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需要环境刑事立法的保障,而传统环境犯罪客体以“环境保护管理秩序”为内容,没有做到真正关注生态环境本身,这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悖。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环境犯罪客体必须革新。在伦理基础方面须认识到环境利益本就蕴含在人的利益当中,重新审视并确立“人类中心主义”的道德伦理观,并在该伦理观基础之上重新理解环境犯罪客体。在环境犯罪客体内容选择上,“环境社会关系论”不符合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因而转向“环境法益论”,并将环境利益作为环境犯罪保护的法益。通过对环境犯罪客体的伦理基
【基金项目】
:
长治学院2020年度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太行山‘崖柏’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SZQH202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需要环境刑事立法的保障,而传统环境犯罪客体以“环境保护管理秩序”为内容,没有做到真正关注生态环境本身,这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悖。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环境犯罪客体必须革新。在伦理基础方面须认识到环境利益本就蕴含在人的利益当中,重新审视并确立“人类中心主义”的道德伦理观,并在该伦理观基础之上重新理解环境犯罪客体。在环境犯罪客体内容选择上,“环境社会关系论”不符合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因而转向“环境法益论”,并将环境利益作为环境犯罪保护的法益。通过对环境犯罪客体的伦理基
其他文献
山 上 爸爸是大山里的人民教师,在三年级以前,我都住在教师宿舍里,教师宿舍是一栋两层的小楼,住了10个老师,也可以说是十户人家。那时候我还是独生女,放学后所有人都离了校,从下午4点多到晚上9点多这一整段时间,我没有玩伴,可算是孤独极了。学校里倒也有几个老师家有孩子,可惜年龄与我都不相当,有个大我几级的女孩,叫甜甜,不爱和我玩,同在一方窄地,一学期也打不了几个照面,我们之间好像总隔着些什么,比如
一 、村庄和山 故乡,是一枝承载记忆,供人歇脚的树梢。 滇东北的一个山村——我的老家驻基村,村子建于山体的阳坡,住着一百多户人家,并不觉得拥挤、嘈杂。村里各家的房舍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似藤蔓上的葡萄,始终由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在山间劳作,常可听到村内传来的鸡鸣、鸭叫、犬吠、马嘶、以及人的叫骂声,且能听出画面感。 我年近古稀的外公说,村子是在明朝時开始建设的。当年明朝下令移民,为的是加强边疆
文章从晋东南地区“双言”入手,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在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从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对晋东南地区人们对普通话和方言的习得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该地区仍以本地话习得占优势,普通话学习途径多元化,学校仍是普通话学习的主阵地。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该地区居民“双言”习得现状的原因。
一rn“中元部门”是本文的核心概念,也是笔者思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的政策要求的出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现辖4区8县,其方言属于晋语上党片长治小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话者识别研究成为司法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文章通过对长治人普通话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言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周边方言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普通话水平较低的长治人能通过语音特征被较容易地辨别出,普通话水平较高的则需要借助词汇语法特征才能得以识别。
山西襄垣古韩镇方言蟹摄一二等和效摄今韵母依今声调的不同而分为两类:蟹摄开口一二等二等见系除外、合口二等部分见系字,今逢阴平[33]、阳平[213]、去声[55]今韵母读作[E uE];逢上声[423]今韵母读作[æ uæ],与咸山摄舒声韵今洪音韵母混同;效摄字今逢阴平[33]、阳平[213]、去声[55]今韵母读作[■];逢上声[423]今韵母读作[■],与宕摄开口一三等、江摄开口二等知系字除外今韵母合流。文章对古韩镇方言蟹摄一二等和效摄的异调分韵现象进行描写,
晋东南地区历史悠久,其方言中保留了一些先秦两汉时期的古语词.无论从词形还是词义上看,它们多是继承古代词语而来,但也有少数呈现出诸如沿用古义、发展古义、增加新义以及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拉动内需的实施路径,对于激发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比较优势,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活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国内大循环的畅通、农业多功能价值的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均有显著、积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2016年-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分别从产业定位、发展模式、服务设施
先秦儒家美育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华文明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先秦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中蕴含丰富的美育思想,其美育思想主要以艺术美陶冶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