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内在的驱动力。在运用先进多媒体课件教学时,要具备现代的教学思想、要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要掌握多媒体制作技术。
【关键词】政治课堂;多媒体;课堂效率
政治教师除了改革课堂教学外,学会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创造一种全新的教学境界。整合点就是常规教学手段支撑其实施存在困难或质量及效率方面存在问题,但多媒体手段能够有效支撑或能够提高实施的质量及效率的教学环节或步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教师应精心构思,确定出所有整合点,针对每一个整合点研究出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方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效果。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政治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旧式的教学,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要“独揽天下”,没有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没有让学生有创新的机会,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现在我们把它叫做“说教式”、“灌输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教育手段,能够起到变抽象为形象,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和容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电脑多媒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在讲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先组织学生观看录象片《神州吟》第四集《漫长的跑道》片段,使学生看到了新中国40年来的成就;然后看第五集《不平衡的舞台》片段,使学生看到了广大山区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状况。在学生看完录像的基础上,我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在讲到初中政治第二册时,由于初二政治主要与法律常识有关,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到案例分析法,在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让学生看书上仅有的一些案例,或者是教师自己搜集的一些案例给学生读一下,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现代教学模式下,我们不仅可以幻灯给学生直观的展示出来,还可以通过录象播放一些现实案例,或者直接从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网站中下载一些案例让学生现场说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到网上寻找一些和课堂教学有关的案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使学生始终处于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学习兴趣浓,精神面貌好,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2. 渲染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现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富有表现力的画面、音乐、语言,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多种手段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渲染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进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课时,我适时播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邓小平接见撒切尔夫人的情景和坚持国家主权不容侵犯的立场;展示1997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和扬眉吐气的雄伟气势;展示澳门各界欢欣鼓舞迎回归的爱国热情。而且通过展示中国行政区图,把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位置突出显示出来,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诸多角度说明台湾与大陆不可分割的事实。进而说明“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样通过设置港、澳、台三地的纪录片或图片等放置于教学情境中,效果不仅引导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更使学生坚定了祖国和平统一、反对台独分裂的信念,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当然教学的实效性也大大提高了。
3.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新教学思路,开阔学生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列举一些身边的事例来引起学生的辩论和思考,让他们多关注一些自己身边的是是非非。传统教学的单一讲授法在这个时候显得有些呆板和枯燥,这个时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传统的板书、教具、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手段相结合,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身边的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这些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中学生由于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中,荒废学业,成为不良少年的案例,不但耽误了自己的大好青春,也让父母亲人为之伤心流泪。这个时候学生对这些不良行为有了感性的认知,然后教师再通过板书提醒、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印象,并从道德、法律等观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用身边的故事来警醒他们,这样会让学生由此联想到很多东西,拓宽思路,明辨是非丑恶,加强思想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教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运用得当,充分发挥多媒体形、声、色、情并茂的优势,将其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会给政治课堂带来全新的面貌,展示出政治教学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海港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2.3
[2] 覃新初 曾凡华 《对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反思》 《教师》 2011.13
【关键词】政治课堂;多媒体;课堂效率
政治教师除了改革课堂教学外,学会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创造一种全新的教学境界。整合点就是常规教学手段支撑其实施存在困难或质量及效率方面存在问题,但多媒体手段能够有效支撑或能够提高实施的质量及效率的教学环节或步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教师应精心构思,确定出所有整合点,针对每一个整合点研究出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方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效果。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政治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旧式的教学,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要“独揽天下”,没有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没有让学生有创新的机会,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现在我们把它叫做“说教式”、“灌输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教育手段,能够起到变抽象为形象,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和容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电脑多媒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在讲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先组织学生观看录象片《神州吟》第四集《漫长的跑道》片段,使学生看到了新中国40年来的成就;然后看第五集《不平衡的舞台》片段,使学生看到了广大山区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状况。在学生看完录像的基础上,我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在讲到初中政治第二册时,由于初二政治主要与法律常识有关,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到案例分析法,在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让学生看书上仅有的一些案例,或者是教师自己搜集的一些案例给学生读一下,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现代教学模式下,我们不仅可以幻灯给学生直观的展示出来,还可以通过录象播放一些现实案例,或者直接从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网站中下载一些案例让学生现场说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到网上寻找一些和课堂教学有关的案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使学生始终处于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学习兴趣浓,精神面貌好,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2. 渲染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现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富有表现力的画面、音乐、语言,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多种手段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渲染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进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课时,我适时播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邓小平接见撒切尔夫人的情景和坚持国家主权不容侵犯的立场;展示1997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和扬眉吐气的雄伟气势;展示澳门各界欢欣鼓舞迎回归的爱国热情。而且通过展示中国行政区图,把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位置突出显示出来,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诸多角度说明台湾与大陆不可分割的事实。进而说明“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样通过设置港、澳、台三地的纪录片或图片等放置于教学情境中,效果不仅引导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更使学生坚定了祖国和平统一、反对台独分裂的信念,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当然教学的实效性也大大提高了。
3.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新教学思路,开阔学生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列举一些身边的事例来引起学生的辩论和思考,让他们多关注一些自己身边的是是非非。传统教学的单一讲授法在这个时候显得有些呆板和枯燥,这个时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传统的板书、教具、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手段相结合,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身边的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这些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中学生由于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中,荒废学业,成为不良少年的案例,不但耽误了自己的大好青春,也让父母亲人为之伤心流泪。这个时候学生对这些不良行为有了感性的认知,然后教师再通过板书提醒、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印象,并从道德、法律等观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用身边的故事来警醒他们,这样会让学生由此联想到很多东西,拓宽思路,明辨是非丑恶,加强思想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教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运用得当,充分发挥多媒体形、声、色、情并茂的优势,将其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会给政治课堂带来全新的面貌,展示出政治教学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海港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2.3
[2] 覃新初 曾凡华 《对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反思》 《教师》 2011.13