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字上做文章,拓展学生创意思维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lu19872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省深化艺术课程改革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教学形式——美术拓展课。新的事物总能引发人的好奇和思考。因此,对于敢于尝试的教师来说,美术拓展课的教学探索,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次专业发展的新机遇。
  新的教学探索,应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促进学生新的发展。笔者有幸在宁波市的一次美术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了《绳子的畅想》一课。本课立足学生在国家课程学习中对“线条”的已有认知和感受,以当代艺术创作理念的渗透为抓手进行延伸和补充,是对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情感的再深入和拓宽,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拓展学生创意思维。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在“新”字上做文章,通过组织学生认识新材料、探究新方法、实践新创作、尝试新评价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掌握新的艺术创作方法,拓宽学生艺术视野,从而促进学生创意思维的发展。
  一、认识新材料,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是人对新事物的本能反应。好奇能激发兴趣,而兴趣是促进学生创意思维拓展的动力。因此,在教学的导入阶段,笔者准备了以往不曾在课堂中出现过的新材料——“麻绳”,通过“绑绳子”、“看绳子”、“玩绳子”三个简单的环节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绳子进行再认识,发现材料的新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1、联系生活识绳子
  艺术源于生活,我们应从生活中积极寻找艺术创作的启迪和灵感。绳子就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工具和材料(日常美术课中不曾用到)。在正式教学前,笔者拿出几只铁架子,邀请学生用绳子绑一绑,由此引出今天课堂的新材料——绳子(图1)。新材料和生活情境的再现,建立起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联,并引起了全体学生的高度关注,由此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
  2、换个角度看绳子
  在有效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后,顺势导入教学。笔者由绳子的曲直、长短的变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生活中的绳子,与我们学过的哪种美术语言有相类似的变化和特点?”,学生马上能回答出是线条。不同的视角产生迥异的视觉效果。在变换角度再看绳子后,学生的思维发生了转换和变化,对绳子产生了新的知觉。
  3、变个方法再玩绳子
  从视觉角度引起学生思维变化后,对新材料的触觉将进一步加强学生创作意识和思维的变化。在认识到绳子即是线条后,笔者组织学生分组合作玩玩绳子。学生在老师“还能怎么玩?”的不断激励下,通过对绳子打结、拼摆、简单交织、排列等形式,不断玩出新的花样。此时,绳子并非以生活中的“常态”出现在学生的眼中,而是以新的线条变化呈现在学生知觉中(图2)。
  二、探究新方法,掌握技法要点
  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是指导学生进行创意表现的基础。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比较,笔者进一步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形式,在师生分析、交流中了解和掌握表现技巧和规律,提高操作能力,以技法探究引领学生创意思维的深入。
  1、初次欣赏,发现方法
  视觉是探究方法和促进学生创意思维发展的主要媒介。在学生通过玩绳子初步了解了绳子的特性之后,笔者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在生活中见到过用绳子装饰的物品?”。由于大部分学生缺少观察,对生活中用绳子(例如麻绳)装饰的物品并无多大印象。此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用绳子装饰的灯和花瓶图片。通过观察,学生能准确识别绳子装饰这两件物品的方法——盘绕(图3)。
  2、深入欣赏,再次探究
  紧接着,笔者继续追问:“还见过不同的装饰方法吗?”,问题引起了学生深入地回忆和积极地思考。找准时机,笔者再出示用绳子装饰的场馆、物品等图片(图4)。在一片惊讶声中,学生再次通过视觉知觉到新的装饰形式和独特创意。随着观察和交流的深入,学生不断发现用绳子进行垂挂、缠绕、打结、交织、绷绑等装饰的方法。绳子新的装饰技法的认识和发现,不仅拓宽了学生对材料的深入认识,更激起了学生迫切运用新方法进行创新表现的强烈欲望。
  3、分析作品,深入体验
  “如果用绳子来创作艺术作品,会是怎样的?”笔者的问题继续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接着,笔者出示用艺术家以绳子为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图片。随着一件件从未见过的绳子作品的图片呈现(图5),绳子构成的独特性和形式感通过视觉被学生持续知觉到,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被进一步打开。
