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来源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lmn2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的扩招、应试教育影响等原因,生源的科学素养基础越来越不容乐观。如何使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得提升,为学生将来成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指导者奠定基础,成为现阶段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改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重视探究教学、改进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在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科学素养;提升
  20世纪6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本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并将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仅相当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1]。因此,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将是各界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首先要从娃娃抓起,作为影响儿童一生的启蒙老师,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更应得到重视,因此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现状分析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科学素养应是大众的科学素养,它和文学素养、音乐素养一样,是人的基本素养,而且由于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却又缺乏经验的幼儿,这就决定了他们还必须具有高于一般公民的科学素养[2]。然而,由于近年来我国公众对学前教育需求的扩大,幼儿教师缺口极大,各层次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大规模扩招,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普遍有所下降。具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对科学现象失去好奇心
  受中学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等着老师给答案或者上网搜答案,而不愿意自主探索的心态,甚至有些学生受“星座与命运”“灾难与报应”等唯心的、迷信的思想影响较深,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周围自然界提不起兴趣,也提不出问题,更谈不上探究了。
  1.2 理科基础薄弱
  就目前福建省的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来看,本科、中专占少数,以五年制和三年制高专层次为主。五年专学生理科基础尤其薄弱,三年专学生又以文科生为主,比例达80%以上,他们虽然地理基础知识较扎实,但其它理科知识、科学探究和实践操作能力相对较弱。
  1.3 动手能力差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为女生,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停留于纸笔学习,不爱动手操作,更不要说设计探究实验了。
  2 地理教学对提升科学素养的意义
  (1)从地理学的内容来看,有许多与周围自然现象相关,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气象气候、天文学方面内容能解释许多自然界中的现象,如“四季变化”“天气变化”“昼夜变化”“宇宙起源”“月相变化”等,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也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将来幼儿园多数能用得上。
  (2)地理学的跨学科性,可以让学生运用到多学科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许多地理规律要运用到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其它科学领域的知识或技能,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地理教师不应仅仅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而应是综合的科学素养。
  3 在地理教学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具体措施
  3.1 改革教学内容,重视实践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地理教学应特别重视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可进行如下改革:
  对于初中毕业基础的学生来说,在地理教学中应打破高中教材的框架,侧重自然地理学方面内容,同时选择一些实践性强、学生可以动手操作或进行自主探究的内容,进行一些专题研究,如“风”“太阳”“月球”“水”“地震”“岩石”等主题。以“风”的主题为例,可以进行“风的形成”“风向风速的观测”“风的灾害”“风带与气候”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对于高中毕业基础的学生来说,可以将实践教学内容融入《自然科学基础》《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必修课中,包括天文观测、气象观测、岩石的观察、环境污染调查等。同时可以开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实践性强的公选课,如《天文学基础》《气象观测》《旅游景观鉴赏》,或与其它学科教师共同开发一些课程,如《科学教玩具制作》《幼儿园科学实验指导》等与幼儿园紧密联系的课程。
  3.2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源自于生活,因此地理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例如可以结合学生的乡情,如在“森林资源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内容中,可以结合“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超过台湾,稳居全国第一”这一事实,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探究以下问题:为什么几个月不下雨闽江依旧保持一定流量?为什么近来福建推出的“空气游”深受北方游客的青睐?
  3.3 重视探究教学,唤回学生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就要唤回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课题给学生,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例如“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风的形成实验设计探究”“天气预报原理与方法探究”等等。
  3.4 改进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传统的评价模式中,虽然过程性评价都有占一定比重,但以学生平时的作业、阶段性考试为主,即仍以考核地理知识为主,对地理实践能力、科学态度的评价考虑得较少,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之下,学生必然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忽视能力的提升和科学态度的养成。因此,在评价中应加大学生实践操作评价的比重,包括地理实验、地理探究的评价,可以督促学生重视实践,而不是仅仅死记硬背课本理论来应付考试。同时通过实践考核,也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具备应有的科学态度。
  3.5 走出课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学前教育专业的地理教学不应当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当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例如利用大学生志愿者、社团等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地方科技部门举办的一些如“气象日”“地球日”“地震科普宣传”等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气象台、地震局、环保局、水文站等,使学生浸润于科技的氛围中,在社会实践中提升科学素养。
  4 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中涉及的地理学内容不宜太深奥,应尽可能拓展广度,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面临的是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幼儿,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呵护幼儿的好奇心是他们的重要任务,只有具备相当广度的知识面,才能有效地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2)注意探究教学中的过程性指导。探究教学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探究的时间较长,大部分内容在课后完成,教师应注意针对性指导和过程性检查。以“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这一课题为例,教师一方面应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对于一些探究能力薄弱的学生可以将这一课题细化为“白天能看到月相吗?”“晴天的夜晚都能看到月相吗?”等较为简单的问题,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将问题进一步深化,如“月相的观测除了天气,还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月相出现的方位有什么规律?”“为什么会出现月朗星稀的现象?你可以设计什么实验来证明?”等;另一方面应阶段性地检查学生的观测记录,对于一些记录方法不科学或态度不严谨的学生及时予以指正,及时解决学生在观测和记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高宏斌.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发布[J].中国科学基金,2011,(01).
