另一种文化。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学生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英语教学中要导入文化教学已逐渐成为广大英语教师的共识。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或报刊时留意和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阅读和讨论使学生在文化方面获得知识,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3.在外语学习中学会母语与目的语的比较是重要条件
  在母语和目的语言的对比中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文化的模式进行思维。在以英语为目的语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让学生从对比中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从微观到宏观结构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教学中适当地做些汉英对比分析,使学生明白造成错误的原因,逐步克服汉语思维的负面影响,从而学着用英语文化模式进行思维。
  实践证明,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同时存在着正迁移和负迁移。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帮助他们认识到语言的共性,并且在语言习得中加以运用。此外,要充分重视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从对比分析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减少母语对学习目的语的干扰。在外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运用母语的正迁移,尽量消除或降低母语的负迁移,从而达到促进外语学习与教学。
  
  责任编辑 张茂林
其他文献
武汉大学立得空间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与北京盈富泰克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获得上千万元的科技风险投资。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体育的发展和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学者从新的角度、新的视野来认识学校体育。在此,我们所要致力于营造的文化体育就是以生命的完整性、需要性、精神性和现实性为依据,以完整的生命、精神生命的提升为最终目的的来重建课堂操作体系,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相互激励、相互完善、共生共长的动态生长过程。    一、体育文化神韵的展示    文化视野下的学校体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是理智
一、教育的生命意蕴    人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生命结束了,人也就不复存在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生命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本体的联系。  首先,教育源于人的生命需要。人是具有双重生命的存在,“他既有被给与的自然的生命,又有自为创生的自为生命,我们可以称前者为‘种生命’,称后者为‘类生命’。种生命和类生命的区别,可以从我们平常所熟悉的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自然生命与文化
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迫使中国的工业产品设计必须和世界发达国家那样力行绿色环保模式,并且不得迟疑。无论现在抑或将来,都应该以生态保护为第一要务,因此工业产品设
一、幼儿的认知场层级理论幼儿的认知场层级理论是指幼儿在认知客观事物的时候遵循的一个认知场层级变化的规律。这一认知场内的认知层级是由里向外逐渐地变化。这一变化的过
当代教育家钱初熹博士在谈到21世纪美术教育发展时指出:“从我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网络、多媒体的普及运用以及生活水准的提高,美术将全方位地渗透到各个领域.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接触美术的机会将越来越多。”21世纪是一个新的图象化时代,它与语言、声音、运动等重新构造其学校知识和体系。而美术所呈现的现象、情感与审美等突出的个性取向,使得我们在看待美术的时候往往是从人的角度进行的。    一、我国美术
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中的永恒主题,兵团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行政命令式地"一刀切"调整方式影响了农业生产主体的积极性,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则。同时还
人与空间内的各个环境因子都存在着互动行为,或与周边的各类装置互动,或者与环境中的各类物理因子和广延因子存在着互动。这种互动,直接影响用户的体感交互体验。在对教学空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广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个人素质对于新课程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就对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方法,更新知识结构,借此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本文对构成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进行探讨,以期为优化中学体育师资素质和能力的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与之密切相关的体育实践问题涌现出大量的新现象,面临着诸多新挑战,提出许多新问题,这些都需要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准确地预见和充分地解释和说明。体育的理论研究必须先行,而本文主要对后奥运期中国体育改革中需要解决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希望能为我国体育实践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提供创新思路,为我国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体育改革的目标    由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