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广陵王墓博物馆:两千年前的黄肠题凑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calib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广陵王墓博物馆位于扬州市蜀冈风景区一带,馆前是连接着扬州数个景点的平山堂东路。从平山堂东路向北转上友谊路,就能看到一对巍峨的汉式阙楼,踏上数十级的台阶一路走上阙门,似有一种“九天阊阖开宫殿”的仪式感。步入阙门后有一条笔直的石板路,路尽头就是广陵王地宫。地宫上建有一座地面建筑,实际上就是供参观游览的正厅,但被设计成汉式宫殿的模样。华丽的飞檐、稳固的斗拱、厚重的石柱、宽敞的门廊,灰白色的建筑基调既遥应汉代宫室的古朴,又彰显着王陵的肃穆。在广陵王地宫东北方50米处是另一座汉式宫殿建筑,即广陵王后地宫。两座地宫的位置照应天山一号墓与二号墓的位置,复原了广陵王与王后同茔异穴的墓葬样式。
  天山汉墓
  公元前117年,汉武帝刘彻封其四子刘胥为广陵王,领广陵、江都、高邮、平安四县,定都广陵,刘胥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广陵王。之后,广陵国与广陵王几经废立,终在时代的更迭中湮于历史。
  1979年,高邮县天山乡境内的神居山上,车辆往复,爆破轰隆,这里的采石工作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一次爆破后,山上出现了一个黑洞,洞下竟是一座古墓。同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学历史系、南京博物院、扬州博物馆、高邮县文管会等派代表组成考古队,进入天山乡神居山发掘古墓。在历时两年的考古发掘中,考古队先后发现两座汉代岩坑木椁墓,相距50米,分别被命名为“天山一号汉墓”和“天山二号汉墓”。根据出土文物考证,这两座汉墓就是第一代广陵王刘胥和其王后的陵墓。“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两千载的寒来暑往后,古老的广陵遗迹终于与世间再度相逢。
  天山汉墓规模之庞大、工程之繁浩实属罕见。一号墓墓坑深18米,东西宽23米,南北长28米,墓道长60米;二号墓坑深达25米,四壁留有三级台基,逐级内收,坑底长19.8米,宽14.8米。筑建这两座汉墓,仅开凿山石就需近6万立方米,在两千年前的西汉,这近乎是一场愚公移山的壮举。
  蜀冈地宫
  两座汉墓出土了近千件文物,其中木雕漆器尤为精美,漆塌、木履和成套的浴具更为汉代考古少见。但這些都比不过出土之初就轰动海内外的两座木椁——“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是汉代木椁形制,为帝王专享,天山汉墓里的“黄肠题凑”以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形制之复杂、用料之考究震惊世界,并且它们也是同类文物中保存最完好的。但因天山乡神居山常年开采山石,两座古墓不再适合就地保护。
  1982年,国家发文决定在扬州市内的蜀冈地区建馆复原墓室,将天山汉墓整体搬迁至新馆,于是蜀冈的汉广陵王地宫落地而成。十年后,在完成建筑、装潢、布展等工作后,扬州汉广陵王墓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中国古代贵族墓葬讲究“事死如事生”,天山汉墓里出土的各种生活器具即是印证,而汉广陵王墓博物馆的整体设计理念也包含了这一传统习俗。整个博物馆犹如一座小型的汉代宫苑,从巍巍宫门到庄严宫室,从园中曲径到砖画装饰,春可赏桃花烂漫,秋可观松柏苍劲,仿佛这里真有一代王侯深居其中。因此,这个园林式的博物馆还有一个雅致的别称:汉陵苑。
  汉广陵王博物馆的主体即是两座地宫。步入广陵王地宫的前厅,可见厅室右侧展放着一件晶莹剔透的金缕玉衣。玉衣是汉代贵族的丧葬殓服,玉片穿孔以金、银或铜丝线连缀制成,其中以金缕玉衣为最高规格,原则上是天子专享,不过汉代天子也会将这种最高规格的丧葬仪礼赐给王侯功勋。广陵王地宫里的这件金缕玉衣依据天山汉墓里的金缕玉衣残片复原而成,流光溢彩间可以窥见两千年前的精艺与超出时代的奢华。地宫入口处放着如此高规格的丧葬殓服,让人不禁期待这地宫里又是何等壮观。
