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议”分“工”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k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到学校布置的周轮扫的任务,已是三月芳菲正当时。班长小双在晨会上宣布:“下周就是我们班周轮扫了。下面我们请老师宣布周轮扫的具体要求。”
  望着窗外,春意正浓。我不紧不慢地说:“周轮扫的具体位置是大操场、篮球场和跑道、学校大门口、主席台,包括健身器材处的迎春花坛和音乐教室门前的樱花园。今天利用晨会时间我们制定一下劳动方案。”


  说着,我出示一份拟定好的讨论计划。
  1.劳动时间
  2.劳动小组的优化组合
  3.各组的清扫范围划分
  4.清扫组长、副组长的选举与组内分工
  5.劳动过程的宣传方案
  6.劳动结果的评比方案
  “劳动时间已经确定,下周周一到周五。下面,先讨论分组。”
  班长小双望着我,迟疑了一下问:“班上一共六个组,每个组六个人,有两组各多一人。这样分行不?”
  “不妨讨论一下怎么分更科学。”我小声提醒她。
  她顿有所悟,面向大家,大声问:“大家说说怎样分组合理些?”
  张博站起来说:“我觉得不能按成绩来分。”
  “按个头高低分更合理。”瘦小的晨宇说。
  ……
  争论声此起彼伏。
  “请各组找一个代表发言。”小双打断了讨论声。
  “我们小组觉得体力好的与体力差的分配在一起,劳动能力强的和能力差的在一起,才能实现优势互补。”胖胖的王聪胸有成竹地说。
  他的话赢得了满堂喝彩声。
  接下来几个环节的讨论,在班长的主持下,井井有条。进入到宣传口号的策划了。
  第一组齐心协力把口号写在了彩色的卡纸上,做成头饰,又美观又起到了宣传作用。第三组把宣传标语用彩色卡纸写好,用别针别到校服后面,既大方又神气。第二组用彩色贴纸给工具都编上了号码。细致到大小扫把,即便是平时灰头灰脸的垃圾篓上,都飘动起彩色的粘贴纸,像一只只快活的小手掌,哗哗拍起来。
  我远远地望着,欣赏着,惊喜着。有时,不得不感慨:群体的智慧,远远高于个人智慧。
  (湖北武汉市台北路学校 赵 娟)
  将议题“细化”,把活动中涉及的需要讨论的细节罗列出来,学生才会有目的地说,才有内容可说。将议题“实化”,找到学生乐意发表意见的切入点,比如,案例中,老师指导主持人将“怎么分组”这个“虚”的问题转变为“怎么分组更合理”这个学生更有兴趣的话题(学生对“合理”“公平”这类话题特别敏感),于是,“争论声此起彼伏”。细化、实化的议题,让学生产生参与讨论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消除内心或冷漠或惧怕的心理,积极发声。
其他文献
新教材、新大纲强调了现代语言教学要注意语感的培养,增加学生的语文教学要注意语感培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会说、会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我认为阅读是最重要的,学生只有在多读的基础上才能要求他们运用,提高语文素养。阅读要把握课堂、课外两道关。    一、课内阅读教学    在課堂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以课文为依据,不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即紧扣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