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顺县民族中学 浙江 泰顺 325501)
摘要:初中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促进科学学习对提高初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结果等方面都需要转变和优化,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的身心都全面的发展。本文主要根据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一些方法来分析该门课程的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发展对策
由于传统初中教学对升学率的要求,使得教师只注重讲授和分数,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有效提高。因此,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已经成为目前科学教学改革内容的一大重点,也具有重要的探索和研究意义。
一、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构建科学概念
初中科学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猜想,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解决学生自己在猜想的过程中的胡思乱想和猜不到点子等问题。所以,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在合理科学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猜想。让学生在进行猜想的时候,对于很难理解的问题,应该配合实验,这样就可避免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出现大的偏差,猜想教学对于这门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光的折射课程中,学生可能会问光在空气和水中都是直线传播,那么在水面处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让学生就这样猜想,显然学生会很盲目,也不利于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借助实验,让学生在观察中总结出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做完实验后,可以给出问题进行提问,这样学生就可以对实验进行回忆,进行大胆的猜想。因此,应该积极地去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猜想,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由于一些知识概念较为抽象,不仅教师的讲解起来有困难,也不易让学生理解。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可以把抽象的死板的科学概念更为形象和具体地向学生呈现,使枯燥乏味的科学理论变得更有趣和容易理解。如在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电能的利用”这一课中,选择长度和粗细相同的铜丝、铁丝和镍铬电阻丝各一根,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各一个,组成串联电路,然后在各个电阻上放一根火柴和蘸有煤油的棉花棒,让学生观察电路接通后各电阻丝的变化,说明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实验后,学生发现铜丝上的火柴没变化;铁丝上的火柴虽然没燃烧,却有一些烟冒出来;而最剧烈的是镍铬上的电阻丝,黑烟滚滚。对于这一现象,学生都不能完全地解释其中的原理。这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探究式的实验学习不仅有效地让学生对于科学的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教学,也使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实验方法,有效形成了自然科学学习的基本思维,对于学生后续阶段的科学学习,有着积极的帮助。
二、利用现代化设备引入科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的设备也在不断的改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及手段已经在整个教学中运用起来,科学教学也不例外,而且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可以把抽象模糊的概念,用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立体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模糊的内容也变得清晰。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电脑演示的方法,在电脑中模拟出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持续运动的现象,让学生明白小车在不受摩擦力影响的时候,是永远也无法停止下来的,这样也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也就会自主地去探索知识。
由于知识与兴趣均来源于生活,因此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很好地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准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小故事或者有趣的小实验来将新课导入,这样就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如,利用“死海”的故事引入要学习的“浮力”;而在进行《运动和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学生喜爱的拔河比赛作为教学素材,进一步分析拔河比赛中的受力情况,从而使学生发现其实科学知识很贴近生活、很实用,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知识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科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从科学走向生活,再从生活走向科学,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科学是有用的,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疑难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巧设模拟的实际生活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应用科学知识探索与实践氛围,使科学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尝试与模拟。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他们的实践意识,为科学提炼于生活,而最终应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
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自然现象有自己的理解,这些理解有对的也有错的,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了一定的固化。因此,在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时,这些形成在学生思维中的定势难免会影响到学生正确的理解。例如,学生看到木块会浮在水面而铁块会沉到水底,就会认为木块受到的浮力大,而铁块受到的浮力小,显然这种认识是先于知识的,要克服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不受之前自己理解的影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以及变化,学生自己的概念和科学的概念也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对比中,学生就知道了自己存在哪些方面的错误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就会注意到。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概念用实验的方法来改变纠正,在科学教学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四、总结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努力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新形势下能够使学生更高效的提升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实现课堂“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并且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充分的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真正的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方式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实现科学教学高效性、高质量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振祥.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体验[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
[2]陈凌云.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探析[J].新课程(中学版),2011.3
[3]张晓丽.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18
摘要:初中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促进科学学习对提高初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结果等方面都需要转变和优化,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的身心都全面的发展。本文主要根据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一些方法来分析该门课程的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发展对策
由于传统初中教学对升学率的要求,使得教师只注重讲授和分数,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有效提高。因此,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已经成为目前科学教学改革内容的一大重点,也具有重要的探索和研究意义。
一、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构建科学概念
初中科学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猜想,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解决学生自己在猜想的过程中的胡思乱想和猜不到点子等问题。所以,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在合理科学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猜想。让学生在进行猜想的时候,对于很难理解的问题,应该配合实验,这样就可避免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出现大的偏差,猜想教学对于这门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光的折射课程中,学生可能会问光在空气和水中都是直线传播,那么在水面处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让学生就这样猜想,显然学生会很盲目,也不利于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借助实验,让学生在观察中总结出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做完实验后,可以给出问题进行提问,这样学生就可以对实验进行回忆,进行大胆的猜想。因此,应该积极地去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猜想,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由于一些知识概念较为抽象,不仅教师的讲解起来有困难,也不易让学生理解。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可以把抽象的死板的科学概念更为形象和具体地向学生呈现,使枯燥乏味的科学理论变得更有趣和容易理解。如在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电能的利用”这一课中,选择长度和粗细相同的铜丝、铁丝和镍铬电阻丝各一根,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各一个,组成串联电路,然后在各个电阻上放一根火柴和蘸有煤油的棉花棒,让学生观察电路接通后各电阻丝的变化,说明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实验后,学生发现铜丝上的火柴没变化;铁丝上的火柴虽然没燃烧,却有一些烟冒出来;而最剧烈的是镍铬上的电阻丝,黑烟滚滚。对于这一现象,学生都不能完全地解释其中的原理。这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探究式的实验学习不仅有效地让学生对于科学的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教学,也使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实验方法,有效形成了自然科学学习的基本思维,对于学生后续阶段的科学学习,有着积极的帮助。
二、利用现代化设备引入科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的设备也在不断的改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及手段已经在整个教学中运用起来,科学教学也不例外,而且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可以把抽象模糊的概念,用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立体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模糊的内容也变得清晰。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电脑演示的方法,在电脑中模拟出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持续运动的现象,让学生明白小车在不受摩擦力影响的时候,是永远也无法停止下来的,这样也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也就会自主地去探索知识。
由于知识与兴趣均来源于生活,因此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很好地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准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小故事或者有趣的小实验来将新课导入,这样就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如,利用“死海”的故事引入要学习的“浮力”;而在进行《运动和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学生喜爱的拔河比赛作为教学素材,进一步分析拔河比赛中的受力情况,从而使学生发现其实科学知识很贴近生活、很实用,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知识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科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从科学走向生活,再从生活走向科学,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科学是有用的,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疑难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巧设模拟的实际生活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应用科学知识探索与实践氛围,使科学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尝试与模拟。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他们的实践意识,为科学提炼于生活,而最终应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
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自然现象有自己的理解,这些理解有对的也有错的,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了一定的固化。因此,在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时,这些形成在学生思维中的定势难免会影响到学生正确的理解。例如,学生看到木块会浮在水面而铁块会沉到水底,就会认为木块受到的浮力大,而铁块受到的浮力小,显然这种认识是先于知识的,要克服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不受之前自己理解的影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以及变化,学生自己的概念和科学的概念也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对比中,学生就知道了自己存在哪些方面的错误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就会注意到。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概念用实验的方法来改变纠正,在科学教学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四、总结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努力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新形势下能够使学生更高效的提升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实现课堂“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并且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充分的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真正的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方式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实现科学教学高效性、高质量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振祥.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体验[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
[2]陈凌云.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探析[J].新课程(中学版),2011.3
[3]张晓丽.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