  [2]王月莲.现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科学素养[J].文教资料,2010,(07).
  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类,项目编号:JB12548S。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体育课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既包括体育教师,又包括学生,体育教学工作的最终实现来自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通过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能够全身心和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的各项训练,身心健康得到发展的同时大学生的个性也在趋于成熟和完善。本文简单从当前发展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必要性和高校体育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两方面探讨了大学体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继而对个性特征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进行了阐述,最后总
期刊
【摘 要】从商业空间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徽州的建筑艺术、环境造型艺术、空间色彩、建筑装饰以及意象文化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徽州艺术对其区域性商业空间设计所能提供的启示。以实际案例为研究基础发现设计与本地文化结合逐步完善的过程,更好的烘托所营销商品的本地域性特点给顾客更直接的传统的原生态氛围。在我国设计国际化的同时发掘地域视觉语言,为中国商业空间设计挖掘和回归地方本源提供更多的设计文化背景和新形式。  【
期刊
【摘 要】自有人类文化以来,死亡概念的形成与确立就是一直无法逾越的,千百年来,各种各样的宗教都对死亡做出了解释,试图来安抚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发展模式的差异,各种因素在中西方死亡文化中的影响及其表现中呈现出极大的不同,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丧葬礼俗上。本文以中国传统丧葬礼俗为切入视角,分析了中西方死亡文化的差异,其不同表现以及造成该差异的原因,通过中西方丧葬礼俗的差异,在留学生的学习中融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很突出。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也要求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十二五”期间要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任务之一是:大力培养社会诚信意识。加强诚信教育,
期刊
【摘 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有着多种意义和多方面的功能,其最基本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社会实践凸显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大学生们坚定了正确的政治立场,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目前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还存在着不少的局限和问题,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发挥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功能。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深人实际,深入大众,依靠
期刊
【摘 要】化学开放实验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学员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本文以一次化学开放实验——乙酰苯胺的合成为例,从开放实验内容的确定,实验方案的实施,实验成绩的评定三个方面,分析了化学开放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并对化学开放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乙酰苯胺;合成;实验教学;化学开放实验教学  化学开放实验教学是在一定条件下,将实验室的资源(包括实
期刊
【摘 要】日文报刊选读课程开设的意义在于通过让学生了解时事,培养阅读兴趣,从而提高日语水平。而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时效性和广泛性不足、教学方式上存在着过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等弊端。这些都导致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能实现该课程的目的。文章通过在明确这些弊端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创新改革,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新颖,在教学方式上注重以学生为主、形式多样,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
期刊
【摘 要】徽州民歌作为反映徽州地区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它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面临着消亡的威胁。本文依据民族音乐学和音乐人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对当前徽州民歌的生存现状做了实地调研。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理论联系实践,对现存影响和制约徽州民歌传承和发展的问题展开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徽州民歌;现状;调查;分析  徽州民歌形式多样、体裁众多,几乎包含了民歌的所有类型。最有代表性的
期刊
【摘 要】从“阳光体育运动”视野下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提出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路与对策,推行以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技能与组织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技能方案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与学生的技能发展,对当前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阳光体育;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改革  1 问题的提出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
期刊
【摘 要】音乐教育是一种以音乐艺术作为媒介而开展的审美教育形式。本文将围绕音乐教育的本质展开讨论,提出了,当前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的整体素养,它是具有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主体性特征的教育形式,这些都为音乐教育的本质揭示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即音乐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个立体结构系统,能够为人类文化的发扬光大继续发挥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