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信商标案的创新之举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l7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信商标一案对我国商标注册制度的完善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其不仅仅是“其他不良影响”条款的完善和创新,更对我国商标注册中采用的延迟公开方法提出了合理怀疑。这也需要我国尽快改善商标查询系统,解决商标延迟公开的问题。
  关键词:微信;商标;创新
  一、“微信”案案情简介
  2010年11月12日,创博亚太(山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创博亚太公司)申请注册第8840949号“微信”商标,指定使用在第38类“信息传送、电话业务”等服务上。该申请日期比腾讯公司2011年1月21日首次推出即时通讯服务应用程序“微信”早了两个多月,比腾讯2011年1月24日在第38类提出“微信”商标注册申请更早。第8840949号“微信”商标于2011年8月27日通过初步审定,予以公告。在法定异议期内,自然人张某以第8840949号商标违反《商标法》第10条第1款第(8)项的规定,“具有其他不良影响”为由,向商标局提出异议。2013年3月19日,商标局作出“(2013)商标异字第7726号”裁定书,认为被异议人申请注册“微信”商标并指定使用在第38类“信息传送、电话业务”等项目上,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误认,并导致不良的社会影响,裁定被异议商标不予核准注册。
  创博亚太公司不服商标局异议裁定,于2013年4月7日向商评委申请复审。2014年10月22日,商评委作出“商评字[2014]第67139号”裁定书,裁定被异议商标不予核准注册。创博亚太公司对商评委裁定不服,于2014年11月3日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2015年3月11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公开开庭审,并当庭判决维持商评委的裁定。创博亚太公司当庭表示将上诉。
  二“不良影响”的认定标准
  笔者认为,认定“不良影响”,不应当以标志或者标志的构成要素为考察对象。因为任何标志都是客体,是中立的,不管是同“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还是该案中的“微信”商标,都可以使用,其本身不可能“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只有将该标志使用在特定商品或服务上的行为,才可能“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产生“其他不良影响”。因此,在审查判断有关标志“是否构成具有其他不良影响”时,不以根本不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标志或标志的要素本身作为判断标准,而应当考察该标志使用在其指定使用的商品上,是否“可能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
  三、该案中是否存在公共利益
  要回答微信商标案一审判决中,“公共利益”是否下出了一个荒谬的蛋,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看微信案中是否存在公共利益回答這个问题,又不得不先回答一个更为一般性的问题:商标法保护的法益中是否包含公共利益?如果包含,该公共利益是什么?对此,各路大家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解读,本文不敢妄加评论。但是,按照笔者一贯主张的解释论和立法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能靠神奇的猜测和丰富的想象,而必须从我国商标法规定本身寻找答案。笔者得承认,“公共利益”很多情况下确实模棱两可。正是因为如此,在我国,它才曾经长久地被任性地滥用,才被诸多深受其害者主张坚决抛弃。然而,“公共利益”在更多情况下还是有血有肉的,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其体温触摸到其躯体的。就比如在商标法领域,笔者还难以想象,尽管消费者和生产者、经营者的利益属于“其他一群人”的利益,但这个属于“不特定的人”的“其他一群人”的利益,如果还没有资格冠以“公共利益”的名称的话,究竟还有什么人的利益称得上是“公共利益”!
