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事

来源 :广州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e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逛了逛摊。
  明眼人,满眼的假;我这种不明白的,也能看出个大概。
  连门口买水的大爷都啧啧几声,摇摇头,知道百分之九十九是赝品。但还是不少人趋之若鹜。
  阳光很好,走走停停。蹲在那摆弄这,看看那,然后离去,或坐在小椅子上和摊主聊几句,都是好的。闲处光阴易过。平素这条街十分冷清,门可罗雀,一年也就热闹这么几天。省展,店面里的老板,也把货凑出来,支个摊。
  巷子口停满了车,后备厢里,一个个草绿色帆布箱子码得整齐。拎进去,铺块布,纸包纸裹地打开;也有收摊要走的,一样样急急地往回装。
  来来去去。时间和人流都在穿梭。
  眼下多数古玩市场,没法说,说穿了就是假货市场。价格高高低低,几百至几万不等。要把假货当成真货卖,魅力便在于此。
  曾有位画家朋友,经朋友介绍,说有位收藏家仰慕他的画,要用自己藏的两枚古印来换。朋友是个实诚人,换就换吧,想着画是自己的,印可有年头了,说不准是哪朝哪代的,那可是看不见的时间。人家说值8000块,也就信,用三幅画换了来。朋友的朋友,怎会有假。喜滋滋地拿给我看,我请一个刻印的朋友过目,刻印的朋友说,不值钱,盒子是石头粉冲压的,章子机刻,流水线工艺。我讲给朋友听,朋友将信将疑,笑着说,能咋样,又不能把画要回来。
  白瞎三幅绝好的工笔。
  后来我对朋友说,什么明代的砚台,清代的笔筒,都是忽悠人的。想混画,拿钱来,这才是硬道理。
  地摊上,那些瓶底打着雍正乾隆年间的粉彩浅绛,也不可能是真的,捡漏的希望不大。摊主又不傻,真的早就被人妥妥收起,不会仨瓜俩枣随手卖掉。现在的古玩市场,成熟得不得了,也虚伪得不得了,所以要有工艺品的心态。“古玩”两个字,“古”早已不复存在,只剩“玩”了。
  也不能说没真的,那些月饼模子就像真的,残而破旧,焦黑的木头。一问40块,又觉得假,也许后仿的。一位摊主说,有真的就有假的,我说什么东西都有人仿呀!他说那当然。
  二
  在这条街买过一个笔筒和一块乌木,托在手里很沉,镶的贝。四平八稳的图案,缠枝的莲与芙蓉,清清瘦瘦的,颇有点古相,放在家里倒是压得住。第一次去时,店里萧条,店主瘦瘦的,坐在那,仿佛在玩游戏,电脑里传出极小的轰炸声。闲闲地逛了一会,还是询了价。他走过来,斯斯文文,戴副眼镜,说16000块。拿起来,翻过来看了看,底座标的也是这个价。我说少点,他说2000块,我说贵了。一压再压,他最后同意600块。我说500块,他不卖,我依依不舍地走了。
  再去时,已是一年以后,天下着小雨,干净的石板路积着一汪汪浅浅的水洼。陪姑妈去三国公园转,顺路弯了进去。店内阴沉沉的,看了看,那只笔筒还在。老板依旧坐在电脑前,默默地,很专注。我伸手让他把笔筒递过来,他摇摇地走过来,暗影里,愈发高瘦,说记得我。我说500块卖不卖,他说加点,550块。我不加,他道好吧,生意难做,就500块吧,这次他松了口。我准备付钱时,姑妈突然一把抢过钱包,冲进雨中。也许她觉得不值,这么个东西,不当吃不当喝的,说买就买了。
  我出去做了半天她的工作,两个人淋着粉末样的细雨,凉凉的,并不曾打伞。十一月的天已有点微寒,她嘟着嘴说划不来。可我喜欢呀,我说,也差一个笔筒。她站着不作声,半晌不甘心地把钱包还给我。然后忽然拉住我道,你别去,我进去只给他四百,看卖不卖,不卖拉倒。我从钱包里,抽出四张红票子,交到她手中。她进去后,摇着头走出来。我又往她手里按了张50块的,过了会,她抱着笔筒出来,走近时,故意举得老高递给我,神情有点小得意。
  不是演戏。
