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市公安局海珠区分局南华西派出所地处珠江南岸,海珠区西北部,是广州市内典型的老城区派出所。先后荣获“全国模范公安派出所”“全国人民满意派出所”“全国公安系统讲文明、树新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3次、集体三等功17次。
辖区南华西街因浓郁的岭南风貌及出色的“双文明建设”于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华第一街”称号。
自1950年2月建所至今,69年以来,南华西派出所党支部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构建平安和谐南华西为己任。近几年,该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为引领,树立“借力、嵌入、融合”社会协调治理新理念,整合各方资源,实行“四个三”机制,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辖区110刑事治安警情在保持低位的状态下连续10年下降,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个坚持”彰显党建引领,传承红色警队基因
南华西派出所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组织建设融入民警员工日常工作生活中。2017年至今,该所党支部被评为“党的十九大安保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公安局“标兵党支部”“广州市星级党支部”、广东省公安厅“先进基层党支部示范点培育对象”。
坚持“1+2+4”机制,促使党建队建深度融合。抓住一条主线。即以“落实党员民警责任制,提升支部组织力”为主线,以“三会一课”为抓手,带动各项党建队建措施的落实。用好两个平台。通过公安网文化建设专栏、互联网微信平台,及时发布学习资料,支部班子成员与党员民警交流讨论时事、热点焦点问题,以亲身经历做出正面引导,传播正能量。夯实四项措施。以动态化的绩效考核,使民警工作有方向有目标;加强常态化的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通过体系化的教育培训,较好地解决问题;实施多样化的暖警励警措施,增强队伍归属感、向心力。四个方面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提升了警队的执行力。
坚持问题导向,促使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派出所领导班子积极发挥“主心骨”和“领头雁”的示范作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民主集中制、层级负责制和当班责任制,重大问题支委会集体研究决定,打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往一处干”的工作团队。支部书记统筹组织,支部副书记积极协助,支委认真履责,结合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从工作重点难点着手,创新思维,着力打造“少年警队”“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多元化社区自治组织建设”“门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样板街巷”“境外人员服务管理新模式”“原创防诈系列宣传小漫画”等支部“堡垒”项目和党员“先锋”项目,提升了业务工作质效。
坚持组织生活常态化,促使队伍保持先进性。按照“支委会解决方向问题、党小组会解决执行问题、党员大会解决程序问题、党课解决思想问题”的思路,积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理论学习,研究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建立党员“政治生日”制度,强化党员民警党性觉悟,激发民警的自豪感、荣誉感;实行轮流执行党小组长模式,讲述入党、从警初心,分享工作体会,确保党性教育入心入脑;定期开展知识竞赛,以赛促学、以学促行,实现党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双提升”;创新设计“我们的”系列、支部架构、“季度优秀党小组移动党旗”和“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员心语等上墙项目和党建阵地,打造融党建、队建、业务于一体的警营文化,提升了警队凝聚力。
“三个依托”深化专群结合,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南华西派出所充分“借力”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业力量,主动“嵌入”社会群体,及时发现、掌握并配合党委政府化解矛盾纠纷苗头,实现“矛盾不出社区,纠纷快速化解”。
依托社区驻点团队,深化源头治理。以12个社区为单位,组织社区民警和辅警联合街道干部、居委工作人员,组建12支驻点走访团队,并由派出所领导分片包干,通过滚动式、常态化的“访民意、听民声”入户走访,听取群众诉求,收集意见建议,开展防范宣传,深入做好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今年以来,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近200条、排查隐患100多处、调解处理各类纠纷50多宗。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民桥底卡拉OK噪音扰民问题,派出所领导会同街道采取“联合执勤、区别对待”的措施,取缔营利性流动卡拉OK,加强对居民自发娱乐非营利性乐队的疏导,较好地解决了江边噪音问题,获得群众一致认可。
依托“熟人社区”模式,及时消除隐患。南华西街居民以本地户籍人口为主,大多数居民在辖内居住了数十年,熟知社区情况,且对辖区有着深厚的情感,是典型的“熟人社区”。派出所借助这一优势,以居民代表大会、街坊会、议事会、业委会等居民议事平台为基础,建立“面对面”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协商解决社区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如针对辖内永兴社区居民反映的出租屋内有加工作坊,存在消防隐患的情况,该所迅速核实情况并联合街道相关部门进行整治,及时消除了隐患。
