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余音绕梁,这个本形容歌声优美动听的成语被本文作者用在了一堂课的结尾上,好的数学课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巩固知识,启迪智慧的作用,又如一首美妙的音乐般耐人寻味。即:一、在美妙的旋律中结束,二、在轻松的实践中结束,三、在寻味的探究中结束,四、在无形的渗透中结束,五、在巧设的悬念中结束,六、在有趣的游戏中结束,七、在简单的对比中结束,八、在激烈的竞争中结束,九、在优美的画面中结束。
关键词:数学课堂;余音绕梁;旋律;实践;探究
一、在美妙的旋律中结束
这里的旋律既有优美的歌声,又有节奏明快、琅琅上口的儿歌声。即在课堂最后几分钟内,把本节课的主要概念、法则编成儿歌或谱上简单的乐曲,让学生在朗诵或歌唱的过程中,巩固新知识结束课堂的方法。这种方法,文字简短,通俗易懂,易学易唱,有利于学生概括知识,揭示规律,培养兴趣。
[案例1]在学习了《年、月、日》之后,我利用同学们都熟悉的《一闪一闪亮晶晶》这首乐曲,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这一节的知识。
学生兴趣浓厚,大声歌唱,歌词(本堂课的知识)在极短的时间内烂熟于心,下课铃声就在学生浓得化不开的兴趣中敲响,让学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二、在轻松的实践中结束
这种方法是教师在即将结束課堂的时候,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亲自操作,或创设情景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应用的方式。
1.利用学具实践
在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亲自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做一做,学生定会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以饱满的热情保持到课末,甚至延续至下一堂课。
(1)联系生活实践。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课后同学们可以动手实践证实自己的做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案例2]学习了《圆的周长》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结尾:
师:这一节我们学习了圆的周长计算,现在同学们请看我们操场上那个花瓣形的花台,中间的“花蕊”是一个圆形的,你们有没有办法知道“花蕊”的直径?
生:利用这堂课学的圆的周长公式去计算。
师:怎样计算呢?
生:用绳子将“花蕊”围一圈,测出它的周长,再除以圆周率就可以知道圆形花台的直径了。
师:真聪明!同学们都应该像他那样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下课过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算一算花台的直径。
(2)创设情境实践。即根据教学内容,将教室布置成适当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去体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三、在寻味的探究中结束。
教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要深入地思考才能解决的一些有趣味的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结束课堂的方式。
[案例3]在学习了乘加混合运算后,我运用一副寿联结尾:上联是“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请问:所贺的寿星今年高寿?学生经过讨论,商议,知道了花甲是60岁,重开即是2个60,三七岁月是21岁,即60×2+21=141岁,古稀是70岁,双庆是70×2,再加一度春秋就是70×2+1=141岁。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究得出了正确的答案,一种畅快的成就感使他感受到了数学学科的妙不可言,从而对数学保持浓厚的兴趣。
四、在无形的渗透中结束
数学中的德育需要教师适时、适当的进行,如春风化丝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最高境界。
[案例4]学习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作为结尾“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问题:①那一个字出现的最多?②“春”字共有几个?③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4)、找一首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1/5。
学生在完成这道题的过程中,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增加了古诗积累,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促进了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在巧设的悬念中结束
教师在本堂课结束时,为新课进行过渡铺垫而结束教学,让学生产生一种“欲听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感觉的教学方式。
[案例5]学习了《年、月、日》之后,我说了这样一件事给学生:小明今年9岁,爸爸今年36岁,他们俩都过了9个生日。但是小明的爸爸从未漏过任何一个生日,请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学生就会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从而为下节课的闰年知识做了铺垫,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
六、在有趣的游戏中结束
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也是学生学习兴趣比较低落的阶段,如果这时候让学生做一做游戏,学生定会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七、在简单的对比中结束
这是教师根据本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把它同相关内容,或方法比较记忆,或得出更好的结束课堂的方法。
[案例6]在结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堂课时,我请上了开始上课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1/2时,画了的同学上台,请他以这种方式表示1/3,他很快画出了,我又在3的后面加了一个0,即成了1/30,学生拿着笔无法下手了。他深有感觸地说:“这种方法太复杂,又不是很准确,还使用分数表示好。”于是,全班同学和他一起又回忆一下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意义,写出了1/30这个分数。
八、在激烈的竞争中结束
这是把平常枯燥乏味的计算赋予竞赛的性质,让学生在强烈的表现欲望的驱使下,精力高度集中,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结束课堂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九、在优美的画面中结束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将相关的图形制成课件,在课堂结尾时,将这些优美的画面展示给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联系了生活,还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真所谓一举三得。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即可利用这种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束教学往往不是单一的形式,更多的是采用多种结束方式综合运用,不管是运用那种方式,只要你能让学生的思维再一次活跃,让本课的主题更鲜明,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到最终,那你的结尾就是一次成功的结尾,是一次耐人寻味的结尾。