  淅淅沥沥的小雨,渐下渐大,我们用报纸包好,匆忙回家。中途又打开看了看,有古重感。450块拿下这个笔筒,好歹也是贝雕的,闪着细微的幽光。沉稳的黑木,有裂痕,但无所谓。也无所谓真与假,东西在那摆着,价格也摆在那,一件普通衣服的价位。自己喜欢就值。就像朋友说的,买的是情调。但我不喜欢情调这两个字,尤其人为的情调,老土又做作。钟爱的是灰暗的时间,苍凉,以及物件背后的孤独感。那条暗河,触及我哗哗流淌的黑夜,通向未知方向,是时光的隔断与疼痛。所以我经常茫然,想留下点什么,或在某处顿一顿。当然希望它是孤品,若市面再出现同样的笔筒,肯定赝品无疑了,造假不可能只造一个。
  其实不管真假,我的便是好的。来历已不再重要,给它一个家,结束漂泊的命运,而不是贴着标签和一大堆东西拥挤在一起。那样很笨重。就像我死了,旁边的邻居一定不要酒鬼和日夜喧嚣的麻将人。不是别人不好,而是自己不够豪爽;也不要故作清雅的正统之士,那样很倒胃口。要和有情怀的人在一起,清清白白的日光月光,宁静单纯着。人若非得有信仰,我信仰自尊和审美,漂着的东西不爱。有些深刻,也只是台面上的水花,实在眼高手低。
  无所谓藏,一个摆件而已,在一個干净的环境里,主人喜爱的目光下。
  三
  在那个店,还看到一只罐,有点大,饱肚子。晚清浅绛十大名家方家珍绘的。一名绿衫女子倚石而坐,开脸很大,高额头,凸鼻骨,细眉窄眼。黑黢黢的头发,愈发显得脸色莹白。神情低低的,不笑,已春色无边。眼底含着珠光,像无数灯影照过来。红红地点了一点朱唇,并没涂满,反显得厚实诱人。不免多看了两眼,姿态也不错,葱管样的手指,握了一柄芭蕉扇。衣褶婆娑,有笼烟滴雨之态。
  古人的审美自是极好,天然清媚。不硬,神大于形,也笔意简练。问了问,店主回曰1600块。浅绛的水太深,自己不收藏,也只是闲问,拍了张图发给藏瓷的友人。友人惊呼了声,别买。我说没买。紧接着友人发来一张手里的藏瓷,方家珍绘的一把壶,壶上女子正是此女。举止、神态、衣饰皆一样,不比不知道,一比罐上的女子立马矮了下去。壶上人物条畅自如,傅色轻淡,更润物无声。没火气,一团雾像。这个显得新而抢眼,还是刻意了。朋友说高仿的,欠了神韵变化。   在一个摊位上,摆了只鼻烟壶,很小,手指样粗细。淡彩,也绘美人,水水嫩嫩的,那抹粉清凉至心。瓷上美人好于纸上美人,更舒爽明净。纸上的总归拘泥,染了墨气,虽说雅,但也死。线条烧成了瓷,脱了墨胎,摸着光滑,骨骼愈发莹润。瓷上也不宜繁华,几笔勾勒,已烟视媚行,强过几万重山水。浅绛好于青花,青花过于端庄,得双手捧着,尚属压抑之作。浅绛就不同了,有了故事、人物、诗词,简简单单的,就像有了动作,有了呼吸。
  清朝在中国审美史上,属退化期,尽管技艺精湛,但很多东西看不得。太隆重烦琐,像故宫里的大柜子,实在沉闷。当然也令人惊叹,那做工,没得话说,但也只是惊叹,重工难免疏境。太满,不透气,也就没了诗性。停了风,世界是死的。清军的铁蹄开进来,晚明一片惨败,也剿灭了最后残存的一点灵气。资本萌芽于明,审美已趋市井。入清,汉人的四肢裹在袍服里睡觉,自是压抑。浅绛是个意外,晚清的一大收获,融合后的涓涓清流,渐回天真,属瓷上逸品。所以审美不是孤立的,都会打上时代烙印。能超越,自是珍品,和市场的估值没多大关系。
  民国的审美也做作,香烟盒,良友杂志的封面,月份牌上的女子,大多粉妆玉砌,夸耀而性感。加之英伦风吹拂,又染上时髦特征,不免太写实,讲意境几乎奢侈。很多人冠以婉约,较今人而言,但绝非空灵。
  四
  逛摊,尽管知道假,还是要逛。为什么?因为假源于真,迫于真。仿真,尽管笔意不到,但总是好的,模子在那。古人有逸骨,不重写实,笔墨省俭。有的铜墨盒盒盖或烟枪上,刻上几笔兰草,或几节疏篁,已相当动人。染了文气,放在最恶劣的地方,都有向上的意味。
  国画毕竟不同于西画,喜欢把时间推出去,有理想的成分在里面,讲静,放下,抒发和规劝。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树无枝,是王维的山水论,淡淡的哲学品位。倪瓒也说,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而西画饱满,精准到刻度或情绪,甚至思想突围。
