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血管内科的护理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血管内科患者病例,根据心血管内科以往的护理经验及存在的风险因素,对护理风险及护理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率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主要来源于院方、护理人员和患者自身三个方面,应当从加强组织管理,加强护患沟通,规范护理记录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一来,根据护理风险因素有针对性的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可有效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22-01
心血管内科是高风险的专科之一,心血管系统疾病常常具有多变性和突变性的特点,往往来势凶猛。病情变化的诱因很多,有时病情突然恶化发生在医护人员预料之外,甚至发生在病情已获改善的情况下。心血管内科是医院存在医疗风险较高的科室之一,在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都存在着护理风险,医疗工作非常复雜。因此,提高护理质量,加强风险管理,对防范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有着积极的意义。本院心血管内科总结以往护理经验,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护理方案,现将实践情况与结果作如下汇报。
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本院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方案前护理的194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本院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方案后护理的231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16例,女78例;年龄为43一82岁,平均(62.63士8.27)岁;高血压冠心病患者98例,心肌梗死96例,合并两种以上慢性疾病患者126例。观察组中男138例,女93例;年龄为42一85岁,平均(63.09士9.56)岁;高血压冠心病患者127例,心肌梗死104例,合并两种以上慢性疾病患者17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5)。
1.2研究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护理方案,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护士长组成风险管理小组,组织心血管内科全体护理人员参加专项培训,培训分为疾病知识、专科护理技术、护理要求及法律常识四方面,由主任医师培训心血管内科相关疾病知识,包括各种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临床危象的观察方法与要点、常用药知识与禁忌等;由护士长培训心血管内科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及日常保养要点,各项专科护理技能及技巧,详细说明护理要求,包括护理环境要求、巡查要求、护患沟通要求等,合理安排护理人员资源,科学排班,避免疲劳工作;聘请专业律师向全体护理人员阐述相关法律常识,说明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加强观察与巡视,给予体征加强监护,对重点患者增加巡查次数,加强护理记录书写管理,避免漏记、错记或字迹不清。药物管理,向患者详细说明药物的服用时间、剂量与方法,说明遵医用药的重要性。制定急救预案,每月预排医护各岗位负责人,患者发生危象时按预案实施急救,各司其职避免混乱。优化护理环境,保持病房安静及环境卫生,定时通风,积极预防感冒,清洁地面后安放地面湿滑提示牌,尽量避免夜间护理操作影响患者休息,各项护理操作及检查均提前通知患者进行准备。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正确的疾病知识,详细说明日常注意事项、饮食结构,在各项护理操作前说明操作可能带来的不适以及治疗护理的意义,出院前说明复查时间与重要性、重申遵医用药重要性、叮嘱日常自我护理注意事项。
1.2.2观察项目
统计两组各项风险因素导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出院前统计护理
工作满意度。
1.2.3统计学方法
比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工作满意度,采取卡方检验,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计算。
2 实验结果
风险事件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患者满意率:观察组患者满意率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
3 分析讨论:
心血管内科属于高风险专科之一,心血管疾病通常具有突变性与多样性,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与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病情复杂且自理能力较差。总结本院以往护理经验,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主要风险因素有以下几点:
3.1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机械性遵医嘱操作较多,主动性较差,因此往往欠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年龄的护理人员多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对患者的病情进展判断不准确,面对突发情况时手足无措导致急救能力较差;由于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性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精神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加之工作强度大使护理人员心身疲劳,易出现态度差、厌烦情绪重甚至易发生护理操作失误;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3.2药物设备
心血管内科使用的硝酸醋类的药物须严格控制滴速,硝普钠应避光并及时更换,多巴胺与胺碘酮等药物对血管有较大的刺激性易发生静脉炎,诸如此类的药物使用、存放的特殊要求在工作稍有疏忽便会导致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除颤仪等设备日常需进行保养维护,一旦保养不善或操作不熟练则可严重影响急救,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3.3其他
心血管疾病病情大多较为危重,致残率高,治疗过程复杂,大部分患者患病时间较长因此患者的情绪易出现燥动;护理人员欠缺沟通技巧,或患者及家属情绪过于激动等导致的护患沟通障碍;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等均为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
4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医疗工作的复杂性、药物学及人体生命科学领域的未知性,使得护理风险存在于整个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认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是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者目前的首要任务,从而有效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参考文献:
[1] 徐雯,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风险研究,湖南怀化,2013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22-01
心血管内科是高风险的专科之一,心血管系统疾病常常具有多变性和突变性的特点,往往来势凶猛。病情变化的诱因很多,有时病情突然恶化发生在医护人员预料之外,甚至发生在病情已获改善的情况下。心血管内科是医院存在医疗风险较高的科室之一,在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都存在着护理风险,医疗工作非常复雜。因此,提高护理质量,加强风险管理,对防范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有着积极的意义。本院心血管内科总结以往护理经验,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护理方案,现将实践情况与结果作如下汇报。
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本院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方案前护理的194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本院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方案后护理的231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16例,女78例;年龄为43一82岁,平均(62.63士8.27)岁;高血压冠心病患者98例,心肌梗死96例,合并两种以上慢性疾病患者126例。观察组中男138例,女93例;年龄为42一85岁,平均(63.09士9.56)岁;高血压冠心病患者127例,心肌梗死104例,合并两种以上慢性疾病患者17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5)。
1.2研究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护理方案,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护士长组成风险管理小组,组织心血管内科全体护理人员参加专项培训,培训分为疾病知识、专科护理技术、护理要求及法律常识四方面,由主任医师培训心血管内科相关疾病知识,包括各种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临床危象的观察方法与要点、常用药知识与禁忌等;由护士长培训心血管内科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及日常保养要点,各项专科护理技能及技巧,详细说明护理要求,包括护理环境要求、巡查要求、护患沟通要求等,合理安排护理人员资源,科学排班,避免疲劳工作;聘请专业律师向全体护理人员阐述相关法律常识,说明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加强观察与巡视,给予体征加强监护,对重点患者增加巡查次数,加强护理记录书写管理,避免漏记、错记或字迹不清。药物管理,向患者详细说明药物的服用时间、剂量与方法,说明遵医用药的重要性。制定急救预案,每月预排医护各岗位负责人,患者发生危象时按预案实施急救,各司其职避免混乱。优化护理环境,保持病房安静及环境卫生,定时通风,积极预防感冒,清洁地面后安放地面湿滑提示牌,尽量避免夜间护理操作影响患者休息,各项护理操作及检查均提前通知患者进行准备。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正确的疾病知识,详细说明日常注意事项、饮食结构,在各项护理操作前说明操作可能带来的不适以及治疗护理的意义,出院前说明复查时间与重要性、重申遵医用药重要性、叮嘱日常自我护理注意事项。
1.2.2观察项目
统计两组各项风险因素导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出院前统计护理
工作满意度。
1.2.3统计学方法
比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工作满意度,采取卡方检验,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计算。
2 实验结果
风险事件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患者满意率:观察组患者满意率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
3 分析讨论:
心血管内科属于高风险专科之一,心血管疾病通常具有突变性与多样性,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与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病情复杂且自理能力较差。总结本院以往护理经验,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主要风险因素有以下几点:
3.1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机械性遵医嘱操作较多,主动性较差,因此往往欠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年龄的护理人员多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对患者的病情进展判断不准确,面对突发情况时手足无措导致急救能力较差;由于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性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精神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加之工作强度大使护理人员心身疲劳,易出现态度差、厌烦情绪重甚至易发生护理操作失误;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3.2药物设备
心血管内科使用的硝酸醋类的药物须严格控制滴速,硝普钠应避光并及时更换,多巴胺与胺碘酮等药物对血管有较大的刺激性易发生静脉炎,诸如此类的药物使用、存放的特殊要求在工作稍有疏忽便会导致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除颤仪等设备日常需进行保养维护,一旦保养不善或操作不熟练则可严重影响急救,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3.3其他
心血管疾病病情大多较为危重,致残率高,治疗过程复杂,大部分患者患病时间较长因此患者的情绪易出现燥动;护理人员欠缺沟通技巧,或患者及家属情绪过于激动等导致的护患沟通障碍;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等均为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
4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医疗工作的复杂性、药物学及人体生命科学领域的未知性,使得护理风险存在于整个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认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是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者目前的首要任务,从而有效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参考文献:
[1] 徐雯,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风险研究,湖南怀化,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