关键词:数学课堂;余音绕梁;旋律;实践;探究
一、在美妙的旋律中结束
这里的旋律既有优美的歌声,又有节奏明快、琅琅上口的儿歌声。即在课堂最后几分钟内,把本节课的主要概念、法则编成儿歌或谱上简单的乐曲,让学生在朗诵或歌唱的过程中,巩固新知识结束课堂的方法。这种方法,文字简短,通俗易懂,易学易唱,有利于学生概括知识,揭示规律,培养兴趣。
[案例1]在学习了《年、月、日》之后,我利用同学们都熟悉的《一闪一闪亮晶晶》这首乐曲,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这一节的知识。
学生兴趣浓厚,大声歌唱,歌词(本堂课的知识)在极短的时间内烂熟于心,下课铃声就在学生浓得化不开的兴趣中敲响,让学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二、在轻松的实践中结束
这种方法是教师在即将结束課堂的时候,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亲自操作,或创设情景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应用的方式。
1.利用学具实践
在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亲自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做一做,学生定会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以饱满的热情保持到课末,甚至延续至下一堂课。
(1)联系生活实践。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课后同学们可以动手实践证实自己的做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案例2]学习了《圆的周长》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结尾:
师:这一节我们学习了圆的周长计算,现在同学们请看我们操场上那个花瓣形的花台,中间的“花蕊”是一个圆形的,你们有没有办法知道“花蕊”的直径?
生:利用这堂课学的圆的周长公式去计算。
师:怎样计算呢?
生:用绳子将“花蕊”围一圈,测出它的周长,再除以圆周率就可以知道圆形花台的直径了。
师:真聪明!同学们都应该像他那样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下课过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算一算花台的直径。
(2)创设情境实践。即根据教学内容,将教室布置成适当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去体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三、在寻味的探究中结束。
教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要深入地思考才能解决的一些有趣味的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结束课堂的方式。
[案例3]在学习了乘加混合运算后,我运用一副寿联结尾:上联是“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请问:所贺的寿星今年高寿?学生经过讨论,商议,知道了花甲是60岁,重开即是2个60,三七岁月是21岁,即60×2+21=141岁,古稀是70岁,双庆是70×2,再加一度春秋就是70×2+1=141岁。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究得出了正确的答案,一种畅快的成就感使他感受到了数学学科的妙不可言,从而对数学保持浓厚的兴趣。
四、在无形的渗透中结束
数学中的德育需要教师适时、适当的进行,如春风化丝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最高境界。
[案例4]学习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作为结尾“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问题:①那一个字出现的最多?②“春”字共有几个?③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4)、找一首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1/5。
学生在完成这道题的过程中,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增加了古诗积累,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促进了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在巧设的悬念中结束
教师在本堂课结束时,为新课进行过渡铺垫而结束教学,让学生产生一种“欲听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感觉的教学方式。
[案例5]学习了《年、月、日》之后,我说了这样一件事给学生:小明今年9岁,爸爸今年36岁,他们俩都过了9个生日。但是小明的爸爸从未漏过任何一个生日,请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学生就会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从而为下节课的闰年知识做了铺垫,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
六、在有趣的游戏中结束
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也是学生学习兴趣比较低落的阶段,如果这时候让学生做一做游戏,学生定会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七、在简单的对比中结束
这是教师根据本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把它同相关内容,或方法比较记忆,或得出更好的结束课堂的方法。
[案例6]在结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堂课时,我请上了开始上课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1/2时,画了的同学上台,请他以这种方式表示1/3,他很快画出了,我又在3的后面加了一个0,即成了1/30,学生拿着笔无法下手了。他深有感觸地说:“这种方法太复杂,又不是很准确,还使用分数表示好。”于是,全班同学和他一起又回忆一下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意义,写出了1/30这个分数。
八、在激烈的竞争中结束
这是把平常枯燥乏味的计算赋予竞赛的性质,让学生在强烈的表现欲望的驱使下,精力高度集中,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结束课堂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九、在优美的画面中结束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将相关的图形制成课件,在课堂结尾时,将这些优美的画面展示给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联系了生活,还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真所谓一举三得。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即可利用这种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束教学往往不是单一的形式,更多的是采用多种结束方式综合运用,不管是运用那种方式,只要你能让学生的思维再一次活跃,让本课的主题更鲜明,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到最终,那你的结尾就是一次成功的结尾,是一次耐人寻味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