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考 资料 整合
一年一度的中考对学生意义重大,也是影响学校声誉的一次关键性的考试。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高质量地提高中考英语复习质量,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是摆在我们初三复习迎考第一线老师面前的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在此,就我个人几年复习迎考的教学实践以及我平时对中考的思索,就中考复习资料的整合与使用,来谈谈我个人的意见与观点。
(一)资料整合的概念。
目前,关于整合的概念,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和认同度较高的说法是“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该标准的原文对整合的定义是:
CURRICULUM INTEGRATION
Use of technology to support and enhan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daily course of studying academic content.
资料来源:http://cnets.iste.org/students/s_glossary.html#c
翻译过来是:在学术性知识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加强学和教的过程。我把它理解成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相互渗透,协调一致,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或过程,从而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达到1+1大于2的效果。更简单地说,就是把好的、有益的、有用的集合起来 。
(二)资料整合的必要性。
目前市场上,各种中考复习资料可谓林林总总、浩如烟海。有来自市场上的,也有来自各个英语网站的,如何选择?一本本去看?一套套去做?要! 但这不是学生的任务,而是老师的工作。因为资料是编者根据对课本内容的深化理解,以各种习题形式将课本内容再现出来。总复习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复习资料,从中筛选出一些习题进行练习是必要的。如何筛选呢?首先对中考的各种资料,我们应该了如指掌。只有自己是浩瀚的海洋,才能随时给学生一杯经过蒸发的淡水。如果蒸发净化的这个工作让学生来做,让学生从四面八方选题,订购复习资料,搞题海战术,会带来许多的不良影响:误导学生、偏离中考要求;大量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复习的有效性;甚至占用其他课的时间,不能搞好学科之间的平衡。事实上即使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做了大量的练习,学生的成绩也未必会好。避开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不谈,更主要的是:如果你去逛逛书店就会发现,现在的复习资料你真的是做不完的。等你做了几本后,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复习书怎么都差不多,习题的内容也一样。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老师真的非常有必要对我们的复习资料进行整合,进行优化,再使用。把好的,有益的,有用的集合起来,真正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三)如何整合优化使用资料。
刚才讲了,等你做了几本复习资料后,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复习书都差不多,习题的内容也一样。根据我几年对中考试题的研究,我发现几乎95%以上的习题内容都来自一个源头:历年的全国中考试题。上自比较有权威的专家,下至一般普通老师编的复习资料,往往都来源于历年的全国中考试题的原题或变型题。既然找到了源头,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云里雾里的做那么多的复习资料呢?所以我每年就收集两本资料:中考试题研究室编的《全国中考试题精选38+2》和浙江教育出版社编的《浙江省中考试卷集》。从2001年到2007年的试题我都比较完整的保留。除了一般的试卷外,我还有它们的电子文稿。因为电子文稿比较容易编辑。有了这些材料还不够。如同有了原材料,不同的厨师做出的菜还是不一样的。第一、要学会分析同一个地方不同时期的试卷内容。比如说:
2005~2007年宁波市初中毕业考试英语语言知识部分考查点:
2005~2007宁波、绍兴阅读理解题材体裁分析表:
从对近几年试卷的比较,你可以发现一些不同点和相似之处,以及试卷的发展趋势。其实说到底,教材再怎么改,无非是例子,都是在新课标统领下的,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吃透新课标,扣住教材,利用好复习资料。
第二、要根据需要,学会裁剪资料。从上述两张表格来看。宁波的试题阅读比较注重说明和议论。那么在我们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可多注重一点,加强训练。 多辅导学生针对这种题型的答题能力。从历年中考试题中挑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总之资料应为教学服务,应在对教材基本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的整合和训练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并提高学习和答题的能力。
第三、除了研究裁剪中考试题外,还要学会研究裁剪本地比较有权威的专家的复习资料。尤其是教研员之类的。主要是研究他(她)的出题思路。这样裁剪会更有针对性,因为毕竟每个人的思维有一定的规律性。
第四、除了研究别人的资料,自己也要会编材料。尤其是针对同学们平时错的比较多的内容,有针对性地编制训练材料,比如说,在听力中我发现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说知识面不是很广,地理知识不是非常清楚,所以我利用网上图片和知识自编了一份资料。部分如下:
这份材料本是为听力做准备的,听力中图片没体现,但是在阅读的(B)第56小题就考到了Venice (威尼斯) 的地理位置。学生做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当然这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没有平时对资料的整合,哪来的这次偶然。所以几年以来,我一直比较注重资料的积累,并及时进行整合和优化,为教学服务。今年的中考实践证明,老师对资料的有效整合,对学生中考取得优异成绩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在我们42人组成的一个实验班里,108分2人、107分5人、106分5人、105分3人、104分6人 。平均分103分。应该说是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总之,作为老师,我们所用的复习资料一定要能做到“为我所用、有的放矢”。加强资料整合,力争省时、增效,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打牢基础,方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一年一度的中考对学生意义重大,也是影响学校声誉的一次关键性的考试。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高质量地提高中考英语复习质量,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是摆在我们初三复习迎考第一线老师面前的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在此,就我个人几年复习迎考的教学实践以及我平时对中考的思索,就中考复习资料的整合与使用,来谈谈我个人的意见与观点。
(一)资料整合的概念。
目前,关于整合的概念,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和认同度较高的说法是“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该标准的原文对整合的定义是:
CURRICULUM INTEGRATION
Use of technology to support and enhan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daily course of studying academic content.