依托人民调解制度,强化治理效果。建立由派出所民警、辅警及街道综治办、司法所工作人员、律师志愿者组成的专职调解队伍,采取“警调衔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等举措,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近两年来,该所共协助调解各类突出矛盾纠纷37起,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100%,街区环境和谐稳定。如针对辖内一群众因房屋使用权问题与原实际居住屋主发生纠纷并多次报警求助,派出所及时对接律师志愿者介入调解、提供专业法律意见,指引双方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解决纠纷,较好地化解了该起矛盾。
“三个平台”助推平安建设,切实做到“平安不出事”
為适应多元化的社会发展需求,南华西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积极探索“依靠群众多层设防、有效引导社区自治”的社区警务模式,建立警民互动平台,推动社区平安建设持续向好发展。
以微信平台为媒介,畅通警民沟通渠道。南华西派出所积极争取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支持,联合辖区社工组织,开通“南华西平安课堂”微信公众号,由派出所安排专人维护;在日常接待群众、入户走访和社区宣传中,与街坊群众建立若干微信群。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社区警民微信群,开展线上“平安课堂”“以案说防”和“微咨询”,收集意见建议,发布防范提示,及时反馈处置群众反映的隐患纠纷,有效地提升了警民互动交流的实时性,增强了群众对民警的信任感和认可度。 以“新南华西人联谊会”为枢纽,探索来穗人员服务管理新举措。2014年,该所以加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为契机,与街道共同研究、创新成立了“新南华西人联谊会”,并将联谊会中的积极分子纳入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志愿巡逻、志愿者星级评定等,为治安群防群治隊伍注入新生力量。2019年,该所将此做法拓展到境外来穗务工人员范围,并于今年7月在外来务工人员的帮助下,成功处置了一宗外国人醉酒闹事警情。
以“1+10”模式为支点,撬动新时代社区多元化治理的杠杆。该所继承和发扬群众路线,以“1+10”模式开创社区多元化治理格局。其中,“1”是指由街道引导培育的非营利性社区社会组织“平安促进会”;“10”是指由派出所引导组建或重点参与的10支群防群治队伍,包括“少年警队”“义务巡逻队”“夜鹰巡控队”“义务宣教队”“志愿救援队”“社区帮教队”“重点领域巡控队”“物业管理服务队”“爱心南华队”和“街坊服务队”。近年来,该10支群防群治队伍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共同守护南华西的平安与和谐。如“少年警队”在破解校园欺凌现象、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校园秩序安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得到学校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由辖区青年退伍兵、热心社区工作的青壮年男子及企事业单位的安保人员组成的“夜鹰巡控队”,有效充实了夜间巡防力量;“义务宣教队”中的“防诈宣传小分队”贴近实际,自创防诈系列小漫画,为辖区的防诈骗宣传贡献了力量。
“三个强化”顺应群众期待,切实做到“服务不缺位”
南华西派出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通过警企共建,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实现“服务不缺位”,从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赞誉。
强化便民利民。南华西派出所坚持以真情为民服务,安装智慧易办证机,方便居民群众办理身份证、出入境业务,对辖区高龄老人或行动不便的居民开展上门办证和送证服务,减少群众跑腿次数;实行服务窗口“低台敞开”,设置警民联系箱、意见簿,配备服务群众的桌椅、饮用水、办事指南和便民雨伞,方便群众使用。如辖内71岁的罗老伯因户口簿的姓名存在冷僻字,无法办理“一卡通”业务,该所社区民警获悉后,主动奔走于不同部门,快速帮罗老伯办妥了新户口簿,获得了群众的称赞。
强化爱心传承。每逢重大喜庆节日,该所均联合街道民政科、文化站、社工组织等部门及辖区爱心企业、热心人士组成爱心团队,募集爱心物质,参与“爱心快闪”、慰问走访等公益活动,营造社区互助互爱良好氛围。近年来,共慰问各类困难群体300多人。2017年8月,派出所在没有主创、演员、经费的情况下,发动休班民警、社区群众,为一名患重型地中海贫血的孩子度身订做了一个小警察智救被拐卖儿童的“情景剧”,圆了孩子的警察梦,鼓励其以坚定信念和勇气战胜病魔,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并使该名孩子得到了众多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
强化服务互助。该所依托社工组织和“新南华西人联谊会”,收集掌握辖内电工、泥水工、防盗门焊工、开锁匠、理发师等具有手工技能的人员名册,逐个走访发动,将其吸收进“街坊服务队”,并根据社区需求,每年组织若干次志愿服务。当社区民警收到居民群众的紧急求助时,立即组织“街坊服务队”队员解决居民的急需。如在入户走访时,该所得知辖区一间发型屋有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愿后,积极对接,商定每月为辖区“红袖章”积极分子和困难群体安排一次志愿美发服务活动,获得群众纷纷点赞。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派出所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南华西派出所全体民警将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用法治的思维解决违法犯罪问题,用和谐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温馨的态度解决群众合理需求,下绣花式功夫,努力让老先进不断焕发新活力。
