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曾看过一个动画片:骆驼妈妈领着孩子在干旱的沙漠中艰难地前行,极度的饥渴与疲惫使骆驼妈妈心急如焚,拼命地寻找水源。终于,它找到了一个水坑,但水非常深,它们根本就够不着。骆驼妈妈饱含深情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孩子,就跳进了水坑,水位立马就升高了,孩子们毫不费力地喝到了水。我想这也许就是对“舐犊情深”最好的解释了。作为一名从事班级管理工作十年之久的老师,我喜欢学生,不亚于母亲对子女的那份疼爱;源于这份疼爱,对学生多了一份尊重、信任和疼爱。基于这种感情,我深信我和学生的相处是无比和谐的。然而,十年之久的“自信”深深受挫,却偏偏源于这份疼爱和信任。
【案例描述】:
主角小冯是位好班长,他聪明能干,成绩优秀,两年来一直是我的得力助手,也是同学的学习榜样。小冯家境比较特殊,母亲因诈骗罪而坐牢,父亲在外地工作,姐姐在外读大学,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因为小时候没人照顾,他曾经得过伤寒,且时不时要犯病,所以他奶奶经常向我请假说星期天不能及时返校,而要周一上午来上学,几乎每周都是如此。我曾有过怀疑,但从他姐姐处了解到请假是真的。
由于家境和身体的原因,我对他特别照顾,嘘寒问暖,整理衣柜、课桌,谈心、聊天……我一直努力地想让他感受母爱般的师爱。而他也没有令我失望:成绩优异、性格开朗、身心健康。我一直为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我也一直对他信任有加,深感自己对他的疼爱没有白费。然而我的信任和疼爱却因一件事情的发生被“亵玩”了。
一天,小冯又请假了,而学校恰巧因特殊情况要放假,所以我打电话想通知他可以假后来上学。然而他奶奶却说他婶婶清早送他来学校了,现因为身体不适在宿舍休息。中饭时,我叫学生去喊他来吃中饭,学生却来报告说宿舍里根本没人,宿管员阿姨也证实没人来过宿舍。这就怪了,于是急忙和其他学生在学校里找,却无影。他婶婶也匆匆赶来学校,我们都感到疑惑:这孩子到底去哪里了?这时,门卫突然告诉我们:上午9∶00多有一学生来到学校,门卫询问他是哪个学校的、哪个班的,他却语无伦次,前后颠倒,破绽百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门卫报警了,110把他带走了。这个学生是不是我班的小冯呢?于是我拿来照片,再根据他婶婶的衣着描述,确认就是小冯。于是我们又匆匆赶到派出所去领人,但民警说人已经放了。焦急、担忧而疲惫的我猜测着小冯到底在哪里、会不会出事,但唯一的能做的只是“等”,终于在傍晚的时候,小冯奶奶来电话说他回家了。
【案例反思】
小冯已经平安到家,我放心了,同时我也感到困惑:小冯怎样逃避门卫的视线离开学校的?离开学校又干了什么?为什么要逃学?为什么要撒谎?我想把事情弄清楚,希望第二天小冯父子能来一趟学校。在我跟他的沟通中,小冯不停地玩弄手指,神态自若,对于我的疑惑,他简单地回答到:我也不知道。多简单的回答啊,当它承担撒谎的任务时,却不单纯一个“不知道”那么简单了,这里面不仅有自己的诚信在,还承载着老师最多的信任啊!
后来在和他姐姐的聊天中,我了解到:其实小冯一直爱撒谎,尤其是碰到一些错事的时候,他总是想方设法地推脱逃避,以致事情被他弄得越来越糟,变得似乎有点荒唐;他的多次请假都是他让奶奶撒谎的,奶奶也帮着他圆谎;他经常在学校里撒谎,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谎言深信不疑……惊讶之余,我甚感痛心:我的疼爱、我的信任都被他亵渎了。
静心下来想想小冯:一直生活在谎言中,也许他的内心也承受不住谎言被拆穿的压力吧!一个谎言的编出,让他不得不用无数个谎言来填补第一个谎言的空白,而此间也为第一个谎言的揭穿提供了无数的漏洞资料。毕竟是一个初二年级的孩子,再有小聪明,也不能无限制地编造下去。转而,谎言能让我们躲过一时外界的责备,却躲不过自己内心背负的谎言的压力。小冯撒谎了,感到老师对他有想法了,同学也会不信任他了,他经常生活在谎言的恐慌中,内心又是多么的痛苦啊!孩子,醒醒吧,别让自己的内心再受良心的谴责了!
再想想我这个老师:两年来一直生活在孩子编造的谎言中,只想给小冯创造一种温暖友爱的学习、生活氛围,如果我没有对他的“假请假”坚信不疑,如果我没有受“可怜的家境、爱惜优生”等思想的诱导,也许我会很理智地看待他,他也不会滥用老师的“信任”,事情可能不会如此“荒唐”。事情过后,我不断追问自己:该不该相信学生?写到这里时却有了新的疑问:该不该相信自己?孩子有如此多的破绽,自己却未能察觉,一味地相信孩子,也许正是我的相信和疼爱才让孩子坚定了将谎话继续演绎下去的决心吧!
这是一个失败的案例。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经历不同,如果忽略了这些,对所有的学生千篇一律地信任和疼爱,只会助长学生的不良风气。没有原则的信任并不能改变学生,反而会被学生利用。所以教师既要给学生一个信任的空间,更要注意信之有度。在信任学生的同时,更要密切关注他们慢慢成长的过程,时时留意,让好习惯的烙印具有了长效性和稳定性才能放手。要把握信任的度,让自己感受信任这份美丽的同时少一点遗憾。
那么“该不该信任学生”一事, “我”是否也可以用“舐犊情深”来解释呢?