资料来源:http://cnets.iste.org/students/s_glossary.html#c
翻译过来是:在学术性知识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加强学和教的过程。我把它理解成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相互渗透,协调一致,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或过程,从而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达到1+1大于2的效果。更简单地说,就是把好的、有益的、有用的集合起来 。
(二)资料整合的必要性。
目前市场上,各种中考复习资料可谓林林总总、浩如烟海。有来自市场上的,也有来自各个英语网站的,如何选择?一本本去看?一套套去做?要! 但这不是学生的任务,而是老师的工作。因为资料是编者根据对课本内容的深化理解,以各种习题形式将课本内容再现出来。总复习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复习资料,从中筛选出一些习题进行练习是必要的。如何筛选呢?首先对中考的各种资料,我们应该了如指掌。只有自己是浩瀚的海洋,才能随时给学生一杯经过蒸发的淡水。如果蒸发净化的这个工作让学生来做,让学生从四面八方选题,订购复习资料,搞题海战术,会带来许多的不良影响:误导学生、偏离中考要求;大量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复习的有效性;甚至占用其他课的时间,不能搞好学科之间的平衡。事实上即使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做了大量的练习,学生的成绩也未必会好。避开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不谈,更主要的是:如果你去逛逛书店就会发现,现在的复习资料你真的是做不完的。等你做了几本后,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复习书怎么都差不多,习题的内容也一样。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老师真的非常有必要对我们的复习资料进行整合,进行优化,再使用。把好的,有益的,有用的集合起来,真正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三)如何整合优化使用资料。
刚才讲了,等你做了几本复习资料后,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复习书都差不多,习题的内容也一样。根据我几年对中考试题的研究,我发现几乎95%以上的习题内容都来自一个源头:历年的全国中考试题。上自比较有权威的专家,下至一般普通老师编的复习资料,往往都来源于历年的全国中考试题的原题或变型题。既然找到了源头,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云里雾里的做那么多的复习资料呢?所以我每年就收集两本资料:中考试题研究室编的《全国中考试题精选38+2》和浙江教育出版社编的《浙江省中考试卷集》。从2001年到2007年的试题我都比较完整的保留。除了一般的试卷外,我还有它们的电子文稿。因为电子文稿比较容易编辑。有了这些材料还不够。如同有了原材料,不同的厨师做出的菜还是不一样的。第一、要学会分析同一个地方不同时期的试卷内容。比如说:
2005~2007年宁波市初中毕业考试英语语言知识部分考查点:
2005~2007宁波、绍兴阅读理解题材体裁分析表:
从对近几年试卷的比较,你可以发现一些不同点和相似之处,以及试卷的发展趋势。其实说到底,教材再怎么改,无非是例子,都是在新课标统领下的,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吃透新课标,扣住教材,利用好复习资料。
第二、要根据需要,学会裁剪资料。从上述两张表格来看。宁波的试题阅读比较注重说明和议论。那么在我们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可多注重一点,加强训练。 多辅导学生针对这种题型的答题能力。从历年中考试题中挑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总之资料应为教学服务,应在对教材基本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的整合和训练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并提高学习和答题的能力。
第三、除了研究裁剪中考试题外,还要学会研究裁剪本地比较有权威的专家的复习资料。尤其是教研员之类的。主要是研究他(她)的出题思路。这样裁剪会更有针对性,因为毕竟每个人的思维有一定的规律性。
第四、除了研究别人的资料,自己也要会编材料。尤其是针对同学们平时错的比较多的内容,有针对性地编制训练材料,比如说,在听力中我发现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说知识面不是很广,地理知识不是非常清楚,所以我利用网上图片和知识自编了一份资料。部分如下:
这份材料本是为听力做准备的,听力中图片没体现,但是在阅读的(B)第56小题就考到了Venice (威尼斯) 的地理位置。学生做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当然这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没有平时对资料的整合,哪来的这次偶然。所以几年以来,我一直比较注重资料的积累,并及时进行整合和优化,为教学服务。今年的中考实践证明,老师对资料的有效整合,对学生中考取得优异成绩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在我们42人组成的一个实验班里,108分2人、107分5人、106分5人、105分3人、104分6人 。平均分103分。应该说是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总之,作为老师,我们所用的复习资料一定要能做到“为我所用、有的放矢”。加强资料整合,力争省时、增效,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打牢基础,方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