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灌南是革命老区,是省重点扶贫县。近年来,灌南大力实施“工业立县、开放兴县、城镇活县、富民强县”的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我们感到,灌南要在今后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打造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的支撑平台。“十一五”期间,灌南应抢抓沿海开发的新机遇,发挥灌河的资源优势,打造灌河口半岛经济圈,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资源,重点发展新能源、化工、造船、林木、物流等临港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在苏北强势崛起。
一、抢抓沿海开发新机遇。灌河全长77.5公里,流域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涉及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4市10县,是苏北地区最大的人海潮汐河流,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水陆交通优势、优良的河道优势、充足的港湾资源优势、广阔的腹地优势,被专家誉为“苏北的黄浦江”。灌河通江达海,曾是海河联运的重要枢纽,是亟待开发的“金三角”。新时期,我省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带和东陇海产业带的战略,灌河流域正好处于两带交汇之处,抓住沿海开发的机遇,加快推进灌河开发,对推动灌南洼地崛起,乃至促进整个苏北地区的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灌南在新一轮发展决策中,必须抓住这一新的发展机遇,积极开发和利用灌河,呼应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国内资本和产业加快向沿海港口转移的形势,快速融入长三角。
二、高起点规划灌河开发。严格按照“科学规划,持续开发,充分利用,协调配套”的原则,超前谋划,逐步推进,确保灌河开发的有序推进和科学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灌南地处灌河口,灌河优良的深水岸线是发展船舶修造业的理想基地。目前,灌河流域经济后发优势特别强劲,也为灌南船舶工业的崛起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灌南要因势利导,以船舶制造为主产业,提升船舶制造产业的集中度,同时增强环境与产业配套,“一区多园”式发展产业项目,形成以船舶制造工业为核心,石油化工、港口物流、海运服务各业并重的总体格局。利用灌河优良的深水岸线资源,大力发展船舶制造业,建成全国知名的中小型船舶制造基地。综合开发建设灌河口万吨级港口群,建成连云港的配套港和分流港,成为连云港的坚实“南翼”。利用灌河海河陆联运的交通优势,整合灌河流域物流业,带动灌河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托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建设以精细化工为主体、基础化工为配套、重化工为延伸的产业集群。争取到“十一五”末实现进区重工企业100家,年造船200万吨,港口年吞吐量3000万吨,产值400亿元,使“苏北的黄浦江”——灌河,成为中国的第二颗“东方明珠”。
三、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灌河经济带作为承接国际国内制造业与资本转移的载体,应着力建设一流的基础设施。首先,要注重资源节约,牢固树立寸岸寸金、寸土寸金的开发理念,严格岸线管理和土地管理,提高开发集中度,提高土地投资强度,提高项目投入产出比。其次,要加快建设连接各投资企业的主干道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水、电供给系统,完成临港产业带与县城工业园的联接线建设,实施河滨路建设工程,打通内河通航“瓶颈”,高质高效建设灌南船闸,形成与产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构筑“港工贸互动,江海河一体”的交通物流网络。同时,还要以环境的优化带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建立异彩纷呈的观赏空间,加强服务区、商住区、休闲设施与产业带的配套,重点打造与产业带交相辉映的绿色生态廊道,展示河清水秀、天蓝地绿的动人景象,把产业载体功能做优、形象做美、规模做大,增强灌河开发的支撑条件和承载能力。
四、大力铸造产业特色品牌。在灌河口半岛经济圈的建设中,我们要加强与灌河流域县区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开发灌河的整体合力,激发内生动力,吸引和借助外援,形成多途径多元化的开发机制。灌河拥有黄金岸线,必须挖掘出钻石价值,而铸造产业特色品牌,才是实现灌河开发蓝图的关键。既要规模发展灌河船舶制造等临港产业,又要重点引进造船等方面的高新技术,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寻求突破。引进、培育和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造船业大公司、大集团,完善中小造船企业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出一批主力船型和拳头产品。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加强与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联合,建立造船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促进产业升级,促进资本、人才和技术的有机结合。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国内知名品牌。培育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撑起灌河临港特色产业的战略支点。