曾看过一个动画片:骆驼妈妈领着孩子在干旱的沙漠中艰难地前行,极度的饥渴与疲惫使骆驼妈妈心急如焚,拼命地寻找水源。终于,它找到了一个水坑,但水非常深,它们根本就够不着。骆驼妈妈饱含深情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孩子,就跳进了水坑,水位立马就升高了,孩子们毫不费力地喝到了水。我想这也许就是对“舐犊情深”最好的解释了。作为一名从事班级管理工作十年之久的老师,我喜欢学生,不亚于母亲对子女的那份疼爱;源于这份疼爱,对学生多了一份尊重、信任和疼爱。基于这种感情,我深信我和学生的相处是无比和谐的。然而,十年之久的“自信”深深受挫,却偏偏源于这份疼爱和信任。
【案例描述】:
主角小冯是位好班长,他聪明能干,成绩优秀,两年来一直是我的得力助手,也是同学的学习榜样。小冯家境比较特殊,母亲因诈骗罪而坐牢,父亲在外地工作,姐姐在外读大学,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因为小时候没人照顾,他曾经得过伤寒,且时不时要犯病,所以他奶奶经常向我请假说星期天不能及时返校,而要周一上午来上学,几乎每周都是如此。我曾有过怀疑,但从他姐姐处了解到请假是真的。
由于家境和身体的原因,我对他特别照顾,嘘寒问暖,整理衣柜、课桌,谈心、聊天……我一直努力地想让他感受母爱般的师爱。而他也没有令我失望:成绩优异、性格开朗、身心健康。我一直为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我也一直对他信任有加,深感自己对他的疼爱没有白费。然而我的信任和疼爱却因一件事情的发生被“亵玩”了。
一天,小冯又请假了,而学校恰巧因特殊情况要放假,所以我打电话想通知他可以假后来上学。然而他奶奶却说他婶婶清早送他来学校了,现因为身体不适在宿舍休息。中饭时,我叫学生去喊他来吃中饭,学生却来报告说宿舍里根本没人,宿管员阿姨也证实没人来过宿舍。这就怪了,于是急忙和其他学生在学校里找,却无影。他婶婶也匆匆赶来学校,我们都感到疑惑:这孩子到底去哪里了?这时,门卫突然告诉我们:上午9∶00多有一学生来到学校,门卫询问他是哪个学校的、哪个班的,他却语无伦次,前后颠倒,破绽百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门卫报警了,110把他带走了。这个学生是不是我班的小冯呢?于是我拿来照片,再根据他婶婶的衣着描述,确认就是小冯。于是我们又匆匆赶到派出所去领人,但民警说人已经放了。焦急、担忧而疲惫的我猜测着小冯到底在哪里、会不会出事,但唯一的能做的只是“等”,终于在傍晚的时候,小冯奶奶来电话说他回家了。
【案例反思】
小冯已经平安到家,我放心了,同时我也感到困惑:小冯怎样逃避门卫的视线离开学校的?离开学校又干了什么?为什么要逃学?为什么要撒谎?我想把事情弄清楚,希望第二天小冯父子能来一趟学校。在我跟他的沟通中,小冯不停地玩弄手指,神态自若,对于我的疑惑,他简单地回答到:我也不知道。多简单的回答啊,当它承担撒谎的任务时,却不单纯一个“不知道”那么简单了,这里面不仅有自己的诚信在,还承载着老师最多的信任啊!
后来在和他姐姐的聊天中,我了解到:其实小冯一直爱撒谎,尤其是碰到一些错事的时候,他总是想方设法地推脱逃避,以致事情被他弄得越来越糟,变得似乎有点荒唐;他的多次请假都是他让奶奶撒谎的,奶奶也帮着他圆谎;他经常在学校里撒谎,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谎言深信不疑……惊讶之余,我甚感痛心:我的疼爱、我的信任都被他亵渎了。
静心下来想想小冯:一直生活在谎言中,也许他的内心也承受不住谎言被拆穿的压力吧!一个谎言的编出,让他不得不用无数个谎言来填补第一个谎言的空白,而此间也为第一个谎言的揭穿提供了无数的漏洞资料。毕竟是一个初二年级的孩子,再有小聪明,也不能无限制地编造下去。转而,谎言能让我们躲过一时外界的责备,却躲不过自己内心背负的谎言的压力。小冯撒谎了,感到老师对他有想法了,同学也会不信任他了,他经常生活在谎言的恐慌中,内心又是多么的痛苦啊!孩子,醒醒吧,别让自己的内心再受良心的谴责了!
再想想我这个老师:两年来一直生活在孩子编造的谎言中,只想给小冯创造一种温暖友爱的学习、生活氛围,如果我没有对他的“假请假”坚信不疑,如果我没有受“可怜的家境、爱惜优生”等思想的诱导,也许我会很理智地看待他,他也不会滥用老师的“信任”,事情可能不会如此“荒唐”。事情过后,我不断追问自己:该不该相信学生?写到这里时却有了新的疑问:该不该相信自己?孩子有如此多的破绽,自己却未能察觉,一味地相信孩子,也许正是我的相信和疼爱才让孩子坚定了将谎话继续演绎下去的决心吧!
这是一个失败的案例。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经历不同,如果忽略了这些,对所有的学生千篇一律地信任和疼爱,只会助长学生的不良风气。没有原则的信任并不能改变学生,反而会被学生利用。所以教师既要给学生一个信任的空间,更要注意信之有度。在信任学生的同时,更要密切关注他们慢慢成长的过程,时时留意,让好习惯的烙印具有了长效性和稳定性才能放手。要把握信任的度,让自己感受信任这份美丽的同时少一点遗憾。
那么“该不该信任学生”一事, “我”是否也可以用“舐犊情深”来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