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面对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理念的培养,教师应该追求更为高效的策略形式,帮助小学生适应这个不断发展变迁的社会,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透过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来使小学生了解数学学科知识的多面性、多元性,从而加深其对数学本质的认知,初步形成数学思想,尝试用数学思维去解决一些相关问题。教师需要从单方面的知识教学中进行展开,再经过核心素养之间存在的联系推导到其他方面,通过由点及面的过程来优化培养策略,以此来打好小学生的数学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不同的教师抱有不同的想法,但殊归同途的是,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是通过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核心素养这一流程展开的。谈及高效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则应从数学教学的综合性与整体性上着手,从建立起的数学知识网络体系上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展现出学科的工具性,将抽象化为具体,寻找知识点之间存在发展逻辑,突出其数学表征,并在丰富的教学手段中展现出空间观念、数据分析、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在教学中逐渐塑造小学生的数感,优化知识内容的讲解,使其学会用数学工具解决数学问题。以下则通过列举相关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来引导实际数学教学活动的展开,增强小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展现数学教学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教学如何发展变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教师要将学生放在首位,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在自主意识的强调与激发中,使学生能够去自主性学习探究,理解一些复杂的知识概念,完成教学突破。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数学语言,使其能够通过此方式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借助解题环节来进行精准的剖析与描述,用学习到的数学概念描述数学事实,从而使学生能够逐渐明确数学知识的规律。以此展开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自主意识的驱动下理解学科特质,将其化为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在主动中用逐步形成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为后续的知识授课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如,一年级“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授课中,教师在进行详尽的叙述以后,确定学生已经理解完全,就可以让其去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在对“11~20个数的认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预习中,让小学生找到这些知识与所学部分的联系,意识到11~20这些数的尾数都与自己学过的部分相同,而加减法实际上也是相同的,只是把进位和退位放到了前一个数上。而有一部分小学生可以将1~9等效为十位数为零的01~09,从而在学习比较大的数的加减法时能够运用这一思想导向计算过程,理解则更为直观形象。这一类学习体现出了学生的主观性,促进了自主学习过程,实际上也能促进学生剖析对应的数学概念,将知识点一一拆解并组合起来。
二、进行数形结合教学,训练学生几何意识
在数学学科中,概念、公式与图形都是重要的一部分。小学数学的授课中,教师可以进行数形结合的教学,将知识概念与图形进行对应讲解,从而小学生能够逐渐树立起数形结合的思想,在高中、大学的后期函数、极限、立体几何等等方面的学习中起到引导作用。即使是在小学内,也可以将方程与图像对应起来,还有三视图等方面的知识。从图形展开的教学部分,能够使知识获得形象化的记忆,在小学生的脑海中留下鲜明的印记。并且,图形能够有助于学生形象化数学思维的产生,学生能够逐渐掌握用数学图形解题,在良好的教学发展中来训练出几何意识。这一方面,能够对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等学科核心素养起到有效的引导。
如,对“图形的变换”这一五年级的章节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几何图形,使学生确定其面积与边长,然后再进行图形的翻转、平移、缩小、放大等变换,从而学生去计算与量取相应步骤后图形的变化。整个教学过程将单纯的面积、边长等数据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由图形的变换产生数据的变换,以此,小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形结合思想中数与形是一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然后,学生能够逐渐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知识,可以联系性地看待相关的知识内容,理解知识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学生能够学会在数学上将图形与数字进行等效,顺利地完成相关的解题过程。
三、定期进行教学总结,完善学生数学知识体系
在不断的尝试与练习中,小学生对困难的题目做到了突破,对运用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遗忘知识、难以回忆起解题细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总结,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概括与总结,对其所学知识点做一个归纳,在查漏补缺中为核心素养的训练打好基础,并逐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总之,总结的存在宛如定海神针,能够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在每本教材的最后,都有“总复习”这一环节,但是复习的周期太长,不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在每一课的最后进行总结,并在每周或者每月中定期展开总结活动,让学生自由叙述这段时间学习到的知识与尚未完全掌握的内容。然后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教学提问“小数该如何进行乘除?”“平行四边形与梯形面积如何计算?”“扔一个骰子是简单随机抽样吗?”从而在一问一答下,双方的知识基础都能得到巩固。总结能够提醒学生自身的不足,促进其思考与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条件。
总结: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来说,高效的策略表现在各个教学方面。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即使是常规的教学方式,也能发挥出非常不错的应用效果,在教学中能够夯实小学生的能力基础,并在习题的训练与总结中强化其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周淑红,王玉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J].数学教育学报,2017.