  紧接着,师生对“怎么样的作品才是艺术作品?”进行了广泛地探讨,学生在交流中逐渐认识到艺术作品符合美的构成法则,往往具有独特的美感。之后,笔者尝试请学生对图中的作品取名字。取名,不仅考验学生对艺术品形式的感知能力,还要考验学生对作品美感、价值的判断能力,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当代空间装置艺术作品的理解,更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和统整能力的发展。
  4、比较分析,再次深入
  通过作品的欣赏分析,学生知觉到了新的艺术创作形式和艺术特点,但是对具体的创作手法、形式法则和创作目的还不甚明了,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和探究。
  笔者请学生在组内选择运用一种方法对绳子尝试进行简单表现。学生此时的尝试更多的是模仿,只是对方法的简单运用,缺少形式法则的有效统领,缺少情感的渗透,创作意图不明确。在学生初步尝试表现后,笔者请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与图片中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和老师的提示,学生很快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此时,笔者进行小结,指导学生了解和回顾统一变化、节奏韵律、对称均衡等形式法则,并且通过范例指导学生通过重复、组合、分解等构成方法修改作品。
  三、实践新创作,创意表达个性
  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创意思维拓展的必要途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达创意,并且在材料处理、问题解决、团队合作过程中训练能力、拓展思维。在学生创作实践环节,笔者主要通过借用道具、主题引领、巧用现场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创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整合运用各种方法大胆进行创意表现。   1、借用道具,妙创作品;
  借用道具进行有效启发,能够降低创作的难度,提高创意思维的针对性。笔者分别给两组学生提供一些道具,学生根据提供的道具利用绳子进行创意表现。此举目的在于通过规定的材料,考察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材料、巧妙整合技法、借物表达情感的创作实践能力(图6)。
  2、主题引领,巧妙构思;
  主题创作是常用的艺术创作形式。笔者选择一组学生进行主题创作。学生对主题的思考与甄别,本身就是一次创意思维的训练与实践(图7)。学生从已有经验和主体认知、情感体验出发思索要表达的意图,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推进,促进了学生聚合思维能力的发展。
  3、巧用现场,新意独特;
  笔者对最后一组学生仅提供绳子、剪刀等基本材料,提示学生可以巧妙利用教学现场的各种资源进行创作表现。此举目的在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和发散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就是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图8)。它要求打破常规,将已有知识和经验改组或重建,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有挑战,才有创意。学生选择了教室后面两根扶手,巧妙利用扶手之间空间进行创作。在学生集体寻找的过程中,始终是创意思维在头脑中进行引导,当某个独特的空间被学生知觉到,新颖而独特的创意就在瞬间产生。
  四、尝试新评价,深化创作情感
  评价是巩固学生情感,激励创意思维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经过各组学生集体的团结协作、智慧交集,四件以绳子为主要媒材、形式独特的装置作品在教室里诞生。学生们欣赏着由自己和同伴共同完成的独特作品兴奋不已,笔者及时组织对作品进行了评价。“三部曲”式新的评价方式及时、有效地巩固了学生的创作情感,促进了学生创意思维的持续、深入地发展。
  1、小组取名,初评作品;
  在评价前,笔者要求各组合作讨论为自己的作品取一个巧妙而贴切的名字,并结合名字简单介绍作品的独特创意。
  其实取名字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既要体现作品的形式特点,又要准确表达出作品的含义或者作者意图,还要能够引起观者美的意象和独特遐想,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功底是个挑战。这个过程,虽然笔者没有提出高的要求,只要学生觉得贴切就可以,但是显然学生强大的创意思维还在不断运作和跳跃,取的名称大大出乎笔者和听课教师的意外(如“千缕丝,万缕梦”等),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表达了学生的创意和感受(图9)。
  2、多元赏析,集体再评;
  在学生简介自己小组的作品、分享了成功喜悦之后,笔者组织了集体评议,邀请学生代表评议其他组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和交流其他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形式美感、方法应用和审美体验(图10)。
  组织对其他作品的评议,不但使学生关注到其他作品的不同形式、构成方法和美感特点,还可以引发学生对艺术多元性的思考,进一步促进创意思维的拓展和巩固。
  3、巩固教学,教师综评;
  评议之后,笔者再次展示了两件当代绳子装置艺术作品图片,通过延伸欣赏做了简单总结,巩固教学。笔者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继续关注生活,进一步从材料多样、形式多元、思维独特、情感表达等方面激发创意,发展思维。