  帝王墓葬与盗墓工具共存
  由台阶向下步入地宫,豁然可见地宫中央一个巨大的方坑,坑中是一个巨型木椁。木椁长16.65米、宽14.2米、高4.5米,总面积达237平方米,分为外藏椁、中椁、内椁三层。内椁分前后两室,后室放梓宫,前室为便房,而以内椁为中心分前后二庭、东西两厢,东西两厢房又被分为数个小室,内置木俑、木兽、陶器、漆器、铜钱等随葬品,小室门扉、壁板上有食官内户、中府内府等字样,体现出汉代宫廷建筑的典型风格。它实际就是保存在地下的一座汉代宫廷建筑的缩影。
  整个木椁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内椁的前后二庭、东西两厢与外藏椁之间的结构,似是木椁的一圈承重墙。而“墙砖”则是一块一块长宽约40厘米、纵深约1米的方形木桩。木桩均由整木锯成,共856根,木桩与木桩之间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密实而牢固,稳重又气派。这一结构就是“黄肠题凑”。“黄肠”指柏木的木心,呈淡黄色,“题”指木头朝向根部的一端,“凑”指聚合拼凑而成的结构,“黄肠题凑”就是以木代砖筑在木椁的外侧,稳如城墙,它也是汉代帝王级别的墓葬规格。而广陵王地宫里的“黄肠题凑”不仅保存完好,在用料上更以金丝楠木代替柏木,如此粗壮的金丝楠木,每一棵都要上千年的树龄,而整个木椁共耗费楠木540立方米。在广陵王后地宫里也有一座金丝楠木制的“黄肠题凑”式木椁,除面积略小以外,结构上与广陵王地宫里的近乎一致。
  木椁中出土的其他文物则放置在地宫的四周,环地宫一圈可仔细观览。不过参观者在观览过程中或许会产生疑惑:这些陪葬品大多古拙简朴,似乎与“金缕玉衣”“黄肠题凑”这种帝王规格的葬仪不相称。不过地宫墙角处的三个木梯解释了一切。木梯十分简陋,似乎是用刀在木头上临时砍成,参观说明上解释:这就是盗梯——盗墓者用来出入墓室的梯子。展区中的一把洛阳铲更是与盗梯两相呼应。原来,这两座汉墓不知何年何月就已遭了盗墓者光顾,难怪出土的陪葬品少有精美贵重之物。
  简陋粗糙的盗梯和锈迹斑斑的洛阳铲,似乎在千百年的时光濯洗中也成了整个墓葬的一部分,这些盗墓痕迹默默地标记着与墓葬有关的另一种文化、另一段故事。当最寻常的盗墓工具与最奢华的墓葬规格同时出现,强烈的对比足可激起人们的好奇与想象,让人不禁遥想这座广陵王墓在漫长的两千年里承载的命运与传奇。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王冬艳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2020年9月8日,农夫山泉以每股21.5港元的发行价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证券代码为9633,开盘报每股39.8港元,较发行价上涨85.1%,市值一度达4450亿港元。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身家一度达到4470亿港元以上(约577亿美元),短暂地超过马化腾、马云,当了30分钟中国首富。  从泥水工到娃哈哈代理商  “农夫山泉”天然饮用水几乎家喻户晓,钟睒睒这个名字却鲜为人知。  现年66岁的钟
期刊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在刚刚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时表现平平,他却时常和同学说,自己将来要成为美国最红的作家之一。  菲茨杰拉德并没有魔法水晶球,他能成为知名作家,除了自信和天分,部分原因是受到“自我应验预言”的影响。  自我应验预言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提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是指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其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实现。  经济学界也常把
期刊