[2] 刘巧菊.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養的培养[J].学周刊,2018.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不同的教师抱有不同的想法,但殊归同途的是,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是通过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核心素养这一流程展开的。谈及高效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则应从数学教学的综合性与整体性上着手,从建立起的数学知识网络体系上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展现出学科的工具性,将抽象化为具体,寻找知识点之间存在发展逻辑,突出其数学表征,并在丰富的教学手段中展现出空间观念、数据分析、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在教学中逐渐塑造小学生的数感,优化知识内容的讲解,使其学会用数学工具解决数学问题。以下则通过列举相关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来引导实际数学教学活动的展开,增强小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展现数学教学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教学如何发展变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教师要将学生放在首位,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在自主意识的强调与激发中,使学生能够去自主性学习探究,理解一些复杂的知识概念,完成教学突破。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数学语言,使其能够通过此方式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借助解题环节来进行精准的剖析与描述,用学习到的数学概念描述数学事实,从而使学生能够逐渐明确数学知识的规律。以此展开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自主意识的驱动下理解学科特质,将其化为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在主动中用逐步形成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为后续的知识授课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如,一年级“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授课中,教师在进行详尽的叙述以后,确定学生已经理解完全,就可以让其去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在对“11~20个数的认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预习中,让小学生找到这些知识与所学部分的联系,意识到11~20这些数的尾数都与自己学过的部分相同,而加减法实际上也是相同的,只是把进位和退位放到了前一个数上。而有一部分小学生可以将1~9等效为十位数为零的01~09,从而在学习比较大的数的加减法时能够运用这一思想导向计算过程,理解则更为直观形象。这一类学习体现出了学生的主观性,促进了自主学习过程,实际上也能促进学生剖析对应的数学概念,将知识点一一拆解并组合起来。
二、进行数形结合教学,训练学生几何意识
在数学学科中,概念、公式与图形都是重要的一部分。小学数学的授课中,教师可以进行数形结合的教学,将知识概念与图形进行对应讲解,从而小学生能够逐渐树立起数形结合的思想,在高中、大学的后期函数、极限、立体几何等等方面的学习中起到引导作用。即使是在小学内,也可以将方程与图像对应起来,还有三视图等方面的知识。从图形展开的教学部分,能够使知识获得形象化的记忆,在小学生的脑海中留下鲜明的印记。并且,图形能够有助于学生形象化数学思维的产生,学生能够逐渐掌握用数学图形解题,在良好的教学发展中来训练出几何意识。这一方面,能够对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等学科核心素养起到有效的引导。
如,对“图形的变换”这一五年级的章节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几何图形,使学生确定其面积与边长,然后再进行图形的翻转、平移、缩小、放大等变换,从而学生去计算与量取相应步骤后图形的变化。整个教学过程将单纯的面积、边长等数据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由图形的变换产生数据的变换,以此,小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形结合思想中数与形是一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然后,学生能够逐渐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知识,可以联系性地看待相关的知识内容,理解知识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学生能够学会在数学上将图形与数字进行等效,顺利地完成相关的解题过程。
三、定期进行教学总结,完善学生数学知识体系
在不断的尝试与练习中,小学生对困难的题目做到了突破,对运用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遗忘知识、难以回忆起解题细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总结,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概括与总结,对其所学知识点做一个归纳,在查漏补缺中为核心素养的训练打好基础,并逐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总之,总结的存在宛如定海神针,能够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在每本教材的最后,都有“总复习”这一环节,但是复习的周期太长,不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在每一课的最后进行总结,并在每周或者每月中定期展开总结活动,让学生自由叙述这段时间学习到的知识与尚未完全掌握的内容。然后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教学提问“小数该如何进行乘除?”“平行四边形与梯形面积如何计算?”“扔一个骰子是简单随机抽样吗?”从而在一问一答下,双方的知识基础都能得到巩固。总结能够提醒学生自身的不足,促进其思考与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条件。
总结: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来说,高效的策略表现在各个教学方面。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即使是常规的教学方式,也能发挥出非常不错的应用效果,在教学中能够夯实小学生的能力基础,并在习题的训练与总结中强化其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周淑红,王玉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J].数学教育学报,2017.
[2] 刘巧菊.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養的培养[J].学周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