  回顾本课的教学过程,笔者从对新材料的认识入手,组织学生通过对艺术创作新方法、新形式的欣赏分析和比较探究,促进学生思维的转换和审美知觉的发展,并通过小组合作实践,尝试了新的创作活动,大胆表达了新的创意。
  本课仅仅只是美术拓展课教学的一次尝试和探索,我们还可以通过众多途径和策略来拓展学生的创意思维。艺术贵在创新,教学亦然。我们不妨让新理念、新方法、新材料、新形式、新作品、新评价成为美术拓展教学的“源头活水”,努力探索,积极思考,共同提高美术拓展课的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 浙江宁波)
其他文献
释文:  东坡先生书,世谓其学徐浩。以予观之,乃出于王僧虔耳。但坡公用其结体,而中有偃笔,又杂以颜常山法,故世人不知其所自来。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书家未有学古而不变者也。  ―― 董其昌論书一则
期刊
摘 要:陶艺教育可谓是遍地开花,在社会中也逐渐推广。目前,在我国,已有一定数量的中小学开展了陶艺兴趣小组和相应的一些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涌现各种美术校本课程。“陶艺教学”已经成为学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陶艺”在创新实践中,已显露出其在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的独特功能。把陶艺教学与传统文化、乡土文化和校园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在教学设计中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设计出
期刊
石 迦  四川眉山仁寿人,1972年7月出生于陕西西安。1990-1994年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学习油画专业并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特聘研究员,石鲁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陕西国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陕西国画院山水画院特聘画家,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西安美术馆副馆长,陕文投艺术顾问。  近年来在《画廊》、《当代中国画》、《荣宝斋》、
期刊
李 宸
期刊
12月22日,原安徽省教委老领导金漢杰、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时先明,安徽省总督学李明阳应邀来《中国篆刻·书画教育》杂志安徽办事处指导交流工作。金主任对办事处成立一年多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稳扎稳打,积极推进,充分利用好优势资源,发挥书画艺术评优委员会这个大的平台,加强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以及书画机构的联系,做实做强,互惠双赢,希望办事处取得更大成就。李明阳总督学评价了当下
期刊
2016年11月19日,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平湖市艺术小学、上海市嘉定区方泰小学、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武义县实验小学五校举行了书情画意金石铭——江浙沪三地五校“山水情”书画印联展活动,此次活动设在风景秀丽的无锡蠡湖公园程及美术馆,我校28位爱好书画印的孩子在蔣明校长、冯再峰书记的带领下,参与了此次盛会。  通讯员:丁元薇(平湖市艺术小学)
期刊
俞仲华(教師) 《草书毛泽东沁园春雪》
期刊
2017年1月4日,“宁波市2016学年学校美术拓展性课程教学研討暨戴宏宇美术工作室团队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在北仑区小港中心学校成功举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宁波美术教研员骆建钧,省特级教师、鄞州美术教研员陶育义、特级教师周信达、宁波名师景华锋、何福军、俞莉莉和《中国篆刻·书画教育》尹可磊以及各县市区教研员、各县市区美术教育骨干共二百四十多人齐集一堂,就宁波市学校美术拓展性课程的形态建构与开展实施,进
期刊
摘 要:随着电脑的普及,书法已不被中小学生重视,特别是毛笔书法。当前我国的毛笔书法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没有对学生进行整体的书法教学,书法和写字的概念模糊,把书法教学和写字教学混为一谈。种种情况严重阻碍了书法教学,使书法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局面。鉴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书法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握、读、探、练、思”五步提高小学生毛笔书法水平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执笔 读贴 探究 训练 反思  一、小学书法
期刊
纵观这几年的市级科幻画比赛,小学段参加科幻画比赛的孩子,多是有一些绘画功底的高段学生,而低段儿童参与比赛的少之又少。其实,低段儿童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他们的思维不受束缚,但因为对“科幻画”的陌生,又缺乏绘画的技能技巧,造成画面内容空泛、色彩单一、脏、乱、杂等问题,作品很难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其原因如下:  1.动漫与科幻相混淆  低段的孩子浪漫天真,以为科幻就是生活中不存在的形象。第一次画科幻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