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基础阶段,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不同教师对同一课文因理解、感悟和教学目标确定的不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上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小学语文教学,有时应付性和随意性较大,没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使语文考试陷入盲目,这样又反过来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如何避免空泛、含糊而混杂的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广大师生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依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几个教学实例出发,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情景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十分重视字、词、句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注重词语的理解与积累,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相对枯燥的文字教学内容中,多采用引导式教学,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苏教版古诗《池上》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池上》,然后利用PPT图片,把古诗中的场景用合适的方式分层次展示出来,并通过师生互动对话来创造情境:
师:大家都朗读了古诗,现在请大家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诗歌的重要内容。
生1:这首古诗描写了乡村少年经不住美味的诱惑,不经大人同意就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的场景。
师:为了描写这些场景,这首古诗运用了哪些词汇?
生2:这首古诗结合“偷采”“不解”等词语,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乡村少年的心理、动作和神态。
师:那么你们有谁去过乡村,去过的同学有类似的经历吗?
生3:老师,我去过湖南的姥姥家过暑假。奶奶家有一个养鱼和种莲藕的池塘,我在舅舅的带领下,摘过莲蓬,还钓了几条鲫鱼和几只小马虾……
师:还有同学去过乡村吗?江南的乡村可以摘莲蓬外,那么北方的乡村都有些什么好玩的呢?
生4:老师,我在东北的奶奶家过春节,下雪可好玩了。
情景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展开想象,逐步将学生引入诗中描写的乡村美好意境,并让学生从自己稚朴的情怀出发,感受乡村孩子纯真的童心之美和诗人的炼字用语之妙。小学语文教学能培养儿童进行适当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并能增加儿童思维的灵活性,还能培养儿童独立评价的能力。采用情景引导的方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训练儿童感觉的敏锐性,是促进儿童情景性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教学中注重细节,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
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前提,而对眼前看到的事物进行思考和判断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学语文教学能培养儿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观测能力,从而促进儿童思维的正常发展。下面笔者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例进行说明。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装满昆虫的衣袋》通过介绍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以及描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程度,来说明是儿童时期的观测行为将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篇课文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细心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尤其是阿尔法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以及“八九岁时去放鸭子,阿尔法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等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这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奠定了基础,对提高学生的观测能力、观察兴趣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
三、摒弃单纯的文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渗入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累、理解关键词语,在语境中品味字词,引导学生归类、积累与描写有关的语句并仿照句式练写等固然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那种“小学生年纪太小,还不足以理解课文的深厚内涵”的观点是盲目和片面的。如在苏教版课文《孔子游春》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孔子论水、师生言志的段落,让学生领会水的内涵,并让学生理解君子的品质要求。这种渗入价值观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借水寓理的写作方法,更是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多面的孔子,并体会孔子仁爱的思想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入价值观的培养,不仅是解读文本的通道,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而且可以让学生回到历史背景,让文本的解读体验走向厚重。
通过分析几个小学语文的教学实例,笔者发现“情景引导”、“注重细节”和“价值观培养”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总的说来,笔者并不赞同将教学模式标准化,在教学中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有帮助。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童话和趣味小短文,采用上述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均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 莫彩凤)
一、情景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十分重视字、词、句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注重词语的理解与积累,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相对枯燥的文字教学内容中,多采用引导式教学,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苏教版古诗《池上》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池上》,然后利用PPT图片,把古诗中的场景用合适的方式分层次展示出来,并通过师生互动对话来创造情境:
师:大家都朗读了古诗,现在请大家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诗歌的重要内容。
生1:这首古诗描写了乡村少年经不住美味的诱惑,不经大人同意就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的场景。
师:为了描写这些场景,这首古诗运用了哪些词汇?
生2:这首古诗结合“偷采”“不解”等词语,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乡村少年的心理、动作和神态。
师:那么你们有谁去过乡村,去过的同学有类似的经历吗?
生3:老师,我去过湖南的姥姥家过暑假。奶奶家有一个养鱼和种莲藕的池塘,我在舅舅的带领下,摘过莲蓬,还钓了几条鲫鱼和几只小马虾……
师:还有同学去过乡村吗?江南的乡村可以摘莲蓬外,那么北方的乡村都有些什么好玩的呢?
生4:老师,我在东北的奶奶家过春节,下雪可好玩了。
情景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展开想象,逐步将学生引入诗中描写的乡村美好意境,并让学生从自己稚朴的情怀出发,感受乡村孩子纯真的童心之美和诗人的炼字用语之妙。小学语文教学能培养儿童进行适当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并能增加儿童思维的灵活性,还能培养儿童独立评价的能力。采用情景引导的方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训练儿童感觉的敏锐性,是促进儿童情景性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教学中注重细节,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
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前提,而对眼前看到的事物进行思考和判断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学语文教学能培养儿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观测能力,从而促进儿童思维的正常发展。下面笔者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例进行说明。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装满昆虫的衣袋》通过介绍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以及描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程度,来说明是儿童时期的观测行为将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篇课文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细心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尤其是阿尔法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以及“八九岁时去放鸭子,阿尔法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等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这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奠定了基础,对提高学生的观测能力、观察兴趣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
三、摒弃单纯的文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渗入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累、理解关键词语,在语境中品味字词,引导学生归类、积累与描写有关的语句并仿照句式练写等固然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那种“小学生年纪太小,还不足以理解课文的深厚内涵”的观点是盲目和片面的。如在苏教版课文《孔子游春》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孔子论水、师生言志的段落,让学生领会水的内涵,并让学生理解君子的品质要求。这种渗入价值观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借水寓理的写作方法,更是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多面的孔子,并体会孔子仁爱的思想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入价值观的培养,不仅是解读文本的通道,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而且可以让学生回到历史背景,让文本的解读体验走向厚重。
通过分析几个小学语文的教学实例,笔者发现“情景引导”、“注重细节”和“价值观培养”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总的说来,笔者并不赞同将教学模式标准化,在教学中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有帮助。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童话和趣味小短文,采用上述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均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