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就像比赛一样,拥有好的技能和良好的状态就会顺利晋级,进入下一个阶段,反之就会比赛失败,所以说高考对高中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每个高三的学生都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在這种压力的下,如果能够掌握好的状态有利于高考前的复习,对考前冲刺有着很大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考生的高考成绩,使其成功的步入大学的校门。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科学的调整高中生考前的状态。
关键词:高考;高三学生;状态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0-016-1
前言
高考是大学的敲门砖,对高三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高考的前期和高考时,学生心理压力的增大是个普遍性问题。这种压力具有两面性,在高考前如果产生紧张情绪和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使其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但是一些学生由于心理素质不高,常常会过度紧张,从而产生不良情况,影响在高考中的发挥。所以高三学生在高考之前,一定要科学的调整状态,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高三学生在高考中成绩的提高,使其考入理想的大学校园。
一、以正确的态度面对高考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三都有着巨大的学习压力,高考成绩直接关系到了大学的选择,所以现阶段的高考产生了激烈的竞争模式。对于这种紧张局面,高三学生要持有正确的态度,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高考。考入理想大学是高三学生的心愿,但是一定要客观的将自身情况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有正确的成败观,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有积极的心态面对高考,保证在高考中有正常的发挥。
二、科学的调整学习安排
自我复习是高考的最后阶段,在即将高考的前一个星期左右,学校都会给学生自我复习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查缺补漏。但是很多学生在自我复习时,往往根据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复习。比如高中课程中的数学和英语基本都是上午的学习科目,使得上午学生对数学和英语比较敏感,但是在目前的高考中,英语和数学都是在下午进行的,所以需要学生提前适应这种模式,使学习安全调整的更加具有科学性,保证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考前比较负面情绪
在高考前的一段时间内,学校都会进行高考的模拟考试,模式考试共分为四轮,教师经常告诉学生,模拟考试的难易程度与高考相似,在模拟考试中可以大概知道高考的情况。但是在模拟考试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对高三学生的打击比较大,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太差,无法考入好的大学,因而产生了很多负面情绪。为了保证高三学生在高考前有良好的心态,需要其正确的看待自己。相信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自己不断努力的情况下,能够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不要认为一次两次的失败就决定了自己的能力,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只要保证有良好的心态,在考场上正常的分析问题,一定会考上理想的大学。而且还需要对自己的模拟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找出自己成绩不理想的问题在哪里,使复习更加具有针对性,让复习的效果事半功倍。最后应该正确的面对失败,古人云“胜败乃兵家常事”,以平常心面对模拟考试的失利,后期努力复习,争取在高考中保持最佳状态,取得更好的高考成绩。
四、保证良好的生活作息
高三学生在备战高考期间,往往会因为紧张和用脑过度,大量的消耗了身体的能量。这样很容易导致高三学生的营养不足,所以,一定要保证其在备考的过程中有良好的生活作息,这才能让高三学生有充足的精力去面对高考,对其最后的复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加强营养的摄入,合理的搭配蔬菜和水果,保证蛋白质的补充,尽量少吃脂肪含量过高的猪肉,以牛羊肉来代替。同时还要保证高三学生有充足的睡眠,经研究发现,缺乏睡眠对人体的危害特别大,所以在高三学生备战高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制定作息时间表,按照时间表严格的执行,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其拥有充沛的精力去面对高考。并且还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思维更加灵敏,还能保证身体的健康,为高考提供重要保障。
五、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适当的压力可以成为动力,但是过度的压力会影响高三学生的心情和学习动力,所以在高考前一定要适当的放松心情,起到缓解压力的效果。可以适当的转移注意力,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比如逛公园,跳广场舞等,这些活动不但能够缓解学习的压力、陶冶情操,还可以锻炼身体,保证高三学生心情的愉快。还可以通过宣泄情绪的方法放松心情,比如找老师谈心,教师能够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达到理想的状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高考。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考是检验高中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也是高中生升入大学的必经之路,对高三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想要取得好的高考成绩,除了平时学习生活中的努力,还要保证在高考前拥有良好的状态,有利于高三学生的考前复习,巩固知识点,还可以使其端正态度,正确的面对高考,在高考中正常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对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中学生来说有非常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蔡尚朝,罗元翔.体育专业高考生考前焦虑状态的分析——以咸宁地区为例[J].四川体育科学,2016,35(1):63-65.