辖区南华西街因浓郁的岭南风貌及出色的“双文明建设”于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华第一街”称号。
自1950年2月建所至今,69年以来,南华西派出所党支部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构建平安和谐南华西为己任。近几年,该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为引领,树立“借力、嵌入、融合”社会协调治理新理念,整合各方资源,实行“四个三”机制,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辖区110刑事治安警情在保持低位的状态下连续10年下降,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个坚持”彰显党建引领,传承红色警队基因
南华西派出所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组织建设融入民警员工日常工作生活中。2017年至今,该所党支部被评为“党的十九大安保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公安局“标兵党支部”“广州市星级党支部”、广东省公安厅“先进基层党支部示范点培育对象”。
坚持“1+2+4”机制,促使党建队建深度融合。抓住一条主线。即以“落实党员民警责任制,提升支部组织力”为主线,以“三会一课”为抓手,带动各项党建队建措施的落实。用好两个平台。通过公安网文化建设专栏、互联网微信平台,及时发布学习资料,支部班子成员与党员民警交流讨论时事、热点焦点问题,以亲身经历做出正面引导,传播正能量。夯实四项措施。以动态化的绩效考核,使民警工作有方向有目标;加强常态化的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通过体系化的教育培训,较好地解决问题;实施多样化的暖警励警措施,增强队伍归属感、向心力。四个方面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提升了警队的执行力。
坚持问题导向,促使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派出所领导班子积极发挥“主心骨”和“领头雁”的示范作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民主集中制、层级负责制和当班责任制,重大问题支委会集体研究决定,打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往一处干”的工作团队。支部书记统筹组织,支部副书记积极协助,支委认真履责,结合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从工作重点难点着手,创新思维,着力打造“少年警队”“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多元化社区自治组织建设”“门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样板街巷”“境外人员服务管理新模式”“原创防诈系列宣传小漫画”等支部“堡垒”项目和党员“先锋”项目,提升了业务工作质效。
坚持组织生活常态化,促使队伍保持先进性。按照“支委会解决方向问题、党小组会解决执行问题、党员大会解决程序问题、党课解决思想问题”的思路,积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理论学习,研究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建立党员“政治生日”制度,强化党员民警党性觉悟,激发民警的自豪感、荣誉感;实行轮流执行党小组长模式,讲述入党、从警初心,分享工作体会,确保党性教育入心入脑;定期开展知识竞赛,以赛促学、以学促行,实现党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双提升”;创新设计“我们的”系列、支部架构、“季度优秀党小组移动党旗”和“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员心语等上墙项目和党建阵地,打造融党建、队建、业务于一体的警营文化,提升了警队凝聚力。
“三个依托”深化专群结合,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南华西派出所充分“借力”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业力量,主动“嵌入”社会群体,及时发现、掌握并配合党委政府化解矛盾纠纷苗头,实现“矛盾不出社区,纠纷快速化解”。
依托社区驻点团队,深化源头治理。以12个社区为单位,组织社区民警和辅警联合街道干部、居委工作人员,组建12支驻点走访团队,并由派出所领导分片包干,通过滚动式、常态化的“访民意、听民声”入户走访,听取群众诉求,收集意见建议,开展防范宣传,深入做好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今年以来,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近200条、排查隐患100多处、调解处理各类纠纷50多宗。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民桥底卡拉OK噪音扰民问题,派出所领导会同街道采取“联合执勤、区别对待”的措施,取缔营利性流动卡拉OK,加强对居民自发娱乐非营利性乐队的疏导,较好地解决了江边噪音问题,获得群众一致认可。
依托“熟人社区”模式,及时消除隐患。南华西街居民以本地户籍人口为主,大多数居民在辖内居住了数十年,熟知社区情况,且对辖区有着深厚的情感,是典型的“熟人社区”。派出所借助这一优势,以居民代表大会、街坊会、议事会、业委会等居民议事平台为基础,建立“面对面”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协商解决社区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如针对辖内永兴社区居民反映的出租屋内有加工作坊,存在消防隐患的情况,该所迅速核实情况并联合街道相关部门进行整治,及时消除了隐患。