买车和装修是一般家庭的两项大额开支。老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于是一些消费者误以为通过“算计”便能在这两项开支里,省下不少开支。但实际上,他们走入“找熟人或自己干就能省钱”的误区。  找熟人在厂家买车不便宜  年底,几乎所有汽车经销商、4S店都施展全力,推出多种多样的优惠活动,裸车价格大幅下降。有些消费者会说,4S店再降价也算二道贩,不如趁这时候去厂家找找熟人,直接订购,购车价格肯
期刊
“今年,我们就来一次云合影吧。”来自江苏镇江的华允庆和女儿华华每年都要在塔影湖边合影留念,已经持续了39年。他们如“编年体”般的合影,记录下父亲一天天变老,女儿一天天长大,让人不禁感叹“时间都去哪了”。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远在日本的女儿无法回国,合影仪式受到了考验。最终,父女俩不谋而合,拍了一张云合影。  塔影湖合影打开成长日记  1979年,华允庆在女儿华华出生后,带着妻女特地到照相馆拍了第一
期刊
2020年9月,抖音海外版TikTok在美国遭受刁难和强力打压,其母公司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备受关注。张一鸣这个名字也许不少人感到很陌生,但他打造的今日头条、抖音等产品却早已家喻户晓。“定下目标,选好参考维度、容忍底线,然后综合评分,得出最优解;得出答案后,不回头,不纠结,向前看。”这就是张一鸣的经营之道。如今,字节跳动旗下已拥有今日头条、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等众多明星产品,每天为全球6亿用
期刊
如何让一台报废汽车逃离废品回收站?这可能需要点巧思。汽车改装师宗泽远通过拆解、重组,设计出音箱、沙发、台灯、茶几、加湿器等十余件家居用品,让报废汽车变身成一件件时尚家具单品。  心随车动  90后北京青年宗泽远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系。他从小就对汽车玩具情有独钟,零花钱大多用来购买各类汽车杂志,大街上车辆的型号、价格、典故皆能如数家珍。亲朋们投其所好,送他的礼物多为电动四驱车、经典汽车模型。 
期刊
他们是一对年轻的80后夫妻,一位是护士,一位是司机,在得知新冠疫苗招募志愿者后,一起报名参与临床疫苗接种试验。试验过程中,他们相互打气,意外收获了重新恋爱的甜蜜。  夫妻俩一起参与疫苗试验  今年33岁的张晶是湖北省武汉市中国船舶研究所医务室的一名护士,爱人赵威从事物流运输工作。3月17日下午,张晶从爱人那得到一个消息,“我在网上看到有新冠疫苗试验招募临床志愿者,要不要去?”赵威给张晶看了陈薇院士
期刊
10岁那年的冬天,李勇生在回家路上摔了一跤,眼睛磕到台秤上,再也看不见了。早些年,他描述失明像“眼前戴着帽子,胸口堵着馒头”;而现在,他认为看不见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作为天津希望24热线的第一批志愿者,李勇生从一名普通的自杀危机干预接线员,成长为接线团团长。  摸索中找准方向  小时候,李勇生是典型的孩子王,爱看功夫片,上树掏鸟窝,横冲直闯。失明之后也不知道害怕,连下河游泳都少不了他。
期刊
宅基地我们叫它祖地,在村北,背后就是村里的菜园子。  我们搬离63年了。说“我们”,是因为我把父亲当成我生命的一部分,开始的部分,缓冲的部分。那时候还没有我,那时候父亲才19岁。现在,父亲82岁了。  搬离的村子离祖地有30里之遥,但父亲经常会过来看看,和他的牛一起。父亲只养母牛,公牛都卖了。最初的那头母牛,是父亲从祖地牵来的。父亲永远记得那个清晨的阳光,把所有草尖上的露水都照成了珍珠,使他的未来
期刊
爱养花的人,都带着一点花痴之气。爱读书的人,都带着一点书生之气。爱的痕迹,总是会在所爱的事物面前暴露无遗。离开了特定的环境,他们和一般人并无二致。这个特定的环境,可以找一个词来代替:圈子。这是共同志趣、共同爱好交流的特定环境。  在我们社区,爱养花的人真不少。我们社区绿化环境之美,几乎有一半功劳是归那些爱养花的居民的。他们费力、费时、费钱,有的投资好几万元来装扮社区的绿化带。那些爱养花的人,基本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