[2]徐德均.考前要做的那些事儿——2016年高考数学临考调整方略[J].新高考:高三数学,2016,13(7):4-6.
关键词:高考;高三学生;状态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0-016-1
前言
高考是大学的敲门砖,对高三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高考的前期和高考时,学生心理压力的增大是个普遍性问题。这种压力具有两面性,在高考前如果产生紧张情绪和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使其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但是一些学生由于心理素质不高,常常会过度紧张,从而产生不良情况,影响在高考中的发挥。所以高三学生在高考之前,一定要科学的调整状态,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高三学生在高考中成绩的提高,使其考入理想的大学校园。
一、以正确的态度面对高考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三都有着巨大的学习压力,高考成绩直接关系到了大学的选择,所以现阶段的高考产生了激烈的竞争模式。对于这种紧张局面,高三学生要持有正确的态度,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高考。考入理想大学是高三学生的心愿,但是一定要客观的将自身情况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有正确的成败观,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有积极的心态面对高考,保证在高考中有正常的发挥。
二、科学的调整学习安排
自我复习是高考的最后阶段,在即将高考的前一个星期左右,学校都会给学生自我复习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查缺补漏。但是很多学生在自我复习时,往往根据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复习。比如高中课程中的数学和英语基本都是上午的学习科目,使得上午学生对数学和英语比较敏感,但是在目前的高考中,英语和数学都是在下午进行的,所以需要学生提前适应这种模式,使学习安全调整的更加具有科学性,保证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考前比较负面情绪
在高考前的一段时间内,学校都会进行高考的模拟考试,模式考试共分为四轮,教师经常告诉学生,模拟考试的难易程度与高考相似,在模拟考试中可以大概知道高考的情况。但是在模拟考试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对高三学生的打击比较大,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太差,无法考入好的大学,因而产生了很多负面情绪。为了保证高三学生在高考前有良好的心态,需要其正确的看待自己。相信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自己不断努力的情况下,能够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不要认为一次两次的失败就决定了自己的能力,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只要保证有良好的心态,在考场上正常的分析问题,一定会考上理想的大学。而且还需要对自己的模拟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找出自己成绩不理想的问题在哪里,使复习更加具有针对性,让复习的效果事半功倍。最后应该正确的面对失败,古人云“胜败乃兵家常事”,以平常心面对模拟考试的失利,后期努力复习,争取在高考中保持最佳状态,取得更好的高考成绩。
四、保证良好的生活作息
高三学生在备战高考期间,往往会因为紧张和用脑过度,大量的消耗了身体的能量。这样很容易导致高三学生的营养不足,所以,一定要保证其在备考的过程中有良好的生活作息,这才能让高三学生有充足的精力去面对高考,对其最后的复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加强营养的摄入,合理的搭配蔬菜和水果,保证蛋白质的补充,尽量少吃脂肪含量过高的猪肉,以牛羊肉来代替。同时还要保证高三学生有充足的睡眠,经研究发现,缺乏睡眠对人体的危害特别大,所以在高三学生备战高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制定作息时间表,按照时间表严格的执行,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其拥有充沛的精力去面对高考。并且还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思维更加灵敏,还能保证身体的健康,为高考提供重要保障。
五、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适当的压力可以成为动力,但是过度的压力会影响高三学生的心情和学习动力,所以在高考前一定要适当的放松心情,起到缓解压力的效果。可以适当的转移注意力,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比如逛公园,跳广场舞等,这些活动不但能够缓解学习的压力、陶冶情操,还可以锻炼身体,保证高三学生心情的愉快。还可以通过宣泄情绪的方法放松心情,比如找老师谈心,教师能够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达到理想的状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高考。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考是检验高中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也是高中生升入大学的必经之路,对高三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想要取得好的高考成绩,除了平时学习生活中的努力,还要保证在高考前拥有良好的状态,有利于高三学生的考前复习,巩固知识点,还可以使其端正态度,正确的面对高考,在高考中正常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对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中学生来说有非常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蔡尚朝,罗元翔.体育专业高考生考前焦虑状态的分析——以咸宁地区为例[J].四川体育科学,2016,35(1):63-65.
[2]徐德均.考前要做的那些事儿——2016年高考数学临考调整方略[J].新高考:高三数学,2016,1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