  地摊中,铜墨盒居多,里面烟熏火燎的,摊主说是陈墨。不贵,喊一两百。摊主多半会说是老的,然后努努嘴,瞥一眼隔壁的摊子,低声道那才是新的。有的摊主也会说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自己进的,加点就卖。这样很巧妙,真的不知道吗?他一定知道的,只是给自己留条退路。
  说不买,两天下来七七八八也花了七八百。现在想来都是没用的东西,但管不住自己,看到好的图案,砍砍价就拿了下来。
  想着那个时代非我们所处的时代,隔着无数枚铜月亮,深蓝的天幕也是古旧的,地下的瓦屋纸白霜样浮在草地上。最后的农耕时代,有银子的脆响。
  买了一枚银镯,扔在地下,哑哑的,不似别的金属的声响。关键是那鱼莲花纹,从容光洁,泛着磨旧的古气。玉把件,一朵松茸驮着两只尖嘴鹤,藏着下身,实在机妙又润气。
  有位拎黑提包的老先生,朴素谨慎,看得出是某国企或机关退休的员工。藏玉的多半低调,衣着吝啬。他说买了玉,我说什么玉?他撸开袖子,露出一串石头,温润的感觉,看得出包浆很好,白色的石头尖子上浸了点铜红色。他说和田玉,我说能肯定吗?他点点头,说自己藏玉很多年了,曾花五年时间专门研究玉石的种类和结构。然后从提包里又摸出两块小石头给我看,依旧是和田籽料,淘得都很便宜。那两块小石头顶部都有眼,估计被人戴过,磨得光光的,喑哑的美,像月亮。我说收藏吗?他说过两天来加工,这条街,有家门面专做加工,雕好了,值一千多。看样子,他是懂行的,即使他不懂,加工的人也懂。
  一位男子把一个挺大的蓝花圆盘摔碎在地,又气鼓鼓踏上两脚,引来不少人围观。男子愤然道,砸了也不卖。不知谁惹恼了他,还是生意实在不好。一名手腕套着珠子,高大健硕的小伙子说,别砸呀,别砸,给我!然后蹲身捡起地上的碎片,裹在怀里揣走。
  太阳偏西,金属样的清辉收了去。倦鸟回家,路上行人也有了萧条之意。从古玩街出来,去搭18路,有几个人站在站牌邊闲聊,一望便知也是逛摊的。
  他们问我买了啥,我拿出银镯,他们说好,是老银,做工精美,也秀润。远处一位男子,很清正的模样,穿着考究。大声道,现在谁还戴银的,都是玉梗子,金的都没人戴,农村人、山里人才戴这种东西。他双手插在裤袋里,说得义愤填膺,眼睛并不朝这边看,清高地望着马路。好像买银或戴银的人侮辱了他似的。我不免笑了,也许他替我不值,我不便多说,那样太露骨。活到我这个年龄的女人,不会没首饰,也不会喜欢珠光宝气。他的思想肯定被打劫过,武断得要命,那些落地有声的见解,太渺小,行走在黑黑的胡同里。
  一件事物,活在那,有生命的光辉,与万物一样平等。是真的吗?不要问了,喜欢就好!值也不值,不值也值,才是真性情。
  责任编辑:姚陌尘
其他文献
我没想到,那个丢弃的暖锅又被母亲修补好端上了餐桌。  除夕年夜饭,按惯例,我们从外地回家过年的人,凡会做菜的都要下厨掌勺,精心为母亲做一道自己的拿手菜。  一大家二十多口人,两大桌菜在上房里摆好,母亲把桌上的菜挨个看一遍,说,天冷,暖锅菜吃着热腾腾的,把娃娃桌上的暖锅也装上。  母亲喜欢吃暖锅菜,我们把黄铜暖锅里的菜装好,搁在母亲桌上。母亲这么一说,我们都有些懵,这会儿家家都忙着团聚,去哪里再寻一
期刊
强大的虚构产生真实。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第一个飞翔故事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曾在故纸堆里找到一个极为惊人的发现:习惯枕着宝剑和《伊利亚特》入睡的亚历山大并不是在三十三岁死于巴比伦,这个醉心于征服的大帝有另外一个去处——这是真的。我可以向一切可信任的事物发誓。  在三十三岁那年,被狂妄的雄心壮志激荡着的亚历山大再次踏上他早就谋划多年的征服之路,这一次他的目标是东方——波斯,以及
期刊
荔枝红了,又上市了。那晶莹雪白的果肉,未放到嘴里,便让你馋涎欲滴。  在广东,荔枝有许多品种,有“桂味”,有“糯米糍”,有“槐枝”,有非常名贵用作贡品的“挂绿”。而最先上市的,是“妃子笑”。  这“妃子笑”,名称很独特,据说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人们一见到最早熟的荔枝,也不管是什么品种,先摘了下来飞马送到长安。那杨贵妃一见,笑逐颜开,人们便把这早熟的品种,称之为“妃子笑”。其实,如果唐代已发明了飞