(作者系连云港市副市长、中共灌南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尤 展
一、抢抓沿海开发新机遇。灌河全长77.5公里,流域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涉及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4市10县,是苏北地区最大的人海潮汐河流,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水陆交通优势、优良的河道优势、充足的港湾资源优势、广阔的腹地优势,被专家誉为“苏北的黄浦江”。灌河通江达海,曾是海河联运的重要枢纽,是亟待开发的“金三角”。新时期,我省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带和东陇海产业带的战略,灌河流域正好处于两带交汇之处,抓住沿海开发的机遇,加快推进灌河开发,对推动灌南洼地崛起,乃至促进整个苏北地区的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灌南在新一轮发展决策中,必须抓住这一新的发展机遇,积极开发和利用灌河,呼应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国内资本和产业加快向沿海港口转移的形势,快速融入长三角。
二、高起点规划灌河开发。严格按照“科学规划,持续开发,充分利用,协调配套”的原则,超前谋划,逐步推进,确保灌河开发的有序推进和科学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灌南地处灌河口,灌河优良的深水岸线是发展船舶修造业的理想基地。目前,灌河流域经济后发优势特别强劲,也为灌南船舶工业的崛起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灌南要因势利导,以船舶制造为主产业,提升船舶制造产业的集中度,同时增强环境与产业配套,“一区多园”式发展产业项目,形成以船舶制造工业为核心,石油化工、港口物流、海运服务各业并重的总体格局。利用灌河优良的深水岸线资源,大力发展船舶制造业,建成全国知名的中小型船舶制造基地。综合开发建设灌河口万吨级港口群,建成连云港的配套港和分流港,成为连云港的坚实“南翼”。利用灌河海河陆联运的交通优势,整合灌河流域物流业,带动灌河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托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建设以精细化工为主体、基础化工为配套、重化工为延伸的产业集群。争取到“十一五”末实现进区重工企业100家,年造船200万吨,港口年吞吐量3000万吨,产值400亿元,使“苏北的黄浦江”——灌河,成为中国的第二颗“东方明珠”。
三、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灌河经济带作为承接国际国内制造业与资本转移的载体,应着力建设一流的基础设施。首先,要注重资源节约,牢固树立寸岸寸金、寸土寸金的开发理念,严格岸线管理和土地管理,提高开发集中度,提高土地投资强度,提高项目投入产出比。其次,要加快建设连接各投资企业的主干道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水、电供给系统,完成临港产业带与县城工业园的联接线建设,实施河滨路建设工程,打通内河通航“瓶颈”,高质高效建设灌南船闸,形成与产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构筑“港工贸互动,江海河一体”的交通物流网络。同时,还要以环境的优化带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建立异彩纷呈的观赏空间,加强服务区、商住区、休闲设施与产业带的配套,重点打造与产业带交相辉映的绿色生态廊道,展示河清水秀、天蓝地绿的动人景象,把产业载体功能做优、形象做美、规模做大,增强灌河开发的支撑条件和承载能力。
四、大力铸造产业特色品牌。在灌河口半岛经济圈的建设中,我们要加强与灌河流域县区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开发灌河的整体合力,激发内生动力,吸引和借助外援,形成多途径多元化的开发机制。灌河拥有黄金岸线,必须挖掘出钻石价值,而铸造产业特色品牌,才是实现灌河开发蓝图的关键。既要规模发展灌河船舶制造等临港产业,又要重点引进造船等方面的高新技术,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寻求突破。引进、培育和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造船业大公司、大集团,完善中小造船企业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出一批主力船型和拳头产品。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加强与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联合,建立造船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促进产业升级,促进资本、人才和技术的有机结合。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国内知名品牌。培育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撑起灌河临港特色产业的战略支点。
(作者系连云港市副市长、中共灌南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尤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