依托人民调解制度,强化治理效果。建立由派出所民警、辅警及街道综治办、司法所工作人员、律师志愿者组成的专职调解队伍,采取“警调衔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等举措,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近两年来,该所共协助调解各类突出矛盾纠纷37起,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100%,街区环境和谐稳定。如针对辖内一群众因房屋使用权问题与原实际居住屋主发生纠纷并多次报警求助,派出所及时对接律师志愿者介入调解、提供专业法律意见,指引双方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解决纠纷,较好地化解了该起矛盾。
“三个平台”助推平安建设,切实做到“平安不出事”
為适应多元化的社会发展需求,南华西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积极探索“依靠群众多层设防、有效引导社区自治”的社区警务模式,建立警民互动平台,推动社区平安建设持续向好发展。
以微信平台为媒介,畅通警民沟通渠道。南华西派出所积极争取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支持,联合辖区社工组织,开通“南华西平安课堂”微信公众号,由派出所安排专人维护;在日常接待群众、入户走访和社区宣传中,与街坊群众建立若干微信群。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社区警民微信群,开展线上“平安课堂”“以案说防”和“微咨询”,收集意见建议,发布防范提示,及时反馈处置群众反映的隐患纠纷,有效地提升了警民互动交流的实时性,增强了群众对民警的信任感和认可度。 以“新南华西人联谊会”为枢纽,探索来穗人员服务管理新举措。2014年,该所以加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为契机,与街道共同研究、创新成立了“新南华西人联谊会”,并将联谊会中的积极分子纳入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志愿巡逻、志愿者星级评定等,为治安群防群治隊伍注入新生力量。2019年,该所将此做法拓展到境外来穗务工人员范围,并于今年7月在外来务工人员的帮助下,成功处置了一宗外国人醉酒闹事警情。
以“1+10”模式为支点,撬动新时代社区多元化治理的杠杆。该所继承和发扬群众路线,以“1+10”模式开创社区多元化治理格局。其中,“1”是指由街道引导培育的非营利性社区社会组织“平安促进会”;“10”是指由派出所引导组建或重点参与的10支群防群治队伍,包括“少年警队”“义务巡逻队”“夜鹰巡控队”“义务宣教队”“志愿救援队”“社区帮教队”“重点领域巡控队”“物业管理服务队”“爱心南华队”和“街坊服务队”。近年来,该10支群防群治队伍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共同守护南华西的平安与和谐。如“少年警队”在破解校园欺凌现象、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校园秩序安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得到学校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由辖区青年退伍兵、热心社区工作的青壮年男子及企事业单位的安保人员组成的“夜鹰巡控队”,有效充实了夜间巡防力量;“义务宣教队”中的“防诈宣传小分队”贴近实际,自创防诈系列小漫画,为辖区的防诈骗宣传贡献了力量。
“三个强化”顺应群众期待,切实做到“服务不缺位”
南华西派出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通过警企共建,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实现“服务不缺位”,从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赞誉。
强化便民利民。南华西派出所坚持以真情为民服务,安装智慧易办证机,方便居民群众办理身份证、出入境业务,对辖区高龄老人或行动不便的居民开展上门办证和送证服务,减少群众跑腿次数;实行服务窗口“低台敞开”,设置警民联系箱、意见簿,配备服务群众的桌椅、饮用水、办事指南和便民雨伞,方便群众使用。如辖内71岁的罗老伯因户口簿的姓名存在冷僻字,无法办理“一卡通”业务,该所社区民警获悉后,主动奔走于不同部门,快速帮罗老伯办妥了新户口簿,获得了群众的称赞。
强化爱心传承。每逢重大喜庆节日,该所均联合街道民政科、文化站、社工组织等部门及辖区爱心企业、热心人士组成爱心团队,募集爱心物质,参与“爱心快闪”、慰问走访等公益活动,营造社区互助互爱良好氛围。近年来,共慰问各类困难群体300多人。2017年8月,派出所在没有主创、演员、经费的情况下,发动休班民警、社区群众,为一名患重型地中海贫血的孩子度身订做了一个小警察智救被拐卖儿童的“情景剧”,圆了孩子的警察梦,鼓励其以坚定信念和勇气战胜病魔,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并使该名孩子得到了众多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
强化服务互助。该所依托社工组织和“新南华西人联谊会”,收集掌握辖内电工、泥水工、防盗门焊工、开锁匠、理发师等具有手工技能的人员名册,逐个走访发动,将其吸收进“街坊服务队”,并根据社区需求,每年组织若干次志愿服务。当社区民警收到居民群众的紧急求助时,立即组织“街坊服务队”队员解决居民的急需。如在入户走访时,该所得知辖区一间发型屋有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愿后,积极对接,商定每月为辖区“红袖章”积极分子和困难群体安排一次志愿美发服务活动,获得群众纷纷点赞。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派出所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南华西派出所全体民警将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用法治的思维解决违法犯罪问题,用和谐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温馨的态度解决群众合理需求,下绣花式功夫,努力让老先进不断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