期刊
1  去广州,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去大学二年级开始产生想法,到毕业后在国企工作,受90年代初,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各方面开始市场化刺激,在去广州与留下来反复矛盾中度过的四年,从真正动身前往广东,到终于在广州落户,用了近七年时间。二十七岁到三十四岁,一段人生最好的时光,耗费在迁徙的路上。这一过程,充满了人在他乡的孤独、凡事自己扛的巨大压力,面对新世界、快节奏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挑战,没有退路,只能不断
期刊
一  司元建是一个窗帘设计者,也有自己的店,有一个始终和他做供应的厂子。接触过司元建的人都觉得他像一个人,也不知道像谁,就是一张令人十分熟悉的脸。他的手很像弹钢琴的手,手指很长,也显得纤细。他设计的窗帘不但在本地有名,在全省也有名号。他老婆郝佳美说他,说什么你都应该有钱,可你为什么就挣不到你应该挣到的钱。他问老婆,你说我应该挣到多少钱才是你心目中的价位。郝佳美说,起码一千万吧。司元建听完笑了笑,你
期刊
1  他是上灯时分来旅社的,班德拉姆记得很清楚,因为他的打扮太惹眼了,在贡巴她没见过穿着如此古怪的人。当然,除了贡巴与郎木寺,她也没有去过别的地方。  一间房多少?班德拉姆还记得,他开口就问。  走到贡巴竟然还打问住房价钱,有选择吗?天已经黑了,前后都是茫茫草原,走不了多远,就会被狼吃掉的。  班德拉姆没有想戏弄他,开口就说,你想给多少呀?  除了她一家常年开的旅社外,贡巴再没有可住人的旅社了。班
期刊
辨  钻进一棵开裂的树  我打开了另一个世界  季节适合迁徙。而我  适合飞翔  没有翅膀的飞翔  无须任何特技的飞翔  丢却逻辑本身的飞翔  我的语言里藏着石头  如果你相信命运很诡谲  这小小的石头,也会振翅  证明它是鬼才的化身  藏在一场纷飞的落叶中央  我掂量不出自身的重量  捷径的敌人,就是捷径本身  这场叶雨,肯定是从时间的深处下起  路  再往前一步,就是秋天  天还没暗,听觉已变
期刊
一      我出生在第五纪的X市,没有确切的出生年月。自幼年时代,妈妈便多次跟我说,我没有人类父亲,我是她感孕而生的孩子。与其说是感孕,不如称之为凭空造物吧,但她既非女娲,我亦非泥人,皆为血肉之躯。在我一再追问之下,妈妈终于说:“你的生父是一只山魈。”此回答无疑更加荒谬。一天,我迷路经过沙门寺,在里面逗留了一个下午。我从一位僧人口中得知,山魈是一种传说中的精怪,也是一种猿猴的名字。这种猿猴生
期刊
道光年间,人们站在六百多米宽的珠江岸边时,会惊讶地发现,在谷埠(长堤对开江面)、沙面一带江面上,似乎存在着另一座“广州城”,成千上万的船只,密密麻麻,几乎铺满江面,构成了一个迷宫般的水上城寨,外国人管它叫“floating city”(水上城市)。  亨特在《广州“番鬼”录》中,细致地描述了这个水上的壮观场景。他写道:“河面上挤满了本地船只,包括那些现在差不多完全绝迹的沿海航行的中国帆船。当时它们
期刊
关于刘震云,李书磊有一段深刻的观察:“震云身上有种东西在当代作家中是绝无仅有的,那就是他对世界比较彻底的无情观。他坚定地认为结构是一个笼,人是一条虫,人在结构中生活就像箱笼中虫在蠕动。在他笔下诸如爱情之类形而上的东西都显得子虚乌有,人本质上是低贱而丑陋的,甚至连低贱和丑陋也说不上,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高贵与美丽;人就是那么一种无色的存在,亮色或者灰色都是一种幻觉。这种意念不能说对,也不能说错,是对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