  四、本案情形适用“不良影响”条款的正当性
  (1)混淆庞大消费者群体或者干扰社会经济秩序侵害的是公益。作为绝对禁止商标注册或使用的原因,“不良影响”位列《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情形,与“民族歧视”、“欺骗公众”等其他八种情形(包括外国地名)并列,因此,“不良影响”条款适用的前提是该商业标识的使用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损害,至于对特定民事主体权益可能造成损害的情形则应该由商标法中的相对禁用条款来予以调整,这是因为,虽然对特定民事主体权益造成的损害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但这种不良影响无关公益,只能适用相对禁用条款(如侵害在先权利)。本案中,“微信”的使用涉及的是混淆庞大消费者群体或者干扰社会经济秩序,而非单纯地抵触腾讯公司个体企业的权益,因此属于公益而非私益,具有适用“不良影响”的前提。
  (2)广大微信用户作为公共利益的受益主体,应当是该法律关系以及社会事实的利益个体所组成的开放性共同体,微信用户个体实质上与该法律事实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联性。而个人的利益是指以个人生活的名义提出的,直接涉及个人的生活或从个人的生活出发而产生的请求、需求和欲望。网络微信用户将微信大量运用于生活学习娱乐交流过程中,微信软件的订阅号、公众号可以使广大微信用户共享文化知识和新闻,而微信软件的微派桌游助手、微信游戏、微信红包等各项娱乐功能的开通,给广大用户带来极大的娱乐。更不需要说微信本身的交流功能以及目前的快捷支付功能。整个微信软件在这短短几年的时间内,给广大微信用户带来了深刻的生活变化,甚至是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而“微信”商标被创博亚太注册以后,会直接割断广大微信用户与腾讯公司微信软件之间的联系,腾讯公司需要重新修复两者之间的联系,比如将“微信”替换为“微聊”,然后依次“微信公众号”变成“微聊公众号”,“微信红包”改成“微聊红包”……虽然联系是可修复的,但创博亚太与“微信”之间的联系是没有建立的,一个没有建立的联系去冲击一个已经形成的联系纽带,必然是对公共利益带来影响的。
  五、结语
  在微信商标案中,商标评审委员会和一审法院共同关注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在于,核准或不核准注册微信商标是否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市场主体竞争秩序,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与公共秩序。商标异议期间的商标并不同于商标持有人所持有的商标,二者也应该是有区别的,这也是为什么蓝色风暴商标案、微信商标案两案判决不同的原因。
  参考文献:
  [1]芮松艳.“商标行政案件审理情况综合分析”.《中华商标》,2010年第2期.
  [2][美]罗斯科·庞德著,廖德宇译.《法理学》(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其他文献
公民拒证权作为公民作证时的一项重要权利,是证人证言可采性的必要保障,这一制度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而在中国则刚刚起步。拒证权的全面施行符合我国法律的发展现状,必须对其进一
摘 要:近些年常常出现他人身处危险,而周围人袖手旁观的事件,这些事件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认为这不仅仅是道德的缺失更是法律的不足带来的不良社会后果。伴随着此类事件的不间断发生,要设立“见危不救罪”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人们对于“见危不救”是否应该入刑这一问题颇有争议。本文即从法理的角度分析“见危不救”不可入刑的几点原因。  关键词:见危不救;法理;入刑  一、“见危不救”入刑是道德问题的法律化 
摘要:将《孙子兵法》在反贪侦查讯问中进行运用,研究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情绪特点,因人而异,巧妙筹划,紧紧抓住突破时机,实施心理攻坚,做到点面结合,顺利突破案件,进而从小案中发现和查处大案,从个案中发现和查处窝案、串案,实现办案数量和质量的“双赢”。  关键词:《孙子兵法》;反贪侦查;讯问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明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
<正>受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的委托,根据全省新闻舆论战线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工作安排,由四川省宣传文化干部培训中心承办的全省新闻舆论战线深入学习习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企业的经营扩展的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因市场经济变化、参与借款合同签订的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借款纠纷案件日渐呈上升趋势。本文就借款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具体展开论述,希望对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金融借款;合同纠纷;风险防范  一、金融机构借款合同的特点  金融机构借款合同是
摘要:2012年2月,四川彭州农民吴高亮在自家承包地发现天价“乌木”并挖掘,被地方政府强制责令停工并拖走,随后宣称乌木属于国有,双方因乌木权属等问题引起纠纷。由于乌木这个特殊的物体的归属问题在民法上没有确切的法律规定,法律界各方人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因此,针对乌木以及类似乌木的相关立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说是物权法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重要部分。笔者认为,对于类似“乌木”的事物,应当根据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